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漆固化剂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合集下载

聚氨酯漆固化剂-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聚氨酯漆固化剂-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表-聚氨酯漆固化剂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聚氨酯漆固化剂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2828
英文名:Curing agent for polyurethane coating
UN编号:1263;1139
分子式:无资料
分子量:无资料
CAS号:不适用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
熔点(℃)
无资料
密度(g/cm3)
1.06~1.17(TDI加成物)
沸点(℃)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溶解性
易溶于醋酸丁酯、二甲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皮吸收。
急性毒性
无资料
健康危害
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命。可能导致遗传性缺陷。可能致癌。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贮存库应通风、干燥、防火。不得设在地下室。大型槽车、槽管的装卸管路上要装上过滤装置。对使用的容器用干燥氮气置换、密闭。储存要不超过30℃,保证不与碱性化合物与水与其接触。操作人员必须使用防护用品操作,场所有良好通风设施。有条件的话,装上空气中浓度测定报警装置。运输:应按《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做出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包装完整、密封。运输中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混运。车辆配备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实行双人押运。
建规火险分级
甲类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水、醇类、胺类、酸类、强碱。

聚氨酯树脂的安全数据手册(MSDS)

聚氨酯树脂的安全数据手册(MSDS)

聚氨酯树脂的安全数据手册(MSDS)聚氨酯树脂的安全数据手册(MSDS)1. 概述本手册提供了关于聚氨酯树脂的安全数据,旨在帮助用户了解和处理该物质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本手册内容包括物理化学性质、危害识别、急救措施、防护措施等。

2. 成分/组成信息聚氨酯树脂是由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耐磨性、耐化学性和耐候性。

3. 危害识别3.1 物理危害聚氨酯树脂通常为固体,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稳定。

但其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毒气体,如氰化氢。

3.2 化学危害聚氨酯树脂在高温、高压或与某些化合物接触时,可能发生分解,产生有毒气体。

此外,它也可能与水、醇类等发生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4. 急救措施4.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就医。

4.2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就医。

4.3 吸入迅速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4 摄入立即催吐,然后给予大量清水,就医。

5. 防护措施在使用聚氨酯树脂时,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手套等。

同时,应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

6. 存储和运输聚氨酯树脂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火源和热源。

在运输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法规,确保安全。

7. 泄漏处理在泄漏处理过程中,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手套等。

立即用砂土、蛭石等吸收泄漏物,然后将其收集起来,按照有害废物处理。

8. 废弃处理聚氨酯树脂废弃物应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不能随意丢弃。

9. 法规信息在使用和处理聚氨酯树脂时,应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安全。

10.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在使用聚氨酯树脂时,应确保良好的通风条件,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11. 生态信息聚氨酯树脂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应合理使用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2. 废弃物处理指南聚氨酯树脂废弃物应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不能随意丢弃。

MSDS-PU聚氨酯

MSDS-PU聚氨酯

MSDS-PU聚氨酯
安全数据表概述
本文档提供了聚氨酯的安全数据表(MSDS)信息。

聚氨酯是一种用于制造各种产品的合成材料,如涂料、粘合剂和弹性体。

本文档旨在提供必要的安全信息以及聚氨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物理和化学性质
- 外观:黄色液体
- 密度:1.2 g/cm³
- 沸点:200 ℃
- 燃点:>120 ℃
-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健康及安全信息
- 避免吸入蒸气,气雾或烟。

- 避免与皮肤接触,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 避免眼睛接触,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 如意外吸入或误食,请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操作和贮存
- 储存于阴凉、干燥处。

- 避免阳光直射。

- 避免高温、火源。

- 充分通风的地方使用。

环境信息
本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

避免将本产品排入下水道、河流或者海洋等水体中。

采取措施防止产生或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

急救措施
如果产生眼睛或皮肤刺激,请立即用大量水清洗。

如果吸入过量,请将受害者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

如情况恶化,请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结论
聚氨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化学品,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使用前请详细阅读本文档所提供的MSDS信息,了解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并按照操作和贮存要求进行储存和使用,以确保人身安全以及
对环境的保护。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请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聚氨酯漆固化剂MSDS

聚氨酯漆固化剂MSDS

聚氨酯漆固化剂
1成分/组成
有害物成分:二甲苯(20-30%)、醋酸丁酯(10-30%)、异氰酸盐(30-50%)、苯(≤0.3%)2、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3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高浓度挥发气体对中枢神经具有麻醉作用,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高浓度挥发气体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对皮肤有轻微刺激。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燃爆危害: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有燃烧爆炸危险。

3、急救措施
通常情况下: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或者患者症状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切忌使昏迷不醒的患者服用任何东西。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清洗皮肤。

切忌用溶剂或稀释剂清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离开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就医。

食入:催吐,就医。

4、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
的危险。

有害燃烧物:CO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二氧化碳、泡沫、干粉、沙土扑救。

(1211、1301已列入淘汰)
5、泄露危害处理
应急处理:切断火源,尽可能将泄露液收集密闭容器内,用沙土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残液,收集泄露物送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切勿使其流入下水道和水源。

6、操作处置及储存。

聚氨酯固化剂-MSDS资料

聚氨酯固化剂-MSDS资料

聚氨酯固化剂-MSDS资料
一、基本信息
产品名称:聚氨酯固化剂
CAS 号:xxx
分子式:xxx
分子量:xxx
外观:液体
二、物质和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及含量:聚氨酯
三、伤害和毒性资料
1.急性毒性资料
口服毒性:本品口服毒性低,LD50值>5000mg/kg。

皮肤毒性:本品在体外实验中对水蚤具有一定的毒性,致病效应分级为II:有毒,并可能引起轻度皮肤损伤,没有慢性毒性。

眼毒性:本品进入眼睛可能引起急性致眼痛反应,可能会有轻度水肿和红肿发生,如果进一步接触可能会有轻度灼热感发生,造成眼睛的炎症和痛苦。

呼吸毒性:本品在体外实验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呼吸毒性,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易造成对呼吸道的损害,但个体可能会有过敏反应发生。

慢性毒性:本品短期内暴露聚氨酯固化剂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刺激,长期暴露可能会引起皮肤衰老,皮肤可能会变色,出现脱屑现象,甚至出现皮肤癌。

细菌和真菌毒性:本品对细菌和真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因此,在正确使用聚氨酯固化剂时,可以有效地降低细菌和真菌的滋生。

2.其他毒性
中毒性:本品中毒性低,即使摄入过量也不会造成中毒。

TPU系列MSDS 物质安全资料表

TPU系列MSDS 物质安全资料表
工程参数:
·八小时日时量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时量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
·生物指标:LD50:--
个人防护设备:
·呼吸防护:不需要
·手部防护:不需要
·眼部防护:不需要
·皮肤及身体防护:不需要
卫生措施:
饮食前先以肥皂洗手及脸部
九.物理及化学性质
物质状态:固体
形状:圆柱粒
颜色:半透明
气味:无味
PH值:--
急毒性:--
局部效应:
致敏感性:
慢毒性或长期毒性:--
特殊效应:--
十二.生态资料
可能之环境影响/环境流布:--
十三.废弃处理方法
废弃处理方法:
如一般废弃物处理,因其可随时间需逐渐分解
十四.运送资料
国际运送规定:--
联合国编号:--
国内运送规定:--
特殊运送方法及注意事项:--
十五.法规资料
适用法规:--
主要症状:--
物品危害分类:--
四.急救措施:
不同暴露途径之急救方法
·吸入:无健康危害
·皮肤接触:无健康危害
·眼睛接触:无健康危害
·食入:无健康危害
最重要症状及危害效应:--
对急救人员之防护:
眼部:--
呼吸:--
对医师之提示:--]
五、灭火措施:
适用灭火剂:
水、干、湿式灭火器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危害:无
特殊灭火程序:无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设备:
眼部:戴眼罩或护面具
呼吸:一般情况不需要,或以呼吸具避免吸入气体
六、泄露处理方法:
个人应注意事项:无需要
环境注意事项:无需要
清理方法:
如一般垃圾处理

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聚氨酯底涂剂)

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聚氨酯底涂剂)
物质安全数据表 (MSDS) (聚氨酯底涂剂)
产品名称
8906聚氨酯底涂剂
生产厂家
产品类别
一般化学品
成分组成
理化特性
多异氰酸酯 、硅烷偶联剂 、炭黑、 乙酸乙酯的混合物
外观及性状:黑色液体
燃点:425℃
沸点:78℃
操作存储
防护措施
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密闭贮存,远离火源及热源 ,避免与食品及饮食器具混存 。
产品可能导致皮肤 、 眼睛过敏,应避免直接接触 ,饮食前应洗净手 、脸。可能的话,操作时应配戴防护镜 、 防护服、 防护手套等。
泄露处理
灭火处置
加强泄漏区域通风,擦尽或用蛭石等类似的材料吸收泄漏物 。用肥皂水洗净残留物 。将吸收材料和废水存于适当的废旧容器中 ,按相关法规作适当处理 。
可用水枪、二氧化碳、泡沫或干粉灭火器
吸入
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处 , 呼吸困难应供给氧气 , 呼吸停止应立即给废弃处置
可致吸入性肺炎 ,皮肤接触可致接触性皮炎 。
废弃处理时远离明火 ,于避光干燥处存放
应急电话
火警电话: 部门电话:公司应急响应中心 :
编制:
审核:
责任人 :
时间:
急救措施
应急处理
眼接触
撑开眼皮 ,用水彻底冲洗15分钟以上,并就医
加强泄漏区域通风,擦尽或用蛭石等类似的材料吸收泄漏物 。用肥皂水洗净残留物 。将吸收材料和废水存于适当的废旧容器中 ,按相关法规作适当处理 。
皮肤接触
脱去粘染衣物 ,用布或纸擦尽粘染物 ,用水彻底冲洗接触皮肤部位,再用肥皂水清洗 ,必要时送医 。被粘染衣特洗净后再用。

聚氨酯型粉末涂料MSDS

聚氨酯型粉末涂料MSDS
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护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容器损坏。同一原料放置在一起。
储存注意事项:
遵守储存规定,应隔绝火源,远离热源,存放在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被开启的容器必须重新密闭,并保持竖直以防止泄露。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火源且使场地通风。闲人免进,避免吸入粉尘。用吸尘器或湿毛刷来处理干净溢出的粉末,并且根据规则处理容器(详见第十三部分),当粉尘产生时,不要用干毛刷,不允许把粉末之如排水管道或水沟中。
人员防护:
应急处理人员应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和呼吸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生态毒性
未测定
生态富集或生物累计性
未测定
生物降解性:
未测定
非生物降解性:
未测定
第十三部分废弃物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
不要使用填埋或焚烧方法处置残余物,最好咨询环境保护部门,以求的适当的弃置方法。
包装材料处置方法:
按当地规定处置。被产品污染的包装材料要按残余产品处置。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不在《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范畴内。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清水或被认可的皮肤清洁剂冲洗皮肤,不要使用溶剂或稀释。若出现红肿之类症状,立即就医并送医院。
眼睛接触:
取下隐形眼镜,用清水冲洗,让眼睛张开十分钟以上,为防范起见采取医疗护理。
吸入:
立即离开污染区,深吸新鲜空气;若呼吸不均或停止,应及时采取人工呼吸救助;若不省人事,应使之处于恢复位置并求助医疗措施。
数据审核单位:

聚氨酯固化剂-MSDS资料

聚氨酯固化剂-MSDS资料

聚氨酯固化剂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聚氨酯固化剂化学品英文名:PU-Curing agent生产企业名称:地址: 邮编: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 登记号:生效日期: 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甲苯-2,4-二异氰酸酯<0.5% 584-84-9乙酯40-60% 141-78-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具有明显的刺激和致敏作用。

高浓度接触直接损害呼吸道粘膜,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表现有咽喉干燥、剧咳、胸痛、呼吸困难等。

重者缺氧、紫绀、昏迷。

可引起肺炎和肺水肿。

蒸气或雾对眼有刺激性;液体溅入眼内,可能引起角膜损伤。

液体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引起皮炎。

口服能引起消化道的刺激和腐蚀。

慢性影响:反复接触本品,能引起过敏性哮喘。

长期低浓度接触,呼吸功能可受到影响。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与胺类、醇、碱类和温水反应剧烈,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加热或燃烧时可分解生成有毒气体。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氰化氢。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聚氨酯 PU MSDS

聚氨酯 PU MSDS

聚氨酯 PU MSDS1. 概述聚氨酯PU(Polyurethane)是一种高分子合成材料,由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反应而成。

它广泛应用于泡沫、弹性体、涂料、粘合剂和密封剂等领域。

本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提供了有关聚氨酯PU的物理化学性质、健康和安全信息以及环保处理指南。

2. 成分/化学名- 主要成分:聚氨酯- 化学名称: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的聚合物3. 物理/化学性质- 外观:固体或膏状- 颜色:取决于添加剂- 气味:轻微特殊气味- 蒸汽压:低- 闪点:取决于具体应用- 分解温度:较高4. 健康数据- 吸入:吸入蒸汽可能刺激呼吸系统- 皮肤接触:可能导致皮肤刺激或炎症- 眼睛接触:可能导致眼睛刺激或损伤- 摄入:摄入可能对消化系统造成伤害5. 安全数据- 火警:遇火易燃,释放出有毒烟雾- 爆炸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产生爆炸- 泄露处理:用砂土或惰性吸收材料收集,避免直接接触- 接触处理: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必要时寻求医疗救助6. 环保处理指南- 废弃物处理:按照当地法规和标准处理- 回收利用:可回收的部分应分类回收- 污染防治:避免排放到环境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7. 存储- 存储条件:置于阴凉干燥处,远离火源和热源- 存储容器:使用符合标准的密封容器8. 运输- 运输方式:按照国际和国内相关法规运输- 包装要求:使用符合法规的包装材料和方法9. 应急处理- 火灾:使用干粉、二氧化碳或泡沫灭火器- 泄露:封锁泄漏区域,避免接触,使用适当材料收集- 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救助10. 接触控制/个人防护- 呼吸防护:在浓度较高环境中使用防护口罩- 皮肤防护:穿戴防护服和手套- 眼睛防护:使用防护眼镜或面罩11. 法规信息- 遵守法规:遵守所有适用的国家和地方法规- 合规性:符合国际和国内相关安全标准12. 附录- 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提供详细的健康、安全和环保信息- 应急响应指南:指导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请注意,本MSDS提供了一般性信息,具体操作和使用应遵循专业指导和当地法规。

聚氨酯树脂: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

聚氨酯树脂: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

聚氨酯树脂: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1. 产品概述聚氨酯树脂是一种具有高强度、耐磨、耐化学腐蚀、附着力强等特点的高性能合成材料。

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纤维、建筑、家具等领域。

2. 成分/化学名主要成分:异氰酸酯、聚醚、聚酯等。

化学名:聚氨酯树脂。

3. 危险性概述聚氨酯树脂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一定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皮肤接触:可能导致皮肤刺激、过敏等现象。

2. 吸入:长期吸入可能导致呼吸道刺激、哮喘等疾病。

3. 摄入:误食可能导致中毒,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4. 眼睛接触:可能导致眼睛刺激、疼痛、视力模糊等现象。

4.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1.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至少15分钟。

2. 如有必要,请就医就诊。

吸入1. 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2. 如有必要,给予吸氧治疗。

3. 请就医就诊。

摄入1. 立即给予大量清水催吐。

2. 如有必要,就医就诊。

眼睛接触1.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眼睛至少15分钟。

2. 如有必要,就医就诊。

5. 消防措施聚氨酯树脂不易燃烧,但在高温、明火或氧化剂作用下可能发生燃烧。

灭火时,请使用二氧化碳、干粉或泡沫灭火器。

6. 泄露/处置措施1. 立即用砂土、蛭石等吸收泄露的聚氨酯树脂。

2. 收集吸收后的废物,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

3. 请专业人员清理泄露现场。

7. 存储注意事项1. 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

2. 远离火源、热源、氧化剂。

3. 避免与酸、碱、醇等有机溶剂混合。

4. 密封储存,防止泄露。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1. 操作时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2. 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3. 操作现场保持良好通风。

9. 理化性质1. 外观:淡黄色至棕色液体。

2. 密度:1.1-1.2 g/cm³。

3. 沸点:200℃左右。

4. 溶解性:不易溶于水,可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聚氨酯树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稳定,但避免与酸、碱、醇等有机溶剂混合,以防发生化学反应。

聚氨酯漆稀释剂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聚氨酯漆稀释剂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包装方法:玻璃瓶或铁听装外木板箱。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中。远离明火和高热。与氧化剂、含氢的羟基化合物、胺、酰胺、醇、酚类隔离储运。
聚氨酯漆稀释剂
标识
中文名:聚氨酯漆稀释剂
英文名:Polyurethane paint thinner S
分子式:
分子量:
CAS号:
危规号:32198
理化性质
性状:
溶解性:
熔点(℃):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临界பைடு நூலகம்度(℃):
临界压力(MPa):
相对密度(空气=1):
燃烧热(KJ/mol):
最小点火能(mJ):
毒性
对人体危害
急救
应使吸入蒸汽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皮肤接触先擦清油污,再用肥皂彻底洗涤。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防护
泄漏处理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深埋。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洗刷,经稀释后的废水放入废水系统。
贮运
包装标志:易燃液体UN编号:1139包装分类:Ⅱ
饱和蒸汽压(kPa):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
闪点(℃):
聚合危害:
爆炸下限(%):
稳定性:
爆炸上限(%):
最大爆炸压力(MPa):
引燃温度(℃):
禁忌物: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或受高热即能着火燃烧。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有刺激性。
灭火方法:用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干粉、1211灭火。

聚氨酯漆固化剂MSDS

聚氨酯漆固化剂MSDS

聚氨酯漆固化剂1成分/组成有害物成分:二甲苯(20-30%)、醋酸丁酯(10-30%)、异氰酸盐(30-50%)、苯(≤0.3%)2、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3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健康危害:高浓度挥发气体对中枢神经具有麻醉作用,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高浓度挥发气体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对皮肤有轻微刺激。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燃爆危害: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有燃烧爆炸危险。

3、急救措施通常情况下: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或者患者症状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切忌使昏迷不醒的患者服用任何东西。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清洗皮肤。

切忌用溶剂或稀释剂清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离开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就医。

食入:催吐,就医。

4、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物:CO灭火方法及灭火剂:二氧化碳、泡沫、干粉、沙土扑救。

(1211、1301已列入淘汰)5、泄露危害处理应急处理:切断火源,尽可能将泄露液收集密闭容器内,用沙土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残液,收集泄露物送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切勿使其流入下水道和水源。

6、操作处置及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操作施工时,加强通风,操作人员需进行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面具、防护眼睛及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及可燃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仓库温度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闭,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备。

聚氨酯漆固化剂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聚氨酯漆固化剂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聚氨酯漆固化剂
标识
中文名:H-3聚氨酯漆固化剂
英文名:Curing agent for polyurethane coating H-3
分子式:
分子量:
CAS号:
危规号:32198
理化性质
性状:
溶解性:溶于醋酸乙酯和甲苯中而成。
熔点(℃):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贮运
包装标志:易燃液体UN编号:1139包装分类:Ⅱ
包装方法:玻璃瓶或铁听装外木板箱。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中。远离明火和高热。与氧化剂、含氢的羟基化合物、胺、酰胺、醇、酚类隔离储运。
相对密度(空气=1):
燃烧热(KJ/mol):
最小点火能(mJ):
饱和蒸汽压(kPa):燃烧来自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
闪点(℃):
聚合危害:
爆炸下限(%):
稳定性:
爆炸上限(%):
最大爆炸压力(MPa):
引燃温度(℃):
禁忌物:氧化剂、含氢的羟基化合物、胺、酰胺、醇、酚类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或受高热即能着火燃烧。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有刺激性。
灭火方法:用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干粉、1211灭火。
毒性
对人体危害
急救
应使吸入蒸汽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皮肤接触先擦清油污,再用肥皂彻底洗涤。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防护
泄漏处理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深埋。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洗刷,经稀释后的废水放入废水系统。

聚氨酯漆包线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

聚氨酯漆包线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

铜(copper)
96.6-97.3% 7440-50-8 7782-44-7
copper(Cu)≥99.97%
Œ健康危害等级--
oxygen(O)≤0.0282%
火灾危害等级--
Others(e.g:Ag,Fe,Sb,etc.) 反应性等级--
0.0018%
危险物分类--
绝缘层: 聚氨酯树脂+ 尼龙 (Nylon)
wire) 同义名词:UEW+NY B class/ UEW+NY F class magnet wire
化學文摘社登記號碼(CAS NO):
危害物質成份﹕(成份百分比)
危害物质成份
浓度
化学文摘社
部件名称 化学式 (成份百分比) CAS NO
含有成份及 含有率(%ppm)
危害物质分类 及图式
导体
Cu
十一﹑毒性資料﹕
急毒性﹕吸入不能消化,会停留在体内 致敏感性﹕铜粉与皮肤接触发痒 局部效應﹕眼睛接触发痒、发红 慢毒性或長期性﹕无接触性伤害,无职业病数据资料 特殊效應﹕无
十二﹑生態資料
可能之環境影響/環境流布﹕铜粉、铜泥、铜屑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十三﹑廢棄處置方法﹕
铜回收,难降解废弃物火烧处理
十四﹑運送資料﹕无
六﹑泄漏處理方法﹕
稳理方法:/
七﹑操作处理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运输转移过程中注意轻拿轻放,工作区无明火,保持低温
儲存: ①漆包线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处:以下存储环境适宜温度3度-45度,相对温度(65度+/-30)% ②存放待用时应注意防尘 ③储存放置不宜过高,最多不超过6层。 ④存放时线轴不可倒置。 ⑤废线头可回收再利用,不要随意丢弃。

聚氨酯固化剂-MSDS资料

聚氨酯固化剂-MSDS资料

聚氨酯固化剂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聚氨酯固化剂化学品英文名:PU-Curing agent生产企业名称:地址: 邮编: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 登记号:生效日期: 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甲苯-2,4-二异氰酸酯<0.5% 584-84-9乙酯40-60% 141-78-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具有明显的刺激和致敏作用。

高浓度接触直接损害呼吸道粘膜,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表现有咽喉干燥、剧咳、胸痛、呼吸困难等。

重者缺氧、紫绀、昏迷。

可引起肺炎和肺水肿。

蒸气或雾对眼有刺激性;液体溅入眼内,可能引起角膜损伤。

液体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引起皮炎。

口服能引起消化道的刺激和腐蚀。

慢性影响:反复接触本品,能引起过敏性哮喘。

长期低浓度接触,呼吸功能可受到影响。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与胺类、醇、碱类和温水反应剧烈,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加热或燃烧时可分解生成有毒气体。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氰化氢。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聚氨酯树脂材料安全规范(MSDS)

聚氨酯树脂材料安全规范(MSDS)

聚氨酯树脂材料安全规范(MSDS)聚氨酯树脂材料安全规范(MSDS)1. 概述本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提供了关于聚氨酯树脂材料的安全信息,旨在帮助用户正确处理、储存和使用该材料,以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

2. 成分聚氨酯树脂是由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反应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耐磨性、耐化学性和耐候性。

3. 物理性质- 外观:透明或半透明固体- 相对密度:1.1-1.2 g/cm³- 熔点:约100-120℃- 沸点:约200℃4. 化学性质聚氨酯树脂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能抵抗大多数有机和无机化合物,但对其具有腐蚀性的物质仍需注意。

5. 安全数据5.1 危害声明- 吸入:吸入过量可能导致呼吸道刺激、头痛、眩晕等症状。

- 皮肤接触: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皮肤干燥、脱皮。

- 眼睛接触:接触可能导致眼睛疼痛、红肿、视力模糊等。

- 摄入:摄入可能导致胃肠道刺激、中毒等症状。

5.2 预防措施- 操作时请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手套等。

- 避免吸入蒸汽,保持良好通风。

- 避免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

- 如有不慎接触,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救助。

6. 储存- 储存于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 避免与酸、碱、氧化剂等腐蚀性物质混储。

- 远离火源、热源和潮湿环境。

7. 运输- 按照国际和国内相关法规进行运输。

- 包装应牢固、密封,避免泄漏和损坏。

- 标记包装上的危险标志,确保运输安全。

8. 环保信息- 聚氨酯树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 废弃物应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9. 应急处理- 如发生泄漏、火灾等紧急情况,请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关闭阀门、扑灭火源等。

- 如有人员受伤,立即就医。

10.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手套等。

- 如有不慎接触,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救助。

11. 理化性质- 外观:透明或半透明固体- 相对密度:1.1-1.2 g/cm³- 熔点:约100-120℃- 沸点:约200℃12. 稳定性和反应性聚氨酯树脂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但在高温、潮湿环境下可能会发生降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灭火方法:用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干粉、1211灭火。
毒性
对人体危害
急救
应使吸入蒸汽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皮肤接触先擦清油污,再用肥皂彻底洗涤。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防护
泄漏处理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深埋。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洗刷,经稀释后的废水放入废水系统。
相对密度(空气=1):
燃烧热(KJ/mol):
最小点火能(mJ):
饱和蒸汽压(kPa):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
闪点(℃):
聚合危害:
爆炸下限(%):
稳定性:
爆炸上限(%):
最大爆炸压力(MPa):
引燃温度(℃):
禁忌物:氧化剂、含氢的羟基化合物、胺、酰胺、醇、酚类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或受高热即能着火燃烧。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有刺激性。
聚氨酯漆固化剂
标识
中文名:H-3聚氨酯漆固化剂
英文名:Curing agent for polyurethane coating H-3
分子式:
分子量:
CAS号:
危规号:32198
理化性质
性状:
溶解性:溶于醋酸乙酯和甲苯中而成。
熔点(℃):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贮运
包装标志:易燃液体UN编号:1139包装分类:Ⅱ
包装方法:玻璃瓶或铁听装外木板箱。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中。远离明火和高热。与氧化剂、氢的羟基化合物、胺、酰胺、醇、酚类隔离储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