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实验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实验设计方案
设计人员:*** ***
指导老师:***
一、方案要求
1.准备好实验设备和仪器
2.准备好实验试剂,计算好实际用量
3.设计好实验表格
4.写好详细的实验步骤
5.认真做实验
6.数据处理
二、实验设备、仪器
1. 调速六联搅拌机1台
2. 500ml矿泉水瓶6只
3. 100ml烧杯8只
4. 5ml移液管1只
5. 1ml移液管1只
6. 取样管1只
7. 吸耳球1个
8. 温度计(0-50℃)1只
9. 500ml量筒1个
10. 浊度仪(或分光光度计)1台
11. 酸度计1台
12.注射筒(50ml)1只
三、实验试剂及用量
本实验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
三氯化铁(10g/L),最大用量1g
盐酸(10%)
氢氧化钠(10%)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待定),最大用量1g
四、详细实验步骤
1、确定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最小投加量
本实验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
值,记录在表1中。
(2)用一个500 ml的烧杯,取200 ml原水,并将装有水样的烧杯置于六联搅拌机上。
(3)向烧杯中加入氯化铁,每次加入1.0 ml,同时进行搅拌(中速150r/min,5min),直至出现矾花,在表1中记录投加量。
(4)停止搅拌,静止10min。
(5)根据测得的浊度确定最小投加量,助凝剂的最小投加量是零。
2、确定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
(1)用6个1000 ml烧杯,分别取800 ml原水,将装有水样的烧杯置于六联搅拌机上。
(2)将混凝剂按不同投量(依次按最小投量的25%~100%的剂量)分别加入到800 ml原水样中,利用均分法确定此组实验的六个水样的混凝剂投加量,记录在表2中。
(3)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300 r/min,0.5 min;中速搅拌150 min,5 min;慢速搅拌70r/min,10 min。
(4)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
停止搅拌,静止沉淀10 min,然后用50 ml注射筒分别抽出6个烧杯中的上清液,同时用浊度仪测定水的剩余浊度,记录在表2中。
3、确定助凝剂最佳投加量
(1)实验条件及方法
按《给水处理》和《水处理工程理论与应用》中介绍的凝聚试验方法,模拟净水生产工艺的混合搅拌条件,搅拌转速为150r/min、搅拌时间3min,絮凝反应搅拌条件,搅拌转速为50r/min、搅拌时间10min,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情况,静止沉淀10min,同时观察并记录矾花沉淀情况的和检测上清液浊度及pH值。当原水出现常规净水方法不能净化处理的情况时,首先应进行最优投矾量试验,选出最佳投矾量,然后进行模拟净水生产的助凝沉降试验,最后将助凝试验结果运用到净水生产实际中。
注:原水浊度:NTU;pH值:;温度:℃固体氯化铁投加量:mg/L。(2)实验结果
1)聚丙烯酰胺最佳投加量
从表3的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作为净水助凝剂,其最佳投加量是
mg/L之间。在净水生产实际应用中也证明了投加量少于0.03mg/L 时它的助凝效果不显著。超过0.4mg/L时它的助凝作用过快,形成的矾花粒特大,易造成大量的污泥沉积在反应池的后部和沉淀池的前部,沉淀池的长度和面积不能充分利用和影响反应沉淀效果。
2)助凝剂最佳投加点
聚丙烯酰胺作为净水助凝剂,它的投入点是决定助凝沉淀效果好坏的关键(见表4)
表
的1/2至2/3之间加入聚丙烯酰胺可获得最佳助凝沉淀效果。如果和混凝剂同时投加则毫无助凝效果;如果在絮凝反应总时间的前或后1/3的时间时里加入,其
助凝效果都不显著,过早加入,细小的矾花未形成,过迟加入其聚合网捕作用时间不充分。所以过早或过迟投加聚丙烯酰胺它的助凝效果都无法发挥。
4、最佳pH的影响
(1)用6支1000 ml烧杯,分别取800 ml原水,将装有水样的烧杯置于搅拌机上。
(2)调整原水pH值,用移液管依次向1、2、3号装有原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2.5 ml、1.5 ml、1.0 ml HCl,再向4、5、6号装有原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0.2 ml、0.7 ml、1.2 ml NaOH。
(3)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300 r/min,0.5 min,随后停机。从每只烧杯中取50 ml
(4)用移液管依次向装有原水烧杯中加入相同剂量的混凝剂,投加剂量按实验最佳投加量算。
(5)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300 r/min,0.5 min;中速搅拌150 min,10 min;慢速搅拌70r/min,10 min,停机。
(6)静止10 min,用50 ml注射筒分别抽取6个烧杯中的上清液(共抽三次约150 ml)放入200 ml烧杯中,同时用浊度仪测定水的剩余浊度,记录在表5中。
附录一:GDS-3型光电浊度仪使用说明-- 操作步骤
l. 预热。接通电源,将电路部分及光源灯预热15—30分钟。
2. 测定低浊度(0—30度)。用低浊度水样槽(长水样槽)测试。
2.1 用零度浊度水将仪器凋零把零度浊度水注入低浊度水样槽至水位线,然后将水样槽放入仪器测量槽内(将水样槽有号码的一面对着测量槽右端)盖上盖子,缓慢地旋转微调,将表针调至右端零刻度处,即可取出水样槽。同时记下指针向左偏离零位的刻度值,以便仪器有另漂现象时,可参照此刻度来校准零位,而无需再用零度水重复上述校准过程。
2.2 将被测水样注入水样槽至水位线,然后放入仪器测量槽内(将水样槽有号码的一面对着测量槽右端)盖上盖子,可直接读数。
3. 测定高浊度(20—100度)。用高浊度水样槽(短水样槽)。
3.1将零度水注入高浊度水样槽至水位线,然后把20度基准板对着水样槽有号码一端插入,将水样槽放入测量槽中间(将有20度基准板的一面对着测量槽右端)盖上盖子,缓慢地旋转微调,将仪表指针调至右端20度刻度值上。取出水样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