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思维》读书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翰·杜威的哲学与教育思想
杜威在基本哲学路线上继承了经验论传统。他把经验解释为超出物质和精神对立之外的中性的东西,既否定经验是客观对象的主观反映,也反对把经验看作是一种纯粹主观意识。在杜威看来,经验既包括人的情感、意志、思想等一切心理意识的、主观的东西,也包括事物、事件及其特性等一切“客观”的东西。杜威否定思想、概念、理论等等是客观对象的反映,认为它们不具有客观真理的意义,而只能作为有用的假设。它们不过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设计的工具,只要它们对实现目的有用或者对有机体适应环境有用,它们便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
杜威非常重视教育和哲学的关系,甚至把哲学看作是“教育的普遍理论”、“广义的教育学说”。他认为,教育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而思想和学习是人用来适应生活要求的工具,人为了生活而思考,所以哲学也是一种生活工具。掌握生活工具要通过教育,教育好像是实验室。哲学的种种理论可以在其中经过一番试验,使之成为具体的。杜威一生的哲学活动从没有与其教育活动分开,他的教育活动也从没忘掉工具主义哲学。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首先来看一下书的基本内容吧,也供未读者有个基本的预览。本书共分为3大部分,十六个章节。第一部分可以概括为思维训练的一般性问题,包括思维的基本概念、思维训练的必要性、思维训练的社会、自然和智力条件。第二部分可以概括为思维训练的性质及成长,主要是思维成长过程中所必经的过程,也可以成为逻辑元素。包括完整思维过程分析、归纳、演绎、判断、意义、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科学思维和经验思维。其中,意义被给予了较大的篇幅阐述。第三部分可以概括为如何训练思维,从活动、语言、观察、讲课进行了阐释,并得出了一般性的结论。
本书是我6月份以来所认真阅读的第4本书,为每一章进行了总结,并为该书画了3副思维导图。本书在豆瓣上的评论者不多,评分也并不高,被我购买实属偶然,属于购买《研究是一门艺术》时的凑单商品。购买该书当然也得感谢书商的成功宣传“被胡适等学者推荐为青年必读书”,之所以说感谢是因为该书确实值得推荐,给了我比较大的震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杜威对我所从事的职业曾有杰出的贡献,对我而言当然并不陌生,但认真阅读他的著作还是第一次。该书可以从两个层面给读者提供思考,即教育层面和思维层面。
书商的成功宣传“被胡适等学者推荐为青年必读书”,之所以说感谢是因为该书确实值得推荐,给了我比较大的震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杜威对我所从事的职业曾有杰出的贡献,对我而言当然并不陌生,但认真阅读他的著作还是第一次。该书可以从两个层面给读者提供思考,即教育层面和思维层面。
杜威是公认的卓越教育家,提出了让众生癫狂的”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的教育理念。这些理念显然也在该书中得到了比较切实的体现:一是强调教育必须由具体到具体,敦促教育引导学生由“游戏”上升到智力层面,即强调能够为学生创造”善于观察和实践,并能够审慎思维,追溯现象背后的因果,而且能将得出的概念性知识运用与实际”的主客观条件;二是该书将思维训练的背景全部设在学校,而且强调知识传承与切身观察的高度统一。个人以为,杜威的教育理念与与我国古代先哲及近代贤人所倡导的并无二致,比如“知行合一”、“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等等。缺乏亲身体验的纯粹文字教育、自省和独立思考模式训练
的缺乏都被其抨击,而这些却我们当下的教育广泛的运用。我们现在的教育领导者及从业者们,愧于中外先贤,愧于这个时代,更愧于孩子们!
杜威也是知行合一的优秀哲学家,著述颇丰。本书对完整的思维行为进行了深刻分析,简约而又深刻的阐释了逻辑过程。该书中的思维,实际上指推理,包括归纳、判断、意义等。书中重点强调了3个关键词:意义、联想、观察。简单而言,一个优秀的思维者,必须能够切身观察,恰当联想,并付诸于有意义的实践,必须习惯系统思考,主动探索真实。作者强调思维可以训练,一是调控联想能力;二是调控推理条件,这些微言大义给了我极为深刻的触动。杜威所强调的思维训练对学术研究有有良好的指导作用,而且与其学生胡适所倡导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研究方法有共通之处。
总而言之,本书让从一个外国学者那里更为着实了解了“知行合一”、“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先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