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写导学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区一:《导学案》编写教案化
很多老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往往受到教学 中思维定势的影响,把教案的条框详细化,就变 成了所谓的“导学案”。试想,这样的导学案, 怎能摆脱“教授化”的影子,怎能在课堂上体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九、《导学案》编写的误区
误区二:《导学案》编写习题化 有些教师认为导学案不过是教学内容习题化,所以, 在设计导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 地编织成一个个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 序都完全一样。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导学案进行教学,必定 会造成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 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 “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所以导学案绝不是单纯的另外 一份额外的家庭作业,要防止把导学案搞成又一本“练习 册”,从而加重学生的负担。
九、《导学案》编写的误区
误区二:《导学案》编写习题化 《高效课堂22条》作者李炳亭老师对避免导学案习题 化有句精辟的比喻,习题集不刻意要求知识之间“相互往 来”,题和题之间是“陌生人”,而导学案知识之间要 “相互走动”,是心连心、手牵手,相互关照的“血脉兄 弟”。导学案,首先要承载的是“培养学习能力”,而能 力要来自于思维能力,找出和发现知识规律,像一条 “绳”,顺着这头捋下去就能找到结果。
九、《导学案》编写的误区
导误学区案三编:写导应学体案现编教写师的对共学性生化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 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让每 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 的学习心态。所以,在预设学案时必须基于全体学生,既 要为全体学生的发展与提高而预设,又要能让全体中的每 一位在通过他们的探究后有所提高。应该依据“三维目标” 分层而设,使班级中每一类学生都能在实现“三维目标” 的前提下张显出属于他自己的个性,决不能采取“一刀 切”。
㈡建立《导学案》编写使用有关制度。规范编写体例, 例行审批手续,定期检查评比,提高编写使用质量。
㈢开展校本教研,加强实践研究。 ㈣保证物资供应,提供优质服务。
十一、加强对编写使用《导学案》的指导和评价
㈠深入基层,调研指导。深入基层、深入课堂,发 现典型,总结推广编写使用《导学案》中的经验和做法, 发现和指导编写使用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升编写和 使用水平。
㈢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升课堂教学 质量。
㈣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真正落实学生的主 体地位。
六、编写《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㈠课时性原则 科学划分课时,恰当把握课时容量,按课时编写 《导学案》,要注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 学习目标的达成和课堂学习效益的提高。
㈡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作为课堂唯一的 主人,其主体地位应凸显出来。
制订依据:《课程标准》、《课程纲要》、学材、学情
目标内容:体现“三维”
学
习 目
目标表述:简明、具体、易懂、可检测、可评价
标
目标强度:“跳一跳、摘得到”、可达成、照顾各层次
目标密度:2——4条
制订范围:1个课时
四、《导学案》的构成要素
依据课时目标选择、组织
打好基础的铺垫性问题 新知学习的引导性问题
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
㈧参与性原则 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 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 中学习 。
七、编写和使用《导学案》的基本要求
㈠四个“读懂”是基础。 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课程纲要》、学 材、学情,真正做到读懂标准、读懂教材、读懂学生、 读懂课堂。在此基础上,把握核心知识,关键问题,制 订出科学、适宜的学习目标。
提升方法技巧的策略性问题
学
习 内
呈现形式问题化
容
提高熟练程度的一定量习题 适当留白,让学生提出问题 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问题设计层次化
基础→变式题→拓展题→拔高题
题量适当,坡度适宜,表述清晰
四、《导学案》的构成要素
形式
学 法 指 导
要求
一般学习方法 学科研究方法
阅读的技巧 做笔记的方法 自主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技巧
六、编写《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㈤层次性原则 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做到由浅入深,由低到高, 螺旋上升,关注差异。
㈥探究性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所以一开始设计 内容不宜过于复杂,要逐步深化,体现阶梯形 。
六、编写《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㈦创新性原则 要充分预设学生的学情,要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个 性需求。因此,导学案的编写要彰显个体风格,具有创 新性,切忌千篇一律,照抄照搬。
㈡做好学材的“二度创作与开发”。 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开发”和“二度创 作”。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 “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 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七、编写和使用《导学案》的基本要求
㈢紧扣目标抓落实。 整个导学案要以学习目标为中心,围绕单元教学要求 和课后练习,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 过程。
十、《导学案》的使用对学生的要求
㈠课前(课中)认真预习。 ⒈ 学生应依据《导学案》提供的学习思路,充分阅 读教材,进行自学探究,初步理清教材的编写思路,初 步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 ⒉ 所有学生全部完成教材的基本题,部分中等生可 以完成变式题,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拓展题、拔高题。 ⒊对教材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便于在课 堂上和同学交流。
九、《导学案》的使用对教师的要求
㈡指导帮助学生有效使用“导学案” 四是努力放手。努力做到教材让学生阅读,重难疑 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自己 寻找,知识体系让学生自己建构。总之,课堂上学生能 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
五是适时点拨。点拨通过预习、讨论仍不能解决的 重疑难点;点拨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点拨学习的策 略和方法;点拨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九、《导学案》编写的误区
误区四:学案编写的“好高骛远” 部分教师编写导学案时,往往不考虑“学情”,学习 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拔高,长期这样下去, 必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的面增大,教学质量 得不到保证。编写导学案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 认知能力,注意各知识点的层次把握。
九、《导学案》的使用对教师的要求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 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 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四、《导学案》的构成要素
《导学案》的形式千差万别,但归纳起来,其基本要 素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目标
导 学 案
学习内容 学法指导 总结与反思
作业与练习
四、《导学案》的构成要素
㈠导学案要“双批双改”。
课前“一批一改”
双 批 比 改
课后“二批二改”
了解预习情况 反馈存在问题 改进教学设计 查阅纠错情况 完善方案设计 评价目标达成 指导规律技巧
九、《导学案》的使用对教师的要求
㈡指导帮助学生有效使用“导学案” 一是教师应该对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知识体系进行梳 理,并列出重、难、疑点,指导学生有目的的预习教材。 二是告知学生导学案的编制思路。导学案是如何根据 教材去设计的,让学生通过预习导学案能更好地在课前了 解熟知教材知识。 三是引导学生积极展示预习成果。在预习课上,教师 应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任务分配,指导学生如何进行 展示准备,但不要限制学生的自由,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 生的聪明才智。
…… 物理学科:实验推理法 数学学科:分析归纳法
……
体现在各个环节、各种课型、各个层次
方法要具体、实用,表述要通俗、易懂
四、《导学案》的构成要素
总结
建构知识体系 归纳学习方法
总
结
学习中存在的知识缺漏
与 反
反思
思
学习方法策略存在的问题
评价
学习目标达成度 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四、《导学案》的构成要素
内容
六、编写《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㈢导学性原则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设计导学案,遵循 学生的认知特点,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要求具体,操 作方法明了、实用 ,突出学法指导,着力培养能力。
㈣问题性原则 学习内容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设计要精心, 形式要多样,防止把导学案写成“习题集”或“练习 册”。
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 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夸美纽斯
一、导学案的作用
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 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 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比较点 编写依据 使用对象
导学案 基于学生的“学”
Hale Waihona Puke Baidu学生
教案 基于教师的“教”
教师
关注点
学什么 怎样学 学到什么程度
十、《导学案》的使用对学生的要求
㈡课中积极参与。 ⒈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上,要积极回答同学提 出的问题,大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互动,解决 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认真评价自己及他人的学习。 ⒉ 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记好知识重点、记好规律技 巧、记好策略方法。
⒊ 认真完成作业练习。作业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复 习与巩固,应通过作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 技能技巧,总结方法规律。
㈤充分体现“用教材”教的思想。 教师要基于学科课程标准,把教材当作素材、范例、 凭借,通过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依托导学案,引导 学生“走进教材”、“跳出教材”。
八、《导学案》的编制程序
导学案要经五步生成,基本程序为:
主备人 个备
学科组 群议
主备人 修订
实施人 复备
主备人 课后完善
九、《导学案》编写的误区
十、《导学案》的使用对学生的要求
㈢课后反思整理。 ⒈ 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
⒉ 整理自己的学习收获(知识框架、规律技巧、策略 方法、心得体会)。
⒊ 每周将各科导学案归类整理,形成系统资料。
十一、加强对编写使用《导学案》的管理
㈠各校成立编写使用《导学案》的指导小组。开展针 对性培训,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和编写使用能力。
㈡活动推进,促进开展。各学科要与课堂达标评估 活动结合,开展竞赛活动,激励广大教师探索与实践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
㈢列入教师个人考核与评价。促进基层学校主动参与, 提高编写使用质量。
十二、牛刀小试
1、个人选择一课时内容完成一份导
学案设计(时间:10分钟)
2、展示交流
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或体会
谢谢倾听 欢迎批评指导!
教什么 怎样教 教到什么程度
强调点
师生共同参与 师生良好互动
强调结果 轻视学程
三、优秀导学案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 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 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 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 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作 业 与 练 习
要求
围绕目标,精选内容 分层设置,分别要求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分量适当,密度合理 要求具体,明确时间 规范格式,培养习惯
五、编写和使用《导学案》的意义
㈠有利于落实课堂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 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㈡有利于落实向课堂要质量的理念。优化学习过程, 减少无效或低效学习活动。
㈣逐级生成讲实效。 一节课的好坏,不是让学生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复制 和学会上,更重要的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对问题 的质疑,文本的批判,动态的生成。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 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 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上升。
七、编写和使用《导学案》的基本要求
很多老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往往受到教学 中思维定势的影响,把教案的条框详细化,就变 成了所谓的“导学案”。试想,这样的导学案, 怎能摆脱“教授化”的影子,怎能在课堂上体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九、《导学案》编写的误区
误区二:《导学案》编写习题化 有些教师认为导学案不过是教学内容习题化,所以, 在设计导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 地编织成一个个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 序都完全一样。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导学案进行教学,必定 会造成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 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 “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所以导学案绝不是单纯的另外 一份额外的家庭作业,要防止把导学案搞成又一本“练习 册”,从而加重学生的负担。
九、《导学案》编写的误区
误区二:《导学案》编写习题化 《高效课堂22条》作者李炳亭老师对避免导学案习题 化有句精辟的比喻,习题集不刻意要求知识之间“相互往 来”,题和题之间是“陌生人”,而导学案知识之间要 “相互走动”,是心连心、手牵手,相互关照的“血脉兄 弟”。导学案,首先要承载的是“培养学习能力”,而能 力要来自于思维能力,找出和发现知识规律,像一条 “绳”,顺着这头捋下去就能找到结果。
九、《导学案》编写的误区
导误学区案三编:写导应学体案现编教写师的对共学性生化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 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让每 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 的学习心态。所以,在预设学案时必须基于全体学生,既 要为全体学生的发展与提高而预设,又要能让全体中的每 一位在通过他们的探究后有所提高。应该依据“三维目标” 分层而设,使班级中每一类学生都能在实现“三维目标” 的前提下张显出属于他自己的个性,决不能采取“一刀 切”。
㈡建立《导学案》编写使用有关制度。规范编写体例, 例行审批手续,定期检查评比,提高编写使用质量。
㈢开展校本教研,加强实践研究。 ㈣保证物资供应,提供优质服务。
十一、加强对编写使用《导学案》的指导和评价
㈠深入基层,调研指导。深入基层、深入课堂,发 现典型,总结推广编写使用《导学案》中的经验和做法, 发现和指导编写使用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升编写和 使用水平。
㈢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升课堂教学 质量。
㈣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真正落实学生的主 体地位。
六、编写《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㈠课时性原则 科学划分课时,恰当把握课时容量,按课时编写 《导学案》,要注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 学习目标的达成和课堂学习效益的提高。
㈡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作为课堂唯一的 主人,其主体地位应凸显出来。
制订依据:《课程标准》、《课程纲要》、学材、学情
目标内容:体现“三维”
学
习 目
目标表述:简明、具体、易懂、可检测、可评价
标
目标强度:“跳一跳、摘得到”、可达成、照顾各层次
目标密度:2——4条
制订范围:1个课时
四、《导学案》的构成要素
依据课时目标选择、组织
打好基础的铺垫性问题 新知学习的引导性问题
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
㈧参与性原则 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 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 中学习 。
七、编写和使用《导学案》的基本要求
㈠四个“读懂”是基础。 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课程纲要》、学 材、学情,真正做到读懂标准、读懂教材、读懂学生、 读懂课堂。在此基础上,把握核心知识,关键问题,制 订出科学、适宜的学习目标。
提升方法技巧的策略性问题
学
习 内
呈现形式问题化
容
提高熟练程度的一定量习题 适当留白,让学生提出问题 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问题设计层次化
基础→变式题→拓展题→拔高题
题量适当,坡度适宜,表述清晰
四、《导学案》的构成要素
形式
学 法 指 导
要求
一般学习方法 学科研究方法
阅读的技巧 做笔记的方法 自主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技巧
六、编写《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㈤层次性原则 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做到由浅入深,由低到高, 螺旋上升,关注差异。
㈥探究性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所以一开始设计 内容不宜过于复杂,要逐步深化,体现阶梯形 。
六、编写《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㈦创新性原则 要充分预设学生的学情,要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个 性需求。因此,导学案的编写要彰显个体风格,具有创 新性,切忌千篇一律,照抄照搬。
㈡做好学材的“二度创作与开发”。 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开发”和“二度创 作”。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 “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 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七、编写和使用《导学案》的基本要求
㈢紧扣目标抓落实。 整个导学案要以学习目标为中心,围绕单元教学要求 和课后练习,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 过程。
十、《导学案》的使用对学生的要求
㈠课前(课中)认真预习。 ⒈ 学生应依据《导学案》提供的学习思路,充分阅 读教材,进行自学探究,初步理清教材的编写思路,初 步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 ⒉ 所有学生全部完成教材的基本题,部分中等生可 以完成变式题,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拓展题、拔高题。 ⒊对教材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便于在课 堂上和同学交流。
九、《导学案》的使用对教师的要求
㈡指导帮助学生有效使用“导学案” 四是努力放手。努力做到教材让学生阅读,重难疑 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自己 寻找,知识体系让学生自己建构。总之,课堂上学生能 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
五是适时点拨。点拨通过预习、讨论仍不能解决的 重疑难点;点拨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点拨学习的策 略和方法;点拨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九、《导学案》编写的误区
误区四:学案编写的“好高骛远” 部分教师编写导学案时,往往不考虑“学情”,学习 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拔高,长期这样下去, 必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的面增大,教学质量 得不到保证。编写导学案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 认知能力,注意各知识点的层次把握。
九、《导学案》的使用对教师的要求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 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 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四、《导学案》的构成要素
《导学案》的形式千差万别,但归纳起来,其基本要 素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目标
导 学 案
学习内容 学法指导 总结与反思
作业与练习
四、《导学案》的构成要素
㈠导学案要“双批双改”。
课前“一批一改”
双 批 比 改
课后“二批二改”
了解预习情况 反馈存在问题 改进教学设计 查阅纠错情况 完善方案设计 评价目标达成 指导规律技巧
九、《导学案》的使用对教师的要求
㈡指导帮助学生有效使用“导学案” 一是教师应该对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知识体系进行梳 理,并列出重、难、疑点,指导学生有目的的预习教材。 二是告知学生导学案的编制思路。导学案是如何根据 教材去设计的,让学生通过预习导学案能更好地在课前了 解熟知教材知识。 三是引导学生积极展示预习成果。在预习课上,教师 应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任务分配,指导学生如何进行 展示准备,但不要限制学生的自由,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 生的聪明才智。
…… 物理学科:实验推理法 数学学科:分析归纳法
……
体现在各个环节、各种课型、各个层次
方法要具体、实用,表述要通俗、易懂
四、《导学案》的构成要素
总结
建构知识体系 归纳学习方法
总
结
学习中存在的知识缺漏
与 反
反思
思
学习方法策略存在的问题
评价
学习目标达成度 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四、《导学案》的构成要素
内容
六、编写《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㈢导学性原则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设计导学案,遵循 学生的认知特点,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要求具体,操 作方法明了、实用 ,突出学法指导,着力培养能力。
㈣问题性原则 学习内容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设计要精心, 形式要多样,防止把导学案写成“习题集”或“练习 册”。
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 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夸美纽斯
一、导学案的作用
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 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 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比较点 编写依据 使用对象
导学案 基于学生的“学”
Hale Waihona Puke Baidu学生
教案 基于教师的“教”
教师
关注点
学什么 怎样学 学到什么程度
十、《导学案》的使用对学生的要求
㈡课中积极参与。 ⒈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上,要积极回答同学提 出的问题,大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互动,解决 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认真评价自己及他人的学习。 ⒉ 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记好知识重点、记好规律技 巧、记好策略方法。
⒊ 认真完成作业练习。作业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复 习与巩固,应通过作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 技能技巧,总结方法规律。
㈤充分体现“用教材”教的思想。 教师要基于学科课程标准,把教材当作素材、范例、 凭借,通过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依托导学案,引导 学生“走进教材”、“跳出教材”。
八、《导学案》的编制程序
导学案要经五步生成,基本程序为:
主备人 个备
学科组 群议
主备人 修订
实施人 复备
主备人 课后完善
九、《导学案》编写的误区
十、《导学案》的使用对学生的要求
㈢课后反思整理。 ⒈ 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
⒉ 整理自己的学习收获(知识框架、规律技巧、策略 方法、心得体会)。
⒊ 每周将各科导学案归类整理,形成系统资料。
十一、加强对编写使用《导学案》的管理
㈠各校成立编写使用《导学案》的指导小组。开展针 对性培训,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和编写使用能力。
㈡活动推进,促进开展。各学科要与课堂达标评估 活动结合,开展竞赛活动,激励广大教师探索与实践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
㈢列入教师个人考核与评价。促进基层学校主动参与, 提高编写使用质量。
十二、牛刀小试
1、个人选择一课时内容完成一份导
学案设计(时间:10分钟)
2、展示交流
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或体会
谢谢倾听 欢迎批评指导!
教什么 怎样教 教到什么程度
强调点
师生共同参与 师生良好互动
强调结果 轻视学程
三、优秀导学案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 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 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 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 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作 业 与 练 习
要求
围绕目标,精选内容 分层设置,分别要求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分量适当,密度合理 要求具体,明确时间 规范格式,培养习惯
五、编写和使用《导学案》的意义
㈠有利于落实课堂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 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㈡有利于落实向课堂要质量的理念。优化学习过程, 减少无效或低效学习活动。
㈣逐级生成讲实效。 一节课的好坏,不是让学生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复制 和学会上,更重要的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对问题 的质疑,文本的批判,动态的生成。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 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 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上升。
七、编写和使用《导学案》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