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中电磁兼容技术的概述
电磁兼容概述
![电磁兼容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ff34f2a192e45361066f5d8.png)
电磁兼容概述一、电磁兼容概述电磁兼容(EMC)是指各种电的设备(包括电信设备和系统),在不损失信号所包含的信息的条件下,信号与干扰共存的能力。
即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设备和系统除了要抵抗外来的电磁干扰保持正常工作外,还不能产生对该电磁环境中的其他电子、电气产品所不能容忍的电磁干扰。
或者也可以这样理解,电设备既要满足有关标准规定的电磁敏感度极限值要求,又要满足其电磁发射极限值要求。
因此电磁兼容也称电磁兼容性,它包含了各种电的设备之间在电磁环境中相互兼顾的性质。
1.1 电磁干扰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电气及电子设备的数量逐渐增多,这些设备在工作运转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些有用或者无用的电磁能量,这些能量会影响到其他设备或者系统的工作,这就是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
任何一个电磁干扰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应该具有干扰源;其次有传播干扰能量的途径和通道;第三还必须有被干扰对象的响应。
在电磁兼容性理论中把被干扰对象统称为敏感设备(或敏感器)。
干扰源、干扰传播途径(或传输通道)和敏感设备称为电磁干扰三要素。
1.1.1 电磁干扰的分类电磁干扰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
传导干扰主要是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导电介质或公共电源线互相产生干扰;辐射干扰是指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空间耦合把干扰信号传给另一个电网络或电子设备。
1.1.2 干扰源的分类电磁干扰源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一般说来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干扰源与和人为干扰源。
自然干扰源主要来源于大气层的天电噪声、地球外层空间的宇宙噪声。
人为干扰源是有机电或其他人工装置产生电磁能量干扰。
从电磁干扰属性来分,可以分为功能型干扰源和非功能性干扰源。
功能性干扰源系指设备实现功能过程中造成对其他设备的直接干扰;非说功能性干扰源是指用电装置在实现自身功能的同时伴随产生或附加产生的副作用。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电磁兼容性规范要求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电磁兼容性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b1798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4.png)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电磁兼容性规范要求在电气设备工程中,电磁兼容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同时不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的能力。
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正常功能的实现,制定了一系列的电磁兼容性规范要求。
一、电磁兼容性基本概念电磁兼容性主要包括电磁干扰和抗干扰两个方面。
电磁干扰是指电磁场对其他设备的不希望影响,而抗干扰则是指设备能够抵抗外界电磁场的能力。
在电磁兼容性规范要求中,需要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二、电磁辐射规范要求电磁辐射是指电气设备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场向周围空间传播的现象。
为了防止电磁辐射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电气设备工程中需要满足一定的辐射规范要求。
辐射规范要求涉及到电气设备的电磁辐射限值、电磁辐射测试方法等方面。
三、电磁抗扰性规范要求电磁抗扰性是指电气设备在外界电磁场的干扰下,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
为了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满足一系列的电磁抗扰性规范要求。
抗扰性规范要求包括电磁抗扰性测试方法、电磁抗扰性水平等方面。
四、电磁接地规范要求电磁接地是指将设备或部件与大地或其他导电体相连接,以降低电磁干扰和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在电气设备工程中,电磁接地规范要求包括设备接地电阻的限值范围、接地方式等。
电磁接地规范要求的满足可以降低设备之间的互相干扰。
五、电磁屏蔽规范要求电磁屏蔽是指采取屏蔽措施,防止设备内部的电磁辐射向外传播或阻止外界电磁场对设备的干扰。
电磁屏蔽规范要求包括设备的屏蔽效能、屏蔽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等。
通过满足电磁屏蔽规范要求,可以有效保护设备的正常工作。
六、电磁兼容性测试要求为了验证设备是否满足电磁兼容性规范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
电磁兼容性测试要求包括辐射测试、抗扰性测试、接地测试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测试方法和准确的测试结果,可以评估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性能。
七、电磁兼容性管理要求在电气设备工程中,电磁兼容性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精品课件电磁兼容性设计ppt课件
![精品课件电磁兼容性设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b7468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0.png)
无论是集成电路、PCB板还是整个系统,大部分噪声都与时钟频率及其 高次谐波有关。
合理的地线、适当的去耦电容和旁路电容能减小时钟辐射。
用于时钟分配的高阻抗缓冲器也有助于减小时钟信号的反射和振荡。
TTL和CMOS器件混合逻辑电路会产生时钟、有用信号和电源的谐波,因 此,最好使用同系列的逻辑器件。
铁氧体磁珠或串联电阻) -降低负载电容,以使靠近输出端的集电极开路驱动器而便于上拉,电阻值
尽量大 -处理器散热片与芯片之间经导热材料隔离,并在处理器周围多点射频接地 -电源的高质量射频旁路(解耦)在每个电源管脚都是重要的 -高质量电源监视电路需对电源中断、跌落、浪涌和瞬态干扰有抵抗能力 -需要一只高质量的“看门狗” -决不能在“看门狗”或电源监视电路上使用可编程器件 -电源监视电路及“看门狗”也需适当的电路和软件技术,以使它们可以适
模拟器件也需要为电源提供高质量的射频旁路和低频旁路。
对每个运放、比较器或数据转换器的每个模拟电源引脚的RC或LC滤波都 是必要的。
对模拟电路而言,模拟本振和IF频率一般都有较大的泄漏,所以需要着 重屏蔽和滤波。
02:33
20
2.3 逻辑电路设计
对高频数字电路布局时应作到有关的逻辑元件应相互靠近,易产 生干扰的器件(如时钟发生器)或发热器件应远离其他集成电路。
应大多数的不测情况 -当逻辑信号沿的上升/下降时间比信号在PCB走线中传输一个来回的时间短时,
应采用传输线技术
02:33
22
在逻辑电路中,数字信号的传输线的处理也相当重要。
当电路在高速运行时,在源和目的间的阻抗匹配非常重要。
否则过量的射频能量将会引起电磁兼容性问题。
电工技师技术论文范文
![电工技师技术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e62b59169eae009591bec40.png)
电工技师技术论文范文浅谈电工技术领域中的电磁兼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工技术领域也获得了飞速发展,伴随着着巨大的发展,电工技术对电磁环境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但由于发展带来的电磁环境问题也逐渐增多,因此,电工技术中的电磁兼容问题成了电工技术领域发展中重要思考的课题。
电磁兼容技术则作为消除电气设备的电磁干扰破坏性影响的技术手段也势必走向更规范、更统一的发展【关键词】电工技术电磁兼容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工技术领域也获得了飞速发展,伴随着着巨大的发展,电工技术对电磁环境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但由于发展带来的电磁环境问题也逐渐增多,因此,电工技术中的电磁兼容问题成了电工技术领域发展中重要思考的课题。
1 电磁兼容概述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具体指代的是在电气设备运转同时产生的一种电磁环境,并且能够满足电气设备的工作不受影响的一种电磁环境与电气设备兼容的现象。
通俗的来说,电磁兼容就是在电磁干扰状况下的噪声不损害正常的有用信号情况下与之共存。
电磁兼容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电磁信号、电磁噪声和电磁干扰。
总的来说,电磁兼容趋势需要达到两个要求:一方面是电气设备有一定的电磁敏感性,即对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噪声有一定的抗扰功能,另一方面则是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转过程中对环境的电磁干扰是有限性的,达到一定的峰值便不能再改变。
2 电工技术领域中的电磁兼容现象现代电气设备中的电磁干扰所引起的电气故障属于随机的故障状态,它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却能够自行恢复原功能的特征。
现主要描述几个电磁兼容对其影响面较广的电工技术。
2.1 电动车随着环境保护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电动车不具有内燃机也不由尾气排放的特点被许多环保人士喜爱,电动车的出现某一程度上对于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起了巨大的作用。
但人们往往着重在于其减少空气污染的层面上,没有对电动车对于电磁环境的影响。
美国曾有学者对内燃机其对电磁环境的影响做过实验证明,电磁噪声会伴随着汽车的数量增多呈流线型增加。
电磁兼容性技术在电子电气系统中的应用
![电磁兼容性技术在电子电气系统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68d8b2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5.png)
电磁兼容性技术在电子电气系统中的应用随着人类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电气系统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电磁干扰问题。
电子电气系统中的电磁干扰不仅可影响到它自身的正常运行,还会对周围的其他设备和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电磁兼容性技术的定义、应用、标准等多个方面阐述电磁兼容性技术在电子电气系统中的应用。
1. 电磁兼容性技术的定义电磁兼容性技术,即是指在一个有多种电器设备和系统的环境下,通过降低电磁干扰的程度和电器设备的敏感程度,保证各种设备能够在同一环境中相互协调工作。
简单来说,它是指保证电子电气设备和系统之间互不干扰的一种技术,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2. 在电子电气系统中,电磁兼容性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汽车电子系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汽车电子系统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车载电子系统是由很多模块和器件组成的,这些模块和器件之间的电磁互相作用不可避免地会在整个系统中形成干扰,甚至可能引起系统故障。
因此,在汽车电子系统的设计中,电磁兼容性问题的解决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汽车电子系统中应用的电磁兼容性技术,可以有效避免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泄漏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从而使整个电子系统稳定运行。
(2)无线通信设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无线通信设备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无线通信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干扰,会对其他无线设备及周围通讯设施造成干扰,对通讯设备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电磁兼容性技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可以有效的降低无线通信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和受到的电磁干扰,使无线通信设备正常运行,并保证通信的质量。
(3)家用电器家用电器越来越依赖于低功率电子设备的应用,它们不仅具有稳定的性能,而且还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安全性、健康等方面的需求。
电气工程中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解决方案研究
![电气工程中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解决方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1a134e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a.png)
电气工程中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解决方案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电气工程中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解决方案。
电磁兼容性是确保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并与其他设备无干扰的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介绍了电磁兼容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讨论了其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然后,我们探讨了电磁干扰的来源和传播机制,以及分析方法和工具。
接下来,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的常见方法,包括屏蔽技术、滤波器设计和地线布局优化。
最后,我们总结了当前研究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的研究对于电气工程领域中电磁兼容性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磁兼容性、电磁干扰、屏蔽技术、滤波器设计、地线布局引言:电磁兼容性是电气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它涉及到确保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运行且不受其他设备干扰的能力。
在今天高度互联的世界中,电磁干扰问题日益突出,给设备的稳定性和性能带来挑战。
本文旨在研究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解决方案,并介绍了其基本概念、干扰源、分析方法和常见解决方法。
我们还探讨了屏蔽技术、滤波器设计和地线布局等关键策略。
通过深入理解和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我们可以为电气工程领域提供更可靠和稳定的解决方案,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一电磁兼容性概述:理解与应用电磁兼容性是电气工程中一个关键且不可忽视的问题,它确保了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同时避免了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在如今高度互联的社会中,电磁干扰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因此,对电磁兼容性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1 电磁兼容性的理解是基础。
它涉及了电磁辐射、传导和耦合等现象的分析与解决。
了解电磁辐射的产生机制以及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对于识别潜在干扰源和采取相应措施至关重要。
此外,电磁传导是指电磁波通过物质传递的过程,了解它的传播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干扰如何传递到其他设备中。
耦合则是指电磁能量在设备之间相互作用的现象,因此了解耦合机制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减少干扰。
2 电磁兼容性的应用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的电气工程中。
电磁兼容基础知识
![电磁兼容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9fcc950cfc789eb162dc872.png)
传导发射CE (Conducted Emission) 沿电源或信号线传输的电磁发射。
EMI(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三要素:
电磁骚扰源,指产生电磁骚扰的元件、器件、 设备或自然现象;
耦合途径或称耦合通道,指把能量从骚扰源耦 合到敏感设备上,并使该设备产生响应的媒介;
敏感设备,指对电磁骚扰产生响应的设备。
干扰抑制技术
目前的干扰抑制技术主要是三种:屏蔽、滤波、接地。
屏蔽:
目的: 限制EMI 常用的屏蔽方式:主动屏蔽与被动屏蔽
(a) 主动屏蔽
(b) 被动屏蔽;
屏蔽的分类
静电磁场屏蔽
EMI
时变电磁场屏蔽
静电场 静磁场
时变电场 时变磁场 时变电磁场
屏蔽体
整体屏蔽 屏蔽室、屏蔽箱 非整体屏蔽 电缆、孔隙屏蔽等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实验介绍:脉冲群试验主要是进行电源线和信号/控制线的传导差/共模干扰试验, 只是 干扰脉冲的波形前沿非常陡峭,持续时间非常短暂,因此含有极其丰富的 高频成 分,这就导致在干扰波形的传输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干扰从传输的线缆 中逸出, 这样设备最终受到的是传导和辐射的复合干扰。重复快速瞬变试验是 一种将由许多快速瞬变脉冲组成的脉冲 群耦合到电气和电子设备的电源端口、 信号和控制端口的试验。它属于测试抗扰度实验方法的一种,另外的抗扰实验有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辐射(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浪涌(冲击)抗扰度试 验,对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等。 实验目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是由电感性负载(如继电器、接触器等)在断开时, 由于开关触点间隙的绝缘击穿或触点弹跳等原因,在断开处产生的暂态骚扰。当 电感性负载多次重复开关,则脉冲群又会以相应的时间间隙多次重复出现。这种 暂态 骚扰能量较小,一般不会引起设备的损坏,但由于其频谱分布较宽,所以 会对电 子、电气设备的可靠工作产生影响。电快速速变脉冲群试验的目的就是 为了检验电子、电气设备在遭受这类暂态 骚扰影响时的性能。
EMC概述
![EMC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18db3110b4e767f5acfcecd.png)
●基本概念EMC即电磁兼容,是英文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的缩写。
在我们生活、工作的环境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电磁能量,这些电磁能量可能会使电子设备的运行产生不应有的响应。
我们把电磁能量对电子设备的这种影响称之为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就是研究电磁干扰的一门技术,对电磁兼容通俗的解释是:这种技术的目的在于,使电气装置或系统在共同的电磁环境条件下,既不受电磁环境的影响,也不会给环境以这种影响。
换句话说,就是它不会因为周边的电磁环境而导致性能降低、功能丧失或损坏,也不会在周边环境中产生过量的电磁能量,以致影响周边设备的正常工作。
从上面的定义可看出EMC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1、EMI电磁干扰:即处在一定环境中设备或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不应产生超过相应标准所要求的电磁能量;2、EMS电磁敏感度:即处在一定环境中设备或系统,在正常运行时,设备或系统应能承受相应标准规定范围内的电磁能量干扰,或者说设备或系统对于一定范围内的电磁能量不敏感,能按照设计性能保持正常的运行;3、电磁环境:即系统或设备的工作环境。
即使相同种类的设备也可能运行在不同的电磁环境中,对于应用在不同环境中的设备,对他们的电磁兼容要求可能不是一样的。
离开了具体的电磁环境,谈电磁兼容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电磁兼容设计电磁干扰三要素1、干扰源2、耦合途径3、敏感(接收)装置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少一个就构不成电磁兼容问题,所以要解决电磁兼容问题首先就要从这三个要素着手。
我们注意到,耦合途径在这三个要素中处于关键的位置。
对于一个具体的产品,耦合途径往往既具有EMI信号的耦合途径,又具有EMS信号的耦合途径,所以耦合途径对于电磁兼容问题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解决电磁兼容问题,一般可采取:接地技术、滤波技术、屏蔽和隔离技术等技术。
接地属于线路设计的范畴,对产品电磁兼容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合理的接地是最经济有效的电磁兼容设计技术。
电磁兼容(EMC)基础知识全面详解
![电磁兼容(EMC)基础知识全面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75d020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76.png)
电磁兼容(EMC)基础知识全⾯详解⼀、电磁兼容概念电磁兼容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对于设备或系统的性能指标来说,直译为“电磁兼容性” ;但作为⼀门学科来说,应该译为“电磁兼容”。
国家标准GB/T4365-1995《电磁兼容术语》对电磁兼容所下的定义为“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
” 简单的说,就是抗⼲扰的能⼒和对外骚扰的程度。
电磁兼容是研究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频谱资源条件下,各种⽤电设备(分系统、系统;⼴义的还包括⽣物体)可以共存并不致引起降级的⼀门科学。
⼆、基本概念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电磁相容—电⼦产品能够在⼀电磁环境中⼯作⽽不会降低功能或损害之能⼒;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电磁⼲扰—电⼦产品之电磁能量经由传导或辐射之⽅式传播出去的过程;由⼲扰源、耦合通道及被⼲扰接收机三要素组成。
Radio frequency(RF)⽆线电频率,射頻—通訊所⽤的频率范围,⼤约是10kHz 到100GHz。
这些能量可以是有意产⽣的,如⽆限电传发射器,或者是被电⼦产品⽆意产⽣的;RF能量经由两种模式传播: Radiated emissions(RE)—此种RF 能量的电磁场经由媒介⽽传输;RF 能量⼀般在⾃由空间(free space)內传播,然⽽,其他种类也有可能发⽣。
Conducted emissions(CE)—此种RF 能量的电磁场经由道题媒介⽽传播,⼀般是经由电线或内部连接电缆;Line Conducted interference(LCI)指的是在电源线上的RF 能量。
Susceptibility 容忍度,耐受性—相对的测量产品暴露在EMI环境中混乱或损害的程度。
Immunity 免疫⼒—⼀相对的测量产品承受EMI的能⼒;Electrical overstress(EOS)电⼦过度⾼压—当遇到⾼压突波产品承受到的损坏或只是功能丧失;EOS包括雷击以及静电放电的事件。
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改进措施
![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db30a9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1.png)
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改进措施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指电气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且不对其它设备和系统造成不希望的电磁干扰或受到电磁干扰的能力。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磁兼容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围绕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 电磁兼容性分析电磁兼容性分析是指对电气设备的设计、测试和运行过程中的电磁兼容性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评估。
它包括两个方面:电磁干扰源和电磁感受性。
电磁干扰源是指电气设备自身产生的电磁辐射或传导干扰;而电磁感受性是指电气设备对来自外界的电磁辐射和传导干扰的抵抗能力。
首先,对于电磁干扰源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设备的结构和电路进行分析,确定潜在的电磁辐射源以及电磁传导路径;其次是对潜在的辐射源进行电磁场测量,确定辐射源的频率、强度和辐射模式;最后是对辐射源进行建模和仿真,预测其辐射范围和强度分布。
其次,对于电磁感受性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确定设备所处的电磁环境,包括电磁辐射源、传导路径和背景噪声等;其次是对设备的敏感电路进行分析和测试,确定敏感电路的电磁感受性以及可能引起故障的电磁辐射源;最后是对设备进行电磁场仿真和测试,评估设备的电磁感受性和抗干扰能力。
2. 改进措施为了提高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首先,改进设备的设计。
在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合理布局各个电路及模块,避免不必要的电磁辐射和传导。
同时,合理选择材料和组件,减小电气设备的电磁敏感度,提高电磁抗干扰能力。
其次,加强电磁兼容测试。
在电气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应该进行全面的电磁兼容测试,包括对设备的辐射和传导干扰进行测试,以及对设备的电磁感受性进行测试。
通过测试能够及早发现电磁兼容性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再次,优化电磁兼容性管理和监控。
电气设备中的电磁兼容性问题研究
![电气设备中的电磁兼容性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3088fc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b.png)
电气设备中的电磁兼容性问题研究引言:电气设备的使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电磁兼容性问题则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是指电气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干扰,同时也不会受到外部电磁场的干扰。
本文将从电磁兼容性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电气设备中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化解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电磁兼容性的基本概念电磁兼容性可以分为电磁干扰和电磁耐受两个方面。
电磁干扰是指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磁信号对其他设备造成的干扰,如电磁辐射干扰、导线电磁辐射干扰等。
电磁耐受则是指电气设备对来自外部电磁场的干扰能力,包括电磁辐射敏感度、导线电磁辐射敏感度等。
电磁兼容性的研究旨在解决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干扰问题以及其对外部电磁场的敏感度问题。
二、电磁兼容性问题与解决方案(一)电磁干扰问题电磁干扰是电气设备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其主要表现为电磁辐射和电磁传导两种形式。
1. 电磁辐射干扰电磁辐射干扰指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周围其他设备或系统产生的干扰。
电磁辐射干扰问题需要通过设计合理的电路布局、优化电源接口以及采用合适的滤波器等方法来解决。
在电路设计阶段,应考虑到信号线和功率线之间的相互影响,合理布局电路板,减少电磁辐射。
2. 导线电磁辐射干扰导线电磁辐射干扰是由传导方式引起的干扰,主要是由于信号线、电源线和地线等导线之间的电磁耦合引起的。
解决导线电磁辐射干扰的方法包括合理布局导线,减小导线长度,使用合适的滤波器等。
(二)电磁耐受问题电磁耐受问题是指电气设备对外部电磁场的干扰敏感程度。
电磁耐受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屏蔽、滤波、接地等。
1. 屏蔽屏蔽是解决电磁耐受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在电气设备中采用金属屏蔽材料,可以将外部电磁场的干扰信号屏蔽在设备外部,从而保证设备内部的正常工作。
屏蔽设计方案包括结构屏蔽和材料屏蔽两种。
2. 滤波滤波是另一种解决电磁耐受问题的常用方法。
电磁兼容原理和技术讲解
![电磁兼容原理和技术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e6ab71d0b1c59eef8c7b4c3.png)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电磁兼容和标准不断提 出新的要求,其研究范围也日益扩大,现在的电磁兼 容已不限于电子和电气设备本身,还涉及到信息泄漏 及电磁污染、电磁饥饿等一系列生态效应及其它一些 学科领域。所以某些学者已将电磁兼容改称为环境电 磁学。联合国确定电磁污染是继环境中的空气、水质、 噪声等污染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
电磁兼容原理和技术讲解
第一章 概论
电磁兼容的含义
根据我国军用标准(GJB72-85)中给出的定义: “设备(分系统、系统)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执
行 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该设备不会由于受到处于同 一电磁环境中其它设备的电磁发射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 降级;它也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它设备(分系统、 系统)因受其电磁发射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
电磁兼容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历史
1881年英国人希维赛德发表“论干扰”;
1833年法拉弟发现电磁感应定律,指出变化的磁场在导线 中产生电动势;
1864年麦克斯韦引入位移电流的概念,指出变化的电场将 激发磁场,并由此预言电磁波的存在。电磁场的相互激发并在 空间传播,是电磁干扰的理论基础;
1887年柏林电气协会成立了全部干扰问题研究委员会;
如果对所有的电子产品不进行综合设计和 规划,任其发展下去,其后果将是带来史无前 例的大灾难。
有关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对电子、电气产品规定了电 磁兼容质量标准,不满足电磁兼容要求的产品不准进 入市场。电磁兼容性标准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限制进 口产品的一道坚固的技术壁垒。入世后,这种技术壁 垒对我们的障碍更大。
根据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所给出的定义: “ 电磁兼容是设备的一种能力,它在其电磁环境中能完 成它的功能,而不至于在其电磁环境中产生不能容忍的 结果,电子设备的密集度已成为衡量现 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大量的电子设备在同一电磁环境中 工作,电磁干扰的问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严重性。现代电子产 品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数字化、集成化和密集化越来越高,随之 而来的是宽频干扰和对电磁脉冲很高的敏感性。在电子系统、 设备以及元器件的生产中必须进行电磁兼容设计才能保证正常 工作; 据统计,世界范围内的工业、科学和医疗(ISM)设备的数 量已经接近3亿台,并以每年5%的速度逐年递增。这些设备的 输出功率多为千瓦或兆瓦级,而且有相当数量的ISM 设备工作 在国际电信联盟(ITU)指定的频段之外,或者超过国际无线电 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对 ISM设备所规定的辐射干扰极限值 的要求,其功率泄漏及高次谐波将造成强烈的干扰。在一些发 达国家,电子设备的数量每4到5年增加一倍。
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https://img.taocdn.com/s3/m/db18cc83bceb19e8b8f6bad1.png)
电磁兼容性电磁兼容性的概念电磁兼容(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一般指电气及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要求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上述各种设备都能正常工作又不互相干扰,达到“兼容”状态。
换句话说,电磁兼容是指电子线路、设备、系统相互不影响,从电磁角度具有相容性的状态。
相容性包括设备内电路模块之间的兼容性、设备之间的相容性和系统之间的相容性。
我国国家军用标准GJB72-85《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名词术语》中给出电磁兼容性的定义为:“设备(分系统、系统)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该设备不会由于受到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的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性能降级,它也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分系统、系统)因受其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性能降级”。
可见,从电磁兼容性的观点出发,除了要求设备(分系统、系统)能按设计要求完成其功能外,还要求设备(分系统、系统)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不产生超过规定限度的电磁干扰。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认为,电磁兼容是一种能力的表现。
IEC给出的电磁兼容性定义为:“电磁兼容性是设备的一种能力,它在其电磁环境中能完成自身的功能,而不至于在其环境中产生不允许的干扰”。
进一步讲,电磁兼容学是研究在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有限的频谱资源条件下,各种用电设备或系统(广义的还包括生物体)可以共存,并不致引起性能降级的一门学科。
电磁兼容的理论基础涉及数学、电磁场理论、电路基础、电路基础、信号分析等学科与技术,其应用范围又几乎涉及到所有用电领域。
由于其路论基础宽、工程实践综合性强、物理现象复杂,所以在观察与判断物理现象或解决实际问题时,实验与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最后的成功验证,也许没有任何其他领域像电磁兼容那样强烈的依赖于测量。
在电磁兼容领域中,我们所面对的研究对象(主要指电磁噪声)无论时域特性还是频域特性都十分复杂。
电磁兼容-术语和定义
![电磁兼容-术语和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19739cf63186bceb19e8bbd3.png)
电子技术应用开发部
术语和定义
2.206(电磁)发射 (electromagnetic)emission
从源向外发出电磁能的现象。
2.207电磁环境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 注:通常,电磁环境是与时间相关的,对它的描述可 能需要用统计的方法。
电子技术应用开发部
术语和定义
2.224生理模拟频率 physiological simulation frequency 用于模拟生理参数的电信号或非电信号的基频,使得 设备或系统以一种与用于患者时相一致的方式运行。 为了验证医用电气设备或系统能否正常使用,而模拟 人体的生理参数的电信号的频率或非电信号的频率。 (如床的围拦和支架)。如无创血压计,信号通过气 压直接传导到主机的传感器,袖带和管路也是绝缘的 ,没有电磁能传导的条件。
电子技术应用开发部
术语和定义
2.226射频 RF radio frequency 位于声频和红外频谱之间的电磁频谱中,用于无线电 信号传播的频率。 注:通常采用的范围是9 kHz到3000 GHz。 见GB 4824中附录E、附录F,无线电信号中射频的应用 。
电子技术应用开发部
术语和定义
2.227专用设备或系统 professional eq不向公众出售的设备或系统。 2.228 A型专用设备或系统 type A professional equipment or system 专用设备或系统符合GB 4824 2组 B类(除基频的第三次谐波),而 第三次谐波符合 2组 A类电磁辐射骚扰限值的设备或系统。 “由专业医护人员使用”比“在医疗监督下”范围窄。“专用设备 或系统” 的使用限制在由专业医护人员直接操作的设备和系统。而 “在医疗监督下”包括所有由专业医护人员处方指定的设备和系统 ,甚至当专业医护人员不在场时由患者或其它护理提供者操作的设 备和系统。
电磁兼容技术概述 ppt课件
![电磁兼容技术概述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66c3d74028915f804dc277.png)
电磁兼容性设计
明确电磁环境(制定相应的电磁兼容标准)
设备的抗干扰设计 抑制设备产生和发射电磁干扰噪声 试验检测方法、手段、标准和设备
电磁兼容性设计效费比
费用/效果 费用
效果
时间
越早进行电磁兼容设计,手段越多、效果越 好、费用越低。
干扰的产生、传播、作用
干扰源
传播途径
敏感设备
抑制干扰最有效的方法:在干扰源处对干扰进行 抑制。 电磁兼容措施必须综合治理,全局考虑。
举例说明:信号、噪声和干扰
一些习惯说法:干扰信号、系统受到了干扰等。 习惯上所说的“干扰”就是指能够引起干扰的噪 声。
常见的干扰和噪声
自然干扰:自然现象产生的各种电磁噪声。
人为干扰:源自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主 要是各种电子电气设备产生的干扰。
列举一些常见的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自然干扰
大气噪声
雷电(30MHz以下) 太阳异常电磁辐射
银河系无线电辐射 150MHz-200MHz)
宇宙射线(10MHz-30GHz) 地震
人为干扰
元器件固有噪声:热噪声、散粒噪声、接触噪声 等。
物理或电化学过程噪声:原电池噪声、摩擦噪声 等。 放电噪声:起源于放电过程,比如静电放电、电 晕放电、辉光放电、弧光放电和高频电火花放电 等。 电磁感应:各种电磁波干扰。
电磁兼容性设计必须考虑环境和条件
不同的使用条件有不同的电磁环境; 不同的使用环境有不同的电磁兼容要求; 不同的使用环境有不同的成本等要求;
航空航天、军事设备、武器系统、医疗设备、电网 系统、交通运输、家用电器、娱乐设备等
电磁兼容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必须因地制宜。
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及典型应用技术
![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及典型应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a4723aa2e3f5727a4e96252.png)
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及典型应用技术(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及典型应用技术高鹏张英会摘要: 本文简单的介绍了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几种典型的技术应用, 并对控制和试验技术中的电磁屏蔽技术、干扰抑制滤波技术及 EMI 诊断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最后, 对几种比较新型的试验室技术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 电磁兼容; 控制技术; 试验技术; 干扰抑制滤波电磁兼容是指电气设备在同一电磁环境中共存的一种特性, 即要求在同一环境中使用的电气设备正常工作而不能相互干扰, 达到兼容的目的, 更通俗的说, 要求工作中的电气设备对环境的电磁干扰值和抗干扰能力必须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否则该电气设备则会对其他正常工作的电气设备造成干扰或者不能再正常允许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
它是与电磁环境密切相关的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边缘科学。
主要以电气、电子科学理论为基础, 研究并解决各类电磁污染问题, 可以说电磁兼容技术是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新型综合性学科, 也是一门工程性极强的应用技术。
1.发展现状60 年代以来, 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向高频、高速、高灵敏度、高安装密度、高集成度、高可靠性方面发展, 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 因而发达国家在 EMC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电磁兼容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 发达的西方国家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已经发布了对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指标进行强制性认证的法令, 任何电气设备必须满足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方可投放市场, 须取得认证合格证后才允许在市场上销售。
早几年前, 我国的电气产品没有对电磁兼容指标作出具体的要求, 相关的法律法规尚在制定中, 国内的产品开发人员还没有把电磁兼容这一理念认识理解, 许多产品在设计、开发阶段根本没有考虑到电磁兼容这一问题, 加之不了解国外的电磁兼容相关标准, 使得研发的产品不能通过国外强制性的电磁兼容测试, 致使产品不能投放国外市场。
电磁兼容技术
![电磁兼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e56e47f227916888486d7f3.png)
电磁兼容技术本节主要介绍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电磁干扰源,分析现代电动汽车的电磁兼容问题及抑制电磁干扰的技术措施等。
一.电磁兼容基础1.1 电磁兼容的含义电磁兼容(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电气及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要求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相关设备都能正常工作又互不干扰,达到兼容状态。
该表述包含两方面的含义:①设备不会由于受到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的电磁发射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
②它也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因受其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许的降级。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对电磁兼容性的定义:电磁容性是设备的一种能力,它在其电环境中能完成自身的功能,且不在其环境中产生不允许的干扰。
电磁兼容的理论基础涉及数学、电磁场理论、电路基础、信号分析等学科与技术,其应用范国又几乎涉及所有用电领域。
因为其理论基础宽、工程实践综合性强、物理现象复杂,所以在观察与判断物理现象或解决实际问题时,实验与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在新能汽车上采用了更多的电力电子设备,同时车辆工作电压一般可以达到几百伏,尤其是采用高频调制的电机驱动系统,谐波现象明显,所以电磁兼容问题就越加突出。
1.2 现代汽车电磁兼容问题随着汽车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等要求的不断提高,以汽车电子产业为代表的汽车相关技术发展非常迅猛。
据统计,近年来,有关汽车的技术创新70%都来源于汽车电子;在国内外生产的部分轿车中,汽车电子设备价值超过了整车价值的30%。
然而随着汽车电气设备数量、种类和密度的不断增加,工作频率的不断提高,汽车内的电磁环境更加悉劣,各电子设备相互间的电磁干扰愈加严重,导致了诸多汽车电磁干扰问题。
例如,各种信号指示灯的误动作,刮水器、安全气囊的误开启,ABS制动效能降低等。
这些电磁干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汽车的内部,如点火系统、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各种电机、一些集成芯片的控制器、通信系统等高频工作的设备和大量开关性元器件。
电磁兼容试验技术
![电磁兼容试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15aba2ba32d7375a417809d.png)
手机、无绳电话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关注,同时也是国际上 最热点的问题,因为它们用天线直接对着人 的脑部辐射电磁波。更为严重的是,人们都 习惯于将手机紧紧贴着耳朵讲话,20%以上 的辐射功率都被脑部吸收了。关于手机辐射 对人体的影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
一位意大利企业家使用手机,工作效率大 增,可3年后他的头部发现癌瘤,从CT确 诊癌瘤部位恰好位于手机天线顶端习惯放 置的部位。 1994年一位美国商人使用移动电话4年后, 同样也发现了头部癌肿,经治疗无效死亡。
利用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目前产生了新式的 杀伤性武器。科学家发现,当电子束以光速或 接近光速的速度通过等离子体时,会产生出定 向微波能量,这种微波能量比大功率雷达用的 微波功率要高几个量级。如果将这种波束能量 加以会聚,就可能研制出直接杀伤对方战斗成 员的电磁武器。
美国已研制成功强微波发生器和高增益定向 天线,可以发射出高强度的微波射束。据报 道,人员直接遭到这种波束的“闪击”,可 以造成神经细胞的功能混乱,出现神经错乱、 晕头转向等现象;造成心房纤颤或心力衰竭, 引起心脏病,甚至使心脏和呼吸功能停止, 从而造成人员猝死。
四、 EMC管理
实施系统流程法:
必须成立电磁兼容技术组或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 协调处理各种电磁兼容性事宜; 根据YY0505标准,制定电磁兼容大纲,规划各种 电磁兼容计划,协调各种技术参数, 建立一套规 范的EMC设计控制和EMC设计检查表,以确保产 品在开发过程中,进行全程的EMC设计控制和管 理.
2000年1至8月份,广州市因雷击造成的死 伤多达67人,其中死亡人数多达20人。同 时,雷击已经成为酿成广州电气火灾的第 二大罪魁祸首。房屋和电器等损毁也较 1999年严重,经济损失愈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7 -
第九卷第二期 2011 年 4 月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Tongre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1.9.No.2 Apr.2011
越强,频率很低时静电耦合干扰可以忽略。 (2)由 于 干 扰 电 流 产 生 磁 力 线 ,而 随 时 间 变 化
文章编号:48—(2011)02—0066—(03)
The Description of EMC Technology for Eletrical Equipment
YANG Xiao-wu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Tongre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Tongren 554300,
4 总结 通过对电磁兼容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说明了电 磁兼容在电气设备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分析了电磁 干扰的类型以及相关的控制技术。
参考文献: [1]陈 淑 凤.电 磁 兼 容 试 验 技 术 [M]. 北 京 : 北 京 邮
电大学出版社,2001:175-176. [2]钱 照 明,程 肇 基.电 力 电 子 系 统 电 磁 兼 容 设 计
2 电磁干扰(EMI) 指任何能使设备或系统性能降级的电磁现象。 而所谓电磁干扰是指因电磁干扰而引起的设备或 系统的性能下降。 所谓电磁干扰是指任何能使设备 或系统性能降级的电磁现象。 而所谓电磁干扰是指 因电磁干扰而引起的设备或系统的性能下降。 电磁 干 扰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简 称 EMI, 有 传 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2]。 传导干扰主要是电子设备
1 电磁兼容(EMC) 指电气设备或系统在符合电磁环境要求中运 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 磁干扰的能力。 因此,EMC 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
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 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 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 抗 扰 度 ,即 电 磁 敏 感 性[1]。
Guizhou)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in the eletrical equipment the different kinds of EMC are introduced, analyzed the harm of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to eletrical equipment, focused on the control technology of EMC, the effective EMC design can enhance performance to eletrical equipment., make the eletrical system run normally.
( 责任编辑: 韩建军)
)))))))))))))))))))))))))))))))))))))))))))))))))))))))))
(上接 61 页) 在以后的学习中,不用特意去记忆这类问题的规则 就能把问题解决。
4.2.3 对程序性知识的设计要求有更高的交互性 程序性知识与操作性知识密切相关,当学生在 执行到某一步骤遇到问题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帮 助,那么就可能无法完成下面的任务,所以在对程 序性知识设计时要求有更高的交互性。 [5]在 学生利 用软件进行学习遇到问题时, 计算机会给予帮助, 这已在软件设计过程中,都已经考虑到学生可能遇 到的基本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软件设计的帮助功 能,或者通过网络协作学习小组来得到帮助。 例如,在学习 flash 制作时,如果 有一个步骤 出 现问题可能会得出不理想的结果或者跟本无法再 操作下去, 这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请求远程协助, 或者申请协作学习小组帮助。 4.2.4 程序性知识 中的实例有 助于掌握规 则的 运用 陈述性知识中的实例主要用来对概念的补充 说明,而程序性知识中的实例,可作示范讲解,但更 多的是为学生创设探索学习的情境和运用所学知 识的条件, 使他们更好地利用已有经验来学习新知 识。 实例的作用在于让学习者通过例子来学习使用 规则, 因此程序性知识中实例设计时也要有交互
Key words: eletrical equipment;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随着电子技术以及各种电气设备的发展,越来 越多的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发电机等设备上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而这些电子技术的应用对各种电气设备 的电磁兼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运行的电力设 备之间以电磁传导、电磁感应和电磁辐射三种方式彼 此关联并相互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对运行的设备 受到干扰、影响和危害,更严重的是造成人员的伤亡。 因此,研究电磁兼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收稿日期:2011—02—12 作者简介:杨晓武(1985- ),男,贵州凯里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系讲师、工学硕士。 研究方向:传感
器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
- 66 -
杨晓武
电气设备中电磁兼容技术的概述
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导电介质或公共电源线互相产 生干扰;辐射干扰是指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通过 空间耦合把干扰信号传给另一个电网络或电子设备。 电磁干扰可以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的磁力线又产生干扰电压。 在设备外部,较长区间 内的平行双导线会产生电磁耦合,例如电力线路与 通信线路同杆敷设或电力电缆与通信电缆同沟埋 设将产生较强的电磁耦合。 在设备内部,线圈和变 压器的漏磁通过电磁耦合产生干扰电压。
(3)通过公共阻抗的耦合 各种设备都要用电源,设备中的各级电都来自 同一整流器, 那么电流的输出阻抗就成为公共阻 抗,甲设备电流在电源输出阻抗上的电压降,供给 了乙设备也就产生了干扰, 即使采用独立的整流 器,也还存在公共市电的情况。 3.3 敏感设备控制 敏感设备是对干扰对象总称,它可以是一个很 小的元件或一个电路板组件,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 用电设备甚至可以是一个大型系统。 一般采用屏 蔽,布线等方法抑制电磁干扰。
3 电磁干扰控制技术 电磁兼容性必须存在三个因素, 即电磁骚扰 源、耦合途径、敏感设备。 因此,要从这三个因素入 手,对症下药,消除其中某一个因素,就能解决电磁 兼容问题。 3.1 电磁骚扰源控制 电磁骚扰源是任何形式的自然或电能装置所 发射的电磁能量,能使共享同一环境的人或其它生 物受到伤害,或使其它设备、分系统或系统发生电 磁 危 害 ,导 致 性 能 降 级 或 失 效 的 各 种 干 扰 途 径[5]。 (1)空 间 分 离 :空 间 分 离 是 抑 制 空 间 辐 射 骚 扰 和感应耦合骚扰的有效方法,通过加大骚扰源和接 受器敏感设备之间的空间距离,使骚扰电磁场到达 敏感设备时的强度已衰减到低于接受设备敏感度 门限,从而达到抑制电磁干扰的目的。 (2)频 谱 管 理 :频 谱 的 规 划 划 分 是 把 各 频 段 划 分给各种无线电业务,为特定用户制定频段。 (3)传 输 通 道 抑 制 :分 为 滤 波 、 屏 蔽 、 接 地 、 搭 接 和布线等方式。 (4)时 间 分 离 : 主 要 应 用 在 非 常 强 干 扰 源 时 , 采 用时间分隔的方法,使有信号在骚扰信号停止发射 的时间内传输, 使易受骚扰的敏感设备短时关闭, 以避免遭受损害。 (5)电 气 隔 离 : 一 种 电 气 连 接 器 组 件 , 其 包 括 电 气连接器, 其上安装有许多端子并包括外导电壳 体。 介电插入件限定了用于电气连接器的插座。 外 屏蔽壳体环绕介电插入件的实体部分上。 电气元件 可由介电插入件接纳并在连接器外导电壳体与外 屏蔽壳体之间保持接触,以在其间建立电气耦合。 3.2 耦合途径控制 耦合途径是即传输骚扰的通路或媒介,包括静 电耦合和电磁耦合。 (1)静电耦合抑制 通过设备内部距离较近的元部件之间电容耦 合,以及平行导线之间的静电耦合,频率越高耦合
2.1 内部干扰 指电子设备内部各元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包括 以下几种: (1)工 作 电 源 通 过 线 路 的 分 布 电 容 和 绝 缘 电 阻 产生漏电造成的干扰;(与工作频率有关) (2)信 号 通 过 地 线 、电 源 和 传 输 导 线 的 阻 抗 互 相耦合,或导线之间的互感造成的干扰; (3)设 备 或 系 统 内 部 某 些 元 件 发 热 ,影 响 元 件 本身或其它元件的稳定性造成的干扰; (4)大 功 率 和 高 电 压 部 件 产 生 的 磁 场 、电 场 通 过耦合影响其它部件造成的干扰。 2.2 外部干扰 指电子设备或系统以外的因素对线路、设备或 系统的干扰,包括以下几种: (1)外 部 的 高 电 压 、电 源 通 过 绝 缘 漏 电 而 干 扰 电子线路、设备或系统; (2) 外部大功率的设备在空间产生很强的磁 场,通过互感耦合干扰电子线路、设备或系统; (3)空间电磁波对电子线路或系统产生的干扰; (4)工 作 环 境 温 度 不 稳 定 , 引 起 电 子 线 路 、 设 备 或系统内部元器件参数改变造成的干扰; (5)由 工 业 电 网 供 电 的 设 备 和 由 电 网 电 压 通 过 电源变压器所产生的干扰。 2.3 电磁干扰产生机理 按照被干扰的敏感设备方面来说,干扰耦合可 分 为 传 导 耦 合 和 辐 射 耦 合 两 类[4]。 (1)传导耦合模型 导线经过有干扰的环境,即拾取干扰信号并经 导线传导到电路而造成对电路的干扰,称为传导耦 合,或者叫直接耦合[3]。 在音频和低频的时候由于电 源线、接地导体、电缆的屏蔽层呈现低阻抗,故电流 注入这些导体时容易传播,当噪声传导到其他敏感 电路的时候,就能产生干扰作用。 在高频的时候:导 体的电杆和电容将不容忽视,感抗随着频率的增加 而增加,容抗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小。 传导耦合按 照其原理可分为电阻性耦合、电容性耦合和电感性 耦合三种基本耦合方式。 (2)辐射耦合模型 辐射源向自由空间传播电磁波,感应电路的两 根导线就像天线一样,接受电磁波,形成干扰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