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案例分析一印度博帕尔农药泄露事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伦理案例分析一印度博帕尔农药泄露事故

一.印度博帕尔农药泄露事故经过

1984年12月3日零点刚过,印度中央邦首俯博帕尔市农药厂储存有45t甲基异氰酸酯的3号储罐温度迅速升高,保养公试图扳动手动减压阀[自动阀门已坏]未成功急忙报告工长,4名工人头戴防毒面具进行处理,但毫无结果。温度在上升这意味着罐内介质开始汽化。在工厂上班的120工人惊恐万分,抛下工作,各奔家中,只有1名家萨基儿阿赫迈德的工人仍在3号罐前孤军奋战。

一名工人拉响警报,但太晚了。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3号罐阀断裂,-股乳白色的烟雾直冲天空。(风险管理世界网-安全员之家)1h后,博帕尔市政当局从巴哈喇特重型电器有限公司派来技术人员,他们成功地封闭了3号储罐,但罐内甲基异氰酸酯已泄漏25t,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工业事故。事故致使3859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10万人终身残疾,20万人中毒。人们那这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的灾难。

二.事故原因

①该事故主要是由于120~240gal[lgal=3.785dm3]水进入甲基异氰酸酯[简称MIC]储罐中,引起热反映致使压力升高,防爆膜破裂而造成的。致使水如何进入罐内问题未彻底查清,可能是工人误操作。

②此外还查明,由于储罐内有大量氯仿[氯仿是MIC制造初期作反应抑制剂加入的],氯仿分解产生氯离子,使储罐[材质为304不锈钢]发生腐蚀而产生游离铁离子。在铁离子的催化作用下,加速了放热反应进行,致使罐内温度、压力急剧升高。

③漏出的MIC喷向氢痒化钠洗涤塔,但该洗涤塔处理能力太小,不可能将MIC全部中和。

④洗涤塔后的最后1道安全防线是燃烧塔,但结果燃烧塔未能发挥作用。

⑤重要--点是,该MIC储罐设有-套冷却系统,以使储罐内MIC 温度保持在0.5摄氏度左右。但调查表明,该冷却系统自1984年6月起就已经停止运动。没有有效的冷却系统,就不可能控制急剧产生的大量MIC气体。

进一步的深入调查表明,这次灾难性事故是由于违章操作[至少有10处违反操作规程]、设计缺陷、缺乏维修和忽视培训造成的。而这一切又反映出该工厂安全管理薄弱。

三.案例分析

印度博帕尔农药泄露事故是现代史上一个十分惨痛的事件,而造成这个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程师的违章操作[至少有10处违反操作规程],机械设备的设计缺陷和缺乏维修造成的,揪其真正原因,还是由于工程师对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不够关心造成的。

在工程实践中,工程师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设计和负责监督制造产品,而且我们知道,设计是工程的核心。但是,设计是一种目标明确,有时间和资源限制的活动,所以追求尽善尽美的设计是不现实的。在现实的设计活动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模型方法。但是,只以基于模型方法基础之.上的技术指标来表征这一项工程,也会造成工程的不确定性。而且,即使技术工艺与当初的预期一致,其附带的作用也是难以预见的,可能严重抵消技术在处理问题时所发挥的效能。

鉴于工程项目尤其是复杂的大型的工程项目可向能有长期的或许不可逆的后果,这就要求有关的工程师一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了解情况一承担教育普通用户和一般公众的责任,以使他们了解与工程有关的事项及可能存在的其他选择方案。米切姆在分析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时指出,单单是工程师“把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放在首位”还不够,因为它忽视了公众参与决策方面的内容。而这个事故给我们的惨痛教训是,在把技术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各方面完全不同的国家时,需对社会因素给予更大的关注。事故发生前,联合碳物公司已经将安全检查的法律责任转移给了博帕尔工程,只是留下一半管理和技术控制,但是我们要问:保证工人安全的法律责任转移了,难道

道德责任也不存在了?在外国的工程师,他们的道德责任究竟是什么?而通过这个事故也警示着世界各地从事工程设计和研制的技术类人员,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适用技术”这个概念,在这其中,包括法律道德和各种社会因素,也就是说,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是否使用,不能单纯的以这个技术是否先进为标准,就如在这个事故中,在美国人看来先进而严格的工艺趋于完美,却在印度引发了如此惨痛的事故,所以在技术转移中,还要充分考虑到是否与特定的社会环境相匹配。

此外,适用技术还意味着技术应该为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而不是破坏其环境,耗尽其自然能源,危害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适用技术可以为珍惜和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恶化超出其承载能力等提供保护。

小结

工程师与环境实现互动,未来的工程应该成为转变的一部分,工程师被视为负责任的管理者,而不是疏忽的环境受托人。这可以通过环境伦理教育来实现,这里的环境伦理学定义为一系列对自然的义务,其特点是面向污染预防和污染治理的思维模式。将来,环境伦理培训应被视为所有工程项目中教授的基本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