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ppt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育-PPT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育-PPT](https://img.taocdn.com/s3/m/d7b2b66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f.png)
怎样开展课间体育活动呢?在课间,适当地进行体育活动,是积极休息、消除疲劳的有效措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伸懒腰 伸懒腰可以使内脏器官充分伸展、排除废气,并使全身肌肉、关节得到放松。如果再伴随打两个哈欠,更会有一种舒服、解乏的感觉。
2、深呼吸 深呼吸可以使新鲜空气在肺内进行充分交换。平静的呼吸,每次吸进的新鲜空气并不能全部进入肺泡。吸气时先要把呼吸道(鼻、咽、喉、气管等)中的气体吸入肺泡,但是这部分气体并不新鲜,而只有深呼吸才能使肺泡与更多的新鲜空气进行交换。较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眼睫状肌就会处于紧张收缩状态,使晶状体变凸,而凝神远眺,可以促使睫状肌松弛,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使视力得到恢复。此外,还可以与转动眼球(尽量向四周环视)结合,使睫状肌得到积极的休息。
此外还有男子十项全能和女子七项全能项目。
(2)奥运会非正式比赛项目/表演项目 当今世界所开展的竞技运动项目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远在公元前700多年的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赛跑、投掷、角力等项目,发展至今已有数百种之多。各国、各地区还有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项目,如中华武术,东南亚地区的藤球、卡巴迪等。其发展与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密切相关。
2022年新课标《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体育新课标学习解读PPT课件
![2022年新课标《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体育新课标学习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a933b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c.png)
主 要
情绪调控 04:环境适应
表
主要体现:在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用眼、作息和卫生习惯,树立安全意识,控制
现
体重,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自
然和社会环境等。
小学体育与健康四大核心素养理念的解读
核心素养解读—③体育品德
内涵: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体育伦理,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 主要表现: 包括:三个维度 1. 体育精神:在积极进取、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团队精神等 2. 体育道德: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诚信自律、公平竞争等 3. 体育品格:自尊自信、文明礼貌、责任意识、正确的胜负观等。
第三章节
小学体育与健康四大核 心素养理念的解读
小学体育与健康四大核心素养理念的解读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 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三大”核心素养
01:运动能力、02:健康行为、03:体育品德
小学体育与健康四大核心素养理念的解读
核心素养解读—①运动能力
课程内容总体设置——五大板块
1. 基本运动技能 2. 体能 3. 健康教育 4. 专项运动技能 5. 跨学科主题学习
小学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内容设置“六要素”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 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课程内容:
• 运动基本技能:移动性技能、非移动性机能、操控性技能 • 体能:身体成分、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反应能力、位移速度、协调性、灵敏性、
✓ (一)关于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实现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 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 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品质,提 升国民综合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建设 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XXXX体育新课标培训PPT
![XXXX体育新课标培训PPT](https://img.taocdn.com/s3/m/dbe3906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e.png)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 和科学的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标。
新课标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主要内容
包括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 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注重培 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强调 体育课程的综合性。
特点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 差异和不同需求,培养学生的自 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以及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过程性。
学生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 的差异给教学带来挑战,如何满 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成为一大难题
。
安全风险高
体育课程涉及到一些高风险的运动 项目,如何保障学生的安全成为新 课标的实施难点。
评价机制不完善 新课标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但目前评价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 如评价标准不清晰、评价方式单一 等。
新课标实施中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创新性的思维和方法,开发具有 创意和实用性的体育课程资源,如拓 展训练、趣味运动等。
体育课程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体育课程资源利用
合理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如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充分利用场地设施等。
体育课程资源管理
建立健全的体育课程资源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如制定资源使用规定、 建立资源管理档案等。
校内体育课程资源开发
利用学校现有设施,开展多样化的体 育活动,如校运动会、体育节等。
校外体育课程资源开发
利用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等资源,开 展校外体育活动,如社区运动会、公 共体育场馆等。
信息化体育课程资源开发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数字化体育 课程资源,如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 等。
创新性体育课程资源开发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ppt课件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b3f08f011ca300a7c3906c.png)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修订的依据,对未来我国基础 3
教育的走向其着重要的“风向标”作用。
完整版ppt课件
一、核心素养的意义(课程改革再出发)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正确理解和认识核心素养) 三、对基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认识 (对课堂教学的重新认识) 四、基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实施 (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 用超负荷的知识去填塞孩子天赋的探究通道,就是堵了聪明孔窍,就不开
窍了。探究的天性没有发育,就像裹脚那样裹脑,就无异于思维的残
9
疾。
——王宏甲
完整版ppt课件
10
应试教育的价值内核,与中国几千年主流的价值观是
一脉相承的,应试教育提倡的是厚积薄发,是一份耕
耘一份收获,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案例:案例:90-25=?
完整版ppt课件
39
三、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课堂教学的认识
核心素养
基本内涵
主要是学生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 责任担当 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劳动实践、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
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完整版ppt课件
31
完整版ppt课件
32
完整版ppt课件
33
完整版ppt课件
34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完整版ppt课件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1
完整版ppt课件
国际背景:
自1997年以来,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EU)等国际组织先后 开展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受其影响,美国、英国、 法国、德国、芬兰、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等 也积极开发,并提出 自己的核心素养框架。
小学体育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教育PPT课件
![小学体育课堂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教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f0455f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6.png)
关注每个学生:个性化教学, 培养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 突出体育锻炼的特点:培养学 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核心素养在小学体育课堂 中的落实
通过教学渗透核心素养:展现运动的价 值观,促进学生的真实体验
教学实施中需 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 题
小学体育教学中应避免的失误 和错误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 题
面对不同的学生,如何培养和发掘个人 的核心素养
总结
总结
总结小学体育课堂中落实核心 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提升措施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小学体育课堂中如 何落实核心素养教
育PPT课件
目录 介绍核心素养教育 核心素养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 落实 教学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结
介绍核心素养 教育
介绍核心素养教育
什么是核心素养教育:核心素 养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核心素养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现 状
介绍核心素养教育
小学体育课程对核心素养的贡献
核心素养在小 学体育课堂中
2022年版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2022年版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51647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0.png)
多元化、全面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01
多元化评价指标
包括体能、技能、知识、态度、情意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
学习成果。
02
分层分类评价
针对不同学段、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评价更具针
对性和实效性。
03
鼓励性评价
在评价中注重鼓励和激励,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和学习动力。
教学方法改革方向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 体地位和作用。
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 法,如信息技术、游戏化 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实践性教学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提 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评价方式创新举措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06
评价方式与标准改革
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
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步和发展,包括课 堂表现、技能掌握、体能进步等方面。
终结性评价
在学期、学年结束时进行,主要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 识、技能和方法,以及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
结合运用
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 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为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
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部分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还不能完 全适应新课标的要求,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
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一些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参与积极性不高,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体育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01
未来的体育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更
体育核心素养 1 ppt课件
![体育核心素养 1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7c1cf510661ed9ac51f313.png)
2020/12/2
7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 3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 能力
• 体育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能否适应当今与未来的发 展,适应社会、终身学习、成功生活、个人发展 的学科关键素养。体育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和各个 学段落实的阶段性,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体育 运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教学如何调整学 生的心理平衡,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促进体育教学目标与学生心理健康目标和谐统一, 使学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长,增强自身的社会适 应能力。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2020/12/2
1
什么是核心素养
• 有人说,什么是素质?当你把在学校学的知识都 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质。今天孩子在课堂 里学体育,不是让他成为刘翔,姚明这样的运动 健将,我们关注的是,毕业以后,作为一个公民, 学过体育和没学过体育有什么差异?体育能留给 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核心素养。”
2020/12/2
6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 2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 惯
• 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 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 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 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 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 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 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
2020/12/2
11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 总结 • 综上所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
不“新”,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加强对学生各方 面素质的培养是我们体育教育一直以来的 目标和追求。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自主 锻炼、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 适应能力等内容,这些都是培养体育学科 核心素养的直接体现。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容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3aeb73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3.png)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体育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它包含了知识、技能、态度等多个方面,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
一、体育知识素养体育知识素养是体育学科的基础,它包括对体育运动规则、技能要领、训练方法、体育理论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掌握各种体育运动的规则和技能,理解体育运动的本质和意义,学会运用体育理论指导实践。
二、体育技能素养体育技能素养是指学生在体育学科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的训练和提高,掌握和运用各种体育运动技能的能力。
学生应该通过体育课堂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包括基本动作技能、进攻和防守技能、战术应用技能等。
三、体育道德素养体育道德素养是指学生在体育学科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培养正确的体育道德情操和品德品质。
学生应该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团结合作、友善互助、公平竞争、遵守规则、尊重裁判等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
四、体育健康素养体育健康素养是指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学生应该通过体育课堂的锻炼和训练,提高自己的体力、耐力、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并学会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
五、体育文化素养体育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体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包括体育历史、体育艺术、体育精神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解。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了解和认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体育文化,体验和感受体育艺术的魅力,培养和践行体育精神。
六、体育创新素养体育创新素养是指学生在体育学科学习过程中,通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探索和创造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学生应该通过体育课堂的实践活动,积极参与体育创新实践,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体育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体育知识素养、体育技能素养、体育道德素养、体育健康素养、体育文化素养和体育创新素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
![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af1071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6.png)
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体育教学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锻炼身心、培养良好品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
本文将就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进行探讨。
一、知识素养的重要性知识素养是体育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包括最新的教学理论、运动技能、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才能够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二、敬业素养的培养敬业素养是指教师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尽职尽责的态度。
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对学生负责,对教学负责。
教师应将自己的职业责任放在首位,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参加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与时俱进。
三、能力素养的培养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扎实的运动技能和教学能力。
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高超的运动技能,教师才能够在实际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示范和引导。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媒体等方面的能力。
四、观念素养的重要性观念素养是体育教师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体现了教师的人文关怀和育人良知。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品质、团队协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师应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五、情感素养的培养情感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情感投入。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参与。
教师还应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他们培养阳光积极的情感态度。
六、研究素养的培养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不断关注最新的教育动态和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学科研究和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教学创新和改进。
XXXX体育新课标培训PPT
![XXXX体育新课标培训PPT](https://img.taocdn.com/s3/m/f246bb4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c.png)
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拓宽教学 思路和方法。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建议
强化实践环节
在教师培训中增加实践环节,让教师 通过实践掌握新课标的教学方法和技 巧。
鼓励教师研究
鼓励教师开展关于新课标的课题研究 ,提升对新课标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能 力。
足课程实施的需求。
学生参与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 课程,关注个体差异,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
全面发展。
安全防范
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预防运动损伤和意外事
故的发生。
课程评价标准与方法
评价内容
对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态度 等方面进行评价,全面反映学生
的学习成果。
评价方式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 价、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 评价等,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 性。
评价标准
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 表现进行量化或质性评价,为学生 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CHAPTER 04
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与能力 要求
教师角色定位与转变
01
02
03
04
引导者
教师需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引导者,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
标,激发学习动力。
合作者
教师需与学生建立合作关系, 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师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科学性
遵循人体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 ,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运动负 荷,确保学生安全、有效地进 行体育锻炼。
创新性
结合时代发展,引入新兴体育 项目和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体育核心素养1 ppt课件
![体育核心素养1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b9035631126edb6e1a1010.png)
2020/12/12
8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 1 打好身体基础 • 回归体育的本质功能,增强体质,顺应时
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 钱,体育核心素养高的人群,固然可以终 身体育,可以自主锻炼和健身,使自身的 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
2020/12/12
9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 2 提升全民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健康水平
2020/12/12
10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 3 塑造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
的心理健康调节能力,现代的社会,各方 面的压力很大,若不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 能力,会产生各种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每 一个个体都要具备健康的心理调节能力, 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 应社会。
2020/12/12
11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 总结 • 综上所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
不“新”,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加强对学生各方 面素质的培养是我们体育教育一直以来的 目标和追求。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自主 锻炼、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 适应能力等内容,这些都是培养体育学科 核心素养的直接体现。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2020/12/12
1
什么是核心素养
• 有人说,什么是素质?当你把在学校学的知识都 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质。今天孩子在课堂 里学体育,不是让他成为刘翔,姚明这样的运动 健将,我们关注的是,毕业以后,作为一个公民, 学过体育和没学过体育有什么差异?体育能留给 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核心素养。”
• 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自 主健身,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 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的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ffdb3be658f5f61fb7366656.png)
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有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3个维度组成。
具体划分为6个要素:
一、体育情感
课堂多运用游戏法、多选取日常生活中学生较少接触的体育项目教授,以提高对体育的浓厚兴趣,有特长展示的学生期末加分计入总成绩,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产生持续、稳定的态度体验。
二、体育品格
在课堂游戏以及比赛中,强调规则(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及体育精神(战胜自我、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对违反规则和未能达到相关体育精神的学生扣除当天相应的课堂成绩。
三、运动能力
每学期体育课内容须安排均衡,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及篮、排、足等专项运动技能尽可能都有涉及。
四、运动习惯
对学生提出要求或布置作业,要求每天参与体育锻炼一小时(体育课与课间操纳入一小时计时内),并出示相关资料(视频),根据完成情况相应的加减分。
五、健康知识
除了讲授教材上的内容外,借助风雨天气室内课的机会,拓展学生体育知识。
例如:讲体育名人故事、体育的趣闻轶事、不同体育项目兴起和最初雏形(比如:标枪最早由于打猎)等。
通过教授体育理
论知识(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指导体育与健康实践等。
六、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指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和维护身心健康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如充足的睡眠、平衡的营养、运动等。
课堂上所讲授的健康知识均有所涉及,通过课堂详细讲解,培养学生的健康促进能力,强化健康良好行为的培养。
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培训课件
![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e883a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0.png)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 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 • 体育教育的实施方式 • 体育教育的评估与反馈 • 体育教育的未来发展
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01
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增强心肺功能
通过有氧运动和耐力训练,提高 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心血管系
统的健康。
促进骨骼发育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和发 育,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
控制体重与减肥
运动有助于消耗热量,控制体重, 帮助肥胖学生减肥,改善体形。
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
基本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的应用与提高
通过体育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并掌握 基本运动技能,如跑、跳、投、抛等 。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将 所学的运动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并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THANKS.
03
式
课堂理论教学
01
02
03
运动生理学
介绍人体生理机能和运动 原理,帮助学生了解运动 对身体的益处和注意事项 。
运动营养学
教授合理膳食搭配和营养 补充,指导学生如何在运 动前后科学饮食。
安全教育
强调运动安全知识和应急 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自我 保护意识。
实践操作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
教授田径、游泳、球类等 基础运动技能,帮助学生 掌握正确的姿势和技巧。
体育教育的课程设
02
置
基础体能训练课程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总结词
基础体能训练是体育教 育中的基石,旨在提高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 能力。
详细描述
基础体能训练课程包括 跑步、跳跃、力量训练 、柔韧性训练等,通过 这些训练,学生可以增 强心肺功能、肌肉力量 和耐力,提高身体的协
中学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教学课件
![中学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4e482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6.png)
AA中学
单元计划——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落实的指导
单元计划给课堂教学规划了,学习的知识点和运动技能,同时也指导这每个课时的教学具体实施方法和练习内容,对于三 维目标的指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有趣的课堂教学和目标的完成能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和胜任感。
内容选择
在教参的指导范围内,根据项目的特点确定教学内 容
如何培养学生 体育核心素养
体育核心素养公式的思考 体育课堂目标和单元计划核心素养落实 体育竞赛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地位 推进校园体育文化立体化建设
体育核心素养公式的思考
体育核心素养公式
体育核心素养=(知识+技能)X 态度
知识、技能是体育核心素养的基础 态度是杠杆 立足上学期教学核心素养的收获,结合郑勤引 领的区级课题学习成果,重新分析这个公式, 重新定义态度的内在含义。
赛前
课堂上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适当的练 习。海报、视频宣传宣染学校的比赛气氛。
赛中
严谨有序的组织,为比赛的运动员提供, 公平、兴奋,创造好成绩的比赛环境。
赛后
总结、颁奖、公众号宣传,优秀运动员 心得交流。
胜任感 + 联结感 收获内驱力
AA中学
课堂
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选拔,老师和学 生的联结感
课间
自我练习、同学之间互助练习。小伙伴 之间的联结感
联结感
联结感的定义是,一个人与另外的 人可以形成亲密信任的关系。这一 点上来说,青少年往往开始拥有更 多的同龄朋友,或者老师、家长。 拥有一个信任他们,并且认为他们 独一无二的有链接的关系,对于驱 动青少年去做事,去不断的挑战自 我,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AA中学
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
胜任感
胜任感的定义是,一个人有做成某事的信 心和体验。也就是说,拥有强大的内在动 机的基础是,在这件事上,有成功的经验, 或者感觉到自己可以。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2830a16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b.png)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育学科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指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更包括了体育精神、团队合作能力、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因素。
下面将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首先,注重体育精神的培养。
体育精神是体育教育的灵魂所在,它包括了团结拼搏、顽强拼搏、互助友爱、积极进取等一系列价值观念。
学校可以通过体育活动、体育课程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拼搏进取的精神。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体育赛事、体育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会尊重对手、遵守规则,从而提升其体育精神水平。
其次,加强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程时,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如足球、篮球、游泳、田径等,让学生全面掌握各种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教练员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兴趣。
接着,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体育是一项集体活动,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体育课程的组织形式,如分组比赛、团体项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如集体拓展、集体趣味运动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重视身体素质的提升。
身体素质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学校应当引导学生重视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水平。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体育比赛、组织健康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提高他们的体能水平。
同时,学校还应当注重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合理锻炼,促进其健康成长。
总之,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学校应该多方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素养,全面提升其体育素质,努力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中应关注学生能否适应当今与未来的发展,适应社 会、终身学习、成功生活、个人发展的学科关键素养。体育素养 发展的连续性和各个学段落实的阶段性,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确 体育运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教学如何调整学生的心理平 衡,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体育教学目标与学生心 理健康目标和谐统一,使学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长,增强自身的 社会适应能力。
2、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 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 和态度的综合。小学体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 学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 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 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 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 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 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 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 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3、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
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 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 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 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 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 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CONTENTS
02
Part Two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1、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 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 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 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 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 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 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 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 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 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 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CONTENTS
03
Part Three
培养 体育 核心 素养 的意 义
1、打好身体基础
回归体育的本质功能,增强体质,顺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 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核心素养高的人群,固然可以终 身体育,可以自主锻炼和健身,使自身的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
2、提升全民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健康水平
3、塑造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 调节能力,现代的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很大,若不具备良 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会产生各种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每一 个个体都要具备健康的心理调节能力,增强自身的社会适 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不“新”,在体育课程改革中 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是我们体育教育一直以来的目标和 追求。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 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内容,这些都是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 直接体现。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固然重要,但是,素质教育从来 都不只是学校教育的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格言“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告诉我们教育要生活化,要从实践中去教育。其实 实施素质教育,每一个学校、每一个课堂、每一个家庭、每一个 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帮 助学生培养其核心素养,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能够放松身心,劳 逸结合,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 改革,一直在路上。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 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 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 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 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 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 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 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 身的呈现结果。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 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 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自主健身,这有利于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 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能够提高自 主锻炼的能力,使学生的身体终身受益。提高他们的体育意识, 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可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 能力,有助于培养终身体育,具有长远的意义。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CONTENTS
01 体 育 学 科 核 心 素 养 的 概 念 及 特 征 0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03 培 养 体 育 核 心 素 养 的 意 义
CONTENTS
01
Part One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 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 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 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 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 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 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 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