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比较
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
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近些年来,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论争引起了我国学者的普遍关注,研究成果不断增多,其中不乏真知卓见。
但我们感到,对教育理论中这一根本性问题的探讨还有必要深入下去。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它否定社会制度的权威:反对社会对个人的束缚,强调个人自由权利的至高无上,将人视为万物的尺度,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真正成其为人。
在这种理论看来:教育目的应该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天然需要来制定,从而使人的本性得到完善和最理想的发展,因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教育的首要必须反对和拒斥现实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干扰,因为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教育就一定有利于社会发展,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教育却不一定有利于个人发展;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儿童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是真善美的原型,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现实社会影响地得到自然的发展。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它主张,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受制于社会,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都靠社会提供营养,人的一切都从社会得来;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是真正的存在,人之所以为人,只因他生活于人群中并参与社会生活;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不具有任何决定教育目的的价值;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使个体社会化,使个人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公民;教育过程就是把社会的价值观念或集体意识强加于个人,把不具有任何社会特征的人改造成为社会的人。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目的中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划分,主要是对不同学者在教育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的价值选择和思想倾向所作的抽象概括,而在实际中,就一个个学者来说,纯粹和绝对的个人本位论者社会本位论者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2017吉林省特岗教师考试: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比较
2017吉林省特岗教师考试: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比较通过最新吉林特岗教师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7年吉林教招将于4月份左右出公告,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特岗教师考试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在教师考试中,多数考生对教育学教育目的论中的个人本位论及社会本位论理解不透侧,导致各个代表人物混淆记不清楚。
今天中公教师网小编从确立依据、代表人物及思想、基本特点等方面帮大家梳理一下个人本位论及社会本位论。
一、个人本位论1.确立依据: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或阶级服务。
2.代表人物: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
3.代表人物思想卢梭认为,人生下来是好的,可是一到了人的手中就变坏了。
因此,儿童的教育要远离腐化的上层社会生活,远离充满罪恶的城市,主张把儿童带到乡村大自然的淳朴环境中,把他们从社会的不良影响下挽救出来,在教育中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与均衡的发展。
永恒主义者赫钦斯说:“一个公民或一个国民的职能……在不同社会之间可能各不相同……但是作为人的职能,在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社会中都是一样的,教育制度的目的就是提高作为人的人。
”马利坦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确切地说,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善发展的人。
其他目的如传递特定文明区域的文化遗产,为参与社会生活和成为优良的公民做好准备,以及履行整个社会的特定职能,完成家庭责任和谋生所需要的精神准备,乃是一些推论,它们是重要的,但属于第二位的目的。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最新资料推荐------------------------------------------------------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在我自己这一段学习的过程中,我有许多许多的疑惑,也有过许多的思索。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精英教育是一种过多强调社会本位论,过分强调社会发展而忽略自身的发展。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指出在制定教育目的以个人为出发点,强调发展自我;社会本位论,在制定教育目的时以社会为出发点;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即先培养人,人从属于社会时为社会服务。
人本论教育目的应该考虑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的需要,要培养自然人。
个人本位论者反对用社会来制约人的发展,如果对个体的发展是好的,则该中教育目的是好的,而对社会发展的教育目的不一定是好的。
教育的目的是使儿童得到自然而然的发展;社会本位论强调制定教育目的时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柏拉图认为:国家是放大的个人,个人的发展要符合社会的需要,他提出要培养哲人王,只有哲人王才能来统治这个社会。
个人的发展永远依赖于社会,社会的目的才是真正的目的,个人就是为实现社会目标的工具。
这过分强调社会作用,但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
1 / 7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观点:人的发展与人的活动是相一致的(从事什么活动,你的发展会达到什么程度);旧分工是造成人全面发展的根源(人的片面发展到一个极端就叫做异化,被自己单调的职业而定型了,没得到全面的发展);脑力和体力应该得到全面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社会化大生产决定了人的职业必然要有变更,也决定了人必然要全面发展);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要做到真正的全面发展,应该是把劳动作为一种分工,而不应该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途径。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教育应该为谁服务"的问题,在教师招聘中主要以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的形式来出题,属于中频考点。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
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价值选择,历来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
这里主要学习5种价值取向: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和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其中,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区分学习是重点。
(一)宗教本位论主张:教育应为神学服务,把人培养成虔信的宗教人士。
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常考点:夸美纽斯——教育为永生做准备(二)社会本位论主张: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教育是国家的事业,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公民;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指标,把为国家服务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荀子、孔子等【口诀:黑社会恐(孔)吓(赫)柏拉涂】注意:凯兴斯泰纳的社会本位论比较极端,认为国家的教育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造就公民。
(三)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口诀:啰(罗)嗦(梭)一路(禄)无人陪(裴)】※区分:社会本位论VS个人本位论(四)教育无目的论主张: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积累。
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代表人物:杜威(五)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主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教育目的的制定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两方面出发,克服了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片面性。
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例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
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冲突与融合
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冲突与融合作者:史克学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0年第09期摘要:教育目的既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它制约并调节着整个教育过程。
而价值取向往往是一个价值判断系统,它对整个系统的发展轨迹和前进方向起着调控、制约作用,因此,如果说教育目的制约着整个教育过程,那么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就调控、制约着教育目的乃至人类教育的发展方向。
人们对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是从各自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在抉择和取舍中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追求与价值意向。
目前,争论最多、影响最大、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学术上认识最流行、最普遍的,就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的划分。
教育目的中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之争,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论家所持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对立与冲突,在当今时代,二者应该实现统一和融合。
关键词:教育目的?摇价值取向?摇社会本位论?摇个人本位论从价值取向上看,人们对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是从各自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在抉择和取舍中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追求与价值意向。
目前,争论最多、影响最大、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学术上认识最流行、最普遍的,就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的划分。
从思考教育目的的逻辑起点上看,教育活动存在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冲突与选择问题,这是教育尤其是教育目的所面临的最根本的价值冲突,这也是教育主体所面临的最根本的价值选择。
从教育的历史发展来看,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就如跷跷板的两端,总是一方高于另一方,而找不到使二者保持平衡的尺度。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陷入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非此即彼”的两难困境,造成教育实践中教育价值取向的“钟摆”现象。
从二者的内在性价值取向上来看,他们都受启蒙运动“打倒宗教权威,真正幸福的人是有理性和自由主体的”思想的感染,他们都是要培养有理性的人,因此这两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而从这两派的外在性价值取向上来看,这两种价值取向完全是相对的,一个指向个人的完善,一个指向社会的发展。
浅析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
浅析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一、个人本位论引发的问题——弱化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强调以个人发展的需要为主来设定教育目的,反对社会的过度干预和功利性教育。
典型的个人本位论观点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儿童的幸福。
教育目的中的个人本位论遵循“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思想,注重学生天性的释放,认为学生都具备某些方面的潜质,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发现学生的天赋和激发其潜能。
上述思想有可取之处,但凡事都讲究一个度,一旦过度放任,听之任之而不加以正确引导和规范,学生可能会向着相反的方向肆意发展,只一味强调自由而忽视对基本技能和知识的学习,进而缺乏最基本的生存能力,违背了教育初衷,降低了教育的产出,降低了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社会本位论引发的问题——忽略学生的个性人离不开社会,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可被理解为以国家和政府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个人的发展要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以社会的要求为标准来培养人才。
例如,我们常听到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成为祖国事业的接班人”这类观点便是典型的社会本位论,这种观点更强调的是符合国家与社会需求的共性。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需求,没有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用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学生,课堂氛围枯燥、教学手段单一,不利于对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培养,易使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
比如,天才神童宁铂被大学破格录取,他擅长诗词和围棋,最爱天文学,但学校一心想把他培养成能为国家所用的人才而将其安排到物理专业。
最后,在沉重的压力和过高的外界期望之下,他选择了出家,从此销声匿迹。
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一味强调社会本位论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辩证关系不少观点认为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是对立的,但事实上可能恰恰相反,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个人本位论只看到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略了人是存在于社会之中,脱离社会的人可能会面临着被淘汰的局面。
教育目的比较
(一)个人本位论这是一种主张教育目的观应从个人自身出发,根据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应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它反对不顾儿童特点,强制儿童接近违背其天性的教育,把促进人完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持这种观点的思想家主要有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卢梭.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他力倡人性,呼吁关注和尊重人.反映在对教育目的的认识上,他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以培养"自然人"作为教育目的.他认为,不能同时把人培养成"人"与"公民",并对此做了区分:"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他是数的单位,是绝对的统一体,只同他自己和他的同胞才有关系.公民只不过是一个分数的单位,是依赖于分母的,它的价值在于他同总体,即同社会的关系."他激进地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并据此提出,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顺从儿童的自然本性,使人的天赋才能得到和谐发展.在他看来,尊重自然的教育必然是自由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必然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观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诸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第斯多惠等人都深受卢梭思想的影响.裴斯泰洛齐站在自然主义教育观的立场上,认为教育应适应人的自然本性,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和力量,使每个人的各种内在力量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他说:"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每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福禄贝尔认为,在每个儿童的身上潜伏着"自动"的本能,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为儿童这种"自动"的本能提供使其得以流露的自由的,自动的和自觉的条件.他提出,教育是一种内在本性向外展开的活动.它必须顺应儿童发展本性,适应儿童的性格,能力和生活的情景,保护和引导儿童柔弱的力量.在他看来,除了自然赋予人的那此本能外,教育是不可能再有什么新东西的.所以,教育只能以个人的天赋力量和能力为目的,以游戏,作业等方法促进儿童自由发展.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发展人的自动性,使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和指导者.教育的任务不是使人去适应现存的状况,而是激起人们去改革现存状况.综上所述,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点是:1.倡导人性本性,强调教育的价值.持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的学者均认为人性本善.因此,它就为教育价值的展现留下了空间,使人接受后天的教育有了可能.同时,人性本善论也为诸如教育目的的厘定,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认识提供了价值取向的引领. 2.尊重人的自然本性.作为对中世纪哲学及其文化思想的反叛,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以尊重人的自然本性为主要志趣,认为教育目的不能是指向于个人之外的某个因素,而是要关注人的自然本性的和谐,健康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努力地使它不受后天因素的干扰和影响.3.关注个人的价值和地位.作为个人主义者,持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论者普遍重视个人的价值地位,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个人本位论突出了个人的独立性与能动性,强调了个体的自然属性的价值,这对于正确地认识教育在培养人方面的功能,提高人的价值等是有价值的,同时,它在揭露封建教育的落后,腐朽,批判了封建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束缚摧残,要求尊重人的价值,给人以发展的自由.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对我们认识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准确地把握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二)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把满足社会需要作为教育的志趣.这种观点认为,个人的发展依据赖于社会,受社会制约.人是社会的产物,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为此,要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规范和已有的人类文化遗产.除此之外,教育不再有别的目的.这一观点的鼎盛时期主要是在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期,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国的那笃普,1854-1924),凯兴斯泰纳(Geog Kerschensteiner,1854-1857),法国的孔德,1798-1857),涂尔干,1858-1917)等.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凯兴斯泰纳.凯兴斯泰纳对于以培养个人主义,使学生发展缺乏社会性的教育进行了批判.他主张:"我以为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就是一切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有用的公民."他认为,个人是绝对属于国家的,每一个人都要作为国家的公民而存在,无论其政治信念,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如何.为此,公民教育由两方面构成,即性格陶冶和职业训练.他认为,国家是引导人们进入道德生活的一种人类团体.理想的国家既要保持独立,以增进国民的幸福,也要充当道义的团体.那笃普,孔德,涂尔干在持与凯兴斯泰纳一样或相近的观点,强调社会本位观.那笃普就坚定地认为:"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任何的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能成为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只是社会化,因为社会化而使一个民族的整个生活道德化."在他看来,个人的发展需要依赖于社会,除了社会目的以外,教育再也没有其它的了.涂尔干则指出:"教育对社会而言只是一种手段,只是社会为了在儿童内心形成自身存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而采取的手段."因此,"社会应当在刚产生的利已主义和不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格中,通过最快的途径,添上能够适应道德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另一种人格.这就是教育的使命.""塑造社会化,这就是教育的目的."他认为,追求个体的和谐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令人向往的,但却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它与人的一生必须献身于某一项特定而有限的任务的行动准则相矛盾. 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是一种"外铄"观,主张人的价值是通过后天的社会和教育获得,并是在社会中展现的.它的基本特点是:1.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站在社会的立场,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价值与利益的至高无尚性,重视每个人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和义务,并以此来规定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功能,因此, 在它的视野中,教育承担着重大社会职责,适应现实社会教育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2.重视培养公民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持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者多是国家主义者,重视公民教育,普遍认为,作为国家公民,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服务于国家利益.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要指向于国家利益和公民培养,并据此来满足社会需要,是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的.但是,它的不足也是明显的.主要在于它过分夸大了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并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人工具化,这是不足取的.。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流派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流派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传统教育派:赫尔巴特,主张1,教师中心,即教师是教学中的绝对主张,2,教材中心,以学科课程为中心,注重书本知识的教授,3,课堂中心,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的教学形式现代教育派:杜威,主张1,学生中心,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符合学生需要及兴趣,2,从做中学,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3,活动课程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计课程二,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以个体价值为中心,应主要依据人的本性,本能的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两种方式均割裂了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应当以动态的层次对等的方式来认识教育目的的选择中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建构主义理论所蕴含的教学思想可以概括为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六个方面四,道尔顿制:教师不在上课时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或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老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后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五,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是由低层向高层不断发展的,低级的需要得到了基本满足,高一级的需要才会出现,人的需要由低层向高层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这前四种定义为缺失需要,是我们生存所必须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健康很重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了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三者为生长的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须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它们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
论高等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的辩证关系
社会 , 社会本位论的教育 目的观就已经产生。 在 奴隶社会 中, 奴隶主阶级垄断了教育 , 教育的主 要任务是训练高级僧侣 , 使他们掌握奴隶主阶级 的道德和政治以维护世袭等级制度 , 教育直接体 现着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宫廷学校专门为高级官 吏和贵族子弟而设立 , 其 目的是培养 国家的高级 文 武官员 , 使 他们 了解奴 隶社会 所需 要 的行为 规 范 。另外 , 在 进入 封建 社会后 ,社会 的教 育 目的
第3 5 卷 第5 期
2 0 1 3年 9月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 教 育 科 学 版)
、 , 0 l _ 3 5 No. 5
S e p . 2 0 1 3
J OURNAL OF NⅡ GBO UNI VERS I TY ( EDUC noNAL S C正 _ N CE EDI TI ON )
3 0
宁波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
的天赋能力 , 使儿童的各种 内在 的能力得到和谐 发展”。另外 , 裴斯泰洛齐还认为 , 我们不能对 教育横加干涉 , 而是应 当顺乎人性的需要 。 而福 禄 培 尔则 认 为 教育 的 目的是 实 现 纯 洁而 宁静 的
人 生 。[ ] ( 二 )产 生的社会 背景 差异
关键词 :教育 目的;社会本位 ;个人本位 ;高等教 育 中图分类号 :G 4 0 . 0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8 — 0 6 2 7( 2 0 1 3 )0 5 — 0 0 2 9 — 0 4
在高 等 教育 发展 史上 , 关于 教育 目的 的社 会
国内许多学者在 2 O 世纪 8 0 年代早已警觉 , 纷纷 提出 “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 “ 教育的对象是人” 等 著名论 断 。 应当说 , 坚持具有普世性的高等教育理念的 教育 目的论 , 应当平衡好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之比较
瑞 士 著 名 教 育 家 裴 斯 泰 洛 齐 接 受 了 卢 梭 “自 然 教 育 ”思 想的影响,认为教育的 目 的 就 在 于 有 组 织 地 帮 助 和 激 发 儿
童 的 天 赋 能 力 ,使 各 种 内 在 的 能 力 得 到 “和 谐 发 展 ”,成 为 一 个 符 合 于 他 的 社 会 地 位 的 完 善 的 新 人 。 这 里 的 “和 谐 发 展 ” 是 指 儿 童 的 道 德 、智 慧 和 身 体 各 方 面 能 力 的 均 衡 发 展 ,而 不 是某一种能力的 发 展。 他 说:“我 的 初 等 教 育 思 想,在 于 依 照自 然 法 则,发 展 儿 童 道 德、智 慧 和 身 体 各 方 面 的 能 力 ,而 这 些 能 力 的 发 展 ,又 必 须 顾 到 它 们 的 完 全 平 衡 。”[2]他 又 说 : “人类能力的发展和他 们 的 能 力 在 各 方 面 活 动 中 的 运 用 是 有普遍的法则的。初 等 教 育 的 职 责,就 在 于 使 这 些 不 同 的 方法和自然的和普遍 的 法 则 协 调 起 来;不 管 人 类 能 力 运 用 的各个 方 法 如 何,都 使 这 些 不 同 的 能 力 得 到 完 全 的 发 展 。”[2]可 见 ,他 深 信 人 人 都 具 有 天 赋 能 力 ,要 使 人 的 天 赋 能 力得到和谐的发展,必 须 “了 解 人 类 的 本 质,由 天 然 规 律 中 探取全部的智慧”,采取 “适 合 于 人 类 本 性 的 心 理 学 的 循 序 渐进的方法”,他强调 教 育 要 顺 乎 人 性 的 自 然,合 乎 社 会 和 时 代 的 需 要 ,不 可 横 加 干 涉 。
高等教育的目的
第四章高等教育的目的一、高等教育目的概观教育目的,是对教育过程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或素质的预期结果的规定。
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核心问题。
高等教育目的是各级种类高等学校具体培养目标的总的规定。
所谓高等教育目的是指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何种高级专门人才的素质、规格和质量要求的预期规定。
高等教育目的的实践价值(1)高等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2)高等教育目的的调控作用。
(3)高等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4)高等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二、有关高等教育目的的诸学说(一)个人本位位与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1、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所谓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
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可以概括为:(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2)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
(3)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促进人性的完善,而非造就公民。
2、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所谓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
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可以概括为:(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2)教育的目的除了促进社会发展而外,没有其他更高的目的。
(3)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造就公民,而非培育人性。
公允地说,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仍然是以社会本位论为主导的。
3、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辩证综合观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既都有自身的理论价值,又都有各自的理论局限。
用个人本位论取替社会本位论,或者用社会本位论贬低个人本位论,都是片面的二元论,都无助于制定正确的高等教育目的。
(二)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1、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所谓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人自向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心的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教育目的观。
论高等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的辩证关系
论高等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的辩证关系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问题,涉及教育发展的多个维度,包括社会、个人等方面。
在讨论高等教育目的时,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是两种主要的观点。
社会本位论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求,而个人本位论则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这两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呈现辩证的关系,彼此之间有互补性和相互制约的特点。
首先,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相辅相成。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和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
社会对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不断变化,高等教育需要紧跟社会需求的变化,为社会输送所需的专业人才。
而个人本位论则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个人的兴趣、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需要得到尊重和支持,在高等教育中获得充分的发展。
其次,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互为制约。
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需求并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需求,但也需要尊重个人的发展需求。
如果高等教育过于偏重社会本位,忽视个人的兴趣和发展,可能导致教育的功利性和僵化性,削弱个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相反,如果高等教育过于偏重个人本位,缺乏对社会发展需求的关注,可能导致教育的脱离现实和内向性,不能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此外,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也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为各行各业输送优秀的人才和创新能力,而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促使高等教育关注培养具备社会需求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促使高等教育关注提升个人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在高等教育目的中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形成了一个辩证而有机的关系。
总之,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是两种主要的观点。
它们既相辅相成,又互为制约,同时又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辩证关系。
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之争
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之争(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之争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能对社会对人产生多方面影响,又受多方面的制约。
评述教育目的上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评述教育目的上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一、概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直接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未来发展和个体的成长。
在教育目的上,存在着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不同的观点。
本文将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评述,探讨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二、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强调以个体的发展为教育的根本目的。
支持者认为,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思想和价值观,教育应该以个体的需求和个性发展为中心。
个人本位论强调培养个体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实现能力,倡导尊重个体的多样性,并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独立性。
然而,个人本位论也存在一些问题。
过分强调个体可能导致教育忽视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和稳定发展。
个人本位论可能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将个体脱离出社会环境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实践,缺乏对社会责任的关注。
三、社会本位论相对而言,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的社会目的和功能,认为个体的发展应该为社会整体的利益和发展服务。
支持者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社会公民,传承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倡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社会本位论也存在一些问题。
过分强调社会整体可能导致教育忽视了个体的需求和发展,使教育过于功利化。
社会本位论可能忽视了个体的多样性和独立性,将个体过分融入社会整体,导致个体失去了独立的思考和选择能力。
四、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结合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各有其优缺点,但都不能独立成为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教育目的应该在个人和社会两者之间寻求平衡。
个体的发展应该为社会整体的利益服务,而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也需要个体的自主与创新。
教育目的既要关注个体的多样性和独立性,也要关注社会的整体需求和发展。
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既具有积极的个人特质,又能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教育者和社会共同努力,培养出更多具有个人素养和社会责任的优秀公民。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区别
1.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
代表人物: 涂尔干(涂尔干为社会本位论的提出者);纳托普;凯兴斯特纳
主张: (1)教育目的不应从个人本位出发,而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决定.
(2)个人只是教育的加工原料,发展必需服从社会需要.
(3)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个人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
生活的稳定和延续
(4)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发展依赖于社会。
2、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在这种理论看来,首先,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完善和最理想的发展,因此,他们否定社会制度的权威,反对社会对个人的约束,强调个人自由权利至高无上,认为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出来的人,其本性就会被抹杀掉。
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美国的马斯洛和法国的萨特等。
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真正成为其人。
其次,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
他们认为,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教育就一定有利于社会发展,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教育不一定有利于个人发展,
评价教育价值也应当以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为标准。
个人本位论的价值取向主要
反映在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比较
一、个人本位论
1.确立依据: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或阶级服务。
2.代表人物: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
3.代表人物思想
卢梭认为,人生下来是好的,可是一到了人的手中就变坏了。
因此,儿童的教育要远离腐化的上层社会生活,远离充满罪恶的城市,主张把儿童带到乡村大自然的淳朴环境中,把他们从社会的不良影响下挽救出来,在教育中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与均衡的发展。
永恒主义者赫钦斯说:“一个公民或一个国民的职能……在不同社会之间可能各不相同……但是作为人的职能,在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社会中都是一样的,教育制度的目的就是提高作为人的人。
”
马利坦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确切地说,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善发展的人。
其他目的如传递特定文明区域的文化遗产,为参与社会生活和成为优良的公民做好准备,以及履行整个社会的特定职能,完成家庭责任和谋生所需要的精神准备,乃是一些推论,它们是重要的,但属于第二位的目的。
”
综上所述,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点是:1.倡导人性本性,强调教育的价值。
2.尊重人的自然本性。
3.关注个人的价值和地位。
二、社会本位论
1.确立依据:社会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
2.代表人物: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等。
3.代表人物思想
涂尔干认为,社会才是真正的存在,“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
孔德认为:“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
综上所述,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是一种"外铄"观,主张人的价值是通过后天的社会和教育获得,并是在社会中展现的。
它的基本特点是:1.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
2.重视培养公民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并没有一个孰重孰轻的问题,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也没有一个谁正确谁错误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二者具有同等的合理性与同等的局限性。
教育目的中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权衡与选择,要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与侧重的。
我国的教育目的就较好地体现了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首先,我们培养的人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体现了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其次,我们培养的人又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社会对人的要求。
【跟踪练习】
1.认为个人价值高于一切,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到影响。
这种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D.个人社会本位论
答案:A
2.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目的就是为社会服务。
这种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D.个人社会本位论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