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0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0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0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0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五、讨论与思考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

为什么?大学物理实验报告2实验报告一.预习报告1.简要原理2.注意事项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器材四.实验原理五.实验内容、步骤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七.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心得八.原始数据记录栏(最后一页)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就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种类因科学实验的对象而异。

如化学实验的报告叫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实验的报告就叫物理实验报告。

随着科学事业的日益发展,实验的种类、项目等日见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

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它主要的用途在于帮助实验者不断地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实验名称: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器材:实验器材包括:电子秤、砝码、滑块、滑轨、支架、砝码等。

实验步骤:1. 安装好实验装置,确保滑块紧贴滑轨。

2. 将电子秤调零,并记录电子秤读数。

3. 将砝码挂在支架上,作为阻力。

4. 将滑块置于支架上,并调节阻力大小,使滑块做匀速运动。

5. 记录滑块的质量、阻力、速度等数据。

6. 在滑块上添加砝码,改变滑块的质量,重复实验步骤4-5。

7. 记录每次实验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滑块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g):| 质量(kg)| 阻力(N)| 加速度(m/s²)| 加速度与质量的比值(m/s²/kg)| 加速度与阻力的比值(m/s²/N)|| --- | --- | --- | --- | --- || 0.1 | 0.5 | 5.0 | 50.0 | 1.0 || 0.2 | 1.0 | 2.5 | 50.0 | 0.5 || 0.3 | 1.5 | 2.5 | 57.1 | 0.433 || ... | ... | ... | ... | ...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实验数据与理论值相符,说明我们的实验方法正确,实验结果可靠。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使用电子秤等实验器材,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讨论与建议:本次实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需要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精度。

其次,实验数据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最后,我们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内容,如不同阻力的实验等,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声速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量声速。

3、掌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1、驻波法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在介质的界面上产生反射。

当声源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会形成驻波。

驻波的特点是在某些位置上,介质的振动幅度最大,称为波腹;在另一些位置上,介质的振动幅度为零,称为波节。

相邻两个波腹或波节之间的距离等于半波长。

通过测量相邻两个波腹或波节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声波的波长,进而计算出声速。

2、相位法声源发出的声波经过一定距离的传播后,到达接收器。

由于声波的传播需要时间,所以接收器接收到的声波与声源发出的声波之间存在相位差。

通过测量相位差,并结合声波的频率和传播距离,可以计算出声速。

三、实验仪器1、示波器用于观察声波的波形和相位差。

2、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的正弦波信号作为声源。

3、超声实验装置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用于发射和接收声波。

4、游标卡尺测量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

四、实验步骤1、驻波法按照实验装置图连接好仪器,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调整到一定值,例如 35kHz。

缓慢移动接收器,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当出现驻波时,记录下相邻两个波腹或波节之间的距离。

改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多组数据。

2、相位法连接好仪器,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调整到一定值,例如35kHz。

观察示波器上两个通道的波形,通过调节示波器的相位旋钮,使两个波形的相位差为零。

缓慢移动接收器,记录下相位差再次为零时接收器移动的距离。

改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多组数据。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驻波法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频率(kHz)|相邻波腹(节)距离(mm)|波长(mm)|声速(m/s)||::|::|::|::||35 |_____ |_____ |_____ ||40 |_____ |_____ |_____ ||45 |_____ |_____ |_____ |计算波长和声速:根据相邻波腹(节)距离计算波长,波长等于相邻波腹(节)距离的两倍。

大学物理实验密度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密度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密度测量实验日期:2023年11月实验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者:[姓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姓名]一、实验目的1. 掌握使用物理天平、量筒、密度瓶等仪器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2. 了解流体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测量固体密度的原理。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表示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其计算公式为:ρ = m/V,其中ρ为密度,m为质量,V为体积。

本实验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测量固体密度:1. 流体静力称衡法:将被测物体放入已知密度的液体中,通过测量物体在空气中和液体中的质量,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物体的体积,从而求出密度。

2. 比重瓶法:将已知体积的液体倒入比重瓶中,将待测物体放入比重瓶中,通过测量液体体积的变化,计算物体的体积,进而求出密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物理天平(感量0.1g)2. 量筒(100ml)3. 密度瓶(100ml)4. 烧杯(450ml)5. 待测固体(如金属块、石蜡块等)6. 水和酒精7. 细线四、实验步骤1. 流体静力称衡法(1)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上,记录其质量m1。

(2)将待测物体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记录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m2。

(3)将待测物体取出,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体积V = (m1 - m2) / ρ水,其中ρ水为水的密度。

(5)根据公式ρ = m1 / V,计算物体密度。

2. 比重瓶法(1)将已知体积的液体倒入比重瓶中,记录液体体积V0。

(2)将待测物体放入比重瓶中,用滴管调整液体体积,使比重瓶中的液体体积恢复到V0。

(3)将比重瓶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记录液体体积V1。

(4)根据公式ρ = (V0 - V1) / V0 ρ液体,计算物体密度,其中ρ液体为液体密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流体静力称衡法实验数据如下:m1 = 50.0gm2 = 45.0gρ水= 1.0g/cm³计算得:V = (50.0g - 45.0g) / 1.0g/cm³ = 5.0cm³ρ = 50.0g / 5.0cm³ = 10.0g/cm³2. 比重瓶法实验数据如下:V0 = 100.0mlV1 = 95.0mlρ酒精= 0.8g/cm³计算得:ρ = (100.0ml - 95.0ml) / 100.0ml 0.8g/cm³ = 0.16g/cm³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测量了待测物体的密度,掌握了流体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测量固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长度,质量,密度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长度,质量,密度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长度,质量,密度的测量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长度、质量、密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和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2、学会测量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的长度、质量和密度。

3、理解误差的概念和数据处理方法,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1、长度测量游标卡尺:利用主尺和游标尺的分度差来提高测量精度。

主尺刻度间距为 1mm,游标尺上通常有 n 个等分刻度,总长度为(n 1)mm,游标卡尺的精度为(n 1)mm / n 。

螺旋测微器:通过旋转微分筒,使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从而测量物体的长度。

螺旋测微器的精度通常为 001mm 。

2、质量测量电子天平:基于电磁力平衡原理,通过测量物体所受的电磁力来确定其质量。

3、密度测量对于规则物体,如长方体,其密度ρ = m / V ,其中 m 为质量,V 为体积。

体积 V = l × w × h ,l 、w 、h 分别为长方体的长、宽、高。

对于不规则物体,采用排水法测量体积。

先测量量筒中一定量水的体积 V1 ,然后将物体放入量筒中,再次测量水和物体的总体积 V2 ,物体的体积 V = V2 V1 。

三、实验仪器1、游标卡尺(精度 002mm )2、螺旋测微器(精度 001mm )3、电子天平(精度 001g )4、长方体金属块5、圆柱体金属块6、小石块7、量筒(50ml )8、烧杯四、实验步骤1、长度测量用游标卡尺测量长方体金属块的长、宽、高,各测量 5 次,记录测量数据。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金属块的直径和高度,各测量 5 次,记录测量数据。

2、质量测量用电子天平分别测量长方体金属块、圆柱体金属块和小石块的质量,各测量 3 次,记录测量数据。

3、密度测量计算长方体金属块的体积,根据测量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

计算圆柱体金属块的体积,根据测量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

采用排水法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根据测量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书(共6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书(共6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学生实验报告学院: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11班姓名:陈益迪学号:0113489学生实验报告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一、实验综述1、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2.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1 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0.02mm 最大误差限△仪=±0.02mm2 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mm 最大误差△仪=±0.005mm 修正值=0.018mm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最大称量 500g △仪=±0.02g 估读到 0.01g二、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1、实验内容与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体的内外径直径和高各6次;2、用螺旋测微器测钢线的直径7次;3、用液体静力称衡法测石蜡的密度;2、实验数据记录表(1)测圆环体体积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测钢丝直径仪器名称: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准确度=0.01mm估读到0.001mm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测石蜡的密度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0.5天平感量: 0.02 g 最大称量500 g3、数据处理、分析(1)、计算圆环体的体积1直接量外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sd=0.0161mm=0.02mm2直接量外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ud,=ud=0.0155mm=0.02mm3直接量外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σd=0.0223mm=0.2mm4直接量外径d科学测量结果○d=(21.19±0.02)mmd=5直接量内径d的a类不确定度s○sd=0.0045mm=0.005mmd。

ds=6直接量内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ud=ud=0.0155mm=0.02mm7直接量内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i σ○σd=0.0160mm=0.02mm8直接量内径d的科学测量结果○d=(16.09±0.02)mm9直接量高h的a类不确定度s○sh=0.0086mm=0.009mmd=h hs=10直接量高h的b类不确定度u○h duh=0.0155mm=0.02mm11直接量高h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h=0.0177mm=0.02mm 12直接量高h的科学测量结果○h=(7.27±0.02)mmhσh=13间接量体积v的平均值:v=πh(d-d)/4 ○22v =1277.8mm14 间接量体积v的全微分:dv=○3? (d2-d2)4dh+dh?dh?dd- dd 22再用“方和根”的形式推导间接量v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参考公式1-2-16) 222?v?(0.25?(d2?d2)?h)?(0.5dh??d)?(0.5dh??d)计算间接量体积v的不确定度σ3σv=0.7mmv15写出圆环体体积v的科学测量结果○v=(1277.8±0.7) mm2、计算钢丝直径(1)7次测量钢丝直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 ,sd=sdsd =0.0079mm=0.008mm3(2)钢丝直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 ,ud=udud=0.0029mm=0.003mm(3)钢丝直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共7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共7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示例(含数据处理)【实验题目】长度和质量的测量【实验目的】1. 掌握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等几种常用测长仪器的读数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学会物理天平的调节使用方法,掌握测质量的方法。

3. 学会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数据的处理,会对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估算和分析,能正确地表示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应记录具体型号规格等,进实验室后按实填写)直尺(50cm)、游标卡尺(0.02mm)、螺旋测微计(0~25mm,0.01mm),物理天平(tw-1b型,分度值0.1g,灵敏度1div/100mg),被测物体【实验原理】(在理解基础上,简明扼要表述原理,主要公式、重要原理图等)一、游标卡尺主尺分度值:x=1mm,游标卡尺分度数:n(游标的n个小格宽度与主尺的n-1小格长度相等),游标尺分度值:n?1nx(50分度卡尺为0.98mm,20分度的为:0.95mm),主尺分度值与游标尺n?1nx?xn分度值的差值为:x?,即为游标卡尺的分度值。

如50分度卡尺的分度值为:1/50=0.02mm,20分度的为:1/20=0.05mm。

读数原理:如图,整毫米数l0由主尺读取,不足1格的小数部分?l需根据游标尺与主尺对齐的刻线数?l?kx?kk和卡尺的分度值x/n读取:n?1nx?kxn读数方法(分两步):(1)从游标零线位置读出主尺的读数.(2)根据游标尺上与主尺对齐的刻线k读出不足一分格的小数,二者相加即为测量值.即: l?l0??l?l0?kxn,对于50分度卡尺:l?l0?k?0.02;对20分度:l?l0?k?0.05。

实际读数时采取直读法读数。

二、螺旋测微器原理:测微螺杆的螺距为0.5mm,微分筒上的刻度通常为50分度。

当微分筒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0.5mm,而微分筒每转一格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0.5/50=0.01mm。

可见该螺旋测微器的分度值为0.01mm,即千分之一厘米,故亦称千分尺。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全大学物理实验在学习物理知识和理论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涵盖了不同领域的实验内容。

1. 实验名称: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质量、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通过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并记录数据。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a,计算加速度并绘制实验数据图表。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质量与受力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

2. 实验名称:杨氏模量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材料的杨氏模量,探究材料的弹性性质。

实验步骤:通过悬挂一根细长的金属丝或弹簧,施加不同大小的力并测量丝或弹簧的伸长量。

根据胡克定律和杨氏模量的定义,计算材料的杨氏模量。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杨氏模量与材料的弹性常数和截面积有关,验证了材料的弹性性质。

3. 实验名称: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验证光的波动性。

实验步骤:搭建迈克耳孙干涉仪,将光波通过半反射薄膜分为两束光,让两束光相交并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

通过调节反射镜的位置,可以改变干涉条纹的间距和颜色。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光的波动性可以通过干涉现象得到证明,验证了光的波动性理论。

4. 实验名称:电容器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探究电荷的存储和释放。

实验步骤:搭建电容器电路,通过连接电源和电容器,观察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并记录电容器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符合指数衰减规律,验证了电荷的存储和释放过程。

5. 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热传导现象,探究物体的热量传递方式。

实验步骤:在实验装置中放置两个或多个物体,通过观察物体的温度变化,测量传热时间和温度差来研究物体的热传导过程。

大学物理(二)实验报告(二)

大学物理(二)实验报告(二)

大学物理(二)实验报告(二)引言概述: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加深对大学物理(二)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验,将重点探讨以下五个大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与操作、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以及实验结论。

1. 实验目的:1.1 确定XXX物理现象的基本规律1.2 探究XXX现象的影响因素1.3 验证XXX理论模型的准确性1.4 掌握XXX实验方法和技巧1.5 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1. 实验原理:1.1 介绍相关的物理理论和基本概念1.2 探讨引起该物理现象的基本机制1.3 解析实验中所使用的公式和模型1.4 阐述实验所依据的理论假设1. 实验装置与操作:1.1 详细描述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和辅助工具1.2 介绍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要点1.3 强调实验中需注意的安全事项1.4 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和解决方法1.5 提供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和实验结果图表示例1.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1.1 清晰列出实验所得的原始数据1.2 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包括单位换算和数据整理1.3 展示数据处理的详细过程,如拟合曲线或计算公式1.4 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对比1.5 讨论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实验过程中的问题1.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的分析和讨论,得出如下结论:1.1 给出实验目的所要验证的假设或论点1.2 总结实验的主要结果和发现1.3 讨论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1.4 探讨实验对物理学理论研究的意义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大学物理(二)中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实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本实验的结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将来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的学习,我们不仅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培养了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能力,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一:一、实验综述1、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 、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1 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0.02mm 最大误差限△仪= 0.02mm2 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mm 最大误差△仪= 0.005mm 修正值=0.018mm3 物理天平 TW-0.5 t天平感度0.02g 最大称量500g △仪=0.02g 估读到 0.01g二、实验过程准确度=0.01mm 估读到0.001mm测石蜡的密度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 0.5 天平感量:0.02 g 最大称量500 g3、数据处理、分析h) mm2、计算钢丝直径t以25C为标准查表取值,计算石蜡密度平均值:M1tM2 M3=0.9584kgm3三、结论1、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即上面给出的数据。

2、分析讨论心得体会:1、天平的正确使用:测量前应先将天平调水平,再调平衡,放取被称量物和加减砝码时○一定要先将天平降下后再操作,天平的游码作最小刻度的12估读。

2、螺旋测微器正确使用:记下初始读数,旋动时只旋棘轮旋柄,当听到两声咯咯响○时便停止旋动,千分尺作最小刻度的110估读。

思考:1、试述螺旋测微器的零点修正值如何确定?测定值如何表示? ○答:把螺旋测微器调到0点位置,读出此时的数值,测定值是读数+零点修正值2、游标卡尺读数需要估读吗? ○答:不需要。

3、实验中所用的水是事先放置在容器里,还是从水龙头里当时放出来的好,为什么? ○答:事先放在容器里面的,这样温度比较接近设定温度。

建议学校的仪器存放时间过长,精确度方面有损,建议购买一些新的。

四、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名:批阅日期: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篇二:一、实验目的。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长度,质量,密度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长度,质量,密度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长度,质量,密度的测量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长度、质量、密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长度、质量和密度的测量方法及相关仪器的使用。

2、加深对长度、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1、长度的测量长度测量是物理实验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

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游标卡尺是利用游标原理提高测量精度的一种长度测量工具。

主尺上的刻度每格为 1mm,游标上的刻度则根据精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通过读取主尺和游标上的刻度值,可以得到更精确的长度测量结果。

螺旋测微器则是通过旋转螺杆来推动测杆移动,从而测量物体的长度。

其精度通常为 001mm,读数时需要注意估读一位。

2、质量的测量质量的测量通常使用天平。

天平分为托盘天平和平行梁电子天平。

托盘天平通过调整砝码和游码来使横梁平衡,从而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子天平则直接显示物体的质量值,具有更高的精度和便捷性。

3、密度的测量密度的定义是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对于规则形状的物体,可以通过测量其尺寸计算体积;对于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可以使用排水法测量体积。

然后,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ρ = m / V 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三、实验仪器1、游标卡尺(精度 002mm)2、螺旋测微器(精度 001mm)3、托盘天平(量程 500g,精度 01g)4、平行梁电子天平(量程 200g,精度 0001g)5、量筒(量程 100ml,精度 1ml)6、待测金属圆柱体、长方体、不规则金属块四、实验步骤1、长度的测量(1)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在不同位置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测量时,注意游标卡尺的零刻度线与主尺的零刻度线对齐,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刻度线。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圆柱体的直径,同样在不同位置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测量时,先旋转微分筒使测杆与物体接触,然后再旋转棘轮,直到听到“咔咔”声为止。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量声速。

2、了解声速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加深对波动理论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1、驻波法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入射波与反射波叠加形成驻波。

在驻波中,相邻两波节之间的距离为半波长的整数倍。

通过测量相邻两波节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声波的波长,进而求得声速。

设声源的振动频率为 f,波长为λ,声速为 v,则有 v =fλ。

在驻波法中,我们使用超声换能器作为声源和接收器。

当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接收端的信号幅度达到最大,此时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 L 与波长λ之间的关系为:L =nλ/2(n =1,2,3,)。

2、相位法声源和接收器作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在相位法中,我们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测量声速。

设声源的频率为 f,声源和接收器的相对运动速度为 v',接收器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为 f',则有:f' = f (1 + v'/v) 。

当声源和接收器相向运动时,v'为正;当声源和接收器相背运动时,v'为负。

通过测量声源和接收器的相对运动速度 v'以及声源的频率 f,就可以计算出声速 v。

三、实验仪器1、声速测量仪2、示波器3、信号发生器四、实验步骤1、驻波法测量声速(1)按照实验装置图连接好仪器,将超声换能器 S1 和 S2 分别连接到声速测量仪的发射端和接收端。

(2)打开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示波器上显示出稳定的正弦波。

(3)缓慢移动 S2,观察示波器上的信号幅度变化。

当信号幅度达到最大时,记录此时 S2 的位置 L1。

(4)继续移动 S2,当信号幅度再次达到最大时,记录此时 S2 的位置 L2。

(5)重复步骤(3)和(4)多次,测量多组数据。

(6)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声波的波长λ,进而求得声速 v。

2021年大学物理实验报告5篇

2021年大学物理实验报告5篇

2021年大学物理实验报告5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摘要:热敏电阻是阻值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的一种半导体电阻,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和用途,在自动控制.无线电子技术.遥控技术及测温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通过用电桥法来研究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加深对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了解.关键词:热敏电阻.非平衡直流电桥.电阻温度特性1.引言热敏电阻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温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制成的一种器件,其电阻温度系数一般为(-0._3_+0.6)℃-1.因此,热敏电阻一般可以分为: Ⅰ.负电阻温度系数(简称N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由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用铜.镍.钴.镉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烧结条件下形成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基本材料制成的,近年还有单晶半导体等材料制成.国产的主要是指MF91_MF96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由于组成这类热敏电阻的上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室温范围内基本已全部电离,即载流子浓度基本上与温度无关,因此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考虑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迁移率增加,电阻率下降.大多应用于测温控温技术,还可以制成流量计.功率计等.Ⅱ.正电阻温度系数(简称P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用钛酸钡材料添加微量的钛.钡等或稀土元素采用陶瓷工艺,高温烧制而成.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依赖于载流子浓度,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相对可以忽略.载流子数目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载流子数目越多,电阻率越小.应用广泛,除测温.控温,在电子线路中作温度补偿外,还制成各类加热器,如电吹风等.2.实验装置及原理【实验装置】FQJ—Ⅱ型教学用非平衡直流电桥,FQJ非平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加热炉内置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以及控温用的温度传感器),连接线若干.【实验原理】根据半导体理论,一般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和绝对温度之间的关系为(1—1)式中a与b对于同一种半导体材料为常量,其数值与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因而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可以根据电阻定律写为(1—2)式中为两电极间距离, 为热敏电阻的横截面, .对某一特定电阻而言, 与b均为常数,用实验方法可以测定.为了便于数据处理,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则有(1—3)上式表明与呈线性关系,在实验中只要测得各个温度以及对应的电阻的值,以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作图,则得到的图线应为直线,可用图解法.计算法或最小二乘法求出参数 a.b的值.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下式给出(1—4)从上述方法求得的b值和室温代入式(1—4),就可以算出室温时的电阻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时的电阻值,可由非平衡直流电桥测得.非平衡直流电桥原理图如右图所示,B.D之间为一负载电阻 ,只要测出 ,就可以得到值.·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当负载电阻→ ,即电桥输出处于开路状态时, =0,仅有电压输出,用表示,当时,电桥输出=0,即电桥处于平衡状态.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在测量之前,电桥必须预调平衡,这样可使输出电压只与某一臂的电阻变化有关.若R1.R2.R3固定,R4为待测电阻,R4 = R_,则当R4→R4+△R时,因电桥不平衡而产生的电压输出为:(1—5)在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时,非平衡直流电桥所采用的是立式电桥 , ,且 ,则 (1—6)式中R和均为预调平衡后的电阻值,测得电压输出后,通过式(1—6)运算可得△R,从而求的=R4+△R.3.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研究根据表一中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之电阻_温度特性研究桥式电路,并设计各臂电阻R和的值,以确保电压输出不会溢出(本实验=1_0.0Ω, =4323.0Ω).根据桥式,预调平衡,将〝功能转换〞开关旋至〝电压〝位置,按下G.B开关,打开实验加热装置升温,每隔2℃测1个值,并将测量数据列表(表二).表一 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之电阻~温度特性温度℃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电阻Ω 27_ _25 _70 _73 _41 _60 1_0 868 748表二非平衡电桥电压输出形式(立式)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的数据i 1 2 3 4 5 6 7 8 9 _温度t℃ _.4 _.4 _.4 _.4 _.4 _.4 _.4 24.4 26.4 28.4热力学T K 283.4 285.4 287.4 289.4 291.4 293.4 295.4 297.4 299.4 3_.4 0.0 -_.5 -27.0 -42.5 -58.4 -74.8 -91.6 -1_.8 -_6.4 -_4.40.0 -259.2 -529.9 -789 -1_7.2 -_4.8 -_51.9 -_30.1 -__.4 -_77.94323.0 4_3.8 3793.1 3534.0 3295.8 3_4.9 2871.1 2692.9 25_.6 2345.1 根据表二所得的数据作出~图,如右图所示.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所得的线性方程为,即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 .4.实验结果误差通过实验所得的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根据所得表达式计算出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测量值,与表一所给出的参考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如下表所示:表三实验结果比较温度℃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参考值RT Ω 27_ _25 _70 _73 _41 _60 1_0 868 748测量值RT Ω 27_ _38 __ _87 __ _32 1_4 939 823相对误差 % 0.74 0.58 1.60 0.89 4.99 6._ 7.40 8._ _._从上述结果来看,基本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但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值变小,但是相对误差却在变大,这主要是由内热效应而引起的.5.内热效应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利用非平衡电桥测量热敏电阻时总有一定的工作电流通过,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大,体积小,热容量小,因此焦耳热将迅速使热敏电阻产生稳定的高于外界温度的附加内热温升,这就是所谓的内热效应.在准确测量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时,必须考虑内热效应的影响.本实验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6.实验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很明显的可以发现热敏电阻的阻值对温度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而且随着温度上升,其电阻值呈指数关系下降.因而可以利用电阻—温度特性制成各类传感器,可使微小的温度变化转变为电阻的变化形成大的信号输出,特别适于高精度测量.又由于元件的体积小,形状和封装材料选择性广,特别适于高温.高湿.振动及热冲击等环境下作温湿度传感器,可应用与各种生产作业,开发潜力非常大.参考文献:[1] 竺江峰,芦立娟,鲁晓东. 大学物理实验[M][2] 杨述武,杨介信,陈国英.普通物理实验(二.电磁学部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 《大学物理实验》编写组. 大学物理实验[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4] 陆申龙,曹正东. 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实验教与学[J]大学物理实验报告2实验报告指导老师:王建明姓名:张国生学号:__33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班级:_信计2班重力加速度的测定一.实验任务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二.实验要求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_秒_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_)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_,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 (1)nsinα=mω2_ (2)两式相比得tgα=ω2_/g,又tgα=dy/d_,∴dy=ω2_d_/g,∴y/_=ω2_/2g. ∴ g=ω2_2/2y..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_.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_)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几式得:g=4π2n2h/t2.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则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摘要: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参量.地球上各个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和相对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异.一般说,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两极,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约为1/3_.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在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专门仪器,仔细测绘各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对地下资源进行探测.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一个圣灯的缓慢摆动,用他的脉搏跳动作为计时器计算圣灯摆动的时间,他发现连续摆动的圣灯,其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与圣灯摆动的幅度无关,并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观察的结果,为单摆作为计时装置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应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简单方便,因为单摆的振动周期是决定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即决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摆长l,只需要量出摆长,并测定摆动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实验器材:单摆装置(自由落体测定仪),钢卷尺,游标卡尺.电脑通用计数器.光电门.单摆线实验原理:单摆是由一根不能伸长的轻质细线和悬在此线下端体积很小的重球所构成.在摆长远大于球的直径,摆锥质量远大于线的质量的条件下,将悬挂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边(很小距离,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锥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摆动,如图2-1所示.f =p sinθfθt=p cosθp = mgl图2-1 单摆原理图摆锥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绳子张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当摆角很小时(θ 5°),圆弧可近似地看成直线,f也可近似地看作沿着这一直线.设摆长为l,小球位移为_,质量为m,则sinθ=f=psinθ=-mg =-m _ (2-1)由f=ma,可知a=- _式中负号表示f与位移_方向相反.单摆在摆角很小时的运动,可近似为简谐振动,比较谐振动公式:a= =-ω2_可得ω=于是得单摆运动周期为:t=2π/ω=2π (2-2)t2= l (2-3)或g=4π2 (2-4)利用单摆实验测重力加速度时,一般采用某一个固定摆长l,在多次精密地测量出单摆的周期t后,代入(2-4)式,即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由式(2-3)可知,t2和l之间具有线性关系, 为其斜率,如对于各种不同的摆长测出各自对应的周期,则可利用t2—l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试验条件及误差分析:上述单摆测量g的方法依据的公式是(2-2)式,这个公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否则将使测量产生如下系统误差:1.单摆的摆动周期与摆角的关系,可通过测量θ 5°时两次不同摆角θ1.θ2的周期值进行比较.在本实验的测量精度范围内,验证出单摆的t与θ无关.实际上,单摆的周期t随摆角θ增加而增加.根据振动理论,周期不仅与摆长l 有关,而且与摆动的角振幅有关,其公式为:t=t0[1+( )2sin2 +( )2sin2 +……]式中t0为θ接近于0o时的周期,即t0=2π2.悬线质量m0应远小于摆锥的质量m,摆锥的半径r应远小于摆长l,实际上任何一个单摆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论可以证明,此时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其摆动周期为:3.如果考虑空气的浮力,则周期应为:式中t0是同一单摆在真空中的摆动周期,ρ空气是空气的密度,ρ摆锥是摆锥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单摆周期并非与摆锥材料无关,当摆锥密度很小时影响较大.4.忽略了空气的粘滞阻力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实际上单摆摆动时,由于存在这些摩擦阻力,使单摆不是作简谐振动而是作阻尼振动,使周期增大.大学物理实验报告3实验名称:二组分金属相图(注意::兰字部分即为预习报告,不用另外抄写一份!)班级:1_班姓名:王亮学号:__实验组号:__年3月_日指导教师:一. 实验目的: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二. 实验原理:概述.及关键点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2.什么是热分析法?步冷曲线的线.点.平台各代表什么含义?3.采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关键是什么?4.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三. 实验装置图(注明图名和图标)四. 实验关键步骤:不用整段抄写,列出关键操作要点,推荐用流程图表示.五.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合理设计)组成为w(Zn)=0.7的样品的温度-时间记录表时间τ/min 温度 t/oC开始测量 0 380第一转折点第二平台点结束测量六. 数据处理(要求写出最少一组数据的详细处理过程)七.思考题八.对本实验的体会.意见或建议(若没有,可以不写) (完)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2.实验题目: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4.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称.5.实验原理:简单但要抓住要点,要写出试验原理所对应的公式表达式.公式中各物理参量的名称和物理意义.公式成立的条件等.画出简单原理图等. 6.实验内容;7.数据表格:画出数据表格(写明物理量和单位); 8.数据处理及结果(结论):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 9.作业题:认真完成实验教师要求的思考题._.讨论: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数据结果.误差分析等进行总结,对进一步的想法和建议等进行讨论.实验报告要求1.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验报告纸,作图要用坐标纸.2.报告中的线路图.光路图.表格必须用直尺画.大学物理实验报告4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一) 实验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_〞;分析_.(二) 所属课程名称(三)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四)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五) 实验目的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六) 实验内容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七) 实验环境和器材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和器材).(八) 实验步骤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九) 实验结果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1. 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2. 图表: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3. 曲线图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十) 讨论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实验报告应该讨论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或生活经验硬套在实验结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或理论不符而随意取舍甚至修改实验结果,这时应该分析其异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实验失败了,应找出失败的原因及以后实验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简单地复述课本上的理论而缺乏自己主动思考的内容.另外,也可以写一些本次实验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等.(十一) 结论结论不是具体实验结果的再次罗列,也不是对今后研究的展望,而是针对这一实验所能验证的概念.原则或理论的简明总结,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断,要简练.准确.严谨.客观.(十二) 鸣谢(可略)在实验中受到他人的帮助,在报告中以简单语言感谢.(十三) 参考资料【实验名称】静电跳球【实验目的】观察静电力【实验器材】韦氏起电机,静电跳球装置(如图)【实验原理.操作及现象】将两极板分别与静电起电机相连接,顺时针摇动起电机,使两极板分别带正.负电荷,这时小金属球也带有与下板同号的电荷.同号电荷相斥,异号电荷相吸,小球受下极板的排斥和上极板的吸引,跃向上极板,与之接触后,小球所带的电荷被中和反而带上与上极板相同的电荷,于是又被排向下极板.如此周而复始,于是可观察到球在容器内上下跳动.当两极板电荷被中和时,小球随之停止跳动.【注意事项】1.摇动起电机时应由慢到快,并且不宜过快;摇转停止时亦需慢慢进行,可松开手柄靠摩擦力使其自然减慢.2.在摇动起电机时,起电机手柄均带电且高速摇动时电压高达数万伏,切不可用手机或身体其他位置接触,不然会有火花放电,引起触电.静电跳球中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仪器模型设备实验目的:1.探究静电作用力的现象及原理.2.研究能量间的转化过程.实验器材:圆铝板2个.圆形有机玻璃筒.静电导体球(由铝膜做成)若干.提出问题:在以前的实验中,我们对电场以及静电的作用力已经有所了解.那么,在两块极板间,由铝箔做成的小球真能克服重力上蹦下跳吗?猜想与假设: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由铝箔做成的小球能够克服重力而上下跳动.实验过程:1.在两圆铝板间放一有机玻璃环,里面放了一些静电导体球,当接通高压直流电源后观察静电导体球的运动情况.2.增大两极板间的电压,观察现象.3.实验完毕要及时关闭电源,必须用接地线分别接触两极板进行放电.探究问题:1.仪器内的小球为什么会跳起来?2.静电导体球实际在做什么工作?3.为什么增大两极板间的电压两极板间产生火花放电现象?实验结论与体会:(以下由学生总结并交流,也可由教师引导得出)课外活动: 梳子摩擦头发后,用梳子可以吸起细小的纸屑,有些纸屑过一会又掉下来.实际做一做,能够解释吗?注意事项:1.接好电路后,再调整两根输出导线之间的距离至少离开_厘米.太近时会击穿空气而打火.2.接通高压电源后就不能再触摸高压端和电极板,否则会触电而麻木.实验做完后,先关闭电源开关,再用接地线分别接触两个电极进行放电.大学物理实验报告5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并观察现象.(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实验现象: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注意事项: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实验拓展: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

大学物理一实验报告(共5篇)

大学物理一实验报告(共5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学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实验地点:班级:姓名:座号:实验时间:月物理系编制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教师签名:五、实验数据记录六、实验数据处理七、实验结论与分析及思考题解答1、对实验进行总结,写出结论:2、思考题解答:篇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学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空气比热容比测定实验实验地点:班级:姓名:座号:实验时间:月日物理系编制一、实验目的:①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②观察热力学过程中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③学习气体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贮气瓶,温度计,空气比热容比测定仪。

数字电压表1-进气活塞;2-放气活塞;3-ad590; 4-气体压力传感器;5-704胶粘剂图4-4-1 实验装置简图三、实验原理:气体由于受热过程不同,有不同的比热容。

对应于气体受热的等容及等压过程,气体的比热容有定容比热容c和定压比热容c。

定vp容比热容是将1kg气体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热,当其温度升高1?c时所需的热量;而定压比热容则是将1kg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cv况下加热,当其温度升高1?c时所需的热量。

显然,后者由于要对外作功而大于前者,即c定容比热容c之比vp。

气体的比热容比?定义为定压比热容c和p??ccpv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经常出现在热力学方程中。

2四、实验步骤:5(1)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p0 设为(1.0248?10pa);(2)开启电源,将电子仪器部分预热10分钟,然后用调零电位器调节零点;(3)关闭放气活塞2,打开进气活塞1,用充气球向瓶内打气,使瓶内压强升高(即数字电压表显示值升高120~140mv左右,关闭进气活塞1。

待瓶中气压强稳定时,瓶内气体状态为ⅰ。

记下p1; (4) 迅速打开放气活塞2,使瓶内气体与大气相通,由于瓶内气压高于大气压,瓶内部分气体将突然喷出,发出“嗤”的声音。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0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0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0篇
大学物理试验报告1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试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试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抱负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几式得:
g=4π2n2h/t2.
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
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在摆角很小时,摇摆周期为:

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掌握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试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洁且最熟悉,仪器在试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大学物理实验电磁炮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电磁炮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电磁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磁炮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掌握电磁炮的制作方法和调试技巧。

3、测量电磁炮的发射速度和射程,并分析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力来加速弹丸的一种装置。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安培力定律,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在导体周围会产生磁场,若将另一导体置于该磁场中,且通有电流,那么这两个导体之间就会产生相互作用力。

在电磁炮中,通常采用螺线管作为电磁驱动装置。

当给螺线管通电时,会产生轴向磁场。

如果在螺线管内放置一个可移动的导体(弹丸),并且让弹丸中也通过电流,那么弹丸就会受到轴向的安培力作用而被加速射出。

根据安培力的公式:$F = BIL$,其中$F$为安培力,$B$为磁感应强度,$I$为电流,$L$为导体在磁场中的有效长度。

三、实验仪器1、漆包线:用于制作螺线管。

2、电池组:提供电源。

3、电容器:储存电能。

4、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5、导轨:引导弹丸运动。

6、弹丸:一般为金属圆柱体。

7、测量工具:如卷尺、秒表等。

四、实验步骤1、制作螺线管选用合适长度和直径的漆包线,按照一定的匝数紧密缠绕在塑料管上,制作成螺线管。

2、组装电磁炮将螺线管固定在底座上,安装好导轨,确保弹丸能够在导轨内顺畅运动。

连接电池组、电容器和开关,组成电路。

3、调试电磁炮调整电容器的充电电压和容量,以及螺线管的匝数和长度,找到最佳的工作参数。

4、测量发射速度让电磁炮发射弹丸,用秒表记录弹丸从发射到通过一定距离的时间,根据距离和时间计算出弹丸的平均速度。

5、测量射程在水平地面上标记好起始位置,发射弹丸,测量弹丸的落点与起始位置的距离,即为射程。

6、改变实验条件,重复测量改变电池组的电压、电容器的容量、弹丸的质量等因素,分别测量发射速度和射程,分析其对电磁炮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实验数据记录|实验序号|电池电压(V)|电容容量(μF)|弹丸质量(g)|发射速度(m/s)|射程(m)|||||||||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数据处理根据测量得到的时间和距离,计算出弹丸的发射速度:$v =\frac{s}{t}$,其中$s$为通过的距离,$t$为时间。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一锥体上滚[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须知]:1.不要将锥体搬离轨道。

2.锥体启动时位置要正,防止它滚动时摔下来造成变形或损坏。

实验二避雷针[实验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与条件。

[实验仪器]:高压电源、一个尖端电极、一个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

[实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实验步骤]:1、将静电高压电源正、负极分别接在避雷针演示仪的上下金属板上,接通电源,金属球与上极板间形成火花放电,可听到劈啪声音,并看到火花。

若看不到火花,可将电源电压逐渐加大。

演示完毕后,关闭电源并放电。

2、用手按下绝缘柄,使顶端呈圆锥状(尖端)的金属物体,可听到金属球放电的声音明显减小,而尖端金属物体放电声音不断增大。

大学物理实验牛顿环实验报告含数据

大学物理实验牛顿环实验报告含数据

大学物理实验牛顿环实验报告含数据一、实验目的1、观察等厚干涉现象——牛顿环。

2、掌握用牛顿环测量平凸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

3、学习使用读数显微镜。

二、实验原理牛顿环是将一块曲率半径较大的平凸透镜放在一块平面玻璃上,在透镜凸面和玻璃平面之间形成一空气薄层,其厚度从中心接触点到边缘逐渐增加。

当一束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时,在空气薄层的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将产生干涉。

在反射光中,由于空气薄层的厚度不同,会形成以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即牛顿环。

设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形成的第$m$ 级暗环的半径为$r_m$,对应的空气薄层厚度为$d_m$。

由于暗环处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所以有:\\begin{align}2d_m +\frac{\lambda}{2} &=(2m + 1)\frac{\lambda}{2}\\2d_m &= m\lambda\\d_m &=\frac{m\lambda}{2}\end{align}\又因为$d_m$ 可以近似表示为:\d_m = R \sqrt{R^2 r_m^2} \approx \frac{r_m^2}{2R}\将其代入上式可得:\r_m^2 = mR\lambda\则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 =\frac{r_m^2}{m\lambda}\三、实验仪器1、读数显微镜2、钠光灯3、牛顿环装置四、实验步骤1、调节读数显微镜调节目镜,使十字叉丝清晰。

转动调焦手轮,使镜筒自下而上缓慢移动,直至从目镜中看到清晰的牛顿环图像。

移动牛顿环装置,使十字叉丝交点对准牛顿环中心。

2、测量牛顿环直径转动测微鼓轮,使叉丝从牛顿环中心向左移动,依次记下第 30 到21 级暗环的位置读数。

继续转动鼓轮,越过干涉圆环中心,记下第 20 到 11 级暗环的位置读数。

3、重复测量重复上述测量步骤 3 次。

4、数据处理计算各级暗环直径$D_m =|X_{m右} X_{m左}|$。

2022年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000字(6篇)

2022年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000字(6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000字(6篇)导读:关于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1000字。

实训是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手段。

实习是我们大学生在课堂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检验我们大学生实践能力得重要指标。

实习是我们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的最好检验,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去把知识转化为技术才能使理论更加扎实。

关于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1000字。

实训是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手段。

实习是我们大学生在课堂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检验我们大学生实践能力得重要指标。

实习是我们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的最好检验,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去把知识转化为技术才能使理论更加扎实。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1实训是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手段。

实习是我们大学生在课堂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检验我们大学生实践能力得重要指标。

实习是我们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的最好检验,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去把知识转化为技术才能使理论更加扎实。

我们在实习中所做的一些努力和不足之处:1、专业方面的问题:实训是我们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大学生接触社会的平台,是我们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训,可以将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相接合,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专业知识能力。

2、社会环境的问题:通过实际生产实践,我们可以获得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是实训的一种延续和扩展。

实训是大学生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不可能在实践中学习很多知识,但通过实习使我们对这一方面的内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认为实训是大学生从学校向社会、从人才转变的过渡,并对实际生活有所帮助。

这次实习,对我来说收获不少,感触颇多。

实训让我明白了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首先,通过实习,通过实践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和沟通能力。

通过实习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可以及时弥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光路布置
G 牛顿环N
钠光灯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1、布置光路。 2、点亮钠光灯,照亮显微镜的视场。 3、调节显微镜(目镜调焦、物镜调焦)。 4、调节牛顿环的位置。 5、转动测微鼓轮,依次对准各环的位置,
并记录数据。 6、根据注意将显微镜底座中的反光镜转 到背光一侧。
环的级别
m
环的位置

(mm)

环的直径
dm
(mm) 环的级别
n
环的位置

(mm)

环的直径
dn
(mm)
dm2
直径的平方
(mm2)
dn2
50 49 48 20 19 18
(dm2 dn2 )
(mm2)
m n 0.1
47 46 45
17 16 15
平均值
不确定度的估算
相对不确定度
R
R
2
平凸透镜
平玻璃板
读数显微镜(分度值0.01mm)
1、调节显微镜视场明亮。 2、目镜调焦,使分划板清晰。 3、物镜调焦,使象清晰
(用视差法判断)。 4、调整被测物件,使其被测的 位移同显微镜的移动方向平行。 5、沿同一方向转动测微鼓轮, 测量距离。
钠光灯
钠光灯是一种气体放电光源,可发出波长 分别为588.966nm和589.593nm的黄色谱线。 实验中可取 589.3 0.2nm 钠光灯必须与镇流器串联、在额定电压与 额定电流下使用。 钠光灯要尽量连续使用。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等厚干涉原理 2、掌握用牛顿环测量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 3、学会使用读数显微镜以及钠光灯
三、实验原理
O R
d h
光程差
2h
2
(k
k(亮条纹) 1)(暗条纹)
2
曲率半径
R dm2 dn2
4(m n)
牛顿环干涉条纹的特点
为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同心 圆环。 中央为零级暗斑。 越往边缘处,干涉级次越 大,条纹越密。 条纹定域在空气薄膜表面。
589 .3 0.2nm , m n 30
环的级别 环的位置
(mm) 环的直径
(mm) 环的级别 环的位置
(mm) 环的直径
(mm)
(dm2 dn2 )
m
50
49
右 18.892 18.929
左 29.175 29.131
dm
10.283 10.202
n
20
19
右 20.665 20.749
R
R
2
1
2
mn
m2 n2
(dm2 dn2 ) dm2 dn2
2
0.2 589.3
2
1 30.02
0.12 0.12
0.22
2
60.90
1.15107 2.22105 1.31105
0.0060
R
R R R
861 0.0060 ( 6 mm)
R R R (861 6)mm
1
2
mn
m2 n2
(dm2 dn2 ) dm2 dn2
2
其中, 589.3 0.2nm , m n 0.1 ,m n 30 ,
(dm2dn2)
1n n 1 i1
dm2 dn2 i dm2 dn2
2
数据处理举例
用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牛顿环编号:5#
2、在测量过程中,鼓轮应沿同一方向转动。 3、对物镜调焦时,应使物镜筒从最低点自下而上缓
慢地调节,以免损坏仪器。 4、调节时,应预先使显微镜筒标尺位置处在可移动
范围的中点,以避免在测量时超出标尺的测量范围。 5、测量过程中,不要碰动牛顿环和震动实验台,以
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七、实验数据
589.3 0.2nm , m n 30.0
螺纹间隙
空程
螺纹正向旋转
螺纹反向旋转
问题讨论
3、在测量各个直径时,如果显微镜的叉丝 交点没有通过牛顿环的中心,因而测量 的是弦而非真正的直径,对实验结果是 否有影响?为什么?
左 27.389 27.300
dn
6.724 6.551
(mm2) 60.53 61.16
m n 0.1
48 18.977 29.069 10.092
47 19.029 29.019 9.990
46 19.082 28.967 9.885
18 20.825 27.228 6.403
17 20.910 27.147 6.237
大学物理实验
用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
北京工业大学 王丽香
内容介绍
1,引言 2,实验目的 3,实验原理 4,仪器介绍 5,实验内容 6,注意事项 7,数据处理要求 8,问题讨论 9,相关知识
一、引言
牛顿环是一种光学器件,它的结构包括 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和一块平玻璃 板。当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牛顿环时,可 获得等厚干涉条纹。这一原理在实际工作中 有很多应用,除了本实验用来测量透镜的曲 率半径外,最典型的是在光学元件生产中用 它来检验光学表面的加工质量,如光洁度和 平面度等。通过本实验,可使学生从实验的 角度加深了解等厚干涉原理。
八、问题讨论
1、本实验是用什么方法处理数据的?此法 有何优点?
答:是用逐差法处理数据的。优点为:可 以充分利用数据,体现出多次测量的优 点,减小了测量误差。
d 2 4mR
问题讨论
2、实验中,如何避免螺纹的空程差?
答:在测量过程中,显微镜的鼓轮应沿同 一方向转动,中途不可倒转,以便消除 螺纹的间隙误差。
四、实验仪器
读数显微镜(分度值0.01mm) 牛顿环(R≈855mm) 钠光灯
牛顿环(R ≈ 855mm)
牛顿环的结构包括一个曲率半径很大(R ≈ 855mm)的平凸透镜和一 块平玻璃板,在平凸透镜和平玻璃板之间产生空气薄膜,当单色平 行光垂直入射到牛顿环时,可获得等厚干涉条纹。
空气薄膜
螺钉
螺钉
16 20.989 27.060 6.071
60.85 60.90 60.86
45 19.128 28.924 9.796
15 21.075 26.982 5.907
61.07
平均值 60.90
R dm2 dn2
60.90
86(1 mm)
4(m n) 4 30.0 589 .3
数据处理举例
(dm2dn2)
1n n 1 i1
dm2 dn2 i dm2 dn2
2
1 60.53 60.902 61.16 60.902 60.85 60.902 60.90 60.902 60.86 60.902 61.07 60.902 6 1
0.2(2 m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