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下水系统演化与地面沉降过程_陈蓓蓓

合集下载

北京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关系分析

北京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关系分析

北京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关系分析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也是一个高度发展的现代城市。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水的开采与利用程度也越来越高。

但是,地下水开采对于地面沉降也会产生影响。

本文将针对北京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关系进行分析。

北京市地下水开采与利用情况:北京市处于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为方便利用地下水,北京市建立了许多地下水抽采站,采取抽水利用的方式将地下水引入城市供给工业、农业和居民居住等生活用水。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水的开采量持续增加。

据北京市水务局的数据,北京市地下水年开采量大约在40亿立方米以上。

北京市地面沉降原因:北京市的地面沉降不只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下水开采等因素都会导致地面沉降。

据北京市规律探测和地质环境监测站2015年发布的《北京市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报告,北京市2015年的地面沉降速度平均为6毫米/年,其中绝大部分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

北京市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之间的关系:北京市大量的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的:1. 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的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如果下降速度快,则可能导致城市地面下陷。

因为地下水是负责维持土层稳定的重要因素,地下水位的下降可能会导致土层失去支撑而发生沉降。

2. 井场活动引起的坍塌和摇晃大量的地下水开采需要在地下开设井场,这些井场有一些可能处于城市的交通要道、土地开发等地方。

这些井场的超载活动有可能导致相关的土体坍塌或摇晃,间接牵扯出沉降问题。

3. 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性质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变化会发生变化,一些地底物质在水中发生化学变化,有可能去除或增加地下水中的一些成分,导致土体松散度发生变化,出现沉降现象。

结论:综上所述,地下水开采是引起北京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地下水开采是北京市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减量、贮量、替代等方案,避免过度的开采,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篇一一、引言地面沉降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市,其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梳理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思考。

二、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进展(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日益严重。

地面沉降不仅影响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如地下管线破裂、房屋倒塌等。

因此,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成果目前,针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主要采用地质勘探、地下水观测、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人员发现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土壤固结、地壳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同时,针对不同区域的地质条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政策建议。

(三)主要研究成果概述近年来,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建立了地面沉降的监测和预警系统,为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此外,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影响因素,如人类活动、土壤类型等。

三、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思考(一)问题与挑战尽管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地面沉降的成因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其次,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对于微观机制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防治措施的实施难度较大,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二)应对策略与建议针对上述问题与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与建议:1. 加强监测与预警:进一步完善地面沉降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其准确性和时效性。

2. 深入研究成因机制:加大对地面沉降成因机制的研究力度,深入探讨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3. 制定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政策建议。

基于地面沉降监测的地铁运营危险性评价——以北京地铁6号线为例

基于地面沉降监测的地铁运营危险性评价——以北京地铁6号线为例

0 引 言
黄欢基于 层 次 模 糊 评 价 法 评 判 地 铁 车 站 地 下 水 风 险,提出在地 铁 运 营 阶 段,应 加 大 监 测 频 率、加 强 列
地面沉降是地表持续、缓 慢 降 低 的 地 质 现 象,主 车动荷载的控制 . [7] 刘婷婷 等 基 于 多 层 次 模 糊 综 合
要集 中 于 矿 区 与 城 市,具 有 危 害 性 大 和 分 布 广 的 特 评价 法 对 地 铁 车 站 运 营 安 全 进 行 评 价,并 使 用 专 家
使 用 层 次 分 析 法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InSAR)技术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永 久 散 射 体 干 涉 测
AHP)对天津地铁运行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并提出 量(PersistentScattererInSAR,PSGInSAR)技 术,能
非常严重 . [7] 因此,寻找合 理、有 效 的 地 铁 运 营 环 境 预少 的 技 术 手 段[12],而 合 成 孔 径 雷 达 干 涉 测 量 (InG
地面 沉 降 危 险 性 评 价 方 案,并 对 地 铁 运 行 的 安 全 性 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InSAR)技 进行精确 评 估,具 有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 [8] 王 洪 德 等 术,特别是 在 差 分 干 涉 测 量 (DifferentialInSAR,DG
合评价法,计 算 北 京 各 区 域 地 面 沉 降 的 风 险 值 . [10]
北京地铁的 容 量 相 对 较 大,因 此,构 建 完 善、科
收 稿 日 期 :2017-06-23; 修 回 日 期 :2017-10-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地区地面沉降三维形变及演化机理研究”(41130744/D01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 上 项 目

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雷坤超;罗勇;陈蓓蓓;郭高轩;周毅【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年(卷),期】2016(043)006【摘要】Land subsidence is one of the main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Beijing area.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subsidence in Beijing area by using the permanent scatt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PS-InSAR) technique and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ultiple factors of land subsidence and the deformation obtained by PS-InSAR on the GIS spatial analysis platform,. Some conclusions have been reached: (1) The land subsidence in Beijing area mainly occurs in the east, north and south of the plain, where there are multiple settlement centers, with the maximum settlement rate reaching 152mm/a. The regional uneven subsidence areas are obvious, and there is a trend that these areas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a complete subsidence region. (2) The distribution of land subsidence areas is controlled by structures; the subsidence area is mainly located in the area of the sedimentary depression formed by several major active faults, which is in agreement with features of the Quaternary deposit. There is an obvious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land subsidence and the strike of active faults. In the area of active faults, the land subsidencesection line shows obvious turning or abrupt change, and the uneven subsidence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fault is very obvious. The layered settlement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hesive soil in the corresponding laye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land subsidence has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stratigraphic structure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compressible cohesive soil layers in Beijing area. The range of the land subsidence area expands from the northwest characterized by the single structural zones to the southeast characterized by the multi-structure zones. The areas where the settlement rate is more than 50 mm/a are mostly distributed in the area whose thickness of the compressible cohesive soil layers is more than 100 m. The settlement center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large thickness of the cohesive soil layers. (4) The second confined groundwater (top and bottom depth being 100~180 m) exploitation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 responsible for the land subsidence, and the settlement center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groundwater funnel.%提地面沉降是北京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篇一一、引言地面沉降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

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迅速的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梳理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思考,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二、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背景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城市化进程迅速,人口密集。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地面沉降问题逐渐凸显,给城市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地面沉降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如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土地压实、地质构造等。

其中,人为因素在地面沉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一)研究方法与成果近年来,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学者们运用地质勘探、地球物理探测、遥感技术等多种方法,对地面沉降的成因、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通过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为防控地面沉降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还有学者从政策、经济、社会等方面探讨了地面沉降的防控策略,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二)研究成果的应用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一方面为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其他地区的地面沉降研究提供了借鉴。

同时,这些研究成果还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的思考(一)加强基础研究虽然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加强基础研究。

包括深入探讨地面沉降的成因、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完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提高监测精度和覆盖范围等。

(二)跨学科合作地面沉降问题涉及地质、水文、气象、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

通过跨学科合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地面沉降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提出更有效的防控策略。

(三)政策支持与公众参与政府应加大对地面沉降研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2024年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化特征》范文

《2024年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化特征》范文

《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发展变化特征》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近年来经历了巨大的发展与变化。

其中,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项重大战略项目,对北京的水资源调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地面沉降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影响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南水北调背景下,北京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特征,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二、南水北调工程概述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旨在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渠道输送到北方缺水地区。

北京作为该工程的受水区之一,通过引水工程,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调配和利用。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地质、工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面沉降问题逐渐显现。

三、北京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特征1. 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特征北京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水区域,由于土壤类型、地质构造和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地面沉降较为严重。

而在其他地区,地面沉降的程度相对较轻。

总体来说,北京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与地质条件、工程建设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地面沉降的时间变化特征北京地面沉降的时间变化特征表现为阶段性。

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初期,由于工程建设的需要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地面沉降的速度较快。

随着工程的逐步完善和人类活动的逐渐稳定,地面沉降的速度逐渐减缓。

然而,在遇到特殊气候条件和地质灾害时,地面沉降的速度可能会再次加快。

3. 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北京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工程建设、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

其中,地质条件是导致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工程建设和人类活动则加剧了地面沉降的程度。

气候变化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则表现在极端气候事件和长期气候变化对地面的影响。

四、应对措施与建议针对北京地面沉降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地质勘探和监测工作,了解地面沉降的成因和规律,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2. 优化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水方式和路线,减少对地面的压力和影响。

京津高铁沿线地面沉降特征(北京段)

京津高铁沿线地面沉降特征(北京段)

第31卷,第1期国土资源遥感Vol.31,No.12019年3月REMOTE SENSING FORLAND &RESOURCESMar.,2019doi :10.6046/gtzyyg.2019.01.23引用格式:张晓婧,陈蓓蓓,雷坤超,等.京津高铁沿线地面沉降特征(北京段)[J ].国土资源遥感,2019,31(1):171-179.(Zhang X J ,Chen B B ,Lei K C ,et al.Characteristics of land subsidence along Beijing -Tianjin inter -city railway (Beijing section )[J ].Remote Sensing for Land and Resources ,2019,31(1):171-179.)京津高铁沿线地面沉降特征(北京段)张晓婧1,2,陈蓓蓓1,2,雷坤超3,陈文锋1,2,高明亮1,2,周超凡1,2,段光耀4(1.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2.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100048;3.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4.天津城建大学地质与测绘学院,天津300384)摘要:针对京津高铁(北京段)存在的地面沉降问题,采用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获取研究区2010—2015年间地面沉降信息,结合地下水实测数据,采用交叉小波的方法探讨不同层位地下水位变化与地面沉降的关系,最后结合研究区内可压缩黏土层分布情况分析地面沉降与可压缩黏土层厚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沉降速率最大值为121mm /a ;地面沉降滞后承压水位变化9 10个月,滞后潜水位变化4个月;位于同个冲洪积扇控制范围的地面沉降速率随可压缩黏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本研究对于科学有效防控不均匀地面沉降对线状地物的损害具有实用意义。

关键词:京津高铁;地面沉降;地下水位;滞后性;可压缩层中图法分类号:TP 7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70X (2019)01-0171-09收稿日期:2017-09-19;修订日期:2018-01-3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地区地面沉降三维形变及演化机理研究”(编号:41130744/D0107)、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浅地表空间利用差异模式下的地面沉降演化特征”(编号:KM201510028012)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InSAR技术的京津城际铁路形变监测研究”(编号:16JCZDJC40400)共同资助。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近年来,北京市平原区的地面沉降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地面沉降是指地表或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面高度降低的现象。

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稳定发展,加剧了环境压力和城市风险。

因此,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平原区位于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丰富,长期以来被广泛开发利用。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大量地下水的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引发了地面沉降问题。

此外,城市建设、地铁施工以及地质构造等因素也对地面沉降产生了影响。

地面沉降不仅引起土地沉降、建筑物损坏等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引发地下水位下降、地貌变化、地震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近年来,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通过对地面沉降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沉降区域和沉降速率的分布规律。

其次,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研究人员对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表沉降的空间分异进行了定量分析。

另外,通过建立地下水动力模型,研究人员对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

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有效防治地面沉降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当前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区域范围的地面沉降问题,对于局部范围和微观尺度的地面沉降缺乏深入研究。

其次,地下水动力模型的建立仍然面临挑战,对地下水位下降的综合分析和预测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此外,地下工程施工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从多个尺度、多个因素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针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我们提出几点思考。

首先,加强监测网络的建设和完善,实时掌握地面沉降情况和变化趋势。

其次,加强与地下水资源和地下工程建设的研究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采取综合措施减缓地下水位下降的速率。

此外,开展科学研究,深入探讨地面沉降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篇一一、引言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其地面沉降问题愈发引人关注。

特别是平原区,因多种因素影响,地面沉降现象愈发严重。

本文将针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二、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现状及成因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现象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如地质构造、地下水开采等;二是人为因素,如过度开采地下水、工程建设等。

这些因素导致土层压缩、地壳变形,进而引发地面沉降。

三、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近年来,针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众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地质勘探、地下水观测、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

在研究内容上,涉及地面沉降的成因、发展规律、预测预报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

1. 地面沉降成因研究学者们通过地质勘探和地下水观测,发现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采地下水和工程建设。

其中,地下水开采导致土层压缩,地壳变形;工程建设则改变了土层的应力分布,导致地面沉降。

2. 地面沉降监测技术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学者们开始利用该技术进行地面沉降监测。

通过分析卫星图像,可以实时监测地面沉降情况,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3. 地面沉降预测预报针对地面沉降的预测预报,学者们建立了多种数学模型和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地下水开采量的预测模型、基于地质条件的预测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思考与建议1. 加强监测与预警为更好地掌握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情况,应加强监测与预警工作。

除了采用传统的地质勘探和地下水观测方法外,还应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实时监测。

同时,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地面沉降现象,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2.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过度开采地下水是导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应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确保地下水位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同时,推广节水型设备和工艺,减少水资源浪费。

北京东部地区地面沉降发育特征分析

北京东部地区地面沉降发育特征分析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上海国土资源北京东部地区地面沉降发育特征分析杨艳,刘贺,罗勇,雷坤超,王新惠(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 100195)摘 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利用水准测量、分层标地层变形、地下水位动态等监测数据,对北京东部地区地面沉降的发育特征与发展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

该区域的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具有显著相关性,深部地层仍是沉降的主要贡献层位;沉降中心地下水具有明显的分层变化规律,深层承压水明显的水位降落漏斗,直接导致深部地层沉降压缩最为显著;地面沉降的区域分布、沉降速率变化与地下水降落漏斗具有一定的时空相关性;南水北调的稳定供水,有效缓解了北京地面沉降快速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地面沉降;地下水;降落漏斗;发育特征中图分类号:P64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329(2021)01-0007-06北京东部地区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一直是北京主要工业区及城市重点发展区域之一,也是地面沉降发育最早、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地面沉降的发展与地下水开采和地层固结直接相关。

本文研究区域主要涵盖朝阳区东部、北部及通州区北部,地层以交互沉积的黏性土、砂性土为主,多年来因地下水开采量较大,形成了以金盏—楼梓庄—黑庄户为中心的地面沉降漏斗,近年来该地区的沉降速率和沉降区范围仍处于快速发展和扩张阶段[1-2]。

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及区域地面沉降发展规律及特征分析入手,重点对研究区内北京首批建设并运行至今的天竺站、望京站和王四营站等地面沉降监测站的分层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东部重点沉降地区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地面沉降和地下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同时,充分利用分层监测数据采集密度大、精度高的特点,通过地面沉降监测站内布设的分层标和分层地下水位观测及采集的监测数据分析,获取不同深度土体的变形量、相应含水层的水位和孔隙水压力变化,进一步分析土体的变形特征[3],以期对北京东部地区地面沉降发育特征进行多尺度、多维度分析。

《2024年南水北调前后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演变特征》范文

《2024年南水北调前后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演变特征》范文

《南水北调前后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演变特征》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地理位置与水文地质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南水北调工程成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详细分析南水北调前后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的演变特征,探讨其背后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二、南水北调背景简介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政府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

该工程通过引水渠道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引入北方地区,以保障北方地区的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需求。

北京作为北方地区的核心城市,自然也受益于这一工程。

三、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演变特征1. 南水北调前地下水状况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之前,北京平原区的地下水状况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过度开采的影响,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等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水资源补充,地下水的可持续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2. 南水北调后地下水变化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北京平原区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通过引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得到了有效回升,水质也有所改善。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还促进了地下水的循环和更新,提高了地下水的可持续性。

四、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演变特征1. 南水北调前地面沉降状况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之前,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北京平原区出现了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

地面沉降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安全,还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2. 南水北调后地面沉降变化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北京平原区提供了稳定的水资源补给,有助于减缓地面沉降的速度。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加强地下水位的监测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地面沉降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还促进了地下水的循环和更新,有助于提高土壤的固结能力,从而减少地面沉降的风险。

五、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1. 影响因素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的演变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

其中,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的影响尤为显著,如过度开采地下水、城市建设等。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篇一一、引言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其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地面沉降是一种由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对城市基础设施、居民生活和城市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进展,并就相关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

二、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1. 地面沉降现状分析近年来,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相关研究,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及部分近郊区,其成因主要包括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土地过度开发、地下工程建设等。

此外,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对地面的影响也加剧了地面沉降的程度。

2. 研究成果汇总在研究方面,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方面,通过对地面沉降区域的地理、地质、水文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地面沉降的主要成因;另一方面,学者们运用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遥感技术等手段,对地面沉降的分布、程度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精确监测和预测。

此外,针对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和治理方案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在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方面,学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首先,通过地质勘探和地下水位监测等手段,收集了大量关于地质、水文等方面的数据。

其次,运用GIS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了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规律。

此外,遥感技术、雷达干涉测量等技术手段也被广泛应用于地面沉降的监测和预测。

四、防治措施与治理方案针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以下防治措施与治理方案:1. 严格控制地下水资源开采,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加强土地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开发利用,避免过度开发。

3. 加强对地下工程建设的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4. 采取工程措施,如注浆加固、土壤改良等,以减缓地面沉降的发展。

5. 建立健全地面沉降监测体系,加强预警预报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地面沉降问题。

近10年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及与地面沉降的关系研究

近10年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及与地面沉降的关系研究

近10年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及与地面沉降的关系研究在探索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奥秘时,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场无声的地质交响乐中。

这场乐章以水为主旋律,而地面沉降则是那不和谐的伴奏,两者交织出一曲关于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复杂交响曲。

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主题,揭示其中的微妙关系。

首先,让我们聚焦于地下水位的变化。

在过去的十年里,北京平原区的地下水位经历了剧烈的波动,就像一位情绪多变的舞者,时而上升,时而下降。

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自然补给的不确定性,更映射出人类对水资源管理的挑战。

我们的城市,这座巨大的钢铁森林,正以一种无法忽视的方式影响着地下的水脉。

接下来,我们必须审视地面沉降的问题。

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地面沉降如同一位悄然逼近的阴影,逐渐侵蚀着城市的地基。

这种沉降不仅威胁到建筑物的安全,还可能导致地下基础设施的损坏,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地质灾害。

它就像是一场缓慢的灾难,正在逐步蚕食我们脚下的土地。

那么,地下水位变化与地面沉降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呢?我们可以将这两者比作一对跳舞的伙伴,彼此间的动作紧密相连。

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土壤中的水分减少,导致土壤颗粒重新排列,从而引起地面沉降。

反之,当水位上升时,土壤吸水膨胀,地面可能会略有回升。

然而,这种回升往往不足以抵消之前的沉降量。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人类活动对这一过程的影响。

过度抽取地下水资源,就像在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中突然加入了一个笨拙的舞者,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等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地下水位的下降趋势愈发明显。

这种无休止的索取,无疑加剧了地面沉降的速度和范围。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必须采取措施来恢复地下水位,减缓甚至阻止地面沉降的进程。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实施更为科学的水资源管理策略。

例如,推广节水技术、优化农业灌溉系统、加强雨水收集和利用等措施都是值得考虑的方向。

最后,让我们回到这场地质交响乐中。

地下水位与地面沉降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醒我们,自然与人类社会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南水北调对北京市地面沉降影响分析

南水北调对北京市地面沉降影响分析

南水北调对北京市地面沉降影响分析穆晨波【摘要】南水北调工程开通后北京市年调入水量达数亿立方米,使北京市用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北京平原区内地下水的开采量相对减少.文章收集数据分析2008年-2015年南水北调北京段开通前后北京市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讨论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对北京市地下水位的影响,运用数学模型阐明北京市地下水水位与地面沉降问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8年南水北调正式调水入京后,北京市开采地下水量减少,地下水平均水位由每年降低0.995 m减小到每年降低0.218 m,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明显变缓,地面沉降问题受良性影响得到一定缓解.【期刊名称】《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40)006【总页数】6页(P22-27)【关键词】南水北调;地面沉降;地下水位;地下水资源;北京【作者】穆晨波【作者单位】河北地质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6南水北调工程是实施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改变南涝北旱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工程,可有效缓解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危机,对于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改善城市水环境、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线北京段水质更是关系到北京市生活用水安全和社会稳定[1]。

北京是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地的特大型城市之一,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用水取自地下,第四系孔隙水开采量占到全市地下水开采总量的90%以上,地下水资源长期处于超量开采状态。

全世界有150多个城市出现了因地下水过量开采而引发的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地面沉降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灾害[2-7]。

而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与地面沉降变化趋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地下水位在反复升降中呈持续下降状态,地面沉降量呈持续增加状态[8]。

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灾害比较严重,主要发生在朝阳、海淀、顺义、通州、昌平、大兴等多个区,超过平原区三分之二的面积受到地面沉降的影响[9]。

前人针对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的研究工作主要放在研究地下水时空动态情况和水资源总量变化情况、地面沉降的相关性及运用遥感或干涉雷达等科学方法研究地面沉降变化规律等。

北京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关系分析

北京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关系分析

北京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关系分析刘明坤;寇文杰;罗勇;王荣;田芳;赵晨曦;刘建凯【摘要】北京市地面沉降日趋严重,主要是由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目前北京市地下水供水量已占北京市总供水量的2/3以上.本文对地面沉降与地下水资源进行了时间演变分析、空间对比分析、线性回归相关性分析,发现北京地下水开采历史的阶段性变化与地面沉降的形成、发展、扩展和快速发展吻合极好,地面沉降范围、沉降速率与地下水开采强度和储变量及地下水位的变化相关.从区域上建立了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以及地下水储量变化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发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计算出在目前条件下(一定环境下的线性区间内),地下水位每下降1m,对应的地面沉降将达到10.12mm.【期刊名称】《城市地质》【年(卷),期】2016(011)001【总页数】5页(P21-25)【关键词】地面沉降;地下水;空间分析;回归分析;北京市【作者】刘明坤;寇文杰;罗勇;王荣;田芳;赵晨曦;刘建凯【作者单位】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6地面沉降( land subsidence)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表海拔标高降低的现象,地面沉降是一种缓变性的地质灾害,是一种“沉默的土地危机”,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防治难度大等特点。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地面沉降已经演变成全球性的地质问题,地面沉降也是我国平原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灾种之一(刘明坤等,2012;贾三满等,2007)。

综观世界各国的地面沉降问题,可将其诱发因素归纳为自然地质因素和人类工程活动因素两大类。

南水北调前后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演变特征

南水北调前后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演变特征

南水北调前后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演变特征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资源调配工程,旨在解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该工程的实施对北京平原区的地下水和地面沉降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探讨南水北调前后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的演变特征。

南水北调前,北京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由于长期过度开采和人工补水不足,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资源逐渐枯竭。

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体孔隙水分减少,引发地层压实和坍塌,进而导致地面沉降。

据调查统计,南水北调前的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速度最高达到每年20毫米以上。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北京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提供了巨大补给。

工程调水量的逐年增加使得地下水位得到有效提升,地下水资源得到充分补充。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南水北调工程启动后几年内,地下水位已经明显回升,出现了显著改善的情况。

这一现象不仅改变了地下水的动态平衡,也对地面沉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一方面,随着地下水位的回升,地下水的压力再次增大,导致地层的弹性恢复,地面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回弹。

因此,在南水北调后的一段时间内,地面沉降的速度减缓甚至停滞,甚至出现了地面隆起的现象。

另一方面,南水北调引水后的长期补给,可能导致地下水位过度上升,形成新的地下水位过高状态,进而引发新一轮地面沉降的风险。

在南水北调前后的比较中,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演变特征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南水北调前,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面沉降加剧,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

南水北调启动后,地下水位有所回升,地面沉降速度减缓,地下水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充。

然而,南水北调引来的地下水位过度上升可能成为新的问题,对地面沉降的长期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北京平原区的地下水和地面沉降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工程的实施使得地下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提升,地面沉降速度有所减缓。

然而,南水北调引来的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监测和管理,以保护地下水和地面的稳定性总的来说,南水北调工程对北京平原区的地下水和地面沉降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北京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时空演变对比

北京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时空演变对比

北京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时空演变对比田芳;罗勇;周毅;李宇;寇文杰;姜媛;王荣【摘要】区域地面沉降是世界上很多城市都要面对的一种"城市病".地下水过量开采是这一问题最普遍的原因,北京也因此出现了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为了全面认识地下水开采格局变化下的地面沉降发育分布的新特点,推动实现《北京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3-2020年)》中的"控沉目标",对北京市从解放初期至今60多年间的地下水开采和地面沉降演变进行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定性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面沉降的形成发展阶段与地下水开发利用阶段高度吻合;地面沉降中心区与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的时空变化高度相关;随着地下水开采深度整体上向地表以下更深层发展,主沉降层逐渐向深部(100 m以下)地层转移,为地面沉降防控决策制定提供了依据.%Regional land subsidence is one of the city diseases which many cities in the world must be facing.Excessive 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is the most common reason for urban land nd subsidence i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due to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in Beijing.Based on a method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between land subsidence and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during 60 years was carried out in the paper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subsidence distribution with new conditions of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nd promote implementation of Beijing Land Subsidence Control Program (2013-2020).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was quite consistent in the temporal patterns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between land subsidence and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landsubsidence center area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s of groundwater depression cone;the primary subsidence layers gradually shifted to deeper formation (with depth more than 100 m)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ining depth of groundwater.These findings will provide the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of land subsidence control.【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7(015)002【总页数】7页(P163-169)【关键词】地面沉降;地下水;时空演变;北京平原区【作者】田芳;罗勇;周毅;李宇;寇文杰;姜媛;王荣【作者单位】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 100195;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 100195;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0049;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 100195;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北京 100195;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 100195;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北京 100195;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 1001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6地面沉降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作为一种“缓变地质灾害”,具有成灾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可导致建筑物开裂破坏、城市内涝、降低防潮抗洪能力等各种灾害。

南水北调前后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演变特征

南水北调前后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演变特征

南水北调前后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演变特征雷坤超【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24(98)2【摘要】超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已成为制约北京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每年向北京输水超过10×10^(8)m^(3),改变了北京供水格局,也为地下水压采、涵养及控制地面沉降创造了条件。

本文利用多种监测数据,分析南水进京前后,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的变化;研究不同水位变化模式下不同岩性及深度土层的变形特征;计算土层不同变形阶段的弹性和非弹性储水率;并对黏性土层产生较大残余变形和滞后变形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①2015~2020年,平原区大部分地区第一至第四含水层组地下水位逐渐上升,地面沉降呈减缓的趋势。

②第二和第三压缩层组是沉降主要贡献层,除平各庄和榆垡站外,其余各站第三压缩层组沉降占比逐渐增大,沉降主控层有向深部转移的规律。

③平原区北部和东部,第二和第三压缩层组对应的地下水位由降转升。

在水位下降阶段,土层呈塑性和蠕变变形;水位上升阶段,土层以塑性变形为主,部分时间出现弹性变形,具有黏弹塑性。

平原区南部,地下水位始终持续下降,土层变形始终呈塑性和蠕变变形。

含水砂层则主要呈弹性变形。

④土层变形的不同阶段,弹性和非弹性储水率并不是恒定的,随着地下水位下降,储水率呈减小的趋势。

⑤黏性土层存在较大残余变形和变形滞后的原因,一是非弹性储水率大于弹性储水率,二是黏性土层的弱渗透性。

【总页数】20页(P591-610)【作者】雷坤超【作者单位】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相关文献】1.北京将建平原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北京平原区第四纪地层分区探讨(Ⅰ)2.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3.北京平原区永定河地下水系统地下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4.南水北调背景下地下水位上升对地面沉降控制与影响——以北京潮白河地下水系统为例5.利用TPCA分析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的时空演化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