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XX幼儿园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心理大学词典》中将“体态语”定义为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运用具体的身体动作,包括:手势、面部表情和姿态等方式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的一种言语辅助手段。
最早对体态语进行研究的是19世纪达尔文所出版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标志着人类对人体语言研究的开始。我国对于体态语的研究相对较晚,最早提到体态语的是陈望道,他解释了这种特殊语言的特点和功能作用。国内外许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体态语,认为教师在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时,有两种方式,即“语言反应”和“非语言反应”。在课堂交流中,非语言反应占有很大比例。体态语的运用不仅可以向学生传递信息和情感,而且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学生对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的注意力。
小班幼儿年龄小,直接经验少,教师在与幼儿沟通交流时,幼儿理解能力差不能很好的接收信息。体态语的运用主要功能在于帮助幼儿更好更准确的接收信息,能够与教师顺利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体态语的运用组织教学,吸引幼儿注意力,使活动更具形象性、生动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赵慧,2016)邬艳艳在其论文中调查表明,教师体态语的运用在各个年龄班的情况不同,小班幼儿教师的体态语的使用次数最多(邬艳艳,2008)。所以,小班幼儿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体态语。
由上可见,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运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但是,我们发现中国的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把大多数精力集中在教学上,多数时间都表情严肃,少有微笑。(周念丽,2011)从幼师培训方面来看,由于幼师生缺乏经验,体态语的使用不够科学和规范,很难做到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者兼顾。(陈丽婷,2011).马艳红认为幼儿教师体态语常见的问题有为树立教师自身威严,经常神情严肃;过度频繁地使用体态语。魏艳红(2009)认为,消极的体态语会给幼儿的学习品质和个性培养带来负面影响。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某幼儿园小班四个班级的8名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体态语运用,包括手势、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并结合对教师的访谈,了解目前小班幼儿教师体态语运用的策略和特点,据此提出帮助教师更正确、规范地运用体态语的建议,最终旨在引导教师更好地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运用体态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文献综述
2.1 体态语
“体态语”在《心理学大词典》中的定义是“体态语是人际交往过程中使用的手势、眼神、动作姿态等非语言交流方式”。互动百科中将体态语定义为“体态语

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有规律可循的‘身体言语表现’‘态势语’‘动作语言’等”。李峻(2000)认为,“体态语是以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空间距离和装扮服饰为物质材料,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中,凭借视读理解情感意义的形式”。
从以上对体态语的各种理解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理解不尽相同,但大体上都包括“手势”“面部表情”和“动作姿态”三个部分。作用是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
2.2幼儿园教师体态语
学者刘云艳(2001)在《幼儿园教学艺术》中指出“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使用口头语言来向幼儿传递信息,与幼儿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而且还用体态语言来表情传意。它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手语、眼语、表情、语言、头语、空间语言。”邬艳艳(2008)的论文中将幼儿教师体态语定义为“幼儿教师通过身体有关部分发出的一种无声语言,主要为了与幼儿交流情感、传递信息。”
本研究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对象是小班教师。所以,本研究将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小班幼儿体态语定义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活动内容,采取一系列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非语言交流手段。
2.3 集体教学活动
在《幼儿教育词典》中将“集体教学活动”定义为“集体教学活动是一种按学生年龄、学习程序分为固定人数的班,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组织教材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又称‘班级授课制’”。
2.4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
刘晶波(2003)认为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的要求而由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传递某种知识与技能的活动,涉及计算、语言、自然和美术等多个领域的活动为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
本研究将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定义为,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育活动,旨在发展幼儿的认知、情感和技能。
2.5研究综述
2.5.1体态语
达尔文是最早对体态语进行研究的人,他出版了《人类和动物的表情》,研究人与动物的关系。从此,出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研究体态语,20世纪20年代的《体格与个性》一书标志着体态语研究正式开始。我国对于体态语的研究较晚,当很多关于体态语的外文著作进入我国,我们才开始了对体态语的研究。我国最早提到体态语的学者是陈望道,代表作《修辞学发凡》。
2.5.2体态语的分类
体态语的分类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根据人体部位进行分类,包括面部表情、头部动作、手臂动作、位置和身体姿势、站姿和坐姿、腿脚动作等七类。另一种是根据体态语行为的起因、

用法和代码进行分类,包括有象征性体态语、说明性体态语、表露性体态语、调节性体态语和适应性体态语。尽管有许多研究者给出体态语的分类,但是并没有得到统一的分类。大量研究表明,情景不同相同的体态语也会表现出不一样的意义。
2.5.3体态语的功能
研究表明体态语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包括有认知、情感、性格、管理。在认知方面,符合了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更清晰的了解学习内容,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情感方面,体态语是教师与幼儿交流沟通很好的方式,弥补了语言沟通的不足,给与幼儿温暖和乐观等积极的情感。在性格方面,教师体态语的运用帮助幼儿感受到隐性的语言,帮助成长为健康的“社会人”。在管理方面,体态语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醒幼儿注意纪律,准确传达教师的情绪,保证集体教学活动中组织有序。学者周鹏生(2006)对于教师体态语的功能认识更为全面,包括有支持修饰言语功能、代替言语功能、表达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或态度的功能、适应生理心理需要的功能、调控组织言语教学的功能。许多研究者依据周鹏生对体态语功能的叙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2.5.4体态语的训练
国外的学者对于教师技能的培训有雏形研究、微格研究、教学模拟和感受性训练等等。其中的感受性训练实质上就是教师的体态语。我国的学者有具体提出体态语训练的步骤,包括有基本功训练、设计训练、自然化训练。大量的学者也都认可对在职教师和实习生进行体态语训练,研究表明教师的体态语可以提高协调、耐力、灵活等身体水平。
2.5.5幼儿园教师体态语
关于幼儿园教师体态语的著作有刘艳云的《幼儿园教学艺术》、姜美芬的《教师体态语对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影响》、蔡琳的《谈谈幼儿教师的体态语的作用》。大量著作与研究表明教师运用体态语可以开发幼儿大脑右半球的潜能,在唤起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健康成长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体态语的运用也可以渗透在美育、德育中进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美德、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陈丽婷(2011)认为体态语对幼儿的思维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是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教师捕捉幼儿行为信息的有效手段。不仅对幼儿的智力有所帮助,而且对非智力因素也有帮助。
2.5.6体态语的运用现状
佐斌(2002)对教学活动中体态语的运用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体态语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积极的体态语会给幼儿带来积极的情绪,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屠国元、丁惠(2003)采用实验法,验证教

师的体态语与课堂的气氛存在正相关。赵慧(2016)研究了小班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体态语运用情况,发现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领域运用体态语的次数不同,在语言领域的体态语运用次数最多。Torrance(1960)研究发现,教师通过语言和幼儿进行沟通很难被理解,相反教师通过表情、行为等体态语更容易被幼儿理解。宋健美(2010)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幼儿会因为教师的身体动作和表情产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被积极的学习氛围所感染。
3研究方法
3.1观察法
3.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择了山西省大同市一所幼儿园为主要采集地,研究对象是小班四个班级的所有带班教师,共8人。选择小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小班幼儿刚入园,他们对于幼儿园的生活缺乏经验,不能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并且小班幼儿具有非常明显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有意注意为主的特征。以上这些特点,更加说明小班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会依赖于教师的体态语。
表1观察对象信息
序号
性别
教龄
学历
班级
1

9年
专科
小一班
2

8年
专科
小一班
3

10年
专科
小二班
4

11年
专科
小二班
5

6年
专科
小三班
6

5年
本科
小三班
7

8年
专科
小四班
8

9年
专科
小四班
3.1.2研究工具
主要参考的是张慧《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应用研究》中的观察记录表(附录一)(附录二), 主要从象征性体态语、说明性体态语、表露性体态语、工具性体态语、距离性体态语、调节性体态语和适应性体态语这七大方面进行深入观察研究。整个观察过程持续15分钟,每5分钟记录一次,记录内容包括每种体态语类型出现的次数,以及体态语出现时的具体教学情景。
每一种类型的体态语操作定义如下:
象征性体态语:在人际交往中,教师使用具有一定含义的动作来传达特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如:竖大拇指、挥手告别和比耶等。
说明性体态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使用一些直观地动作辅助口语表达,生动形象地向幼儿描述人或物。如:人的高矮胖瘦、物的长短宽窄等。
表露性体态语:教师在与幼儿互动过程中借助面部器官直接表露情感、传递信息的体态语。如:面势语、眼势语(环视、注视)
工具性体态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具、教学设备时出现的体态语。如:展示教具、悬挂材料、弹琴等。
距离性体态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某个教学任务做出一些身体位置的移动,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有时增大有时缩小。如:站到所有幼儿的正前方、走到幼儿的中间等。
适应性体态语: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为适应特定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