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摘要:水稻恶苗病俗称公秧,该病在水稻的各个生长发育时期均可发生。恶苗病发病的主要原因的病原菌寄生或附着在种子上,通过种子带菌传染。携带大量病菌的种子发病比较重,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幼苗很快死亡。发病比较轻的种子发芽后幼苗徒长,比普通植株高出1/3,全株细长,呈黄绿色,并且根系生长发育也受阻,部分病苗在插秧前逐渐死亡。
关键词:水稻恶苗病;症状;发病规律;传播途径;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1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075-1
1 水稻恶苗病的为害症状
恶苗病从苗期到穗期都可以发生,只为害水稻。染病的稻谷常不发芽或出芽后早夭。染病轻种子长出的苗比健苗高而纤弱,全株淡黄緑色,叶狭长,叶片披张度较大,根毛少。水稻播种后不久就可发病,受害重的谷种往往不能发芽或出芽后不久就枯死。受害轻而没有枯死的病苗,颜色淡绿,植株细长,病苗比健苗高1/3左右,而且根系发育不良。本田一般在插后20~30天内发病,病株纤细,呈淡黄色,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弯曲,节上倒生许多气生根。一般都是单秆不分蘖或分蘖很少;发病重的稻株多在抽穗前死亡。枯死稻株的叶鞘上产生白色或淡红色的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轻病株可抽穗,但穗短谷粒少,有的变成白穗。一般病株比健株高,抽穗早。
2 水稻恶苗病的病原
恶苗病是真菌性病害。病株上产生的淡红色霉状物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大型孢子呈镰刀形或纺锤形,无色,群集时呈淡红色,一般有3~5个隔膜;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无色,单孢。有性世代的子囊壳球形或卵圆形,蓝黑色,表面粗糙。
3 水稻恶苗病的发病规律
水稻恶苗病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的形式越冬,一般是潜伏在种子上或者田间的稻草上,因此,带菌种子是水稻恶苗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用作催芽、扎秧把等时带菌稻草也可以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源。播种后,潜伏在种子内的菌丝或附着在种子上的分生孢子开始萌发,若果稻芽有伤口,病菌很容易随着伤口侵入植株引发病害。大田的带病植株形成的分生孢子,一般是随着借风雨传播,引发病害的再浸染。当水稻扬花阶段,全负载植株上的分生孢子开始萌发侵染花器,对水稻的籽粒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时形成秕谷和畸形,染病比较轻的植株,只是病菌侵入颖壳和种皮组织内,可使种子带菌,对水稻的产量影响不是很大。水稻收获时,潜伏在植株上的分生孢子,也附着在稻谷表面,进入储藏场地。恶苗病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发病,当空气温度降至20℃,植株即使感染病菌,也不表现发病症状。另外,不同的水稻品种对恶苗病的抗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粳稻较籼稻对该病的抗性比较强;如果种子带菌率高或种谷在播种前没有进行消毒处理、浸种时间长、拔秧时伤根都能引起恶苗病的发生;育苗时采用旱育秧和软盘秧形式的水稻田此病
的发病比较重;大田长期灌深水,会导致水稻植株的生长衰弱,有利病害的发生;水稻种植过程中偏施氮肥,也有利引发病害。
4 水稻恶苗病的传播途径
水稻恶苗病是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在种子、稻草上过冬。第二年播种后,种子和稻草上的病菌萌发,从幼苗伤口侵入,植株内蔓延,以后从病部表面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重复侵染。水稻抽穗扬花期病部长出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到花器上,侵入种子内,在脱粒时种子表面也会沾附分生孢子,使种子带菌。种子带菌率高,而又未进行种子消毒,一般发病就重。土温在35℃时,最适于侵害幼苗,若土温降到20℃或升到40℃,均不表现症状。
5 水稻恶苗病的防治
5.1 种子处理
在种植前种子的筛选过程中必须严把种子质量关,同时对繁种基地的恶苗病发病情况及时进行调查记录,严禁将病田种子混入。防治恶苗病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严格消毒:石灰水消毒:生石灰500g加少量水散开后,加水50kg充分搅拌、过滤、除渣。将经过晒、选过的种子倒入,水层应高于种子面7~10cm,浸种过程不能搅动,以防弄破表面石灰膜,降低消毒灭菌效果,一般浸种3~4天,浸种完毕捞出用清水冲干净,再进行催芽播种;多菌灵杀菌: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g,对水50kg,配成0.1%浓液,将稻种倒入浸种2天,药液应高出种子面7~10cm,每天翻动2~3次,捞出不必冲洗,可直接催芽播种;强氯精浸种:先将
稻种在清水中浸泡1天,再放入300~500倍强氯精稀释液中浸16~18小时,浸好后应用清水冲洗干净,再进行催芽播种。
5.2 加强栽培管理
一是选育无病种子。留种田一定要做到无病菌残留,选栽对恶苗病抗性比较强的优良品种,播种前对进行种子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留种田及其周边的普通种植田,如果发现有发病植株应及时进行拔除,以免病害传播蔓延。留种田的种子应单独收割、单独打种、单独贮藏。二是加强栽培管理。种子进行催芽的时候不能时间过长,移栽时进行拔秧一定要避免损伤根系。做到“五不插”:即不插隔夜秧,不插老龄秧,不插深泥秧,不插烈日秧,不插冷水浸的秧。三是及时清除大田的病株残体。及时将大田的病株拔除并带出田间进行销毁,染病稻草收获后最好是作燃料或用作沤制堆肥,不能留在大田里成为来年的病菌侵染源。四是减少对植株的伤害。如育苗期要防止大田缺水导致水稻受旱,损伤植株的根系;拔秧前要先对大田进行灌水湿润,以防损伤秧苗的根部;脱谷时要脱谷机的间隙不能过小,转速不宜过快,以免种子颖壳受到伤害,引发病菌的侵染,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作者简介:刘丹丹(1976-),女,吉林公主岭人,本科学历,吉林省公主岭市南崴子农经站初级农艺师,工作方向:农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