《富贵不能淫》 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出不屑与鄙视
• 后来,孟子正面提出“______”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 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 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读出慷慨激昂 掷地有声
疏通文意 字斟句酌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 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 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 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 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1
疏通文意 字斟句酌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 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2
你思我想,理解精髓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 配称为大丈夫?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 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 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 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算不上大丈 夫。
对 义存于心 比 论 证 接受万钟 不辨礼义 (反)
见利忘义
不食嗟来之食 (正)
总结
谈谈你学习本文后受到 的启发。
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 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而 不能见利忘义 。
拓展延伸
请列举出历史上 “舍生取义”的人物。
文天祥: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遭元军袭击,兵败被俘。文天祥面对元统治 者的软硬兼施、恩威并用,毫不动摇,誓死 不降。文天祥曾写《过零丁洋》以明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 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 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2
读出来的精彩---感知内容
《富贵不能淫》探讨的是“______” 的问题。 景春认为_______是真正的大丈夫。 因为他们具有________的威力。
13
读出来的精彩---感知内容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 下熄。”
----用肯定,赞叹的语气来读
14
读出来的精彩---感知内容
得兼: 所欲: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义者也。
生: 生命 义: 大义 舍: 舍弃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东西,大义也是我所 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 得到,那么,我就要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
比……更重要。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 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辟也。 苟得: 恶: wù,厌恶,与“欲”相反。 患: 祸患,灾难。 辟: 通“避”,躲避
呼尔而与之: 蹴尔: 用脚践踏着。尔,助词。 不屑: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得 不到它就要死,可是如果轻蔑地吆喝着给他吃, 过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用脚践踏着给人吃,乞 丐也不愿接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所认识的贫穷的人。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词。
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在数量上 孰多孰少?在意义上呢?为什么会做 出不同的选择?
守义不辱 存有本心
见利忘义 失去本心
比……更重要。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①生 者,故不为苟得②也。死亦我所 恶③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
所不辟也。
恶: wù,厌恶,与“欲”相反。 患: 祸患,灾难。
辟: 通“避”,躲避
《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
“大丈夫说到做到” “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那么什么是“大丈夫”呢?怎样 才能称之为“大丈夫”呢? 《富贵不
能淫》就是来探讨“何谓大丈夫” 的问题。
读出来的精彩---读准字音与节奏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 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 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 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然而我所想要的东西有 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亡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所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 更为严重的,所以有祸患我也不躲避。

道 理 论 证
推理
因果
如使……则……
使……则……
假设
义 重 于 生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难道不可以让它停止 吗?(否则)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 本性。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 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 明。
总结与探究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还需要 “义”吗?本文还有它的现实意 义吗?
《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此书的写作与 《论语》不同,是他本人和门徒共同完成的。从体制上 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较《论语》已有 很大发展。不但是因为它的篇幅加长,议论增多了,而 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孟子》的文学性,还表现在它善于用形象帮助说 理。有时是短小的比喻,有时是完整的小故事、寓言。 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出尔反 尔”“出类拔萃”“绰绰有余”“怨天尤人”等等,都 成为后世常见的成语。
语录推荐--• • • • • •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孟子
知人论世
走近孟子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 儒学大师,被尊为“亚圣”。 根据自己的积累,说说你 所了解的孟子及《孟子》。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 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 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 《孟子》一书传世。 他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 害民,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的民本思想对后来散文的发展 有很大影响。
孟子,名___。 ___时期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 ____学派 的代表人物,继承孔子的思想, 被称为“____”。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如使: 假如,假使。下文“使”义 同。 莫: 没有。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 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 有甚于死者。
由是: 通过某种方法。
是故: 由此可见。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 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见了优厚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 接受了,那么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 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 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第一个“为” wèi,介词,为 了。第二个“为”,wéi,动词,这里是接受
非独: 不仅仅。 是心: 这种思想。 丧: 丧失。
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 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非独贤者有 升华 主题 人皆有 贤者勿丧
舍鱼
取 熊掌
比喻论证
舍 生 取 义
舍 生 取 义
背诵课文 抄写重点句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
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
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三字经》
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 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 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 教子。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中孟子提出了怎样的 观点?(课文中哪句话可
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通假字
1、“辟”通“避”,躲避。
2、“得”通“德”,感激。 3、“与”通“欤”,“呢、吗”
4、“乡”通“向”,从前。 5、“辩”通“辨”,辨别。
鱼,我所欲①也,熊掌,亦我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② ,舍鱼 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③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作用
何不为 (不择手段避祸)
假设所欲 莫甚于生
因 果 (结果) (原因) 分 析 由是避患 不为 有甚于死者
由是则生 不用 有甚于生者
举例论证
“呼尔” 得—生 “蹴尔” 羞恶 一箪食
一豆羹
不得—死
不屑 接受
之心
举例论证
为宫室之美 接受万 为妻妾之奉 钟 不辨礼义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举 例 论 证
作者在本段中提出了怎 样的观点?
舍生取义。(生,亦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重点探究
文章开头写“鱼”和 “熊掌”有什么作用?
以鱼和熊掌设喻,“鱼”比 喻“生”,“熊掌”比喻 “义” ,这里运用比喻论证, 引出 “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假 论证 设 “义” 何不用 (不择手段求生) 的价 分 值和 析 假设所恶莫甚于死
18
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注意: 1、结合书下注释及资料,字斟句 酌,疏通文意 2、如遇困难做出标记,留待稍后 解决
疏通文意 字斟句酌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 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 而天下熄。”
20
疏通文意 字斟句酌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 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 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 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 正者,妾妇之道也。
关于《孟子》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 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 政治主张及个人修养。 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 《中庸》《论语》编在一起, 称为“四书”。
生与死、利与义
《鱼我所欲也》
掌握字音,注意节奏
读音 (1)不为苟得也
(2)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Leabharlann Baidu节奏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而孟子针锋相对,首先用一个反 问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__________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读出对景春观点的否定
15
• 紧接着,孟子用“______” 作 比,反驳景春的观点。
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 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 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在孟子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 是真正的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因迷乱、动摇 、屈服。
你讲我讲,感受英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