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特征、意义
1.含义:指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试点:安徽省和四川省。
3.特征:以包产到户为主要特征。
4.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
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点二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的条件、全面展开的时间、中心环节、目标、意义
1.条件:农村改革的推动。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目标: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
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促进国有资产增长,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知识点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与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意义
1.确立过程
(1)提出:1992年,“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发展: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3)创新:1997年,“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2.意义: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
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知识点四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简述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特点、意义
1.背景
(1)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时代大潮。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
2.形成过程:1980年创办经济特区—1984年设立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
开放区—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成为中国进一
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3.新格局的特点: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
4.意义:它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知识补充】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
◆对内改革
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开发上海浦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