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文献综述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刚起步不久,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不仅需要一个艰辛的过程,而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投入非常大、成本高,导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价格明显高于同类型的传统汽车,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大范围推广应用,需要突破技术以及产业化两方面的难题,本文将国内学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方面的文章进行了梳理,对文章进行了综述。
1.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上
欧阳明高(2006)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一种着重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角度分析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他认为新型汽车能源动力系统与现有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我国当前汽车产业发展和节能环保问题还要靠现有汽车能源动力技术解决。为此,应当选择一种“过渡”和“转型”并行互动、协调发展的战略。一方面,发展节能汽车解决近期的能源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开展新能源汽车研究,瞄准未来汽车竞争制高点和实现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新能源方面重点发展各种液体代用燃料发动机及其混合动力汽车,逐步过渡到采用生物燃料的混合动力和可充电的混合动力;进一步发展以天然气为主体的气体燃料基础设施,分步建设长期可持续利用的气体燃料供应网络;以天然气发动机为基础,发展各种燃气动力,尤其是天然气/氢气内燃机及其混合动力;发展新一代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混合动力,到2020年,达到规模商业化水平;大力推进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纯电动车尤其是微型纯电动车。以城市公交车辆为重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示范与商业化的发展战略,在个过程中能源动力转型的关键与瓶颈是动力蓄电池和氢能燃料电池,并提出了科技策略。
杨帆(2009)在《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经济考量》一文中,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并预测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趋势,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提出建议。他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对比了传统汽车排放污染物和电动汽车排放污染物数量,从而得出了电动车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污染物排放最少的结论。之后又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阶段和各个阶段要满足的技术条件,最后得出了要降低新传统汽车油耗,使部门部件新能源化,建立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即不能把有限的资金和精力都浪费在各种能源路线的研发上而应该集中力量在各种能源路线技术上的交集技术上使之标准化,投资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重点投资关键技术模糊技术方,完善国内标准法规,参与制订国际标准的建议。
徐枭,王巧凤等(2009)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案》一文中从充电基础设施、氢燃料补给基础设施、氢燃料的生产、续驶里程、成本方面分析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阮娴静,杨青(2010)在《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一文中列出决定其发展的技术5维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比较分析及专家打分的方式,对我国10类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指标和权重予以打分,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优劣性进行评判,最后得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中长期技术发展路线我国新能源汽车中长期发展的技术路线应以“油—电混合动力———纯电动———可充电式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为主线,阶段式、层次性、有重点的在不同时期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胡莹(2010)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研究》一文中从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对抢占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制高点的角度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在这个角度存在的问题,并建立适合我国产业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是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支撑。
章道彪(2010)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路线的探讨》一文中对各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对比分析,结合新能源汽车现实的基础、技术成熟程度和其他的影响因素,探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路线要首先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在突破整车技术的路线。
2.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方面
薛震(2009)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及其规避》一文中从技术水平、产业化等角度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在对这些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中风险规避机制的建议。
胡登峰,王丽萍(2010)在《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一文中,在回顾美国节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过程和评述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应该包含目标体系、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和创新环境及服务体系四个部分,并认为这四个部分作为一个体系结构,是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同时认为作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体系的一部分,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及完备程度将直接决定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程广宁(2010)在《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及启示》一文中首先分析了我国对新能源汽车颁布的一系列政策,之后又分析了国外主要是日本、美国、欧洲的政策,主要是税收和补贴是各国政府采用的主要政策支持措施,高度重视产业初创期的政策扶持,税收、补贴政策往往与油耗控制政策及尾气排放控制政策相结合,注重加强对降低整车重量的政策引导,认为这些政策对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方向都有引导作用。
公静,陶伶俐(2010)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标准化的思考》一文中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标准化的现状,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标准化面临的问题,包括了产业标准化滞后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价值链最大的问题,新能源汽车标注化管理不规范和标注化信息服务不健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惠婧,李铁立(2010)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价格政策分析》一文中从消费市场的角度看我国新能源汽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电池技术和汽车的动力系统技术不成熟、基础设施不完善、消费者购置价格较高以及电动汽车使用成本较高这些问题,认为解决这些问题是要建立合理的价格政策降低消费者的不确定性,鼓励电池租赁的发展。
王小洁(2010)在《基于产业价值链的新能源汽车盈利模式构建》一文中从通过分析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等核心活动构成,辅助活动和一般管理,人才和资金等新能源汽车价值链的构成,提出了要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盈利模式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准确的价值链定位;实现资源优化整合;消费者导向的盈利模式构建。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曾耀明,史忠良(2011)在《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比分析》一文中分析了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异同点,最后得出了政策方面要加大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和相关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政府要引导新能源汽车科研力量的合理配置,组合运用多种扶持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协同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零部件的发展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