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心电图学习纲要

合集下载

《诊断学心电图学》课件

《诊断学心电图学》课件
《诊断学心电图学》PPT 课件
欢迎来到《诊断学心电图学》PPT课件。本课程将深入探讨心电图的定义、作 用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段精彩的旅程吧!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探索心电图的奥秘,理解心脏电信号的生成和传导过程。了解心电图的采集技术和电极贴附原则。
心电图仪器
了解现代心电图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类型的 心电图采集设备。
导联选择
选择合适的导联组合以获得 行准确的心电图测量和计 算。
心电图的限制和局限性
了解心电图的局限性和常见误诊情况,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的重要性。 • 心电图无法直接观察心肌异常的细微变化。 • 部分心脏病情况下心电图表现正常可能导致漏诊。 • 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对心电图进行解读和诊断。
1
心律失常
认识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包括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2
心肌梗死
学习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了解不同导联对诊断的贡献。
3
心脏肥大
探索心脏肥大在心电图中的特征,如左室肥厚和右室肥厚。
心电图常见异常与心脏疾病的关系
了解心电图常见异常和它们与心脏疾病的关联。
QT间期延长
探索QT间期延长在心脏电生理异常和遗传性 心脏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电解质紊乱
学习电解质紊乱如钾离子和钙离子异常对心 电图的影响。
药物影响
了解常见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如抗心律失 常药物和心脏毒性药物。
起搏器功能
掌握起搏器的心电图表现和不同类型起搏器 的工作模式。
心电图的临床操作技巧
分享心电图采集的实用技巧,以确保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准备患者
了解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 沟通,放松患者,并解决可 能的干扰因素。

诊断学基础--心电图诊断(全套课件)-PPT

诊断学基础--心电图诊断(全套课件)-PPT

12导联ECG的空间定位:
双极肢导(额面) I: RA (-) to LA (+) (右左、侧面) II: RA (-) to LF (+) (上下) III: LA (-) to LF (+) (上下) 加压单极肢导(额面) aVR: RA (+) to [LA & LF] (-) (向右) aVL: LA (+) to [RA & LF] (-) (向左) aVF: LF (+) to [RA & LA] (-) (向下) 单极胸导(水平面) V1, V2, V3: (后前) V4, V5, V6:(右左、侧面)
–QRS 时限 > 0.12s
• 完全性 RBBB or LBBB • 非特异性IVCD • 室性异位节律(如室速、起搏器心律)
• V1导联终末R‘波提示晚期的向前除极
室内传导阻滞 • I, aVL, V6终末S波提示晚期向右除极
RBBB
• aVR导联终末R波提示晚期的向右除极
室内传导阻滞
• •
• 正常胸导联QRS形态较恒定,肢导联变化大,但 也有一定规律性。QRS 振幅因人而异,在不同导 联差别也很大,主要取决于心室大小及胸导电极与 心室间距离
– V1、V2导联多呈rS型,R/S<1,RV1<1.0mv,超过此值 提示右心室肥大;
– V5、V6导联以R波为主, R/S>1,RV5<2.5mv,超过此 值常提示左心室肥大
• 相反, s波见于V6 或V5导联,并逐渐加深至 V2导 联. V1导联S波通常小于 V2导联S波.
• R/S移行见于 V3或V4导联. • 小的“间隔” q波可见于 V5和V6导联.
顺钟向转位?

诊断学-心电图检查

诊断学-心电图检查

QRS波群命名
R波:QRS波群在等电位线上的第一个向上的波。 Q波:R波之前向下的波。 S波:R波之后向下的波。 Rˊ波:S波之后出现再向上的波。 Sˊ波:Rˊ波之后再有向下的波叫做。 QS波:整个QRS波群均向下时。 书写表示法:振幅(波形)较大者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较小者用小写英文 字母表示,如:qRs、qR、qRsrˊ;特殊情况如:QS等。
(二)P-R间期
从P波的起点到QRS波群的起点。P-R间期 与心率快慢有关,成年人心率在60~100次/分 钟,P-R间期为0.12~0.20s。
(三)QRS波群
• 时间:正常成年人QRS波群时间小于0.12s,多数为0.06~ 0.10s。 • 波形与振幅(电压) 胸导联:一般规律是RV1~RV5逐渐增高,而S波逐渐减小。V1、V2 导联多呈rS形,R/S<1,RV1不超过1.0mV。V5、V6导联QRS波群 可以呈qR、qRs、Rs或R形,R/S>1,RV5不超过2.5mV。V3或V4导 联多呈RS形,R/S大致等于1。 肢体导联:标准导联一般主波向上,Ⅰ导联的R波不超过1.5mV。 aVR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或Qr形,aVR导 联的R波一般不超过0.5mV。aVL与aVF导联的QRS波群可呈qR、 Rs、R形,也可呈rS形,aVL导联的R波不超过1.2mV,aVF导联 的R波不超过2.0mV。 Q波:除aVR导联外,正常Q波时间一般小于0.04s,振幅小于同 导联R波的1/4。
二、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一)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 1. 心电图(ECG):是利用心电图机通过导线与体 表相连,记录心脏在每一个心动周期所产生的 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2. 心电图导联:是将电极放臵于人体表面任何两 点,并通过导线分别与心电图机正负极相连, 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心电图导联。 3. 常用心电图导联:12个。 标准肢体导联3个:Ⅰ、Ⅱ、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3个:aVR、aVL、aVF 胸导联6个:V1、V2、V3、V4、V5、V6

内科学诊断学重点心电图快速识图

内科学诊断学重点心电图快速识图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100次/分,P波形态 正常,RR间期缩短。
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60次/分,P波形态 正常,RR间期延长。
窦性心律不齐
心率快慢不一,P-P间期差 异>0.12秒。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缩
心房扑动
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PR间期>0.12秒。
P波消失,代之以F波,频率250-350 次/分。
房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以上的快速房性搏动,频 率100-250次/分。
室性心律失常
1 2
室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T波方向与QRS 主波方向相反。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以上的室性搏动,频率100-250次/分。
3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QRS波、T波消失,代之以极不规则的室颤波。
传导阻滞与预激综合征
03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表 现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典型心绞痛发作时,面向缺血部 位的导联常显示缺血型ST段压低 (水平型或下斜型)和(或)T
波倒置。
有些患者可出现ST段抬高,常称 为“变异型心绞痛”,多表现为 一过性,ST段抬高常伴对应导联
ST段压低。
T波改变可表现为低平、双向或 倒置,ST-T改变呈特征性动态演
药物治疗后心电图变化
心律失常得到控制,如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室早减少等。
长期随访心电图表现
评估药物治疗的远期效果,如心律失常是否复发,心功能是否改善 等。
案例三:特殊人群异常心电图鉴别诊断
儿童异常心电图
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表现为心律不齐、ST-T改变等。

诊断学-心电图

诊断学-心电图
• 左心房肥大 • 右心房肥大 • 双心房肥大
中1/3 左、右房同时除极
前1/3 右房除极
后1/3 左房除极
左、右心房除极过程形成P波
正常P波
1. 2. 3. 4. 5. Ⅰ、Ⅱ、V4-V6 向上 aVR 向下 V1 P波可双向,但1>2 时限<0.12sec 振幅<0.25mV
V1
1 ( 1) (2) 2
P
PtfV1 : V1 导联 P 波终末 电势(V1导联负向P波)
(二)P-R间期
正常:0.12-0.20s 老年人略长,不超过 0.22s
P-R间期
(三)QRS波
形态: 肢体导联: Ⅰ 、 Ⅱ 、 aVF 主波向上, AVR 主 波向下 胸前导联:V1-V6导联 R 波渐增高, S 波渐变 浅
S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直立
V2 V5
V3 V6
右心室肥大及心肌劳损
(四)双心室肥大
可能因两侧心室的综合心电向量互相抵消而呈现大致正常的心电 图,以致难以显示心室肥大,或仅表现为一侧室肥大的图形而掩 盖另一侧心室肥大的存在
第三节 异常心电图
三、心肌缺血
三、心肌缺血
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电图改变
(四)心电轴的测量
3、临床意义 正常电轴:- 30°~ +90° 电轴右偏:+90°~ +180°常见于右室肥厚RBBB、LPFB、肺心病 电轴左偏:- 30°~ -90°常见左室肥厚、LBBB、LAFB 极度右偏:- 90°~ -180°
(四)心电轴的测量
正常心电轴与其偏移
(五)钟向转位
心脏沿其长轴(从心尖部向 心底部观察)发生顺钟向或 逆钟向转动 通过胸前导联过渡区波形 (R/S≈1的波形)出现的位 置判断 正常:V3、V4 导联R/S ≈1 顺钟向:V5、V6 导联出 现,见于右室肥厚 逆钟向:V1、V2 导联出 现,见于左室肥厚

诊断学心电图学习纲要

诊断学心电图学习纲要

心电图学习纲要心电——心电向量(强度、方向) 机械收缩1、 心电图测量(方格.分规)2、 平均心电轴:①左偏卜30~+90]右偏[I 、III 】②循长轴转位(顺、逆)【VsR/SQl 】3、 心电图波形组成和正常数摇各波特点及正常值P 波(心房除极):0.25mV. 0.2 mV. <0.12MPR 间期(心房复极、房室结、希氏束、朿支):0.12” ~0.20”QRS 波群(心室除极):0.06”~0.10”(<0A2"\ 1.0 mV. 0.5 mV. 1.5 mV. 1.2 mV 、2.0 mV. 2.5 mVmV 、0.8 mVST-T (心室缓慢、快速复极)QT 间期(心室除极、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0.32”~0.44”U 波:T 波后0.02”~0.04”的振幅低小的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

泵 Ifll 电极.导联线体表 ---------- ►心电图机心电综合向M ------------------------------------------ 1[导联体系一一常规12导联]心电图 基本图形肢体导联:I 、II > Ilk avR. avLx avF 胸导联:VI 、V2、V3、V4. V5、V6 /0.5宀间期Q-T 间期V3~V4易见,增髙一低血钾。

"\丿电图牛寺点:快、短、右室优、T变大房室肥大右房大:p波髙尖,>0.25 mV,“肺型p波”,VI导联p波直立,^0.15 mV,如p双向,振幅和N0・20mV°(图5-1-21)左房大:p波增宽,M0.12”,双峰型,P0.04”,Ptfvi(绝对值)M0・04mm・S, “二尖瓣型p波”(图5-1-22)左室肥大:左室优势:面向左室的导联(I、avL、V5、V6)R振幅增加;而面向右室的导联(VI orV2)—深S波诊断标准:QRS波群电压增髙胸导联:R V5 or Rv6>2.5mV; R V5+S VI >4.0mV (M) >3.5mV (F)肢体导联:R I >1.5mV; RavL>1.2mV; RavF>2.0mV;R I +SIII>2.5mVCornell 标准:RavL +Sv3>2.8mV(M),2.0(F)心电轴左偏:(图5-1-25 )右室肥大:右室优势:面向右室的导联(VI. avR) R振幅增加:而而向左室的导联(I、avL、V5)—深S波诊断标准:QRS波群电压增高VI R/S 1, R 型or Rs 型:V5 R/S W1 or S波加深;avR以R为主Rvl+Sv5 >1.05mV (重症>1.2mV)RavR > 0.5mV心电轴右偏$+90。

心电图检查教学大纲

心电图检查教学大纲

心电图检查教学大纲心电图检查教学大纲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提供心脏功能和心律的重要信息。

为了规范心电图检查的教学内容和流程,制定一份心电图检查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背景介绍心电图检查是临床医生常用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因此,对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心电图检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1.了解心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心电图的基本解读方法;3.熟悉心电图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4.掌握心电图检查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心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a.心电图的来源和意义;b.心电图的记录方法和设备;c.心电图图形的基本特征。

2.心电图的基本解读方法a.了解正常心电图的特征;b.掌握心电图波形的命名和解读;c.识别心电图异常表现。

3.心电图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a.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b.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c.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d.其他心脏疾病的心电图表现。

4.心电图检查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a.准备工作和操作流程;b.正确使用心电图仪器;c.常见操作错误和排除方法。

5.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a.学生分组进行心电图检查模拟操作;b.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心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常见异常表现的解读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心电图案例,培养学生的解读能力和临床思维。

3.模拟操作:在实验室中设置心电图检查模拟环境,让学生亲自操作心电图仪器,培养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的掌握。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模拟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五、教学评价1.理论知识考核:通过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心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解读方法和常见异常表现的掌握情况。

诊断学心电图

诊断学心电图
0.0五mv S-T段抬高:不应超过0.一mv除胸导联
可抬高不超过0.三mv外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 七、T波:
⑴.形状: ⑵.方向:多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⑶.时间:0.0五-0.二五s
振幅:大于同导联R波的一/一0
T波形状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
八、U波:
• 时间:0.一六-0.二五s • 电压:<0.0五mv • 方向:与T波一致
正极
负极
Ⅰ 左手腕 右手腕
Ⅱ 左脚踝 右手腕
Ⅲ 左脚踝 左手腕
标准双极导联的连接方式
加压单极导联
aVR aVL aVF
正极
右手腕 左手腕 左脚踝
负极
左手腕+左脚踝 右手腕+左脚踝 左手腕+右手腕
加压单极导联的连接方式
导联轴
肢 体 导 联 导 联 轴
心前区导联
正极
V一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二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三 V二与 V四连线中点 V四 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五 左腋前线V四 水平处 V六 左腋中线V四 水平处
传导障碍:
窦房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房内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
异常传导途径:
预激综合症
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
• 特点:
① P波规律出现,Ⅰ、Ⅱ、avF导联直 立、avR导联倒置
② 频率60~100次/min ③ 同一导联P-P间隔之差小于0.12s 凡具备①、②条可确定为窦性心律
心脏病
双心房肥大
左心室肥大
一左室高电压的表现 一、 RV五>二.五mV 或 RV五+ SV一>四.0mV男性或>三.五mV女性 二、RaVL>一.二mV或RaVF >二.0mV 三 、RI>一.五mV 或 RI+ S Ⅱ>二.五mV

心电图教学大纲

心电图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心电图第一次课临床心电图学的基本知识心电图的检测内容及正常值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2.掌握常规心电图导联。

3.掌握心电图机的正确操作。

4.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像正常值。

5.了解心电发生的原理。

6.了解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⑴临床心电图: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及导联体系。

⑵心电图的检测内容和正常值。

2.难点:⑴心电产生的原理。

⑵小儿的心电图特点。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1.心电发生的原理:⑴极化状态:静息的心肌细胞处于极化状态,指细胞膜外带正电荷,细胞膜内带有同等数量的负电荷。

此种分布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①极化状态的形成:主要是细胞内外钾钠离子浓度差和不同的通透性。

②静息电位的形成:静息状态下,心室肌细胞内电位约为—90mV。

⑵除极:心肌细胞某处受刺激,使静息电位变化,细胞内电位由—90mv 突然升高到+20~+30mV称为极化状态逆转。

⑶动作电位:心肌细胞激动时产生的细胞内电位变化叫动作电位,包括除极和复极过程,包括0位相,1位相,2位相,3位相,4位相。

除极过程+复极过程即心电图上的P—QRS—T波群形成的过程。

①除极过程:0位相: Na+快速内流。

代表除极过程。

即R波的前半部。

②复极过程:1位相: Na+通道快速失活,Cl-内流。

代表复极过程的开始。

即R波的后半部到J点。

2位相: Ca++缓慢内流,K+少量外流。

代表复极过程中的高平线。

即S—T段的形成。

3位相: Ca++逐渐失活,K+外流。

代表动作电位曲线上的速降线。

即T波。

4位相: K+- Na+泵将Na+主动移到胞外,将K+主动移到胞内。

代表恢复到-90mV即静息膜电位。

即等电位线(T—P)。

2.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⑴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分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或希氏束﹑左右束支及Purkinje纤维网组成。

⑵心电图上各波段的组成:正常心电活动按以上先后有序的电兴奋的传播,而引起一系列的电位改变,而形成的心电图上的相应的波段,其名称为:① P波——最早出现,幅度最小,代表心房的除极过程。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复习要点:心电图判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复习要点:心电图判读

心电图判读
1、掌握常规心电图导联得连接方法,熟悉v1-v6导联得定位、与心脏各个部位的对应关系。

2、了解心电轴的临床意义。

3、了解正常心电图波群:P——Ta——QRS——T——U 的结构特点。

4、心肌梗塞的心电图特征:
特点:区别:
缺血型改变 Q—T间期延长,T波向量背离缺血区,对称性T波。

心内膜面缺血——T波高而直立;
心外膜面缺血——对称性T波倒置。

损伤型改变 ST段抬高。

随缺血时间延长、加重,面向损伤心肌的导联出现
坏死型改变除极向量背离坏死区(T、ST波逐渐恢复正常),出现异常Q波。

坏死部位心肌不再产生心电向量,但正常心肌仍照常除极。

5、掌握室性、房性、交界性早搏的心电图区别。

6、掌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区别。

7、了解房颤、室颤的心电图特点。

8、掌握房室传导阻滞的I、II、III 度分级特征。

9、了解B超的临床应用范围、特点。

10、根据《大纲》要求,了解放射诊断的临床适用范围、基本分类。

11、根据《大纲》要求,了解各病种的影象特征。

12、了解I-131检查的临床意义:甲亢——高峰前移。

甲减——高峰后移。

13、了解FT3、FT4、TT3、TT4、TSH 的相互关系。

14、了解病历书写格式。

心 电 图 检 查 诊断学

心 电 图 检 查 诊断学

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电强度由下列因素决定: -心肌细胞的数量。 -电极的位臵与心肌细胞间的距离。 -电极的方位与心肌除极方向所构成的角度,夹角愈大,心 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电位愈弱。
心电图产生原理-心电综合向量
-心电向量: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 -心脏为立体器官,心脏除极在多方向同时进行,其 形成的心电综合向量的电位大小与方向按力矩的合成 原理确定。 -体表所采集到的心电变化,乃是全部参与心电活动 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按上述原理综合的结果。


第二部分: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纸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心电图测量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心电图纸
心电图记录纸横纵线的意义 -心电图纸由纵线和横线划分为 1mm2的小正方形,横轴代表时 间,纵轴代表心电强度。 - 常规走纸速度为25 mm/s时,每 个小正方形横宽 1 mm,即代表 0.04 s,每个大正方形横宽5mm, 即代表0.2 s 。
心电图测量
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正常心电轴:-30°~ 90°
-电轴右偏:90°~ 180°, 见于右室肥大、左后分支阻滞 -电轴左偏: -30 °~ -90°, 见于左室肥大、左前分支阻滞 -极度右偏: -90°~ -180°
心电图测量
平均心电轴的检测方法

目测法:根据肢体I、III导 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以 估测心电轴的大致方位。 作图法(略) 查表法: 按I、III导联正 负波幅值代数和的二个数值, 从专用的心电轴表中直接查 得相应的额面心电轴。

左室肥大ECG
心室肥大ECG改变-左室肥大
左室肥大ECG特点:
-QRS波群高电压。
-RV5(或V6)>2.5 mV; RV5+SV1>4.0 mV(男)或>3.5 mV(女) -RⅠ>1.5mV; RaVL>1.2mV; RaVF>2.0mV RⅠ+SⅢ>2.5mV -Cornell标准: RaVL+SV3>2.8 mV(男)或 >2.0mV(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学习纲要心电——心电向量(强度、方向)心电综合向量各波特点及正常值P 波(心房除极):0.25mV 、0.2 mV 、<0.12”PR 间期(心房复极、房室结、希氏束、束支):0.12”~0.20”QRS 波群(心室除极):0.06”~0.10”(<0.12”),1.0 mV 、0.5 mV 、1.5 mV 、1.2 mV 、2.0 mV 、2.5 mV /0.5mV 、0.8 mVST-T (心室缓慢、快速复极)QT 间期(心室除极、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0.32”~0.44”U 波:T 波后0.02”~0.04”的振幅低小的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

V3~V4易见,增高—低血钾。

心电图机 体表 心电图 基本图形[导联体系——常规12导联]肢体导联:Ⅰ、Ⅱ、Ⅲ、avR 、avL 、avF胸导联:V1、V2、V3、V4、V5、V6机械收缩泵 血1、心电图测量(方格、分规)2、平均心电轴:①左偏[-30~+90]右偏 【Ⅰ、Ⅲ 】 ②循长轴转位(顺、逆)【V 3 R/S ≈1】3、心电图波形组成和正常数据电极、导联线小儿心电图特点:快、短、右室优、T变大房室肥大右房大:p波高尖,≥0.25 mV ,“肺型p波”,V1导联p波直立,≥0.15 mV,如p双向,振幅和≥0.20 mV。

(图5-1-21)左房大:p波增宽,≥0.12”,双峰型,≥0.04”,Ptfv1(绝对值) ≥0.04mm.s,“二尖瓣型p波”(图5-1-22)左室肥大:左室优势:面向左室的导联(Ⅰ、avL、V5、V6)R振幅增加;而面向右室的导联(V1 or V2)—深S波诊断标准: QRS波群电压增高胸导联: Rv5 or Rv6>2.5mV; Rv5+Sv1 >4.0mV(M)>3.5mV (F)肢体导联: RⅠ>1.5mV; RavL>1.2mV; RavF>2.0mV;RⅠ+SⅢ>2.5mVCornell标准:RavL +Sv3>2.8mV(M),2.0(F)心电轴左偏;(图5-1-25)右室肥大:右室优势:面向右室的导联(V1、avR)R振幅增加;而面向左室的导联(Ⅰ、avL、V5)—深S波诊断标准: QRS波群电压增高V1 R/S ≥1,R型or Rs型;V5 R/S ≤1 or S波加深;avR 以R为主Rv1+Sv5 >1.05mV (重症>1.2mV)RavR > 0.5mV心电轴右偏≥+90。

(图5-1-26)心肌缺血与ST-T改变(缺血——复极延迟)心电图类型1、缺血型心电图改变[T改变](图5-1-32)心内膜下心肌缺血——高直耸T波;心外膜下心肌缺血——T波倒置2、损伤型心电图改变[ST改变] (图5-1-31)心内膜下心肌缺血——ST压低;心外膜下(包括透壁性)心肌缺血——ST抬高心肌梗死基本图型:1、缺血性改变(T改变—复极改变)(最外周)2、损伤性改变(ST改变—复极改变)(坏死区周围)3、坏死性改变(病理Q波—除极改变)(中心坏死区)演变与分期[超急性期、急性期、近期、陈旧期](图5-1-38)梗死定位(导联组)梗死分类:1、Q波型和非Q波型心肌梗死(非透壁性心肌梗死)2、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3、心肌梗死合并其他病变(室壁瘤、束支阻滞)心律失常一、概述正常人的心脏起搏点位于窦房结,并按正常传导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

如果心脏激动的起源异常或/和传导异常,称为心律失常。

①激动起源异常(窦房结异常,异位节律);②激动传导异常(传导阻滞、传导途径异常—旁道)③起源异常+传导异常主动:早搏、二联律、三联律、心动过速/被动:逸博/传导阻滞分辨要领:1、出现时间(早、晚或快、慢)2、形态(宽、窄、高、低)、成分及其关系(次序)二、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1、窦性心律心电图特征:①p波规律出现,p波在Ⅰ、Ⅱ、V5、V6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呈倒置;②p-QRS-T规律、按序出现,正常频率为60~100次/分。

2、窦性心动过速:具备窦性心律特征,频率>100次/分。

(图5-1-43)3、窦性心动过缓:具备窦性心律特征,频率<60次/分。

(图5-1-44)4、窦性心律不齐:具备窦性心律特征,同一导联pp间期差异>0.12s,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共存。

(图5-1-44)5、窦性停搏(窦性静止):规律的pp间距中突然出现p波脱落,形成与正常pp间距不成倍数关系的长pp 间距。

(图5-1-45)6、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①持续窦缓,<50次/分;②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③在显著窦缓基础上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慢快综合征;④若同时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或发生窦性停搏时长时间无交界性逸博——双结病变。

(图5-1-46)三、期前收缩(又称过早搏动或早搏)机制:①折返;②触发;③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

分类:房性、交接性、室性期前收缩。

常用术语:1、联律间期——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p’-p,QRS’-QRS2、代偿间期——期前出现的异位搏动之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不完全性代偿间期】、【完全性代偿间期】3、间位性期前收缩(插入性期前收缩)4、单源性期前收缩5、多源性期前收缩6、频发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三联律)各类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室性期前收缩:①提前出现的QRS-T前无相关p波;②提前出现的QRS波呈宽大畸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③代偿间期完全。

(图5-1-47)房性期前收缩:①提前出现p’-QRS-T, p’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②p’-R间期>0.12s;③代偿间期多不完全;④——未下传;⑤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图5-1-48)(图5-1-49)(图5-1-50)交界性期前收缩:①提前出现QRS-T, QRS与窦性下传的QRS波形态基本相同;②可见逆行p’,p’-R间期<0.12s ;③代偿间期多完全。

(图5-1-51)四、异位性心动过速(连续3“早”——“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不易辨识,快频率QRS(窄)-T,160-250次/分,常突发突止。

(图5-1-52)室性心动过速:快频率QRS(宽、畸)-T,140-200次/分,无相关p或p’波。

(图5-1-54)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加速的房性、交界性或室性自主心律):常渐起渐止,70-130次/分(交界性);60-100次/分(室性)。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严重,一系列增宽变形的QRS波群,以每3-10个心搏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每次发作持续数秒到数十秒而自行终止,易复发或转为室颤——阿斯综合征。

(图5-1-55)五、扑动与颤动心房扑动: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的大锯齿状扑动波(F波),多数在Ⅱ、Ⅲ、avF导联中清晰可见;F波间无等电位线,频率为240-350次/分,多为部分下传,一般以2:1或4:1下传,QRS波多不增宽。

(图5-1-57)心房颤动: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f波),通常在V1导联明显;频率为350-600次/分,多数不下传,QRS波多不增宽,R-R绝对不等。

(图5-1-59)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室波(QRS-T)消失,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搏动,频率达200-250次/分。

心室颤动——室波(QRS-T)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频率达200-500次/分。

(图5-1-60,图5-1-61)六、传导异常(一)传导阻滞部位——窦房、房内、房室、室内程度——一度:延缓二度:部分中断三度:完全中断窦房阻滞:二度可见(Ⅰ、Ⅱ型)(图5-1-62)(图5-1-63)房内阻滞:(与左房肥大鉴别)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三度(图5-1-64)(图5-1-65、图5-1-66)(图5-1-67、图5-1-68)束支与分支阻滞:右束支、左束支、左前分支、左后分支右束支阻滞(图5-1-70)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①QRS≥0.12s;②特征性改变:V1、V2导联呈rsR’型或M型;左心导联S波增宽而有切迹;③V1导联R峰时间>0.05s;④V1、V2导联ST压低,T波倒置;左心导联T波与终末S波方向相反,仍为直立。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QRS<0.12s;其余形态改变同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左束支阻滞(图5-1-71)完全性左束支阻滞:①QRS≥0.12s;②特征性改变:V1、V2导联呈rS型或深而宽QS型;左心导联R波增宽,顶峰粗钝或有切迹;③Ⅰ、V5、V6导联q波消失;④V5、V6导联R峰时间>0.06s;⑤ST-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电轴左偏。

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0.12s 。

左前分支阻滞⏹心电轴左偏-30°~-90°,≥-45 °较肯定;⏹Ⅱ、Ⅲ、avF导联呈rS型,SⅢ>SⅡ,Ⅰ、avL呈qR型,RavL >RⅠ;⏹QRS时限轻度延长,但<0.12s左后分支阻滞⏹心电轴右偏+90°~+180°,≥+120 °较肯定;⏹Ⅰ、avL导联呈rS型,Ⅱ、Ⅲ、avF呈qR型,R Ⅲ>RⅡ;⏹QRS时限<0.12s(二)干扰与脱节(二个相近的激动,前者产生的不应期影响后者的形成和传导——[延缓、中断、脱节(一系列干扰——完全中断)]),各部位均可发生,最常见的部位是房室交界区。

(三)预激综合征:正常房室传导途径之外沿房室环周围存在附加的房室传导束(旁路),使心肌一部分提前激动。

(图5-1-75)(图5-1-76)主要危害是引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如合并心房颤动,可引起快速室率,甚至发生室颤,为严重心律失常类型。

(图5-1-77)七、逸博与逸博心律逸博与逸博心律:当高位节律点病变受到抑制而出现停搏或节律明显减慢造成长间歇时,低位起搏点发出补救性一个或一连串的冲动,激动心房或心室。

1-2个为逸搏,连续3个以上为逸搏心律。

(房性、交界性、室性)。

(图5-1-78)反复搏动(又称反复心律):一种特殊形式的折返激动。

(图5-1-79)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一)电解质紊乱——除极、复极、传导高血钾:(图5-1-80)(图5-1-81)随血钾水平逐渐升高,心电图改变为——T波高尖;ST段压低;PR延长,P波增宽低平;P波消失;QRS增宽与T波融合室速、室扑、室颤,甚至心脏停搏。

【>5.5mmol/L, QT缩短、T波高尖;>6.5mmol/L, QRS增宽,PR及QT延长,R电压降低,S波加深,ST压低。

>7 mmol/L, QRS进一步增宽,PR及QT进一步延长;P波增宽,振幅减低,甚至消失(窦室传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