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油田石油地质特征研究d
吴起油田吴仓堡区块长7地层构造特征研究
169在油气藏地质研究工作中,地层构造特征的研究是整体研究的基础。
其中,油层划分与对比能够建立研究区域内各井之间的的等时段地层关系,达到对地层格架的初步认识。
通过收集研究区内219口探井和生产井的钻测井资料和分析测试资料,以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理论知识作为方法指导,结合现场经验,综合分析,进行研究区内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和构造特征研究。
1 区域概况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东宽西窄、东高西低的内陆坳陷型盆地。
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已经做了大量的地质勘探研究工作,认为三叠系延长组为盆地主要的含油层位,其沉积时期为湖盆发育的全盛时期,横向上处于由环县、吴起、志丹、正宁及庆阳所圈定的湖盆中心范围内[1],属半深湖—深湖相沉积环境。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地层依据岩性组合、电性等划为10个油层组,其中长 7 油层组的油页岩和暗色泥岩烃源岩是已经被证实的延长组中下组合的主力烃源岩层,其发育厚度大且范围广,厚度最大可达 70m以上[2]。
任战利指出盆地长7致密油形成于早白垩世,受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的控制,具有晚期成藏的特点。
郭秋麟等[4]提出将盆地致密油划分为A类(经运移而聚集成藏,运移动力为源储压差和浮力)和B类(运移动力以源储压差为主,多属自生自储成藏型,未经历二次运移)[4]。
延长油田吴仓堡区块处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的吴起县域内,占地面积约560km 2,延伸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构造,局部地区发育鼻状隆起,区内致密油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
研究区处于盆地生烃中心,长7层发育一套成熟烃源岩,集分布广、厚度大且稳定、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和成熟度高等特点[5],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 地层的划分目前国内外地层对比常用的方法是沉积旋回法和测井曲线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区域标准层确定含油层系的基础上,找出标志层,根据不同沉积相旋回和测井曲线特点在全区进行井与井之间的对比,最后进行各级地层对比。
3 地层划分的思路在充分掌握研究区地质背景和井资料的前提下,基于综合钻探及测井数据,构建标准井,吴起油田吴仓堡区块长7地层构造特征研究席建丽 刘祥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吴起采油厂 陕西 延安 717600摘要:在大量收集研究区地质背景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区域钻测井资料,对研究区219口钻井资料进行分析,并利用储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对吴仓堡地区长7油层组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将长7油层组划分为长71、长72、长73 3个亚层。
X油田长7致密油储层特征研究及有利区预测
X油田长7致密油储层特征研究及有利区预测王平平;李宇飞;刘权奎;朱思卿【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24(43)4【摘要】X油田长7油藏是长庆油田第六采油厂的重点勘探区域,目前在该区域共完钻探井、开发井290余口。
本文通过对该区探井的测井、录井、钻井以及试油等资料的系统整理,重点认识主要含油层系长7油层组的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深入分析储层特征,明确油藏特征,开展有利区预测。
研究结果表明:X油田长7岩性主要为灰色、灰绿色极细-细粒岩屑质长石砂岩,分选中等~好,次棱状磨圆;填隙物中黏土矿物以高岭石和绿泥石为主,碳酸盐矿物以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为主。
研究区长7致密油储层非均质性为中等偏弱储层,整体以Ⅲ类储层分布为主,长7_(2)小层Ⅰ、Ⅱ类储层较为发育,为研究区优质储层。
综合研究长7致密油储层优选建产有利区5个,新增地质储量1669.9×10^(4)t。
为该区的整体规划、开发方案编制及区域探井部署提供了一定的地质依据。
【总页数】4页(P95-98)【作者】王平平;李宇飞;刘权奎;朱思卿【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储层致密化影响因素分析与有利成岩相带预测——以马岭油田长8油层组砂岩储层为例2.基于自主研发微观驱油实验装置下低渗透储层水驱油渗流特征研究——以姬塬油田长61储层为例3.致密砂岩储层微观水驱油实验及剩余油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L1区长7储层为例4.束鹿凹陷沙三下亚段致密油储层特征及有利目标区预测5.安塞坪桥区延长组长9致密油储层预测及有利区优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瓦窑堡油田延长组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瓦窑堡油田延长组孔隙结构特征研究作者:薛东杨卫军杜东军吴钰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18期摘要瓦窑堡油田延长组主要产油层为长4+5与长6两个主力油层,通过铸体薄片观察与鉴定、图像分析、阴极发光分析和扫描电镜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瓦窑堡油田延长组长4+5油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长6油层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
瓦窑堡油田延长组长4+5、长6油层的孔隙结构类型主要为中小孔-中细喉型、细小孔-细喉型、微细孔-微细喉型三类。
关键词瓦窑堡油田延长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中图分类号:TE122.2 文献标识码:A瓦窑堡油田位于子长县城东北,范围北到子洲县边界,南达昌家沟—何家石畔,西起散家坪—郝家沟,东至吴家崖—沙井沟。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的伊陕斜坡上,是一个西倾单斜构造,构造幅度大约为0.7度,内部构造简单,地层平缓。
延长组长4+5与长6储层岩性均为浅灰色含油细—中粒长石砂岩,碎屑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其次为岩屑与云母,填隙物主要为杂基与胶结物。
长4+5油层孔隙度平均为10.64%,渗透率平均为1.28€?0-3um2;长6油层孔隙度平均为10.5%,渗透率平均为1.43€?0-3um2。
1孔隙类型通过对研究区延长组长4+5、长6油层铸体薄片观察与鉴定、图像分析、阴极发光分析、和扫描电镜资料等的分析,发现研究区主要有如下几种孔隙类型:长4+5油层孔隙类型分为6类,分别为粒间孔、粒内孔、铸模孔、长石溶孔、裂隙孔、其他孔,其中以粒间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6.04%;长6油层孔隙类型分为7类,分别为粒间孔、粒内孔、铸模孔、长石溶孔、裂隙孔、浊沸石溶孔、其他孔,其中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6.06%(图1)。
2孔隙结构特征根据研究区毛管压汞分析,长4+5油层喉直径均值为0.51-0.82um;分选系数为1.10-2.00;排驱压力为1.39-1.58Mpa;中值压力为3.07-3.19Mpa;退出效率为22.66-28.22%;均质系数为0.57-0.64;孔隙结构系数0.07-2.16。
油藏地质及开发技术研究
油藏地质及开发技术研究第一章油藏地质概述石油是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而油藏地质学是石油勘探开发的基础。
油藏地质学是研究石油、天然气等可燃性矿产资源在地球内的分布、形成、保存和运移规律的学科,是石油勘探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油藏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等。
其中,沉积岩石学是研究石油、天然气等油气藏的主要手段之一,研究沉积岩的堆积方式、沉积环境、物源特征等,进而评价沉积盆地的生烃潜力。
构造地质学则着重研究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规律、构造响应与油气成藏机理等。
矿物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等学科则通过对石油、天然气等油气成藏特征的分析,对油藏的形成与保存机理进行探讨。
第二章油藏地质评价技术油藏地质评价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油藏地质特征的分析,确定油田储量、矿物化类型、储层特征等,为后续的勘探决策和开发技术的选择提供依据。
油藏地质评价技术包括地球物理勘探、测井分析、岩心分析等多种手段。
首先是地球物理勘探,它主要包括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电磁勘探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对地下岩石的物理特征进行测量,来确定油气分布情况以及储集层、非储集层、封盖层等地质参数。
测井分析则是通过上井口的仪器,对井壁及井内岩石的物理参数进行监测,从而得到井层厚度、孔隙度、饱和度等信息。
岩心分析是将从井眼中取得的岩石样品进行分析,提炼出有关储层性质、矿物组成、岩石结构等关键参数。
第三章油藏开发技术油藏开发技术主要包括地面开发和井下开发两个方面。
地面开发是指设备安装、管线敷设等步骤,而井下开发则是在井筒内进行测井分析、人工增产等操作。
首先是地面开发技术,其核心是油气处理设备和管线布局等,包括油气处理设备、输油管道、出油喷嘴等。
油气处理设备主要包括脱硫、脱氮、脱水等,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油气特性来选择具体工艺。
输油管道则需要考虑输送距离、输油量以及安全性能,采用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的材料。
井下开发技术则是针对不同情况和需求,进行人工增产、高效采油等操作。
长庆油田地质调查
长庆油田石油地质特征综述第一节地理概况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大型沉积盆地之一,面积25万平方公里。
东以吕梁山,南以金华山、嵯峨山、五峰山、岐山,西以桌子山、牛首山、罗山,北以黄河断裂为界,轮廓呈矩形。
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
是一个古生代地台及台缘坳陷与中新生代台内坳陷叠合的克拉通盆地,已知沉积岩累计厚度5~18公里。
盆地周边断续被山系包围,山脉海拔一般在2000米左右.盆地内部相对较低,一般海拔800~l400米。
大致以长城为界,北部为干旱沙漠草原区。
库布齐沙漠等。
南部为半干旱黄土高原区,黄上广布,地形复杂。
盆地外围临近三大冲积平原,即贺兰山以东的银川平原,狼山一大青山以南的黄河河套平原,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为本区油气勘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盆地的西北、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盆地内的水系均属黄河水系.泾河.环江.葫芦河、洛河、延河、清涧河、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等自北西流向东南,汇人黄河.清水河、苦水河、都思兔河白东南流向西北,汇人黄河。
沙漠平原区多为间歇河,大都注人沙漠湖泊或盐沼地。
地面河流常流量不大,旱季常干涸无水,且水质不佳,但地下水资源丰富。
第四系、白垩系均有含水砂层,可获高产淡水,除满足油田工业及生活用水外,部分还支援了农业。
第二节地层鄂尔多斯盆地内沉积盖层有中上元古界、下元古界的海相碳酸盐岩层、上古生界——中生界的滨海相、海陆过渡相及陆相碎屑岩层。
新生界尽在局部地区分布。
(一) 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一、中元古界长城系及蓟县系1.长城系长城系为陆相、滨海相沉积。
西部贺兰山一带称黄旗口组,底部为灰白、浅紫、粉红色石英岩状砂岩夹杂色板岩(贺兰石),与太古界桑干群呈不整合接触,厚150米;上部为灰、灰黑色粉砂质板岩、硅质板岩、灰色燧石条带云质灰岩夹石英砂岩,厚13~200米。
2.蓟县系蓟县系为盆地内第一次海侵所沉积的地层。
在贺兰山至青龙山一带称王全口组,主要为灰、棕红色白云岩、颗粒白云岩、藻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含燧石团夹少许砂岩及页岩。
延长气田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气水分布规律
延长气田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气水分布规律罗腾跃;王念喜;乔向阳;胡静;付明义;尚婷【摘要】延长气田气藏出水较严重,气、水分布规律认识不明晰,制约了气田开发进程.综合利用各类测试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叠合对比,系统的研究了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气、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地层水呈弱酸性,具有高矿化度特征,表现为封闭地层水特点,总矿化度主要集中在7.49 ~391.74 g/L,平均为94.36 g/L,属于氯化钙型,纵向上由浅到深矿化度逐渐增加,平面上相邻井间矿化度相差较大,地层水主要为局部层间滞留水,水体交换弱;控制气、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烃源岩、沉积特征、储集层物性等,烃源岩对气、水分布起到关键作用,构造对气、水分布作用不明显.地层水主要分布在烃源岩欠发育区、沉积边缘相带、物性欠佳区.该研究成果可指导研究区井位优选,确定合理的开发对策.【期刊名称】《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3)006【总页数】7页(P680-685,697)【关键词】延长气田;地层水;化学特征;气水分布;控制因素【作者】罗腾跃;王念喜;乔向阳;胡静;付明义;尚婷【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斯伦贝谢长和油田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21;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40 引言油气田中,油、气、水3者经常共存。
地层水与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成藏有着重要联系,地层水的活动及其性质直接或间接指示油气圈闭内部流体系统的开放性和封闭性,尤其是地层水的化学成分与油气藏的形成有密切关系[1]。
因此,地层水研究成果对提高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效率和提高钻井成功率有着重要的作用[2],同时也对气田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延长油田子北油区长6储层特征评价
延长油田子北油区长6储层特征评价摘要:延长油田位于陕西北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是一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
以东部子北油区作为研究区,对研究区长6地层油藏储层岩性、物性、电性进行研究,揭示该区域储层特征。
关键词:延长油田、低渗透、长6储层特征本文主要针对延长油田子北油区的三叠系延长组长6层进行地层分析。
根据岩性、电性和含油特征将长6油层组可划分为长61、长62、长63、长64等4个亚组,分别对四个亚层做储层岩性、物性、电性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判断该区域储层含油性。
一、储层岩石学特征子北油田长6油层组储层主要为一套浅灰至灰绿色长石细砂岩、中-细砂岩,碎屑颗粒约占85%,以长石为主,其次为石英、岩屑、云母和少量的重矿物。
其中长石含量为39~65%,平均为55%,以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为主;石英含量20~40%,平均为25%,岩屑含量10~20%,平均为14.5%,以变质岩岩屑为主;云母含量一般为1~10%,最高可达25%。
重矿物含量0.3~1.8%,平均1.0%左右,成分主要有绿帘石、石榴石和榍石及少量的锆石、电气石,重矿物含量具有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
填隙物组分以胶结物为主,平均含量13%左右,成分主要有绿泥石、方解石、浊沸石,二,储层物性特征(一)延长组储层物性划分标准根据近200口取心井5000多块样品的物性分析数据,研究区延长组储层物性变化较大,孔隙度最小为1%,最大可达22.9%,一般为8~16%,渗透率从小于0.01×10-3μm2到865×10-3μm2,一般为(0.1~20)×10-3μm2,按照原石油行业碎屑岩储层物性划分标准(表1),本区延长组储层多属低孔低渗和低孔特低渗储层。
表1 石油行业碎屑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分级标准该分级标准主要针对常规物性碎屑岩储层,对以低渗、特低渗占绝对主体的延长组储层来说,还略显粗糙,为此,以延长组储层的物性分布及孔隙结构特点为基础,将延长组储层物性划分为如下几个级别(表2):表2 延长组储层物性划分标准(二)主要含油层段的物性分布特征根据大量的岩心物性分析数据,纵向上,从长7~长2油层组,储层物性逐渐变好,长1油层组物性又变差,研究区长6含油层段,平均孔隙度一般<10%,平均渗透率<2.0×10-3μm2,渗透率中值<1.0×10-3μm2(表2)。
下寺湾油田张岔地区长6油层开发方案
331下寺湾油田张岔地区长6油层开发方案牛力宏 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延长油田股份公司下寺湾采油厂摘 要:本文通过对张岔地区油藏地质特征的描述、裂缝方向分析、试油试采分析以及油藏工程论证,制定出了针对该地区的四个开发部署方案。
为了达到编制正式开发方案要求,建议首批按方案部署执行。
关键词: 张岔地区;开发方案;效果1 概况1.1 下寺湾油田概况下寺湾油田位于陕西省甘泉县境内,目前主要开发区在县城以西,勘探面积约 2284.7km 2。
构造位置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中部。
地面海拔 1150~1350m ,相对高差最大 200m ;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年降水量 565mm 左右,主要集中在 6~9 月份;年平均气温 10.4℃。
洛河贯通油区,洛河流域是当地人口主要聚集地,区内农业生产水平较低,西延铁路和西宝高速穿过,交通较为便利,石油开发是该区的龙头产业。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下寺湾油田张岔地区完全依靠天然能量生产,单井产量低,地层压力下降快。
为提高产量和采收率,同时为了减少产出水对环境污染,把产出水进行处理后回注,为此开展本课题研究,主要在地质研究基础上,开展油藏工程和注水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确定注采井网和进行単井配注,达到增产增效,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1.3 研究内容1.3.1 油田地质特征研究a) 地层对比与划分,主要按沉积旋回对该区研究目的层进行划分,绘制下寺湾油田张岔井区长 6 油层对比图;b) 储层特征研究,包括储层岩石类型、储层岩石碎屑颗粒成分特征、储层砂岩填隙物特征、储层砂岩的构造和结构特征、储层砂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和其它特征以及长 6 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研究;c) 流体性质研究,包括原油性质、地层水性质研究,分析注入水相关性以及注水见效后的正确判断见水方向与见水来源;d) 敏感性及驱油效率试验,包括水敏、酸敏和碱敏、速敏的试验研究;e) 裂缝特征(包括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研究,研究该区裂缝发育程度、分布规律,裂缝产状、走向、长度以及裂缝的大小,分析人工裂缝的性质、方位、规模,指导与确定注采井网部署及相应技术对策;f) 在平面图上分别圈定出不同油组的含油边界,确定各油组的含油面积,做出长 6 的含油面积图,分别做长 61、长62、长 63 有效厚度等值图,并进行研究区的长 6 油层组储量计算;1.3.2 油藏注水开发方案①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② 油藏工程设计;③ 动态系统分析;④ 注水开发方案部署;2 油藏地质特征2.1 构造及地层特征张岔地区处于陕北西倾单斜南部,汪屯鼻褶带。
吉尔吉斯斯坦塔什库梅尔地区油气地质特征及增储前景
吉尔吉斯斯坦塔什库梅尔地区油气地质特征及增储前景
宋红伟;余阳;赵百顺
【期刊名称】《能源与环保》
【年(卷),期】2024(46)4
【摘要】塔什库梅尔地区是吉尔吉斯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KNG)旗下油气区块之一,属于低勘探程度区,由于接续勘查投入不足,导致剩余可采石油资源有限。
为了延长油田服务年限,寻找区块内接替油气资源,在系统分析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盆地演化阶段,对区块内沉积相特征以及构造形成和应力机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区块内油气圈闭类型及生、储、盖、移组合特征,并结合地震深度剖面解读,指出研究区可形成中下侏罗统—中侏罗统和古近系始新统—渐新统2套烃源岩,区内油气圈闭是以鼻状构造为主,在鼻状构造不同部位可进一步细分为褶皱型圈闭、褶皱—断裂型圈闭和褶皱—岩性型圈闭,并圈定了下一步工作重点及可能增储的区域。
【总页数】9页(P84-92)
【作者】宋红伟;余阳;赵百顺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局矿产资源勘查中心;中原能矿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新疆哈密琼塔什地区铜镍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分析
2.塔东北库鲁克塔格地区震旦—奥陶纪地质事件及生储盖组合
3.塔里木东南缘阿克塔什塔格地区古元古代壳源碳
酸岩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4.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5.塔西南阿尔塔什剖面下石炭统和什拉甫组生物礁地质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七里村采油厂郑庄油区吴起区域油藏浅析
233延长油田陕西省延长县郑庄境内,东临王家川油田,西靠川口油田,南部有南泥湾油田,北部邻姚店油田和甘谷驿油田。
区域构造位置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部。
郑庄油区吴起区域,位于延长油田中部,东临七里村油区王槐子沟区域,西邻郑庄西区,南靠郑庄油区新窑科区域,北部为郭旗油区石家河区域,见图1。
图1 郑庄油区吴起区域位置七里村采油厂郑庄油区吴起区域地处陕北黄土塬区,海拔约1000m,地形起伏不平,为沟、梁、峁地貌。
受地形影响,年降水量较少,约565mm,且气候属大陆季风性气候,雨雪较少,植被发育不佳,无霜期达170天之久[1]。
恶劣的气候环境导致该区域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交通不够便利,石油开发作为该区域的龙头产业,其道路多为石油生产所需的基础建设[2]。
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本区域油藏埋深较浅,地层能力较低,油井产量较低。
目前共有4口探井,采油井139口(其中研究区内121口,外围井18口)。
本区内老井较多,最早一批为生产井距今已有20多年。
1 油藏地质特征-地层特征七里村采油厂郑庄油区吴起区域钻遇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侏罗系、三叠系上统延长组。
按沉积旋回划分,七里村采油厂郑庄油区吴起区域三叠系延长组可分为长1~长10油层组10个油层组。
其中长6油层组一般划分为长61、长62、长63、长64四个油层亚组。
根据岩性、电性特征以及标志层进行了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图2为长6油层郑544井电性特征图,由图可知,长6油层亚组分界处的声速和伽马曲线明显变高,有自然电位正异常、电阻中低幅度等特征,岩性则为斑脱岩或凝灰岩。
图2 电性特征(郑544井)七里村采油厂郑庄油区吴起区域油藏浅析白静延长石油七里村采油厂 陕西 延长 717111摘要:经过多年生产实践,七里村采油厂郑庄油区吴起区域油藏埋深较浅,地层能力较低,油井产量较低。
针对上述问题,从地层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三方面重新对本区域的油藏地质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吴起区域 油藏地质 地层层序 Analysis of Oil Reservoirs in the Wuqi Area of Zhengzhuang Oil Area of Qili Village Oil Production PlantBai JingYanchang Oil Qili Village Oil Production Plant Shanxi ,Yanchang 717111Abstract :After years of production practice ,the reservoir depth in the Wuqi area of Zhengzhuang oil area of Qili Village oil production plant is shallow ,the formation capacity is low ,and the oil well production is low. In response to the above issues ,this article re evaluat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il reservoirs in this region.Keywords :Wuqi region ;Reservoir geology ;Stratigraphic sequence234(1)长4+5与长61界限划分长61与长4+5的界限需要根据岩性及电性特征等综合特征确定,从图2可以看到,在长4+5的下部发育有一套具有高阻特征的泥岩段,同时,电阻率曲线上也出现了几处指状高阻尖子,可做为良好的标志层[3]。
七里村油田长6储层砂体展布特征研究
七里村油田长6储层砂体展布特征研究发布时间:2021-12-31T01:59:50.055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2期作者:唐耀辉梁丽娟[导读] 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分析化验资料,对七里村油田长6低孔低渗储层进行沉积微相展布研究。
Study on sand body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 6 reservoir in qilicun Oilfield唐耀辉1,梁丽娟1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七里村采油厂摘要: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分析化验资料,对七里村油田长6低孔低渗储层进行沉积微相展布研究。
通过物源分析和沉积环境再造研究,确定储层宏观沉积体系;研究岩性、电性、地球化学、古生物等相标志,进行单井相分析;根据岩性、电性、古生物化石、沉积构造、地球化学、测井曲线等研究建立沉积模式,绘制沉积微相平面分布特征图。
最终确定目的层储层砂体空间展布规律,可指导油田生产,具有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及生产实用性。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相;沉积特征;储层;砂体展布Key words:Ordos Basin; Sedimentary facies;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Reservoir; Sand body distribution0.引言统计表明,低渗透、超低渗透储层油气藏石油地质储量占已发现非常规储层油气藏储量的90%以上。
我国延长油田以发育低渗透、超低渗油气藏为特点,截至到2009年底,延长油田超低渗油藏区已有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约20亿。
七里村油田长6层油藏是延长油田近年来发现低渗透油藏有利发育区,是增储上产的主要目标区。
但该区沉积微相特征,储层孔隙特征及含油性发育特征的影响因素不清,制约了该区建产目标区确定,本项目就是从沉积储层研究入手。
通过区域分析、岩心观察、分析化验等手段,研究储层沉积体系与沉积微相特征,确定储层砂体空间展布规律,以指导油田后续生产开发工作。
下寺湾油田龙咀沟地区长2油层组沉积相特征及其对油层的控制作用
( 1 . 延长油 田股份有 限公 司 青化砭采油厂 , 陕西 延安 7 1 6 0 0 0 ; 2 . 延长油 田股份有 限公司 七里村采油厂 , 陕西 延安 7 1 6 0 0 0 ; 3 . 西安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 与工程学 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5 )
作者简介 : 杨 芙蓉 ( 1 9 7 4 - ) , 女, 工程师 , 主要从事 石油地质及油 田开发研究. E — m a i l : 5 4 9 2 0 3 0 6 4 @q q . c o m
杨 芙 蓉 等 : 下 寺 湾 油 田 龙 咀 沟 地 区 长2 油 层 组 沉 积 相 特 征 及 其 对 油 层 的 控 制 作 用
界 油藏 形成 主控 因素研 究较 多 l l O ] , 认 为 长 2油 藏分
油 气勘探 前 景 _ 】 川( 图1 ) .
布 主要 受沉积 相 带 、 鼻状 隆起 背 景 、 断裂、 水 动力 等 多种 因素控制 , 油 藏类 型 主要 为复合 油藏 . 随着勘探 程 度 的不断 提高 , 笔 者结 合 下 寺 湾油 田长 2油层 组 油 藏微 观研究 发现 , 陕北 地 区三 叠 系延 长 组 长 2油
2 0 1 3年 1 1 月
西安 石油大学 学报 ( 自然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X i a n S h i y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2 沉积 相 分 析
2 . 1 岩石类 型及 组合
龙 咀沟 地 区长 2油 层组储 层 主要 为浅 灰色 一灰
浅谈延长油田的地质特性
浅谈延长油田的地质特性摘要: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延长石油油田的勘查目的油层,主要石油地质特点为: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岩性;成岩作用的控制物性,以及缺乏局部构造等。
本文基于储层沉积相研究,对研究区域的储层砂体的岩石特征与成岩作用以及孔隙结构特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延长油田;地质特征;岩性油藏延长油田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大型油田之一,从开发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随着地质探测技术飞速发展以及探油技术的进步,油田勘测开发速度也随之大幅度的增长,并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原油产量逐年走高,时至2003年,年产能量突破250万吨.一、延长油田的地质条件延长油田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该盆地在三叠纪晚期是大陆型湖泊,晚三叠纪中早期是该湖泊发育最盛时期,并沉积了大量的油页岩,并成为了该盆地内的主要生油岩质,为中生界石油形成与储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再晚三叠纪中晚期时,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湖泊外围逐渐变为河流与三角洲交界沉积,东北部斜坡上的分布形式以河控三角洲为主体。
平面上想带分布十分明显,由东北向西南方向依次表现为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相与半深湖泊。
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相带内砂的同时发育为油气储藏提供了必然条件。
二、延长油田的储存岩层特征本区域的储藏层为上三叠统延长组灰黑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主要为中细粒,中粒等,长6岩层主要具备以下几点特征:1、矿物成熟度较低。
砂岩矿物的主要成分及比例有:长石,其平均比例为44%-56%,石英22%-27%,岩屑7.0%-9.0%,黑云母5.4% 。
岩屑主要为变质岩石,火成岩石以及微量的沉积岩组成。
砂岩中重矿物质含量为0.8%,其中成分十分复杂,既有稳定性较差的磷灰石、榍石、绿帘石又有稳定性较强的锆石、石榴子石等等。
缝隙填充物质以自生矿物为主要组成部分,品均含量在8.5%左右。
2、结构成熟度较高。
砂岩颗粒是比较均一的细颗粒,其分选性质量良好,主要粒级的比例在80%以上,平均直径在0.2到0.25毫米之间,极少数粒径能够得到0.3毫米,主要形状为次棱状,从而形成了稳定的沉积环境。
直罗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8石油地质特征
左右。砂岩受分流河道砂体控制 , 具有厚度大 , 分布 稳定 , 然 电位呈箱状负异常特征 , 自 为区内重要含油
层段。底部具有高 自然伽马 、 自然电位、 高 高时差和 高 电阻特征 。
长 8: 主要 由两个 旋 回组 成 , 沉积 厚度 4 5 m 0— 0
s d me t r y l c a a t r t s p o e a c n l s n r s r o r c a a t r . T e e i n a y c ce h r ce i i , r v n n e a ay i a d e e v i h ce s sc s r h n, i d e t e t rw h c n l s n sfl w :C a g8 i h l oo l e d b ln e e t e o i o a y tm ,ma ny d v lp d o cu i sa l s h n n Z i i l eo g d t d l d p st n ls se o oo u i f o a i i l e eo e d l o t s b — f ce . An n e w t r d sr u r h n e s t e mo t f v r b e mir — f ce . et f n u a r a is d u d r ae i i t y c a n l wa h s a o a l c tb a o a is
T es uc fh ee rh ae s r m ote s.T el h lg f h ee v i wa il n ri f h o reo ersa c rawa o n r at h i oo o er sror smanyf egano t f h t y t i
子长油田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分析
了 中晚元古 代坳 拉谷 、早 古生 代 陆表海 、晚古 生代 近海 平 面 、中生代 内陆湖盆 、新 生代 周边 断 陷等主要 发 展演 化 阶段 。其 中 ,中生代 晚 三叠世 发 育 了盆地 主要 的含 油层 系一 三 叠 系 延长 组 ,按 沉 积旋 回划 分 为
1 O个 油层 组 ,即长 1 ~长 1 0油层 组[ 1 ] 。子 长油 田位 于鄂 尔 多 斯盆 地 陕 北斜 坡 东 部 ,区域构 造 为 一平 缓
的 西倾单 斜 ,地层 倾 角小 于 1 。( 坡 降为 7 ~l O m/ k m) ,内部构 造简 单 ,局部 具有 差异 压实形 成 的低 幅度 鼻状 隆起 上 三叠 统延 长组 长 2油层 组块 状砂 岩段 ,岩性为 灰绿 色块 状 细粒长 石砂 岩夹 深灰 色泥 岩 、粉砂
质 泥岩及 煤 线 ,区域 分布稳 定 。
石 油 中 旬 刊 *石 油 地 质 与 地 化
2 0 1 3年 3月
3 . 2 储 层 孔 隙 结 构 特 征
1 )孔 隙类 型
长 2油 层组储 层砂 岩 中发 育粒 间溶 孔 、粒 内溶孔 、微孔 隙 、残 余 粒 间 孔 、裂 隙 孔等
~
3 O ,一般 为 5 ~1 1 ,成 分 主要 为绿 泥石 、方 解石 ,其 次为 少 量 的钠 长石 ,石英 次 生加 大 ,部 分
砂 岩 中还 可见硬 石 膏 、硅 质 、伊 蒙混 层 、重 晶石 、黄铁 矿 等 。
[ 收稿日期]2 0 1 2—1 2 —1 8 [ 作者简介]王凯 ( 1 9 8 7 一 ) ,男,硕士 生,现 主要从 事油气成藏地质方面 的研究 工作 。
2 沉 积 特 征
子长 油 田在河 流相 发育 时期 ,受 河道 迁移 的影 响 ,河 道 间微相 均不 发育 ,以河道 沉积 为主 体 ,且 主 河道 占绝 大部 分 区域 。该 区分 流河道 发育 ,只有个 别井 位 于分 流河 道 间 ,而 且位 于分 流河道 间 的井砂 地 比值接 近 0 . 5 。纵 向上 ,长 2 。 、长 2 。 、长 2 。 。 小 层砂 体发 育 ,形成 砂包 泥 的沉积 方式 ,单砂 体厚 度大 , 连 续性 好 ,对 油气储 集 有利 ,而 长 2 小 层 以 泥 岩 、粉 砂 岩 沉 积 为 主 ,一 般 发 育 1 ~ 2个 薄层 单 砂 体 。 此 外 ,由于该 区河 道发 育 ,砂 体 也十 分发 育 ,其单 井砂 体厚 度平 均值 在 1 1 . 2 4 ~1 5 . 4 2 m,砂 体分 布沿 河
三叠统延长组长7地层 构造特征
构造特征下寺湾油田位于延安市西南部(图1-1),构造位置位于一级构造伊陕斜坡中南部,表现为一西倾大单斜,三叠系延长组是其主要含油层系,是一套在盆地坳陷持续发展和稳定沉降过程中沉积的以河流-三角洲-湖泊相为主特征的陆源碎屑岩系,自下而上划分为长10-长1 油层组,基本上记录了这个大型淡水湖盆从发生、发展、到消亡的历史。
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长10-长7 的湖盆形成阶段、长6-长3的湖盆发展阶段和长2-长1 的湖盆消亡阶段。
研究区所处的鄂尔多斯盆地,面积大约为25X104km²,可供勘探的面积达10X104Km²以上,盆地中生界石油资源量期望值己达到85.88X108t。
目前盆地的资源探明率只有16.7%,有广阔的勘探领域。
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人们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为中生界主要的油源,同时也发育良好的储层,具有形成自生自储式油藏的有利条件。
中生代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成油的地质时代。
特别是晚三叠世,较快的地壳增生率、缺氧的还原环境和基底断裂的活化均为油气生成、运移与富集创造了极好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中生代盆地是在复杂的前中生代区域构造背景上,经历了印支和燕山两大构造旋回和复杂的多幕构造运动而发展起来的。
印支运动奠定了中生代的构造格局,燕山运动继承和发展了它的构造特征。
印支运动是鄂尔多斯盆地地壳运动史上的一个生大转折点,起到承上启下的独特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受特提斯构造域开合和古太平洋板块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方向运动的共同影响。
早、中三叠世的鄂尔多斯盆地差异沉降特征不明显,其构造演化是在大华北盆地的基础上均衡沉积了刘家沟组—铜川组地层,晚三叠世盆地受走滑—拉张断层影响,差异沉降明显。
其构造格局为北隆、南坳。
此时除下三叠统继承二叠统于该区西南部尚有少量海相夹层外,其余皆为河、湖相沉积。
特别是晚三叠世在南断北超和北高南低的地势控制下,发育了一套最有利的成油组合。
印支运动在该区主要发生两次,其中晚印支运动,不仅导致断裂反转,前陆盆地初具雏形,而且使拉分盆地抬升、消亡,同时三叠系顶面遭受强烈风化、剥蚀与切割,从而形成丘陵起伏、阶地连绵、沟谷纵横、坡凹漫延的古地貌景观,它对中生代油气运聚与分布起着重要控制作用,成为控制侏罗纪基底结构和富县组、延安组下部沉积厚薄、岩性、岩相等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浅谈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
浅谈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石油资源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的研究对于有效开发利用石油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石油地质学是石油地质与石油勘探开发的基础,通过对地质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可以为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油藏的特性提出有效的开发对策,可以提高勘探开发的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油藏的地质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对策,才能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对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以期为石油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地质特征的分析和对开发对策的研究,为我国石油勘探开发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意义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油藏地质特征及其开发对策的研究,则是保障石油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关键。
通过对油藏地质特征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油藏的地质结构、储集规律和分布情况,为后续的开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油藏开发对策,可以有效地提高油田的开发和生产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延长油田寿命,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深入研究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水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还对我国石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油藏地质特征分析、开发对策研究、地质勘探技术、油藏开发技术和生产管理技术展开探讨,旨在为我国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200字】2. 正文2.1 油藏地质特征分析油藏地质特征分析是研究油藏地质属性、地质构造及地质条件等因素对油藏形成、分布及开发影响的过程。
油藏地质特征的分析是油田勘探开发的基础工作之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油藏储集条件:油藏地质特征分析的重点是研究油藏的储集条件,包括岩石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孔喉半径分布等参数。
YB油区长4+5、长6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
YB油区长4+5、长6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摘要:沉积相是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的总和,其中沉积环境是作用过程,沉积相是沉积环境过程响应的物质表现。
它控制和影响着油气储层的分布和储集性能,由于沉积相的不同,砂体的展布和储集性能也会有明显差异,因此,沉积相的确定以及沉积砂体展布特征的研究,直接影响着对油藏分布规律的认识。
子长油田YB油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杨家园则镇北部,属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中段,研究区最早勘探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目前,研究区共有探井50多口,生产井130多口。
该区探井均钻达长6底部,主要含油层位为长4+5、长6。
70%以上探井试油达到工业油流,含水率80%以上。
为了解决研究区含水率较高、自然递减率较快和到目前没有实施注水等开发等问题,对目的层沉积微相特征做出现阶段的再认识和再评价,为下一步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和综合治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延长组的区域沉积背景、延长组岩心详细观察及邻近地区延长组野外剖面调研、剖面序列及测井曲线等特征,认为研究区长6、长4+5沉积微相其特征如下:1、分流河道微相分流河道微相横剖面形态为近于对称的透镜体,周围多为泥岩包围。
分流河道的底界具冲刷面,常有零星的砾石或泥砾,内部具向上变细的沉积序列,即中下部以细砂岩为主,向上变为粉砂岩至顶部为泥质粉砂岩与泥岩。
沉积构造表现为下部以大型板-槽状交错层理为主,向上变为小型的流水沙纹构造。
电性上表现为自然伽玛曲线中高幅值,总体向上幅值变低,呈微齿状。
薄层砂岩的自然伽玛出现尖峰状。
自然电位曲线多呈钟形,也有的岩段呈箱状(图1-2)。
图1-4 YB油区天然堤微相岩电特征结论:通过对YB油区单井沉积微相分析,表明研究区长4+5、长6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分流河道、天然堤、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交替出现,骨架砂体主要为分流河道砂体。
参考文献:于建青. 子北油田史家畔探区有利区优选及勘探部署[D]. 西北大学, 2012.赵俊英, 罗静兰, 雷晓岚,等.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油田杨家园则探区长6物源分析[J]. 中国地质, 2007.张皓宇. 史家畔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D]. 西安石油大学, 2013.庞军刚.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史家畔地区延长组储层特征研究[D]. 西北大学, 2010.钱海涛, 刘月饼, 何福林. 延长油田史家畔区油藏工程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 033(008):169-169.高树荣. 子北玉家湾油田西部长6油层地质特征研究[D]. 西安石油大学, 2014.。
延长石油笔试题库2023
延长石油笔试题库2023
一、延长石油的主要产区在我国的哪个省份?
A. 陕西省
B. 甘肃省
C. 四川省
D. 内蒙古自治区
(答案)A
二、以下哪种技术是延长石油开采中常用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A. 水力压裂
B. 化学驱油
C. 热力采油
D. 微生物采油
(答案)A
三、延长石油在炼油过程中,哪个环节是将原油分离成不同沸点的馏分?
A. 催化裂化
B. 常压蒸馏
C. 加氢裂化
D. 延迟焦化
(答案)B
四、关于延长石油的环保措施,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采用先进的脱硫技术减少硫排放
B. 实施废水零排放计划
C. 增加燃煤发电以提高能源利用率
D.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
(答案)C
五、延长石油在勘探新油田时,主要依据哪种地质特征来判断油气藏的存在?
A. 地层岩性
B. 地质构造
C. 地表植被
D. 土壤类型
(答案)B
六、以下哪种产品是延长石油加工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副产品?
A. 乙烯
B. 甲醇
C. 润滑油
D. 天然气
(答案)C
七、延长石油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哪项措施来降低炼油厂的能耗?
A. 增加设备数量
B.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C. 扩大生产规模
D. 减少员工数量
(答案)B
八、延长石油在石油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为防止油品泄漏造成环境污染,采取了哪些预防措施?
A. 使用老旧储油罐
B. 定期检查和维护储油设施
C. 减少油品运输次数
D. 降低油品质量标准
(答案)B。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