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认知风格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认知风格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并不被大多数学生认可。
研究发现认知风格的不同,导致对学生课堂模式有不同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和职业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介绍了认知风格的发展历史,并阐明认知风格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认知风格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模式,是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的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特有风格,它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能力与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是个体心理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影响着个体的学习和职业活动。
学习风格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较早系统地提出学习风格的概念并对学习风格类型开展研究的主要有dunn
夫妇和price(1975)以及gregorc (1979)、keefe (1979)和reid(1987)等人。
但遗憾的是至今在学习风格的定义和学习风格类型的确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分歧。
一般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性的、稳定性的、并具有个性化的认知方式和处理信息的方式。
学习风格的形成受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学习环境、社区环境、家庭背景等。
但是,学习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还在内部因素,包括性格、观念、认知特点、语言水平。
认知风格的研究出现了突破性成果是由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拉埃
丁(richerd.riding)及其同事于90上个世纪年代完成的。
他们不仅仅综合了已有的发现,更重要的是,他们提出了一个认知风格结构,并发展出一套认知风格评估体系,然后对其进行调查,并应用于真实的情景中。
在教育领域,大量的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行为依赖其认知风格—场独立与场依存,赞茨(fitz,1971)等人的研究表明,场独立性学生在内部激励情况下,学习得更好。
如果学习实行外部奖励,则场依存和场独立性学生问不存在明显差异。
国内学者张必隐(1983)研究了数学的教学模式,发现启发程序与算法程序更适合于场独立性学生;分支程序更适合场依存性学生。
有关个体认知风格的研究时间不长,但已取得不少成果,有些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但探讨与学生认知风格相适应的课章教学策略的研究尚不多见,随着科学知识的同益增长,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提高获得高密度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否则就不能适应复杂而智能化的生活环境,为适应环境的需要,就要使人能发展各种各样的认知技能,提高人们的学习能力,为此,从分析学生认知风格维度入手,研究教师的课章教学策略与方法,从而提高其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学习风格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中国学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尊师重教,教师和教材具有很高的权威。
反映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往往过分依赖书本和教师,容易忽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受传
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学生具有较强的集体观念,比较注重与他人合作,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意周围的环境,属于“合作型的”学习者。
学习风格受学习者内在因素的影响。
claxton和murrell(1987)曾经形象地将学习风格的构成比作是“洋葱头”:学习者最基本的性格特点构成了学习风格的核心。
学习者的性格特征是长期养成的,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
内向型和外向型是学习者表现出来的两种基本特征,内向型的学习者往往是场独立型的,喜欢独立学习、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外向型的学习者往往是场依存型的,喜欢小组学习、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比较。
学习风格受学习策略的影响。
学习风格是一种自然的感知、认知和情感上的倾向,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促进语言学习而运用的某些特殊的方法或手段,是学习者获取、储存、提取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步骤。
事实上,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是相联系的,学习者往往可以通过学习策略的操练和运用,扩展自己的学习风格,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受学习任务的影响,学习者的学习任务发生变化时,学习风格也随之相应变化。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风格不但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造就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如果在教学中了解了学生认知风格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必须然能促使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帮
助学生发展各种各样的认知技能。
以工科数学教学为例。
数学课程虽然是工科学生的基础课,但也同样涉及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虽然不是专业方向的能力,但对学生素质和生存的能力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大多数的工科数学属于属于“一锅烩”,并且是大班授课,授课教师没有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洞察每个学生的行为,同时学生稍加自制力薄弱,就会上课走神溜号,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思路。
从而一部分学生不可能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通过对学生认知风格的研究,探讨它与数学教学策略之间的关系,从而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地利用课堂,掌握数学知识,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