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学生语感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市第三届教师专业成长论文评比
浅谈低年级学生语感的培养
启东市东元小学朱海燕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受能力,使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使构成一个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它不需要经过预先的理智思考和逻辑判断,而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应该从低年级孩子抓起。
一、创设情境,引发语感
法国人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人所了解的感情,只限于和他自己感到的相仿的感情。别的感情,表现得无论精彩,对他都不生作用,眼睛望着,心事一无所感。”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出一定的情景来渲染课堂气氛,就能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入情入境,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为培养学生的语感创设条件。
如《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中教学蝴蝶谷名字由来的时候,我演示多媒体课件(内容为五彩缤纷的蝴蝶群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聚会的动画),学生看到了蝴蝶聚会,翩翩翻飞,色彩绚丽的奇异景象,给学生带来一种心情舒畅的美感,并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氛围酝酿得差不多了,我适时地提示课堂的进度“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蝴蝶赶来聚会
的,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顿时,教室里充满了绘声绘色的读书声,透过他们的声音,我感到学生此时已被美丽迷人的蝴蝶谷深深吸引了,陶醉了,他们完全进入了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很轻松、自然、愉快地学习了语文。
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语文第二册《春笋》一课时,让学生诵出感情,教学时我先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体验的氛围,图画再现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春笋正从地下冒出来的动画,再通过音乐渲染情境——伴上一曲伴有春雷、春雨的音乐,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天地。
视听媒体、交互媒体等手段的利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进入作者所写的景色中体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反复朗读,培养语感
朗读时阅读教学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方法之一,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说离开朗读,培养语感将成为无本之木。《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时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读的策略,通过朗读,示范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就能把语言中包含的音、意、情、速表现出来,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如教学《世界多美呀》一课时,当读到: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读出的不仅仅是小鸡啄蛋壳的时间久,更从“才”字体会到小鸡啄蛋壳的不易和急于啄破蛋壳的迫切心情。
如《春笋》一课,我在学生认清汉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引读、对读、换词读、变序读等反复朗读全文,如第一自然段“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学这一段时,我让学生把握住句子的停顿,其中“唤醒、冲破、掀翻、冒”读重些,在读中学生体会到春笋不畏艰难顽强生长的精神。第二小节中“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学生朗读时节奏鲜明,语气逐渐加强,语调逐渐提高,读出春笋拔高天天向上的气势。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丰富了语言库存,陶冶了情操,训练了语感。
三、合理想象,激发语感
低年级的课文寥寥数语,浅显易懂,但也蕴含着美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或形象转换成生动的图像,以加深学生的感悟与领悟,帮助他们体会字里行间的感情,回味文章的余味,激发他们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
如苏教版国标本《世界多美呀》这一课,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想想小鸡从这个小洞眼里向外看,它看见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引导看图读好绿茵茵的树木和碧澄澄的小河,接着让学生想
像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绿茵茵的,碧澄澄的小河里可以看见什么。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利用挂图、插图或联系感性经验,使课文的图景、情节在头脑中映现出来,能很好地激发。
如教《云房子》一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云,启发学生想象,说说像什么,小鸟会怎样想、怎样做、它们叽叽喳喳会说些什么?
教《美丽的丹顶鹤》时,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丹顶鹤的样子及活动。在对丹顶鹤美丽的色彩、修长的形体,高雅的姿态有了直观的印象之后。想象它和神仙一起的景象,想象它在黄海之滨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情景。并用绘声绘色的朗读传情达意,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在教《水乡歌》一课时,通过师生间创造性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水乡水很多——处处绿水荡清波,船很多——飘满湖面飘满河;“听”到水乡歌很多——装满一箩又一箩的美丽景象。通过朗读,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四、迁移经验,增强语感
生活经验的迁移,就是把学生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我们所要指导的课文朗读上低年级的课文比较浅显易懂,有一些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尽管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但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中人物的境遇,进而入情入境。
如《蚂蚁与蝈蝈》中有一段“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对这句话进行理解,有的人认为把重音放在“个个”上,强调蚂蚁没有偷懒;有的读“有的背,有的拉”时读出吃力的感觉,认为搬粮食对蚂蚁来说太重了;有的人认为蚂蚁搬运粮食的方式多种多样,读时强调“有的、有的”;有的人认为夏天真热蚂蚁搬粮食很辛苦,读时把重音放在“满头大汗”上……充分体现了读的自主性、独创性。
总之,语感的培养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把握语感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语感训练,培养学生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