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护理现状与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采用心脏康复运动三期方案
Ⅰ期 Ⅱ期 Ⅲ期 住院期运动指导(住院期) 出院前评定(出院至3个月) 院外家庭运动训练(出院3个月以上)
第Ⅰ期(住院期)
与医生共同完成心脏康复方案、协助康复运动、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根据医生开出的不同康复运动方案,协助患者进行床
上、床旁活动,医疗体操,室内、室外步行等。
心脏康复护理现状与研究进展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王小鹏
心脏康复护理概述 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CONTANTS 心脏康复护士的具体工作
流行病学
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 续上升阶段,具推算,心血管病
现患人数2.9亿。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脏康复的定义
使心血管病患者恢复适当的体力、精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尽可能恢复
运动频率
适宜运动频度为每周 3 ~ 5 次。每周 > 5次则不能继续提高运 动效果。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建议以每周3 次的频率开始,持续 3 ~ 6 个月。此后,若患者未发生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并有意增加运动频率, 可将运动频率增加至每周4 ~ 5 次。
规律性运动训练和体力活动为抵 抗严重心脑血管事件提供保护。
若运动时或运动前出现脉律不整,应停止运动就医。
避免忽视运动损伤(关节、肌肉的损伤)
结
语
心脏康复护理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循证医学已证明了其在心血
管病预防和治疗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虽在心脏康复护理
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其现状仍不容乐观。与欧美国家相比,我们
对心脏康复护理的认识和综合实Hale Waihona Puke Baidu仍面临很大挑战,心脏康复护理工
作尚需要完善和推广。
感谢您的聆听!
对患者进行冠心病基本知识的教育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纠正危
险因素的教育,如戒烟、酒,坚持清淡饮食、生活规律、情绪稳定, 控制体重等。
第Ⅱ期
(出院前评定)
协助医生做好运动评定,指导康复运动
出院前,协助医生做好运动评定,为患者
制定院外康复运动处方。在运动过程中,观察
患者的心脏功能及其对运动的反应,如心率、
60%;日本、英国等参加心脏康复的比例也达21%~30%;
国 内
现代康复医学概念(80年代引入我国)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1991年成立) 2012年以前国内只有6家心脏康复中心 目前,国内心脏康复中心已增加到500多家
营养
运动 (核心 内容) 药物 心理
心脏康复
五大处方
血压、自感疲劳程度、心电图变化等,确保安
全。
第Ⅱ期、第Ⅲ期(出院前评定-出院后3个月)
教会病人自我管理
出院前健康宣教、出院后通过护理门诊或电话随访等形式:
让患者了解具有警告性症状和体征:如胸痛、胸闷在服药和休息后 15min仍不缓解,立即就医;如有气短、头晕、极度疲乏,不寻常的 心悸、过快或过慢的心率,特别是在休息短时间后仍不恢复正常心率
生活方式 指导(戒 烟)
心脏康复成为现代心脏病整体治疗的重要部分!
药物处方与运动处方
组成要素 名称 单剂量 1天总剂量 周期(频率) 注意事项 药物处方 药物名称 每粒计量 每天几次,每次几粒 数天/疗程 适应症、禁忌症 运动处方 运动方式 运动强度 每次时间 每周几次 注意事项
心脏康复运动方式
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2.心脏康复护理个体化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健康教育方案、心理
护理措施等,并根据其生理和心理反应随时进行调整。
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3. 康复护理模式的转变 移动电话为基础的康复模式 医院为中心的康复模式
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模式
自我监管康复模式
心脏康复护理中 护士的具体工作是什么?
运动是双刃剑,过度会带来伤害
暂停康复活动指征
1 活动引起心前区不适、气短或心悸 2 HR>110次/分或休息心率+20次
3 活动出现眩晕、头昏等脑缺血症状
4 活 动 后 SBP 下 降 >10mmHg 或 上 升 ≥ 20~40mmHg , BP>180/105mmHg 或 < 100/60mmHg
——为现在的心脏康复奠定了基础
国 外
美国创建了三期心脏康复模式:包括住院期、出院早期门诊期和重返工作期。
新加坡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心脏康复模式,保证了心脏康复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加拿大的心脏康复利用远程媒介,通过护士宣教的方式进行。
资料显示:美国PCI(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参与心脏康复的比例约为
步行
慢跑 游泳
阻抗运动 柔韧性训练 平衡训练
骑自行车
打太极拳
运动强度的确定
通过运动试验、心率储备法、无氧阈法、年龄预计方式、靶心率法、主
观劳累计分方式等评价运动强度。
运动持续时间
运动持续时间一般为 15 ~ 60 min,最佳运动时间为20 ~ 40 min。若患者能够耐受,建议持续运动;若患者不可耐受,可采用间歇 性运动方案。出现症状时暂时停止运动,待症状消失后再开始运动。 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达到预定的运动时间
5 ECG:ST段缺血型下降>0.1mv,上升≥0.2mv;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6 明显疲劳(RPE≥14级)
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1.危险分层概念的广泛应用
危险分层参考指标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相关症状、体征以及并发症 心理状态 社会支持 辅助检查结果 低危组:常规心脏康复 中高危组:监护下进行心脏康复
时,及时就医。
第Ⅱ期、第Ⅲ期(出院前评定-出院后3个月)
教会病人运动中的自我监测
若感觉心绞痛,应立即减速或停止。
若症状2~3分钟不缓解,舌下含硝酸甘油,5分钟后仍有疼痛,含第二片,再等5分钟,
如仍无效,立即就医。
若运动中出现呼吸短促,应停止运动就医。 若运动中出现眩晕,恶心、无力时,最好平卧,头低位。
社会正常角色和地位,并能独立生活。
最终目的: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1000年前,我国晋代名医许逊提出运动治疗心脏病; 现代心脏康复体系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 20世纪80年代中期迅速发展。 1970年之前强调以休息为主;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越来越 多的研究指出早期适量的活动不但不会使病情恶化,反而有助于心 脏的康复,以往观念才得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