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学考集市】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复习题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学考集市】程恩富《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复习题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名词解释1.资本答∶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的特点∶①资本的增殖性。

不断地和无限地追求自身的价值增殖,是资本区别于一般货币的根本特征。

②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

资本只有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中才可能增殖。

③资本的返还性。

资本的运动和增殖,是以预付一定量的货币资本为起点的。

投资者在开始投入资本的时候,就蓄意要回收它(当然包括增殖额)。

在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资本所有者往往要把预期的资本增殖率的高低和投资回收期的长短结合起来考虑。

2.劳动力商品答∶劳动力商品是指作为买卖对象的劳动力,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劳动力的所有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②劳动力所有者除了自身劳动力这一商品以外一无所有,既没有生产资料,也没有现存的生活资料,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的价值取决于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制度特有的现象。

3.剩余价值答∶剩余价值是指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中创造的,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

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以获取绝对剩余价值为主,后来变为以获取相对剩余价值为主。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4.绝对剩余价值答∶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三章剩余价值的实现习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三章剩余价值的实现习题.

第三章资本的运行一、单项选择题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有(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2、资本主义机器制造厂生产的机器设备是该厂的(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3、资本周转速度与(A、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C、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D、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4、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A、劳动时间和产品销售时间B、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D、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5、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A、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B、价值增殖中作用的不同C、物质存在形式不同D、运动速度不同6、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A、设备B、燃料C、原料D、辅助材料7、固定资本的实物形式是(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力D、劳动产品8、固定资本的折旧率与(A、折旧费成同方向变化B、折旧费成反方向变化C、固定资本原始价值成反向变化D、劳动对象价值成同方向变化9、预付资本总周转是指(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的平均周转D、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平均周转10、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是因为(A、预付的资本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11、年剩余价值率是(A、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资本的比率B、年剩余价值量与流动资本之比C、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不变资本之比D、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之比12、年剩余价值率表示(A、工人受剥削的程度B、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C、预付流动资本的增殖程度D、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13、社会资本再生产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划分的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1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A、I(v+m=ⅡcB、I(c+v+m=Ic+ⅡcC、Ⅱ(c+v+m=I(v+m+Ⅱ(v+mD、I(v+△v+m/x=Ⅱ(c+△c15、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A、I(v+m=ⅡcB、I(c+v+m=Ic+ⅡcC、Ⅱ(c+v+m=I(v+m+Ⅱ(v+mD、I(v+△v+m/x=Ⅱ(c+△c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是(A、商业资本的国际化B、借贷资本的国际化C、产业资本的国际化D、货币资本的国际化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表现是(A、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B、在发达国家之间流动C、在发展中国家之间流动D、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18、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A、军事领域B、政治领域C、经济领域D、文化领域19、新殖民主义的主要特征是(A、军事占领B、政治统治C、经济兼并D、民族压迫20、跨国公司是(A、从事跨国的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国际性垄断组织B、当前发达国家经济技术交流的主要形式C、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组织D、国际经济友好合作的组织21、国际证券投资属于(A、直接投资B、间接投资C、工业投资D、商业投资2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实质是 (A.互惠合作、共同发展B.发达国家做出一定牺牲帮助发展中国家C.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有求于发达国家D.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1、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是(A、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B、资本生产和商品生产的统一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D、三种资本循环形式的统一E、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的统一2、马克思指出:“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3章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3章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3章第3章资本和资本运动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利润率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率资本积聚资本集中产业资本产业资本循环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资本周转时间社会总资本二、选择题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C物质资料再生产 D劳动力再生产2、资本积累的源泉是()A资本家的节俭 B资本的价值C剩余价值 D扩大再生产E通过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扩大生产规模3、资本集中两个有力的杠杆是()A竞争和剩余价值 B竞争和信用C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D剩余价值和扩大再生产4、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A 生产高度社会化B 社会财富向资本家手中集中C 由自由竞争走向私人垄断D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5、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有()A通过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B资本集中C通过现有资本的组合扩大生产规模D资本积聚6、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A 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B 社会财富随资本积累急剧增加C 财富的增加使劳动者消灭了相对贫困D 大量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E 广大劳动者处于相对或绝对贫困之中三、问答题1.资本积累的动因以及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2.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和区别?3.简述产业资本循环的几个阶段以及相应的职能形态?4.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以及资本周转的影响因素?5.社会资本运动和单个资本运动的联系和区别?6.简述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实现过程?四、思考题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和资本周转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单个资本运动进行分析的理论,它揭示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

因此,撇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对社会主义企业同样是适用的。

可以结合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分析论述保证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循环正常进行和加速资金周转的重要性和主要途径。

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略。

政治经济学第3章资本与剩余价值可见习题答案汇总

政治经济学第3章资本与剩余价值可见习题答案汇总
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 等价物交换,也不产生剩余 价值。流通和商品交换都不 创造剩余价值。
马克思
剩余价值也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不能
离开流通,没有劳动力的购买。劳动者只为 自己劳动,只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不能 创造剩余价值
G—W—G’
其次,剩余价值也不能产生在公 式两端的货币上
货币代表的只是既定不变的价值量 自身的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
本章内容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工资
关键词
资本、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
价值率 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超额剩
余价值 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名义工资、
实际工资、相对工资
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 国家投资于教育是义务性的,并不要求劳动力
的所有权 家庭投资同样是义务性的,只要求赡养义务.这
是法律的要求 所以,劳动力归属个人支配 企业出资培养有约定的除外
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
2.社会主义劳动者是否一无所有
全民所有制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由国家代表全 民行使所有权,个人没有所有权
G—W—G’
最后,剩余价值只能发生在流通 第一阶段所购买的商品上
但是,商品有两个因素:
剩余价值不能发生在商品的价值上—因 为等价交换-价值量不能发生变化
所以,剩余价值只能发生在所购买商品 的使用价值上
G—W—G’
这个商品有特殊的 使用价值,
能使价值增殖
劳动力 商品
A G—W—G’
劳动力成为商品
G—W—G’
4、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
即: 在价值规律等价交换要求的基础上 在资本总公式之内 科学地说明剩余价值的产生。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7版)课后习题--第3章_资本和剩余价值_课后答案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7版)课后习题--第3章_资本和剩余价值_课后答案

w
w
w
.k
hd aw
.c
om
但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会创造新价值, 其中一部分补偿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格, 剩下的另 一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因此,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 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11.剩余价值率 答: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预付资本中不变资本用 c 表示,可 变资本用 v 表示,剩余价值用 m 表示,商品价值就是 c+v+m。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的, 为了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必须将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相比较。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 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m′) ,其公式是: 示: m 。剩余价值率也可以用另一种公式表
剩余劳动时间 。两个公式表示的内容是一致的。第一个公式以物化劳动表示剥 必要劳动时间
削程度, 即在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 第二个公式以活劳动的形 式表示剥削程度, 即在工人的一个劳动日中有多大部分用于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有多大部分 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剩余价值率逐渐提高。 12.绝对剩余价值 答: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绝 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 剥削的一般基础。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 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 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此外,提高劳动强度也是 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 它表现为在内涵上增加劳动量, 从而增加剩 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13.相对剩余价值 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 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必须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术变革为前提条件。 机器大 工业出现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发生了重大变革,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相对剩 余价值生产逐渐成为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方法。 14.超额剩余价值 答: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单个企业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单个资本家通 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个别资本家保留超额剩余价值的状况是暂时的。 因为, 其他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 也会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到生产率普遍提高后,商品社会价值就会降低,商品个别价值 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就会消失。 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 与工人生活资料相关的部门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就会降低劳动力价值, 整个社会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就会 缩短,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5.剩余价值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是通过不断扩大和加重对雇佣劳动力的剥 削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把自己的 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以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在生产过程中,二者都是 作为资本的要素在起作用,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增殖。生 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都以剩余价值或利润的多少为转移。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 法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价值管理)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价值管理)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年级学号专业姓名一、名词解释资本、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所有制、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相对工资二、单项选择题1.从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源是在()。

A.G—W阶段的的货币上 B.G—W阶段的商品购买行为上C.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D.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2.资本是()。

A.货币 B.生产资料C.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货币的积累 B.劳动力成为商品C.财产所有权 D.贷放4.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上是()。

A.一种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一种社会所有制C.一种资本家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D.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的私有制。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A.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 B.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C.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6.超额剩余价值是()。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C.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 D.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7.不变资本是指()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资本家的货币资本C.资本家的商品资本 D.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8.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过程()。

A.能转移自身价值 B.其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C.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能保持自身的价值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雇佣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D.雇佣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10.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

A.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C.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D.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11.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

政治经济学练习及答案(3)

政治经济学练习及答案(3)

第3章资本的生产过程国家开放大学经济管理教学部王社荣第一部分学习要求重点掌握:1.名词:劳动力商品,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剩余价值,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工资2.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3.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4.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5.剩余价值率;6.工资的本质。

掌握:1.名词:劳动过程,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必要劳动,剩余劳动, 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2.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3.超额剩余价值。

了解:1.资本的原始积累;2.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阶段。

第二部分习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资本原始积累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过程,是因为这一过程发生在()A.原始社会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前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后D.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小商品生产是指()A.基本上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生产B.生产条件很差和熟练程度很低的生产C.生产资料公有制下的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D.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主要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3.资本原始积累是指()A.原始社会的积累B.个人最初的财富积累C.前资本主义初始资本的形成D.剩余价值的资本化4.资本总公式是()A.G-W-GB.G-W-G′C.W-G-WD.W-G-W′5.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A.等价交换和价值增殖的矛盾B.G'>GC.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领域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D.劳动与资本的不等价交换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劳动者一无所有B.劳动者有人身自由C.劳动力成为商品D.带来剩余价值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A.父母为养育儿女所耗费的劳动B.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C.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D.资本家支付的工资8.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被使用时()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9.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称为()A.生产要素B.生产工具C.生产资料D.物质资料10.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所以叫不变资本,是因为()A.它的价值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B.它的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但价值量不发生变化C.它在资本的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D.它的实物形态不发生任何变化11.资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分为()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D.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1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A.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B.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C.在劳动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在价值周转方式上的不同13.剩余价值来源于()A.工人的剩余劳动B.资本家或工人的节俭C.先进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D.资本家在市场上的贱卖贵买1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是()A.工人全部劳动的产物B.工人必要劳动的产物C.工人无酬劳动的产物D.工人有酬劳动的产物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生产资料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16.在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中()A.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B.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C.具体劳动创造出新价值,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D.具体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17.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指()A.工人转移旧价值的时间B.工人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工人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D.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18.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称为()A.剩余价值率B.年剩余价值率C.平均利润率D.利润率19.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A.运输工具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生产要素20.剩余价值率是指()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总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21.生产资料是指()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和B.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之和C.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之和D.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之和22.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A.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工具、劳动资料B.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C.劳动者的劳动、生产资料、劳动对象D.劳动者的劳动、生产资料、劳动工具23.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A.商品的价值B.劳动力自身的价值C.剩余价值D.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24.可变资本是()A.资本家为购买原材料支付的货币B.资本家为购买生产资料支付的货币C.资本家为购买劳动力支付的货币D.资本家为购买生产工具支付的货币25.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第一阶段是()A.简单协作B.工场手工业C.机器大工业D.自动化体系和机器人的出现2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假定()A.工作日长度可变B.工作日长度不变C.劳动生产率不变D.劳动生产率可变2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假定()A.工作日长度可变B.工作日长度不变C.劳动生产率不变D.劳动生产率可变2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A.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日取得的B.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取得的C.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29.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加大劳动强度的结果C.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3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C.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D.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31.在不延长工作日的情况下来提高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属于()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D.价值增殖32.单个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获取()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劳动力价值33.工资实质是()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B.劳动的价值的货币表现C.对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所付的报酬D.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政治经济学 题库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 题库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劳动2.劳动力3.剩余价值4.必要劳动时间5.剩余劳动时间6.不变资本7.可变资本8.剩余价值率9.绝对剩余价值10.相对剩余价值11.超额剩余价值12.工资13.计时工资14.计件工资15.名义工资16.实际工资二、单项选择题1.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①生产资料②劳动资料③劳动力④货币2.资本的本质在于它是()①资本家手中的纸币②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③价值的代表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①不能从流通中产生②能从流通中产生③不能离开流通产生④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①货币是一般等价物②生产资料可以买卖③劳动力成为商品④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5.劳动力转化为资本是因为()①它具有使用价值②它是为别人提供的使用价值③它耗费了人类劳动④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生产关系6.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①降低劳动的价值②追逐超额剩余价值③获取绝对剩余价值④获取相对剩余价值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①个别资本家首先改进技术的结果②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③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延长工作日的结果④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8.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①绝对延长工作日②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③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④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9.资本主义工作日是指()①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的总和②工人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③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和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④工人生产全部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时间总和10.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是()①生产力决定论②劳动价值论③剩余价值论④人口论11.二战后,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主要是靠()①延长劳动时间②提高劳动强度③压低工人工资④提高劳动生产率12.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①工人的必要劳动②工人的剩余劳动③绝对价值④相对剩余价值1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①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②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③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④工人必要劳动过程和剩余劳动过程的统一14.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的C是()①工人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②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③工人劳动新创造的价值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15.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①不变资本的比率②可变资本的比率③预付总资本的比率④所费资本的比率16.机器的出现说明了()①剩余价值不再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②机器人能比雇佣工人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③机器人和雇佣工人共同创造剩余价值④雇佣工人的生产效率能够提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17.假定工人劳动力日价值为6元,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为1元,工作日为12小时,当劳动力日价值下降为3元时,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①从100%下降至50% ②从100%上升至200%③从100%上升至300% ④从100%上升至400%1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①工人劳动的报酬②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③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19.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①供求规律②价值规律③竞争规律④剩余价值规律2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②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③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的矛盾④需求过旺和生产不足的矛盾21.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①表现为劳动的价值②是劳动力的价值③是劳动力的价格④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22.雇佣工人出卖劳动力是()①劳动力所有权的完全放弃②劳动力所有权在一定期限内的放弃③劳动力使用权的完全放弃④劳动力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的让渡23.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①工人工资的高低②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③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④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三、多项选择题1.作为资本货币的流通()①形式是先买后卖②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相交换③目的是为了交换价值④是无限的⑤反映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①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②劳动者必须是小商品生产者③劳动者有人身自由④劳动力具有价值⑤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3.劳动力的价值包括()①维持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劳动者家属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全面发展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④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⑤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须的教育和训练费用4.劳动力的使用价值()①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②是资本积累的直接源泉③是扩大再生产的直接源泉④是价值的源泉⑤对货币转化为资本有决定意义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重要特点,它能够()①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②转移自身的价值③生产新的使用价值④创造出新价值⑤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更大的价值6.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①劳动属于资本家②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③劳动产品属于资本家④劳动产品由资本家,工人支配⑤劳动产品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所有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能够()①生产出使用价值②再生产出已耗费的原材料价值③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④生产出剩余价值⑤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8.货币()①本身不是资本②作为剥削工人的手段时是资本③作为生产要素时才是资本④作为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时才是资本⑤作为活劳动的“吸收器”,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是资本9.剩余价值率是()①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②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比③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之比④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⑤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比10.根据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资本可分为()①不变资本②固定资本③可变资本④流动资本⑤流通资本11.商品流通过程与资本流通过程的区别表现为()①运动的目的不同②运动的限度不同③运动的起点与终点不同④运动过程中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⑤运动过程中的媒介物不同12.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要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就必须()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②降低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降低劳动力价值④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⑤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13.固定资本包括()①厂房②机器设备③工具④原材料⑤辅助材料14.决定剩余价值的因素有()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②生产资料数量的多少③工人人数的多少④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⑤生产的产品品种的多少15.超额剩余价值()①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②是个别企业采用新生技术产生的③当新技术普及后就消失④采用更新技术的企业才能获得⑤是暂时的16.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方法有()①增加工人人数②压低工人工资③延长工作日④提高劳动强度⑤提高劳动生产率17.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或价格,因为()①它的价值无法确定②它在出卖之前不能独立存在③它不是劳动力的支出④劳动属于资本家而工人无权支配⑤如果说它是商品就违背价值规律或剩余价值规律18.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①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②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③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④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⑤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前提19.考察计时工资必须联系()①工作日长度②工人的实际生活③名义工资④实际工资⑤计件工资20.战后资本主义剥削的新特点主要是()①劳动力构成发生变化②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发生变化③工作日缩短④工人实际生活水平提高⑤工人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改变21.剩余价值率反映着()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②工人创造的价值多少为资本家所占有③所费资本的增殖程度④所用资本的增殖程度⑤工人创造的价值在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分配比例22.工人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取决于()①生理因素②心理因素③经济因素④资本家的愿望⑤道德和社会因素四、简述题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是什么?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什么特点?6.简述资本主义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政治经济学习题_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习题_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资本2、不变资本3、劳动力4、剩余价值5、相对剩余价值6、工资二、选择题1、对G-W-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A资本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B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D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E在流通中购买特殊商品劳动力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2、分析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在于论证剩余价值是在()A 生产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流通领域B 流通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生产领域C 流通领域产生的,与生产领域无关D 生产领域产生的,与流通领域无关3、劳动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A 社会分工B 私有制C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D 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E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4、资本是()A 厂房、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B 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 物所掩盖的生产关系D 历史的范畴E 在不断的运动中增殖的5、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A 价值形成过程的起点B 必要劳动时间的终点C 劳动过程的起点D 生产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时间的终点E 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的终点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A 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B 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C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实现的D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工作日实现的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A 二者的共同本质在于都是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B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C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D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则不是E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则不是8、资本主义的工资的本质是()A 工人的劳动报酬B 工人的劳动价格C 按劳分配的形式D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9、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与()A 不变资本的比率B 可变资本的比率C 预付总资本的比率D 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10、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的关系是()A两者都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B计时工资是劳动力价格,计件工资是劳动报酬C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D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E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答案:一、名词解释1、资本: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程恩富《现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程恩富《现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资本答: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2.资本的总公式答:资本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运动形式,即G—W—G' 。

3.价值增值过程答: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劳动时间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4.剩余价值答::由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体现了投资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

5.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答: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生产劳动是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包括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继续的那部分劳动,如包装、保管以及货物运输等。

非生产劳动指所有与创造物质财富无关的劳动。

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答: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指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变换了它的物质形态转移原有的旧价值,并不改变自身的价值量。

可变资本指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发生了价值量的增值,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7.剩余价值率答:.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了实际使用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即工人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

8.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答: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指在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内所耗费的劳动。

剩余劳动指工人为投资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内所耗费的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实体。

9.超额剩余价值答:超额剩余价值:单个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从而得到的剩余价值。

第三章新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新资本和剩余价值

三是培养工人劳 动能力所需要的 教育和训练费用
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一般 商品
苹果 使用价值 消失 ,价值也 消失 ;
劳动力 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 商品: 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总结
W——G——W G——W——G ′
资本是能够带来 剩余价值的货币
棉纱的价值
预付资本量
工人新创造的价值 3 棉花的价值 10
+ 机器设备的价值 2
=
15
劳动力价值 3
+ 生产资料 12
=
15
例 事实上,资本家购买了工人一天的劳动力,
就获得了一天的劳动力的使用权,不会让工人 只劳动6小时。假定资本家让工人劳动12小时。
棉纱的价值
预付资本量 = 3
工人新创造的价值 6 棉花的价值 20
那么,皮尔先生“不幸”的悲剧在哪里呢?
他的“不幸”就在于他不懂得资本的本质,他更不 懂得没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他带到澳大利亚斯旺河
一带去的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几千名工人,是不能给他带 来剩余价值的。 虽然,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 值,那么,是不是资本家的所有资本,比如厂房、机器、 买回的劳动力等等,都能给他带来剩余价值呢?当然不是, 因为资本家腰包里的资本又有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分,
只有他的可变资本即劳动力才能给他带来剩余价
值。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了
“公有资本”的概念: 资本的特殊性是指,资本与不同
的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表现为不同的社会属性。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是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权结合在一起
的,购买劳动力的是资本所有者,出卖劳动力的又不可 能占有资本,所以,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 系。 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资 本家则是资本的人格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与 生产资料公有制结合起来的资本,体现了全体劳动的归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单选题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在流通中进行不等价交换B.劳动力成为商品C.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D.劳动起家勤俭节约2.个别资本家之所以要不断改进技术,因为:A.追求超额剩余价值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降低劳动力价值D.生产绝对剩余价值3.剩余价值率用公式来表示为:A.m′=v/mB.m′=m/vC.m′=m/cD.m′=m/(c+v)4.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是:A.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B.在流通中产生C.不在流通中产生D.在商品交换中产生二、多选题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A.劳动力所有者是小生产者B.劳动力所有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C.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D.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奴隶2.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超额剩余价值生产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D.一般剩余价值生产3.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是:A.计件工资B.名义工资C.计时工资D.实际工资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B.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D.商品生产过程5.马克思根据资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A.不变资本B.商业资本C.可变资本D.生产资本6.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办法是: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B.提高两大部类的劳动生产率C.降低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D.把工人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2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B.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C.劳动力买卖过程中所需的费用D.劳动者掌握生产技术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8.作为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是: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C.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D.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9.资本主义工资: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B.掩盖了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C.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10.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A.劳动过程的起点B.价值形成过程的起点C.必要劳动的终点D.劳动者所必需生活资料价值的时间终点11.机器人不能创造剩余价值的原因是:A.机器人是先进的机器B.机器人本身的价值渐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机器人属于不变资本D.机器人要依靠技术人员来操纵3三、名词解释1.劳动力商品价值2.绝对剩余价值3.相对剩余价值4. 超额剩余价值5. 不变资本6. 可变资本7.资本主义工资四、分析判断1.工人给资本家做工,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因此工资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a工人一天的全部劳动时间都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b工人一天劳动创造的价值有一半为资本家无偿占有c工人一天劳动时间里为自己劳动与无偿为资本家劳动的时间相等d工人一天劳动创造的价值中工人得到的与资本家占有的相等e工人一天生产的商品价值中工人得到的与资本家占有的相等8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
(修订本)
第一部分 同步练习……………………………………………………………3
E人们对经济规律的利用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
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A经济规造规律
C经济规律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E违背经济规律要受到它的惩罚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
A历史唯物主义方法B边际分析方法 C矛盾分析法
A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B 交换的发展使某种商品成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一般等价物
C 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D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固定地表现在贵金属上
E 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四、简答题
1.怎样理解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2.试述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第二部分 综合练习……………………………………………………………26
第三部分 参考答案……………………………………………………………36
第一部分 同步练习
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一、填空题
1. 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2.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等四个环节。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和的统一。
4.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在于。
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
A 个别资本所有者首先改进技术的结果 B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最新《政治经济学》课后复习题4-1(含参考答案)

最新《政治经济学》课后复习题4-1(含参考答案)

课后复习题一导论一、判断题1.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是指科学技术本身是生产力一个独立的最重要的实体性要素。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5.政治经济学是理论经济科学,本质上又是一门历史的科学。

6.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资料生产。

7.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8.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利用经济规律,也能完善、改造经济规律。

9.生产力体现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10.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问答题1、简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

2、生产力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3、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第一章商品一、判断题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所以劳动产品也就是商品。

2.商品能够按一定比例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4.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5.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生产者自己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6.商品拜物教来源于生产商品所特有的间接劳动性质,因此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仍然会存在商品拜物教或货币拜物教。

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将日益减少,但社会总价值将会不断增加。

8.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响。

二、问答题1、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还热心于提高劳动生产率?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和管理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4、简述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5、简述劳动二重性的理论意义。

6、联系现实经济生活,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角度说明企业应当如何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

三、案例分析题对信息社会颇有研究的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说: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

政治经济学03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03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资本总公式是( A )A G—W—GˊB G—W—GC G—GˊD W—G—Wˊ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D )A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C 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D 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3、资本流通与简单商品流通的本质区别是(C )A 货币在流通中带了利息B 货币在流通中可以再生产C 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D 货币在运动中充当媒介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A )A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B 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C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和流通领域无关D 既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也在流通领域中产生5、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前提是(D )A 商品的不等价交换B 劳动成为商品C 资本的原始积累D 劳动力成为商品6、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D )A 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B 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C 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D 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7、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C )A 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B 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 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D 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8、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生产资料的价值(C )A 借助于具体劳动创造出来B 借助于抽象劳动创造出来C 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D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9、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的商品的价值中(C )A c+v+m都是新创造的价值B c+v是旧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C c是旧价值转移来的,v+m是新创造的价值D c+m是旧价值转移来的,v是新创造的价值10、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C )A 价值规律B 平均利润规律C 剩余价值规律D 货币流通规律11、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根本目的)是( B )A 社会化大生产B 剩余价值的生产C 国际化大生产D 现代商品生产12、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 D )A 生产资料B 劳动资料C 劳动力D 货币13、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 C )A 两者使用的时间长短不一B 两者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 两者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D 两者的来源渠道不同14、不变资本是( C )A 固定不变的资本B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使用价值形态不发生变化C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价值量不发生变化D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价值量不发生变化15、可变资本是( D )A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使用价值形态发生变化B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使用价值形态发生变化C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价值量发生变化D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价值量发生变化16、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可以概括为(A )A 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的时间之上B 资本家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C 资本家加大工人的劳动强度D 资本家苛扣工人的工资1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D )A 工人劳动的报酬B 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C 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 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1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D )A 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B 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D 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19、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D )A 获取绝对剩余价值B 获取相对剩余价值C 生产更多的使用价值D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20、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工作日的最低下限是( A )A 必要劳动时间B 零C 剩余劳动时间D 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21、相对剩余价值是(A )A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B 资本家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C 资本家延长劳动时间的结果D 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22、超额剩余价值是( D )A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B 资本家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C 资本家延长劳动时间的结果D 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23、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条件下,每个工人8小时内生产2双鞋,每双鞋生产资料价值为9元,工人一天的活劳动价值为6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一、单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是()。

A.扩大经营生产B.满足社会需要C.获取剩余价值D.促进经济发展2.()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

A.货币B.纸币C.商品D.劳动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

A.剩余价值可以离开流通领域B.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C.剩余价值可以从生产领域产生,但也可以离开生产领域D.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领域4.()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A.资本家掌握一定数量的货币B.劳动力成为商品C.商品进入流通领域D.剩余价值的产生5.劳动力商品最主要的特点是劳动力具有()。

A.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C.社会价值D.价值6.劳动力商品的()是一般商品价值的源泉。

A.交换价值B.社会价值C.使用价值D.价值7.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B.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C.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D.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8.资本在价值形式上区分为()。

A.货币资本与实物资本B.可变资本与半可变资本C.不变资本与半可变资本D.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9.下列关于利润和剩余价值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一个东西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C.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态或转化形式D.利润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的10.剩余价值和利润不能直接等同的原因在于,剩余价值是相对于()而言的。

A.全部预付资本B.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D.平均成本11.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即()。

A.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总量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12.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

A.借贷资本B.银行资本C.职能资本D.农业资本13.级差地租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概念题1.资本2.资本总公式3.价值增殖过程4.剩余价值 5.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7.剩余价值率8.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9.超额剩余价值10.绝对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11.剩余价值规律12.简单协作13.机器协作14.业主制15.合伙制16.股份合作制17.公司制18.工资19.奖金20.津贴21.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22.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二、判断题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2.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因此货币都是资本。

()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等价交换与价值形成的矛盾。

()4.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6.在初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也是商品。

()7.价值增殖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表现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

()9.生产劳动就是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

()10.增殖是资本的基本职能,因此,公有制条件下的公有资本也要增殖带来剩余价值。

()1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数量界限就是保证投资者基本脱离生产劳动。

()12.个别资本家只要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便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1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14.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资本的内在冲动和经常的趋势。

()15.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16.剩余价值规律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规律,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并发生作用。

()17.股份公司是一种资产组织形式,本身并不表明所有制的性质。

()18.企业管理既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实现资本所有权的社会属性。

()19.工资的实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单项选择题1、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⑴劳动力价值可以还原为生活资料的价值;⑵劳动力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⑶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成为商品;⑷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影响。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⑴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⑵形式上的等价交换掩盖了事实上的剥削;⑶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⑷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3、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⑴超额剩余价值;⑵绝对剩余价值;⑶相对剩余价值;⑷剩余价值。

4、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⑴商品二因素原理;⑵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⑶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⑷劳动二重性原理。

5、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⑴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⑵劳动和劳动力;⑶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⑷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6、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⑴劳动力价值可以还原为生活资料的价值;⑵劳动力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⑶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成为商品;⑷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影响。

7、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⑴具体劳动而增殖;⑵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⑶抽象劳动而增殖;⑷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8、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⑴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⑵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⑷在资本流通中的不同运动速度。

9、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⑴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⑵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⑶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⑷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10、个别企业加强工人劳动强度而多得的价值部分属于()⑴剩余价值;⑵绝对剩余价值;⑶相对剩余价值;⑷超额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商品与货币1(1)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劳动的两重性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3)具体劳动创造物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物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①从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来看:相同时间内生产的全部价值总量相等;②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来看:劳动生产力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3 ①社会分工;②排它性占有关系。

4(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或交换价值关系;(2)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要求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一种商品来充当。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功能被固定在某种特殊的商品上,这种商品就变成了货币。

5(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作用:①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间的分配;②促进生产者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胜劣汰,促进社会发展;③拉大收入分配差距,造成两极分化。

6(1)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2)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形式,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态,是近代以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见书。

7(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也有私有制经济。

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2)体现:①公有制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多种形式劳动者合作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充分发展;③体现在社会生产关系方面。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1(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中实现了价值增值通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之间的矛盾;(2)增值发生在特殊商品W的自行运动中,这种特殊的商品即是劳动力;(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①劳动者拥有个人劳动力的所有权;②劳动者不拥有使自身劳动力得以实现的所必须的生产资料,也没有足以维持自身与家庭成员物质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4)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取得自主择业、自主处置自身劳动能力的充分权利;另一方面劳动者个人并不拥有公有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单选题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在流通中进行不等价交换B.劳动力成为商品C.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D.劳动起家勤俭节约2.个别资本家之所以要不断改进技术,因为:A.追求超额剩余价值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降低劳动力价值D.生产绝对剩余价值3.剩余价值率用公式来表示为:A.m′=v/mB.m′=m/vC.m′=m/cD.m′=m/(c+v)4.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是:A.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B.在流通中产生C.不在流通中产生D.在商品交换中产生二、多选题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劳动力所有者是小生产者B.劳动力所有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C.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D.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奴隶2.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超额剩余价值生产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D.一般剩余价值生产3.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是:A.计件工资B.名义工资C.计时工资D.实际工资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B.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D.商品生产过程5.马克思根据资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A.不变资本B.商业资本C.可变资本D.生产资本6.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办法是: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B.提高两大部类的劳动生产率C.降低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D.把工人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B.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C.劳动力买卖过程中所需的费用D.劳动者掌握生产技术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8.作为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是: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C.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D.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9.资本主义工资: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B.掩盖了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C.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10.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A.劳动过程的起点B.价值形成过程的起点C.必要劳动的终点D.劳动者所必需生活资料价值的时间终点11.机器人不能创造剩余价值的原因是:A.机器人是先进的机器B.机器人本身的价值渐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机器人属于不变资本D.机器人要依靠技术人员来操纵三、名词解释1.劳动力商品价值2.绝对剩余价值3.相对剩余价值4. 超额剩余价值5. 不变资本6. 可变资本7.资本主义工资四、分析判断1.工人给资本家做工,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因此工资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2.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都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因此两者没有区别。

3.剩余价值既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4.如果没有不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雇佣工人就不能创造出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创造出来的。

五、问题解答1.如何理解当作货币的货币与当作资本的货币之间的区别?2.怎样理解相对剩余价值生产?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六、计算题1.丽华皮鞋厂的工人每天劳动12小时,每天工资2元,一天生产两双皮鞋,每双售价18元,生产一双消耗生产资料价值12元。

试求该厂的剩余价值率。

2.地球仪器厂,机器设备的价值为40万元,每年损耗2万元,原材料每年消耗20万元,工人75人,年工资人均400元,全年产品价值总额为30万元,请问:(1)该厂一年耗费不变资本多少元?(2)支付可变资本多少元?(3)年剩余价值多少元?(4)年剩余价值率是多少?3.某资本家一年投资20万元,其中付给工人的工资是4万元,一年后商品出售得30万元,求m和m′是多少?习题答案(第3章)一、单选题1.B2.A3.B4. A二、多选题1.BC2.AC3.AC4.AB5.AC6.AB7.ABD8.ABC9.ABCD 10.CD 11. ABCD三、名词解释1.劳动力商品价值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而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3.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4.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5. 不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把它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增值,用C来表示。

6. 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劳动力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是把自己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通过工人的劳动创造出比本身价值更大的新价值,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使其原有的价值量发生变动,用v来表示。

7.资本主义工资是指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是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它反映着劳动力的买卖关系。

四、分析判断1.工人给资本家做工,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因此工资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这种观点不正确。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劳动不是商品,它没有价值或价格。

因为:①如果说劳动是商品,它就应有价值,那么劳动的价值量只能由劳动量来决定,这完全是一种毫无内容的同义反复。

②如果劳动是商品,它在出卖以前就该独立存在。

③如果劳动是商品,它在交换时,就应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

资本家就应付给工人全部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这样,资本家就得不到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就不存在了,如果不付给工人劳动的全部价值,实行不等价交换,那就会违背价值规律。

所以劳动不是商品。

2.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都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因此两者没有区别。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超额剩余价值虽然从实质上看是属于相对剩余价值,但两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①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结果,是个别资本家追求的直接目的,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社会资本家阶级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是许多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

②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先进企业的资本家获得的,这是一种暂时现象,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资本家阶级共享的,这是长期稳定的现象,因为竞争促使许多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力求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所以竞争使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既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这种观点正确。

因为:①剩余价值之所以不能从流通中产生,是因为流通中商品交换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是价值规律的要求。

而商品的等价交换,只能交换商品的价值形式,并不能增加商品的价值量。

即使某些资本家贱买贵卖,实行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只能变更资本家之间财富的分配比例,决不可能增加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总量。

②剩余价值之所以离不开流通过程,是因为资本家只有在市场上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才能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同时商品生产出来以后,只有再进入流通过程,卖出商品,才能实现剩余价值。

因此,流通过程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必要条件。

4.如果没有不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雇佣工人就不能创造出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创造出来的。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①资本家为了进行剩余价值生产,必须把他手里的资本分为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和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两部分,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进行生产。

②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能借助于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它自身原有的旧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不发生价值增值,所以叫做不变资本。

它只能为剩余价值生产提供物质条件,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而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人的劳动,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所以叫做可变资本。

它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唯一源泉。

由此可见,剩余价值并不是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带来的,更不是不变资本带来的,而是由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可变资本带来的。

五、问题解答1.如何理解当作货币的货币与当作资本的货币之间的区别?(1)运动的形式不同。

当作货币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简单商品流通形式,是先卖后买,以商品为运动的始点和终点,用公式表示为W—G—W;当作资本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资本流通形式,是先买后卖,以货币为运动的始点和终点,用公式表示为G—W—G′。

(2)运动的内容不同。

简单商品流通形式是价值量相等的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资本流通形式是用货币换回更多的货币。

(3)运动的目的不同。

简单商品流通形式是为了使用价值;资本流通形式是为了更多的价值。

(4)运动的限度不同。

简单商品流通是以满足人们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为目标,因而运动是有限的;资本流通是以人们对价值增值无止境的追求为条件,因而资本的运动是无限的。

(5)运动的主体不同。

在简单商品流通中,运动的主体是商品,货币只是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支出与归流无关,商品流通一结束货币就消失;在资本流通中,运动的主体是价值,货币不仅要垫支,而且要归流,同时商品也是价值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价值在运动中不仅保存了自己,而且获得了增值,带来了剩余价值。

(6)运动的实质不同。

简单商品流通公式的两极异质同量,说明货币只是流通手段,体现着简单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资本流通公式的两极同质异量,使价值增值,表明资本是剥削手段,体现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怎样理解相对剩余价值生产?(1)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

(2)必要劳动时间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要的时间。

因此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

因此,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就要提高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为资本家带来相对剩余价值。

(3)相对剩余价值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但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通过各个部门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

(4)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低于它的社会价值的差额。

超额剩余价值是缩短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取得的。

每个资本家都在想方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结果提高了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生活资料价值,从而降低劳动力价值,形成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