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及利用
摘要: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极为丰富, 种类繁多, 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20 年来, 沿海经济发展引起了环境污染和环境变化, 影响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本文在简要介绍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详尽分析了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可以促进中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海洋生物资源; 生物多样性; 开发及利用
0 引言
进入21 世纪以后,人类对资源的大量索取,使陆地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峻。海洋拥有相当于陆地将近2.5倍的面积,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它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化学、矿产等资源。鉴于此,世界各国家纷纷迈开了向海洋进军的步伐,全世界范围内开发和利用海洋的高潮已经掀起,我国当然也不例外。
一.海洋生物资源概括
1.1 海洋生物资源概念
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生活在海洋的所有生命有机体,其中包括微生物、低等和高等植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2] 。
1.2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简介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现已记录的物种20278 种,隶属44 门[3]。海域渔场面积广阔,最大持续渔获量和最佳渔业资源可捕量分别约为4.7×109 kg/年和3.0×109 kg/年[5]。海洋生物资源能提供多种用途,在食品、医疗、化工等方面服务人类。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工业原料短缺,耕地不足,使得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粮食问题。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可以弥补陆上资源的不足。因此加大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
[2]王斌. 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对策[J]. 生物多样性.1997,5(2):347—350. [3]罗瑞新,林炜.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5 (5):88—93.
2.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现状
海洋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通过科学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供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食品、医药、和工业原料及能源, 将有利于结合国情发展切合实际的保护体制和方法。我国重视发展海洋渔业研究与水产生产。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发展迅速,海洋水产品总产值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为国家和人民提供了大量水产食品和工业原料。
2.1 捕捞生产状况
我国自1985 年起实行各种资源繁殖保护措施,海洋渔业生产显著增长。海洋捕捞产量从1989 年的503.6 万吨上升到1998 年的1496.7 万吨。自1998 年来,海洋捕捞产量呈下降趋势,直到2003 年才开始回升,于2004 年达到1638.2 万吨。具体原因有:由于开发利用过度,近海资源遭严重破坏,捕捞产品中短食物链、低营养级的底层鱼中重要传统种如大黄鱼等的产量下降[6]。
2.2 海水养殖状况
近年来,我国将海洋渔业生产增长的主要目标放在养殖业发展上,因而海水养殖产发展极快。1989 年海水养殖产量为157.6 万吨,而2004 年达到1316.7 万吨。但是,产品以贝类为主,高产值的鱼类很少,虾蟹类总量不多[6]。
[6]程家骅,姜亚洲.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回顾与展望[J].中国水产科学,2010,17(3):610—617.
二、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
1. 海洋污染加剧
近年来,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并不断扩大。氮、磷等营养盐污染明显, 海洋生物资源掠夺和生态环境破坏不断加剧, 陆路污染物和海洋污染物的直接排放, 已使我国海域受到不同污染, 尤其是有机物的污染更加破坏环境速度。四大海区中, 东海污染最为严重, 超标率为94. 0% ; 其次是渤海污染超标率为56. 0% ; 再次是黄海和南海污染, 它们的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和无机磷。据估计, 全国沿海地区各种排污口约有217 处, 年约排污水量100 亿多吨, 入海主要污染物146 万吨, 其中有机物、营养盐和石油三类主要污染物占入海污染物总量的95% 以上。珠海海域已发现大面积海水缺氧区, 上海、浙江、天津、和辽宁遭受严重的营养盐污染, 油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则是河北、天津、浙江、上海。
2. 过度采捕是海洋生物锐减的主要原因
许多种类甚至濒临灭绝的带鱼、小黄花鱼、鲅鱼等传统经济鱼类曾是渤海优势渔业资源和专捕对象。近十年中,渤海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从3. 61( 85 种) 降至2. 52( 74 种) 因海洋污染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
3. 过度围海造地是改变海洋生物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
近十年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世人瞩目。国民经济要发展, 工业建设用地大量增加, 陆上耕地减少加速, 因而造成向海洋围海造地、污染海洋生物种群状况。由于围海造地, 造成大堤切断海水潮流走向, 使得东西海湾两侧淤积严重,几万亩浅海滩涂变成陆地。泥蚶、贻贝、江蛤、文蛤和牡蛎等绝收, 海水自净能力下降, 污染加剧。
4. 过度采伐珊瑚礁、红树林是使海洋生物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
珊瑚礁是热带浅海中所特有的由礁石珊瑚和黄藻类为主形成的生态系统, 素有“海洋中的热带雨林”之称。由于人类经济利益活动导致破坏海洋生物环境的生存, 除观赏价值外, 沿海渔民大量开采用珊瑚礁烧制石灰而导致珊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红树林是海岸线上河口海湾潮间带上的常绿木本植物群落, 素有“海上森林”之称。红树林具有使海岸线稳定、避免水土流失、提高初级生产力、增加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功能。其中的各种鸟类、鱼类、贝类、多毛类、甲壳类及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对各种污水也有一定的清洁调整能力。由于围海造地造成的海洋生物污染等原因使得红树林面积大大减少, 破坏了生态平衡。
三、实现向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原则
1.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网络的开发管理原则
地大物博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但资源并非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掠夺滥用就会面临涸泽而渔的危险,已经不乏沉痛的前车之鉴。我国海洋地理气候多样化、环境空间异质性孕育了丰富的物质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经济科学和生态价值。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通过科学管理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保护—研究—持续利用“的管理思想, 要使多样性保护和发展同步进行, 只有不断把有经济价值和发展前途的资源挖掘出来, 才能完善多样性保护区域网络。只有合理利用土地、确立投资实施原则, 才能保持良好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才能有效的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生态平衡发展, 才能充分发挥资源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促进生态系统正常循环的正常使用。
2. 我国物种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
物种持续利用可通过狩猎、采收、砍伐、捕捞、引种栽培、饲养和加工等来满足生活需求和贸易销售或非收获利益的需要。通过实地调查, 利用海洋陆地资源对当地经济开发的范围大小、时间长短、环境因素、社会生活等重要性进行环境风险评估。从而认识资源利用、物种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协调性和完整性。要实现海洋物种资源最大限度持续利用、满足科技发展需要, 必须要制定一系列宏伟计划: 即规划气候、湿地、生态、光照、物种资源、人为活动、物理特性、规划、开发、施工、投入使用、验收合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