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期计算机教育
2010年8月25日Computer Education No.16 Aug.25,2010
1文章编号:1672-5913(2010)16-0001-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
桂小林
(西安交通大学 电信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陕西 西安 710049)
摘 要:论述物联网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物联网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研究物联网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以期研究工作有助于为即将开设该专业的学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物联网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0]13号)[1]的精神,为了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从本科教育入手,加速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积极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部决定在2010年4月底前完成一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申报和审批工作。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领域包括:
1) 新能源产业,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核能技术等;
2) 信息网络产业,包括传感网、物联网技术等;
3) 新材料产业,包括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等;
4) 农业和医药产业,包括转基因育种技术等;
5) 空间、海洋和地球探索与资源开发利用等。
这些新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在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关系到未来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的战略性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这些新兴产业的人才需要。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2]技术专业是信息网络产业方向重点支持的开办专业之一,本文论述物联网技术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物联网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1 物联网技术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物联网概念于1999年提出,其本意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
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探索物联网。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研究,以期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无锡研发分中心,提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3]。随后,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门组建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正式推动物联网相关产业发展。
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朱宏任2009年8月26表示,政府高度关注物联网的新技术,工信部也会与有关部门就物联网等新技术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一些新的政策措施。
基金项目:教育部“网络工程”“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TS2387)。
作者简介:桂小林(196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网络计算、信息安全和物联网络。
计算机教育
Computer Education
2 2010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因此,社会对物联网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巨大。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以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信誉,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信息技术人才。这些专业均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实验设备,在国内排名领先,国际上也具有重要影响。近年,学院在物联网技术领域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并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开展教育改革试点与实践工作,为开办“物联网技术”新专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新专业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南,以物理信息混合网络化系统为载体,围绕“网络化信息感知”、“网络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服务与安全”、“网络化资源优化”四个主要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重大需求与发展战略,整合我校及国内外合作团队的优势资源,建立多学科交叉的“物联网技术”专业,为实现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决策,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并推动依托单位信息学科群的跨越式发展。
2 物联网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1 培养目标
物联网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综合型、素质高等特点,富有社会责任感,系统扎实地掌握物联网技术基础理论、物理信息系统标识与感知、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和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的,具有信息获取、存储、检索、分析和处理能力的,能在计算机、自动化和通信等信息领域起引领作用、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创新性高层次专门人才。通过专业学习,在物-物感知理论、数据传输与融合、基于云计算的新型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具备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2.2 基本要求
物联网专业的基本要求包括3个方面,即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4]。具体内容包括:
1) 知识要求: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系统地掌握物联网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电工、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和通信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物联网感知与标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数据传输与安全技术;掌握物联网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具备在物联网系统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开发和集成的能力。
2) 能力要求:获取最新科学技术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熟练阅读英文专业科技文献、并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辅助物联网规划、设计、计算、控制的能力;了解相关的技术标准,具备进行物联网系统及装置研发、设计、制造、运行与管理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从事物联网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3) 素质要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具有全球视野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博爱和宽容的道德情操;具有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的精神。
2.3 主干学科和相关学科
物联网专业修学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主干学科包括: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相关学科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3 物联网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
物联网技术专业的设置需要综合考虑相关交叉学科的特点,注重课程体系的交叉融合,将相关主干学科的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通盘考虑。在总学分170学分(教学16学时对应1学分,实验32学时对应1学分)的情况下,相关课程学分设置如图1所示,具体课程分类论述如下:
1) 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防教育(16学分,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