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学前教育学(2013教案及讲稿1-4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L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教案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
讲授班级: 2012级学前教育
主讲教师:付先全
职称:讲师
部门:人文系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2012年8月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案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
第一讲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
一、导入
二、新课教学
(一)教师介绍学前教育学学科体系及其价值。

(二)提出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三)学习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学前教育的历史演进
根据各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学前教育发展可分为三种教育形态: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
工业社会的学前教育
(1)学习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主要特征:
儿童“公育公养”——儿童属于氏族共有,集体劳动、集体教育子女。

教育内容包括生产劳动、生活习俗、宗教、原始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
教育方式以日常生活中的口耳相传和成人示范为主,儿童通过游戏等方式进行模仿学习,是一种典型的生活教育。

(2)学习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
主要特征:
产生了人类社会最初的学校,但传统的学前教育仍以家庭教育为主。

古代东方学前教育特色:
出现了丰富的学前教育理论和经典蒙学读物等
古代西方学前教育特色:
强调优生优育、提倡双语教育等
(3)学习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
工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促使教育发生变革。

两次工业技术革命,带来了新的经济生产模式,同时也改变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形态。

霍力岩等认为,工业早期的学前教育经历了两个阶段:
A 、初创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末)
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原因:基于慈善目的
最早学前教育机构诞生的过程:
1770年,法国新教派的牧师奥柏林(J·F·Oberlin)创办的“编织学校”,被看作是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萌芽。

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在新兰纳克工厂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学前教育公共机构
——“幼儿学校”
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F·W·Frobel)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儿童活动学校,并于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这是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教育机构。

B、确立阶段(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为了提高劳动者素质,缓和阶级矛盾,一些工业较发达国家开始通过立法确立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1840年,法国在官方文献中,正式将“托儿所”改为“母育学校”,并规定《费里教育法》中颁布的“国民教育的义务性、免费性、世俗性”原则,同样适用于学前教育。

1918年,英国《费舍教育法》规定:“地方当局为2-5岁的儿童开设幼儿学校”
2、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
(1)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

(2)师生共同总结现代社会发展中凸现出学前教育的价值:
A.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幼儿教育的数量与质量,以满足国家、家庭及幼儿的需求
国家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发展。

妇女解放运动直接促进了幼儿教育发展。

幼儿自身的发展也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B.脑科学、心理学等研究成果支持并激励幼儿教育发展
脑科学研究表明,关键期内适宜的经验和刺激是运动、感觉、语言及其他脑高级功能正常发育的重要前提。

并将其形象地称为“机会之窗”。

脑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其中包括了对婴儿期心理发展情况的新认识。

(3)现代国外和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的对比学习
三、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
第二讲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
一、导入
复习导入。

二、新课教学
(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
学前教育作为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其发展受到社会经济、政治、人口、文化、家庭结构以及妇女的地位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

1、经济与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规模和速度直接受制于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也必将依赖于学前教育的发展。

具体表现为:
(1)教育先行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学前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协调发展
2、政治与学前教育
(1)政治与学前教育的合理界限
(2)政治直接作用于学前教育
3、人口与学前教育
人口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人口数量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2)人口质量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3)人口结构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4)人口生育政策影响学前教育
4、文化与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演变过程,即“文化化”的过程,学前教育植根于人类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情境中,特定的社会文化对学前教育具有重大影响。

5、家庭与学前教育
(1)家庭教育的历史渊源
(2)家庭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3)家庭教育的现状
6、妇女与学前教育
(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21世纪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向
1、学前教育发展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趋势
各国最新的学前教育理论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与当地的本土文化相融合,生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学前
教育思想。

2、学前教育课程的整合性
众学者都强调课程内容的整合性、课程实施的适宜性、课程整合的多方参与性,都以幼儿整体发展作为课程整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多样化和社区化
中国逐渐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多样化办园体制。

4、学前教育机构重视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经验
《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5、完善教育法规体系与规范学前教育管理
中国: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为核心,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开始走上了依法治教的法制化和科学化道路。

6、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间的过渡、衔接过程,是促进儿童实现从学前期向学龄期顺利发展的过程,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如美国、日本、法国等)
7、追求教育公平,国家财政支持学前教育
普及学前教育成为众多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公共财政支持将成为国家介入学前教育的重要形式。

8、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实施学前教育质量评价
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应该联系本国具体的教育国情,制定富有人性、弹性的标准。

三、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
第二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讲中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导入
复习导入。

二、新课教学:
(一)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学前教育思想的萌芽
时间:远古时期至17世纪初(学前教育思想的孕育期)
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
学生阅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的思想观点,总结学前教育思想萌芽阶段的主要特征。

师生共同总结主要特征:
学前教育思想散见于各种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著作中,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学前教育思想的形成
时间: 17世纪初到19世纪末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
学生阅读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的思想观点,总结学前教育思想形成阶段的主要特征。

师生共同总结主要特征:
教育著作开始系统阐述学前教育思想,使学前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现代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变革
时间: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代表人物及流派:蒙台梭利、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发展学派和人类发展生态学学生阅读蒙台梭利、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发展学派和人类发展生态学的思想观点,总结学前教育思想形成阶段的主要特征。

师生共同总结主要特征:
正规的社会性幼儿教育机构建立并逐步发展,幼儿教育理论从教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幼儿教育实践同步。

(二)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萌芽
时间:原始社会至鸦片战争时期
主要特征:学前教育主要在家庭中实施,并没有产生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

(1)学前教育思想孕育的背景
从统治者角度看,“学而优则仕”成为教育儿童的指导思想。

从家庭及个人角度看,“光宗耀祖”成为学前家庭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从文化角度看,学前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儒家文化紧密相连。

(2)早期的学前教育思想
典型代表:贾谊(公元前200~前168年)、颜之推(531~约595年)、朱熹(1130~1200年)、王守仁(1472~1528年)
2、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
时间: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之前
主要特征:我国开始尝试社会化学前教育,民国时期以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等为代表的诸多教育家投身于幼稚教育改革,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满足中国国情需要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3、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变革
时间:新中国成立至今
主要特征:新中国的学前教育理论以教育文化的引进和本土化为变革主线,在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嬗变中前进发展。

三、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
第二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讲现代典型的学前教育方案
一、导入
复习导入。

二、新课教学:
(一)瑞吉欧的方案教学
教师介绍该方案:
方案教学:于1900年首次被提出,是指由学生自己计划,采取一连串的行动,按照预定目标去进行活动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各种问题解决能力为宗旨。

意义:表现在探索过程本身充满变化、充满兴趣与自发性的学习机会;强调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步骤性”,关注学习活动对学生的意义性,突出“做”和“思考”的要素。

瑞吉欧的方案教学:形成于“二战”后,是瑞吉欧教育系统中课程与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讨论学习,师生总结。

(二)多彩光谱方案
教师介绍该方案:
“光谱方案”:建立于1984年,是为学前和初小教育的评价和课程的改革所做的研究,多彩光谱象征着每个儿童的智能和潜能如光谱般多样和丰富。

光谱方案的启示
根据光谱方案,我们应以发展所有人的所有方面为教育目标,在幼儿的全方位活动中发现幼儿的优势面,并用光谱教学法使幼儿优势面的学习经验迁移到弱势面上,从而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教师与幼儿应全方位合作,教师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密切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并适时给以引导、适当评价,以鼓励优势成果为切入点,增强幼儿的创造信心,以保证优势经验的迁移效果。

学生讨论学习,师生总结。

(三)蒙台梭利教学法
教师介绍该方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引发世界各领域发生巨变,教育也亟待革新。

蒙台梭利运用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以自创的“儿童之家”为实验基地,进行儿童教育实验研究,以期建立一门科学的教育学,以改良教育,促进社会进步。

她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幼儿的发展并加以记录,研究结果体现在《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方法》等著作中。

学生讨论学习,师生总结。

(四)陈鹤琴的活教育方案
教师介绍该方案: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欧美、日本等国的学前教育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冲击下,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教育理论,并进行实践,产生“活教育”教育方案。

学生讨论学习,师生总结。

(五)海伊斯科普方案(high/scope课程)
教师介绍该方案:
海伊斯科普课程又叫高瞻课程,1962年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戴维•韦卡特创立的海伊斯科普教育研究机构所研制,是美国“开端计划”中第一批通过帮助处境不利的学龄前儿童摆脱贫苦的学前教育方案。

学生讨论学习,师生总结。

(六)凯米课程
教师介绍该方案:
凯米和德弗里斯的“衍自皮亚杰的课程试验方案”简称凯米课程,是一个最为纯粹地坚持皮亚杰理论的课程方案。

该课程的最大特色,就是运用皮亚杰的思想对各种传统的学前教育活动进行全面的重新的考察与审视。

尤其在科学、数学领域颇有建树,并且根据自身理论开发了初级数学教育的方案。

学生讨论学习,师生总结。

三、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
第三章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
第一讲国外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一、导入
复习导入。

二、新课教学:世界各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演进及特点
(一)美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1、背景:学前教育机构产生于18世纪,但其地位直到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之后才逐渐被各国以立法形式得以确立,尤其是一战以后,各国更为重视学前教育,不断地推出各种法律法规,以保证和促进学前教育发展。

2、特点:
(1)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补偿,保障教育公平;
(2)学前教师资格的法律保障
……
(二)英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1、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演进
2、特点
(1)关注弱势和残障幼儿群体,改善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
(2)逐步加大财政投入
……
(三)德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1、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演进
2、特点
(1)各州立法保障幼儿的基本权利
(2)家庭援助政策是德国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四)日本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1、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演进
2、特点
(1)确立幼儿教育的法律地位
(2)幼保双轨制
……
(五)学生回顾本节课各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演进与特点,讨论小结其共同点与区别点。

三、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
第三章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
第二讲中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一、导入
复习导入。

二、新课教学:中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一)中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演进
(二)中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
1、我国现行的幼教法律体系趋于完善
2、“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
3、逐步兑现国际条约中关于学前教育的承诺
4、我国港澳地区学前教育立法
5、我国学前教育立法存在的问题
(三)中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展望
1、完善学前教育立法体系
只有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和立法,才能明确学前教育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经费投入、办园条件、教师责任及权利与待遇等重要法律关系问题,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才能得到根本保障。

2、学前教育立法确保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强化政府的行政管理责任
学前教育之所以得到发展,是因为得到了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学前儿童是社会中的弱势人群,保护他们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支持学前教育是政府重要政策。

4、建立与完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促进教育公平
我国学前教育财政的公平要靠制度来保障;政府应是实现幼儿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者为了实现学前教育财政公平, 既要保证投资份额在同类群体中的均等, 又要适当补偿弱势群体。

5、提升学前教育师资的法律地位
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保障全社会认同幼儿教师同其他教师同等的社会地位;制订符合事业发展需要和我国实际情况的学前教育师资。

6、建立学前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一
政府要完善学前教育监督和评估体系,使学前教育的监督与评估制度化,实现政府在学前教育监督与评估中作用。

(四)学生回顾世界各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的特点,对比中国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特点,谈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三、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
第四章幼儿与教师
第一讲幼儿与儿童观
一、导入
复习导入。

二、新课教学:幼儿
(一)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关于幼儿的一些观点,师生总结幼儿的特性:
1、幼儿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的完整个体
2、幼儿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
3、幼儿是自助构建的学习个体
4、幼儿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二)儿童观的演变历程
1、从观念的主体角度考察,儿童观的形态大致可归结为三种形态
(1)社会法规形态的儿童观
(2)思想理论形态的儿童观
(3)大众观念形态的儿童观
2、从时间跨度上看,儿童观的大致可归结为三种
(1)古代儿童观
(2)近代儿童关
(3)现代儿童观
(三)学生通过上述儿童观的学习,谈谈自己收获了什么,构建了怎样的儿童观。

三、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
第四章幼儿与教师
第二讲幼儿与儿童观
一、导入
复习导入。

二、新课教学: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
1、教师《指南》的基本理念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指南》的基本内容
《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

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

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3、举例学习健康与身体发展领域的要求。

4、实施《指南》应遵循的原则
(二)学习幼儿的基本权利
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简称《新儿纲》)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缩小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差距,提升儿童福利水平,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基本原则(5条原则)
总目标:从儿童的健康、教育、福利、社会环境和法律保护等五大领域提出了到2020年儿童发展应达到的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把握《新儿纲》的突出特点。

2、幼儿的基本权利
(1)幼儿的生存权
(2)幼儿的健康权
(3)幼儿的受教育权
三、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
第四章幼儿与教师
第三讲幼儿教师及其专业发展
一、导入
复习导入。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幼儿教师职业
1、现代幼儿教师的多元化角色
(1)幼儿教师是幼儿生命的关怀者
(2)幼儿教师是幼儿的游戏伙伴
(3)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4)幼儿教师是家长工作的合作者和协作者
(5)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研究者
2、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
3、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1)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
热爱、尊重和保护幼儿
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2)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
(3)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
(4)幼儿教师的身心素质
(二)解读文件《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1)
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特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专业标准》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建议三部分组成。

其中,基本理念包括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实施建议规定了各个教育主体的责任,包括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幼儿园及幼儿园教师四部门。

(三)学习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指幼儿教师在个人的工作中,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团体的合作,促使其教学品质和教育素养逐渐成熟的过程。

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方式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常态的教育环境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继而获得专业成长。

1、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
顺应阶段——适应阶段——专业化阶段——发展阶段
2、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与影响因素
(1)外在因素
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低
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和专业素养认识肤浅,幼儿教师职业的从业资格和技能水平要求不高。

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与专业素质的认识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

幼儿园管理方面
教师职称评定、晋级等,多数都是在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内开展,且相对于小学教师职称的获得而言,幼儿教师获得职称评定的机会少且难;幼儿园对本园教师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要求比较低,对教师的专业特性、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素质的关注力度不够大。

(2)内在因素
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主体性不强
如幼儿教师对专业的内涵、标准认识模糊,对自己的职业性质和意义缺乏深刻的理性认识等
幼儿教师的职业信念不强
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等问题影响着幼儿教师的职业观、事业心和进取心等,如一些年轻教师把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当作暂时性选择,认为幼儿教师职业本身的发展空间不大,一旦有了合适的职业他们立即离职,加之幼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处理各种问题,以至于身心疲惫,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影响了自身的职业信念。

3、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三、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
第四章幼儿与教师
第四讲师幼关系
一、导入
复习导入。

二、新课教学:
(一)教师介绍师幼关系:师幼互动是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最核心的人际互动,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发展自我、建构自我。

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履行着教育者的职责,实现着幼儿园的教育功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二)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和幼儿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共同构成的双边复合活动。

在这种活动中,教师与幼儿进行不同性质的活动。

其中:
教师进行的是教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主体;
幼儿进行的是学习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1、师幼互动的内涵和结构
(1)师幼互动的内涵
广义:师幼互动既包括发生在托儿所教师与3岁前幼儿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发生在幼儿园的教师与3~6岁幼儿之间的互动。

狭义:师幼互动专指发生在幼儿园的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2、师幼互动与师幼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互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而广义的师幼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师幼双方通过交往和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双边互动的关系系统;广义的师幼互动不仅是师幼双方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还应包括相互作用的背景、内容、机制和结果等。

由此可见:师幼关系是师幼互动的结果,既成的师幼关系又是师幼互动发生的心理背景。

师幼互动是师幼关系的动态展示,师幼关系是师幼互动的静态表征。

3、师幼互动的结构要素
(1)外显要素
师幼互动的外显要素是在幼儿与教师互动过程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内容。

(2)内隐要素
场景界定:任何师幼互动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场景中发生的,同时场景又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必然的影响。

角色认知:是指师幼互动的主体对自己及互动方在互动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与理解。

行为期待:行为期待是教师与幼儿对自己与对方在互动过程中行为所怀有的具体期望。

4、师幼互动的模式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