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中国古典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术与中国古典舞
【摘要】在中国的人体文化史上,“武”字与“舞”字是通用的,有“武舞同源”之说,这早已为史学家们所证实;史学家还认为“自宋以后消失了的中国古典舞,某些动作审美的积淀在武术中得到了保存。

”由此可见舞蹈与武术两者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但两者又有区分的,舞蹈与武术是人体文化中的两个不同的门类,它们在本质特性上及其功能上都有所区分的。

我国舞蹈艺术的开拓者吴晓邦先生在一次“武术与文学艺术研讨会”上就十分激动地说:“搞舞蹈不学中国武术,不研究中国武术是不行的。

武术在舞蹈中占极重要的位置,武舞同源共生,舞蹈的一半属一起术,武术与舞蹈是密不可分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王克芬在她的论文中提到:“我国古代的许多舞蹈都与武术有着极为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

”中国古典舞就是在戏曲,芭蕾,武术中的综合元素中揉汇而形成的。

无数的身法和技术是古典舞所要吸收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武术;太极;古典舞;圆;气
舞蹈是起源最早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体文化中最古老的一个门类。

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节奏化、造型化、虚拟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塑造鲜明人物性格,要体现舞蹈形象的性格和特点,它的任务是反映生活,给人以启迪。

武术,是属体育范畴的,它是民间体育的一种表现形式。

武术作为一种独特,内外兼修,含蕴深刻哲理与科学的人体文化,是自古至今,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气质和心理的。

古典舞当中,武术是发展古典舞的重要基础;武术把其美学观念的“精、气、神”思想,刚柔相济、动静相生、快慢相间、后发先至等辨证关系引入技击运动和养生理论,是对人体文化的一大贡献。

那么武术和中国古典舞又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呢?
第一,内家拳在古典舞中的运用
所谓内家拳,主要有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等。

其中主要以太极为主;太极拳,主要是注重内外皆修,柔中带刚,刚中有柔。

内,指的是内在修为,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

太极中,圆是重要的因素,我们的世界,是运动的世界。

亿万年来,自然界中,日经月行,星环辰绕,莫不循圆以为轨道;水滴而形珠,石磨而状卵,石滚水注,莫不符合圆的规律;禽兽的扬降与走跃,也莫不留下圆弧之轨迹。

人类发展了科学技术,而察今日飞机之螺桨,车辆之转轮;电动之机械,乃至物质之微观结构,同样无一脱离圆的运动。

直线是无限大的圆之一段,点即是无限小的圆,螺旋则是国与其它因素的合成。

圆运动乃是万物运动的本质,乃是乾坤大道。

“圆”的呈现,中国式的思维可以说是圆式思维,思想发散出去还要收拢回来,落到原来的起点上,在道家思想,佛学意识以及许多文化形式,都能看到这种“圆”式思维,而且“圆”是汉族柔性精神的具体表象,这种思维一直影响到今天的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学科的创建之路是通过追溯古代舞蹈的经典意和形态开始并逐
渐完善,其中沉淀着我们民族“圆流周转”的运动是空观和“得意忘形”的人体审美观,强调人体运动“划圆”轨迹凡身段都要圆起、圆行、圆止。

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圆”作为自身的惟一路线,身体的所有路线要求圆满,大圆套小圆,线圆落形圆人体的任何运动路线都应呈:现出“圆”或“圆弧”的走向。

以道家的八卦图形作为代表图案,所有动作都不能走出这个圆,始终在圆中、阴阳两级中行走。

,古典舞划的是“圆”,走的是“循环”。

阴阳各半(一切从反面做起)、头尾相接(一个动作的结束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此消彼长,相互化人,衍生万物,永无止尽。

这不仅是其审美特征,而且是其文化意蕴。

古典舞中“三道弯”的基本原素,拧、倾,8字圆中也渗透着这样的意味。

古典舞的气韵身法的根全在这种文化里,那是一种象征,指向天地宇宙的圆整,自然造化的圆融,人情世态的圆满。

那是一种自足的圆,自足于天人合一,自足于自然之道的周流永恒,自足于人性矛盾在圆通中的消弥。

总的来讲,内家拳,太极拳它所包含的哲学与路线、动作与韵律,都是古典舞中重要的元素
第二,武术的外加拳在古典舞中的体现
武术中的外家拳,他的主要特点是动作迅猛、刚强、潇洒。

主要以少林派为主,少林拳中的罗汉拳,大小洪拳,都透露出了他的深厚的内力,动作的威猛与潇洒。

将此类硬功夫结合到古典舞,演员要在舞蹈中表现中国武术的迅猛、刚强、潇洒。

有了中国武术的加入,使中国古典舞更加具有强大的冲击,显得光芒万丈,魅力非凡。

第三,武术的身法和技巧运用到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有些技巧是在借鉴了武术某些技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武术都要运用腰腿的功夫。

像飞脚、旋子、探海、双飞燕、扫堂、扑步、铁门槛、朝天蹬都属于腰腿功。

舞蹈,没有腰腿功夫就无法灵活自如地掌握身体重心的转移腾跃,腰腿功还能使演员的身段动作优美协调。

武术中还有各种跟头,即身体各部位相继扑、跌、翻、滚、腾、跃等动作技巧。

在舞蹈中,也叫毯子功。

常用的有小翻、踺子、甩脆等大跟头。

可以说这些技巧与跟头大部分也都是从武术和戏曲中借鉴而来,后来又加以演化和创造。

武术原有一套典型动作,如“云手、五花、大刀花、风火轮、乌龙盘打、燕子穿林、青龙探爪”等等,它们那丰富的身法性、鲜明的风格性是极富表现力的。

但是如果它们只是一个个凝固不变的动作,它们又是缺乏生命力的。

在舞蹈上我们用“提炼元素”、“强化元素”、“发展元素”这种方法来分析它们,便可使它们“一生二、二生三”、“扬其神、变其形”,从而获得新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后来这些身法也成为了中国古典舞身法上最经典的部分。

第四,武术气功在舞蹈中的运用
气功是现代人对中国古代破称为导引、吐纳、炼丹、守神、存想、静坐、坐
禅等一类心身锻炼方法选定的名称。

舞蹈中的“气”是指人的生理呼吸在形体动态中的艺术化投射。

中国古典舞不仅以“气”作为外部姿态的某种推动力,更注重对“气”之流动形态的体验与模仿。

舞蹈形体训练是培养舞蹈艺术表现能力的开端,通过训练可以使人的自然形体成为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体,“气”与形体训练是息息相连的。

如上长、阔展的身体运动需要吸气,而下沉的动作则应呼气,腿部动作需提气以减轻负担。

由“冲”、“靠”演变的舞姿造型都需呼气。

钱宝森指出:惊者上提,气者沉”,说明了“气”与舞蹈表现情感的关系,如悲伤时气是长吸短吐,动律以旁提为主;欢乐时气是快吸快吐,动律以横拧、闪、点为主;愤怒时气是短吸长吐,动律以立圆加拧、倾为主等等。

身体运动中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力”的形态,实际上都是由“气”控制的。

“力”通过“气”来展示,“气”又顺“力”而来。

中国古典舞的动作,讲究气平、气匀、气稳以求意稳、心稳、劲达。

同时还讲究力发于腰而达于梢,内心呼吸的感觉必须从身体的中段开始一直贯串到眼睛、手臂。

中国古典舞动作体现了古典舞“气”与动作的关系及其用“气”的规律。

1、刚劲:力量强,幅度大,时间短。

气比较饱满地在身体中短时间有力地控制和运用,特别是在亮相时爆发力强、呼气有一刹那的凝聚。

2、脆劲:力度一般、爆发力稍次于刚,气是短促的快吸快呼,具有明快洒脱之感。

3、寸劲:力度弱,幅度小,是稍慢的吸气一瞬间的呼气,富有弹性,小巧伶俐。

4、韧劲:含刚于柔里,呼吸的速度稍慢,比较饱满地有控制地在身体每一块肌肉
中运用,柔软中带有力量。

5、柔劲:舒、缓有序,吸如丝,呼如丝,有控制地延绵伸长,行如流水,轻松自如。

在数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明白:只有将“气”与形体训练、情感表现、用力方法及眼神的运用达到度高完善的配合,才能形成中国古典舞所特有的“气韵”。

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的诸多方面和武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典古典舞剧《小刀会》、《秦岭游击队》和舞蹈《大刀进行曲》、《醉剑》等都是吸收了武术的动作素材甚至套路而创作的。

舞蹈、武术两种不同类别的人体文化加强内在与外在联系,互相学习、相互补充,这两朵中华人体文化之花——舞蹈、武术定会开放得更加艳丽,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恩伯《中国舞蹈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康戈武,古代武术演进的文化结构研究[J],体育文史,1998,9.
[3]中国武术史,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4]孙汉明《太极与中国古典舞神韵》北京舞蹈学院校报,1997.
[5]周伟良《传统武术理论与中国古典哲学文化的契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