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认知发展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儿认知的生理基础
知觉: • 视觉(深度知觉) • 听觉(语音知觉) • 不同感官的相互联系
• 婴幼儿注意的发展
• 新生儿的注意Biblioteka Baidu
1.新生儿定向反射 2.注意的指标:
• • • • •
(1)觉醒状态 (2)习惯化 (3)心率变化 (4)瞳孔扩大 (5)吮吸抑制
婴儿的知觉
• 研究表明,婴儿的知觉能力远比我们过去 想象的多得多! • 范茨1961年发明的“偏好方法”:呈现2张 图片如果对其中的一张注视的时间长,这 说明:婴儿知觉系统能区分和辨别,并且 能知道婴儿辨别了什么。
E.吉布森和R.沃克的“视觉悬崖”实验 • 视崖装置的组成:一 张1.2米高的桌子,顶 部是一块透明的厚玻 璃。桌子的一半(浅 滩)是用红白格图案 组成的结实桌面。另 一半是同样的图案, 但它在桌面下面的地 板上(深渊)。
• 这项研究的被试是36名年龄在6~14个月之间的婴 儿。这些婴儿的母亲也参加了实验。每个婴儿都 被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先让母亲在深的一侧呼 唤自己的孩子,然后再在浅的一侧呼唤自己的孩 子。结果9名婴儿拒绝离开中间板。虽然研究者没 有解释这个问题,但这可能是因为婴儿太过固执。 当另外27位母亲在浅的一侧呼唤她们的孩子时, 所有的孩子都爬下中央板并穿过玻璃。然而当母 亲在深的一侧呼唤他们时,只有3名婴儿极为犹豫 地爬过视崖的边缘。当母亲从视崖的深渊呼唤孩 子时,大部分婴儿拒绝穿过视崖,他们远离母亲 爬向浅的一侧;或因不能够到母亲那儿而大哭起 来。
视觉发展:2个月
• 到了宝宝2个月的时候, 他就能够扫描所有的 视觉刺激了,他可以 看到图像内部的一些 特征,而非像从前那 样只能辨析轮廓。他 可以分辨一些颜色了, 比如红色、蓝色和绿 色。视觉的精确度和 对比度的敏感已经大 大提高,但还是比大 人视力差约20倍。
视觉发展:3个月
• 视皮层到了此时已经能够 较好地控制视力了 • 形状变得更加清晰; • 对色彩的辨认已经和成人 接近; • 开始能够认识到物体运动 的方向; • 开始能够认识到不同远近 距离下的物体; • 开始能够辨认不同的脸。
深度知觉 ——空间知觉 婴儿所感知道到的是个二维世界还是三 维的世界呢?
”逐渐逼近“——如果你抬头,突然看到一
个篮球向你逼近,你是何反应:你眨眼,头后仰, 扬起胳膊,并且将采取逃避行为。尽管有时是无 意识的。
实验表明:
对于婴儿的实验一般利用投影仪,以 形成很快逼近的样子,才1个月的婴儿, 就会对这种刺激做出眨眼的反应,3-4 个月的婴儿会产生防御性的反应。
新生儿已经有视觉偏好了
• 早期教育专家们做过有趣的实验,发现新 生婴儿虽然看不清楚,但已经有视觉偏好 了(就像人们更爱看美女帅哥一样)。
新生儿注意的选择性(偏好)
• 对规则图形比对杂乱刺激点偏好 • 对人的面孔比对几何图形偏好 • 对线条分明、边缘清晰的图形比对过于复 杂的图形偏好(喜欢看如下图形)
• 这一时期又称图式之间协调期。婴儿 动作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 出现。一些 动作图式被当作目的,另 一些动作图式则被当做手段使用。
• 如儿童拉成人的手,把手移向他自己够不着的玩 具方向,或者要成人揭开盖着玩具的布。这表明 儿童在作出这些动作之前已有取得物体(玩具) 的意向。随着这类动作的增多,儿童运用各动作 格式之间的配合更加灵活,并能运用不同的动作 格式来对付遇到的新事物,就象以后能运用概念 来了解事物一样,婴儿用抓、推、敲、打等多种 动作来认识事物。表现出对新的环境的适应。儿 童的行动开始符合智慧活动的要求。不过这阶段 婴儿只会运用同化格式中已有的动作格式,还不 会创造或发现新的动作顺应世界。
• 吸吮行为:记录婴儿吸吮频率,当有声音 强化是,频率高。过一会频率降低,呈现 新的声音,频率高。说明婴儿能够听出二 个声音的差别 • 身体反应:心率 •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当重复出现某一刺激 时,婴儿的兴趣逐渐下降,当呈现新刺激 时,兴趣出现,这表明婴儿具备再认记忆 能力。
• 虽然刚出生的孩子显得柔弱,但其实很多 知觉能力都已经完全地发展好了,如听觉、 嗅觉、味觉、触觉;但偏偏有一样,出乎 一般父母的想当然,远远没有发育充分, 那就是视觉。那看起来明亮亮的滴溜溜转 的小眼睛,远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成熟。
听觉
• • • • 新生儿听觉阈限比成人高10~20分贝 胎儿有无听觉? 25周对声音反应出生理的变化和身体运动 28周对靠近母亲腹部的响亮的振动声音刺 激,胎儿的反应是紧紧闭起眼睑,有趣的 是所有不能做出这一方式反应的胎儿,在 出生后往往带有听觉问题。
胎儿听到了什么? • 子宫内环境的记录:植入子宫的麦克风, 发现来自外环境的一些声音(噪音,母亲 附近对话伙伴的言语声)——最清晰传递 到胎儿的声音是母亲的言语声。
5.感知动作智慧时期 (12~18月)
• 这一时期的婴儿,皮亚杰发现,能以一种 试验的方式发现新方法达到目的。当儿童 偶然地发现某一感兴趣的动作结果时,他 将不只是重复以往的动作,而是试图在重 复中作出一些改变,通过尝试错误,第一 次有目的地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
• 例如婴儿想得到放在床上枕头上的一个玩具,他 伸出手去抓却够不着,想求助爸爸妈妈可又不在 身边,他继续用手去抓,偶然地他抓住了枕头, 拉枕头过程中带动了玩具,于是婴儿通过偶然地 抓拉枕头得到了玩具。以后婴儿再看见放在枕头 上的玩具,就会熟练地先拉枕头再取玩具。这是 智慧动作的一大进步。但儿童不是自己想出这样 的办法,他的发现是来源于偶然的动作中。
2.初步适应和初步循环反应出现的时期(1~4.5个月)
• 在先天反射动作的基础上,通过机体的整 合作用,婴儿渐将个别的动作联结起来, 形 成一些新的习惯。例如婴儿偶然有了一 个新动作,便一再重复。如吸吮手指、手 不断抓握与放开、寻找声源、用目光追随 运动的物体或人等等。
• 行为的重复和模式化表明动作正在同化作 用中,并开始形成动作的结构,反射运动 在向智慧行动过渡。由于行为并没有什么 目的,只是由当前直接感性刺激来决定, 所以还不能算作智慧行动。但是婴儿在与 环境的相互适应过程中,顺应作用也已发 生,表现为动作不完全是简单的反射动作。
视觉发展:6个月
• 半岁的孩子看到的世界的 模样已经和我们看到的差 不多了,仅比大人差约8 倍左右。 • 他们能够像大人那样在不 同的距离上聚焦。物体大 小尺寸的守恒感知能力已 经发展起来,他看到的远 处的皮球小,滚到面前的 皮球大,但宝宝已经知道 它们是同一个大小的皮球。
• 新生婴儿视物的最佳 距离就是母亲自然抱 起他在怀里时,母亲 的眼睛到他的眼睛的 距离,大约20厘米, 太远或太近就更看不 清楚了。
新生儿听觉的偏好:
1. 柔和的声音、高调的声音、母亲的声音。 2. 对音乐的喜好:曲调轻柔、旋律优美、节 奏鲜明的音乐容易引起婴儿积极的情绪反 应。
语音知觉:婴儿喜欢听什么?
• “妈妈语”
原因1.语速慢,声音高,音调跨度大, 有强烈的起伏性,有吸引力。 原因2.出生前就受母亲言语的影响。
婴儿的非社会认知——物理知识 婴儿的认知理论 • 皮亚杰认为,根据儿童
• 1982年以来,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43 部;发表论文300多篇。1996年以来先后赴 泰国、美国、法国、英国、香港出席幼儿 教育国际会议,并在大会发言。 • 多次主持省部级重点研究课题 • 参与创建过多所省级幼儿园
认知包括
社会认知
非社会认知
• 社会认知: • 非社会认知: 人的认知(你、 物理认知(美好 河山,世间万物) 我、他、她)
婴幼儿认知发展研究
华南师大 教授、 博导
袁爱玲博士
自我简介
• 现任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教 授 、博导 、博士 点负责人。 • 社会兼职如下:
• 中国教育学会脑科学与教育研究分会 理事 •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小学(学前)教师教 育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 •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 委 员 • 中国蒙台梭利协会终身教授、副会长 • 河北师范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嘉达学前教 育研究院 院长
• 婴儿已经意识到视崖深度的存在,这一点 毫无疑问的。“通常他们能透过深的一侧 玻璃注视下面的深渊,然后再爬向浅滩。 一些婴儿用手拍打玻璃,虽然这种触觉使 他们确信玻璃的坚固,但还是拒绝爬过 去。”
3-4个月初步形成远近和大小的知觉
• “伸手触及”——3-4个月形成,能根据物
体的大小而改变自己的手型。
婴儿眼里看到的世界是什么的模样 ? • 新生婴儿的视力在精确度上比起大人要差 约40倍!扫瞄能力只限于那些单一的,具 有高度对比特征的东西。不了解这一点, 给宝宝买一堆花花绿绿的有很多细节的玩 具简直是浪费,因为它们还比不上父母拿一 张白纸,把一半涂黑让宝宝更有视觉成就 感。
1个月
2个月
3个月
6个月
6. 智慧综合时期 (18~24月) • 这个时期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 动作来寻找新方法之外,还能开 始“想出”新方法,即在头脑中 有“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
• 例如把儿童玩的链条放在火柴盒内,如果盒子打 开不大,链条能看得见却无法用手拿出,儿童于 是便会把盒子翻来覆去看,或用手指伸进缝道去 拿,如手指也伸不进去,这时他便会停止动作, 眼睛看着盒子,嘴巴一张一合做了好几次这样的 动作之后突然他用手拉开盒子口取得了链条。在 这个动作中,儿童的一张一合的动作表明儿童在 头脑里用内化了的动作模仿火柴盒被拉开的情形, 只是他的表象能力还差,必须借助外部的动作来 表示。这个拉开火柴盒的动作是儿童"想出来的"。 当然儿童此前看过父母类似的动作,而正是这种 运用表象模仿别人做过的行为来解决眼前的问题, 标志着儿童智力已从感知运动阶段发展到了一个 新的阶段。
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和 变化的规律可把儿童的 认知发展四个阶段
• • •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 (2~7 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 (11岁以后)
感知运动阶段认知发展的特点
• 儿童从出生到大约两岁这段时间,智力活动以感 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动依赖于眼 前的人和事物,当这些人和事物不在眼前时,不 能应用心里表象从事智力活动。但到2岁末尾时, 儿童已开始具有应用心理表象的能力,虽然这种 能力还不十分完备。
• 例如一个多彩的响铃,响铃摇动发出声响 引起婴儿目光寻找或追踪。这样的活动重 复数次后,婴儿就会主动地用手去抓或是 用脚去踢挂在摇蓝上的响铃。显然可以看 出,婴儿已从偶然地无目的摇动玩具过渡 到了有目的地反复摇动玩具,智慧动作开 始萌芽。但这一阶段目的与手段的分化尚 不完全、不明确。
4.手段与目的分化协调期 (9~12个月)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 反射练习时期——0~1个月 • 初步适应和初步循环反应出现的时期—— 1~4.5月 • 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9月 • 手段与目的分化协调期——9~11、12 • 感知动作智慧时期——12~18月 • 智慧综合时期——18~24月
1.反射练习时期(0~1个月) • 这一月内婴儿的行为全是反射性的,如 吮吸反射和抓握反射等。无论面临什么刺 激,婴儿都以几个少数反射格式进行同化。 到两三个星期时,才开始出现简单的调节。 如移动头部寻找奶头等。这些同化与调节 虽然简单,却构成了日后智力发展的基础。
皮亚杰关于客体恒常性的实验 • 图中的婴儿还没有建立客体恒 常性性。实验开始时,给婴儿 呈现一个玩具小象,当他对这 个玩具正感兴趣时,用纸板把 玩具挡住,他就不再关心这个 玩具了。最初的婴儿分不清自 我和客体,儿童不了解客体可 以独立于自我而客观地存在, 只认为自己看得见的东西才是 存在的,而看不见时也就不存 在了。当客体在眼前消失,儿 童依然认为它是存在的,这就 是皮亚杰所说的儿童建立了客 体恒常性性(一般在1周岁左 右)。
3.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 (4月~9月) • 从4个月开始,婴儿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 协调以后儿童经常用手触摸、摆弄周围的物体, 这样一来,婴儿的活动便不再限于主体本身,而 开始涉及对物体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 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作,这样就通过动作 与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使主体对客体发生了循环 联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 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的而行使 用的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