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酶学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酸:NAD+氧化还原酶
惯用名:只取一个较重要的底物名称和反应类型。
乳酸:NAD+氧化还原酶 乳酸脱氢酶
对于催化水解反应的酶一般在酶的名称上省去反 应类型。
乳酸脱氢酶 EC 1.
1.
1.
27
第1大类,氧化还原酶
第1亚类,氧化基团CHOH 第1亚亚类,H受体为NAD+
该酶在亚亚类中的流水编号
(2)六大酶类
③同工酶的调节
同工酶: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在蛋白 质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等方 面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组酶。
天冬氨酸 AKⅢ AKⅡ AKⅠ 天冬氨酸-β -磷酸
天冬氨酸半醛
同型丝氨酸
赖氨酸
甲硫氨酸 苏氨酸
图2-2 E.coli中Thr、Met、Lys的合成 AK:天冬氨酸激酶
(二) 酶作用机理
结合基团 活性部位 必需基团 专一性
催化基团
维持酶的空间结构
催化性质
二、 酶催化作用机理
(一) 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1.高效率:比非催化高108-1020倍;比非酶催化高 107-1013倍
酶催化反应的效率之所以高,是由于酶催化反应 可以使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显著降低。
2. 酶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酶对催化的反应和反应物有严格的 选择。 (1)绝对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进行一 种反应。 (2)相对专一性 键专一性:作用于具有相同化学键的一类底物 基团专一性:酶的作用底物含有某一相同的基团 (3)立体异构专一性
第二章 酶学基础
1.酶的分类、组成和结构特点 2.酶催化作用机理 3.酶促反应动力学 4.酶活力及其测定
酶的基础知识
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按照其化 学组成,可以分为蛋白类酶(P酶)和核酸类酶 (R酶)。蛋白类酶主要是由蛋白质组成,核酸 类酶主要是由核糖核酸(RNA)组成。 1. Enzyme proteins 酶是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剂活性的蛋白质。 2. Ribozyme RNAs 本身就是一段RNA,不需要额外的蛋白酶就可以对 自身进行剪切,剪接和催化分子间反应等多种功 能。 脱氧核酶、抗体酶
X射线衍射仪
3 、酶作用专一性的机理
锁和钥匙模型
诱导锲合模型
锁钥匙模型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实现 酶催化功能的必要条件之一是酶必须和底 物结合。 锁钥匙模型提出了结合部位的概念,结合 部位和底物之间存在互补的关系,就像钥 匙和锁一样,因此造成酶的催化部位具有 很强的专一性,结合部位是酶活性中心的 组成部位。
4 、酶作用高效率的机理
(1)底物和酶的“靠近”及“定向” “靠近”:酶与专一性底物结合时,酶的 结合基团与底物分子之间结合于同一分子, 使酶活性部位的底物浓度远远大于溶液中 的浓度,从而使反应速率大大增加。 “定向”:底物分子的反应基团和酶分子 的催化基团严格排列与“定向”。
(2)底物变形和诱导契合
(3)酸碱催化
酸碱催化是通过瞬时的向反应物提供质子 或从反应物接受质子以稳定过渡态,加速 反应的一类催化机制。在水溶液中通过高 反应性的质子和氢氧离子进行的催化称为 专一的酸碱性催化或狭义的酸碱催化;而 通过H+和OH-以及能提供H+和OH-供体进行的 催化称为总酸碱催化或广义的酸碱催化。
酶分子中可以作为广义酸、碱的基团
两步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总和比无催化剂存在时发 生的一步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要低得多。
蛋白质晶体结构的分析
晶体结构分析法:X光晶体衍射法、测定结 晶的生物大分子空间结构,需要获得单晶。 溶液构象测定: 多维核磁共振:测定溶液中大分子空间结构, 目前上限为35KD分子量。 紫外、荧光、圆二色谱、红外等光谱,巯 基暴露等测定:测定溶液中蛋白质构象的 部分信息。
H+
②转移酶
转移酶催化基团转移反应,即将一个底物分子的基 团或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底物的分子上。 其反应通式为: AB + C = A + BC 例如:谷丙转氨酶催化的氨基转移反应。
③ 水解酶
水解酶催化底物的加水分解反应。
主要包括淀粉酶、蛋白酶、核酸酶及脂酶等。
其反应通式为: AB + H2O = AOH + BH 例如:磷酸二酯酶(EC3.1.4.1)催化磷酸酯键水 解。反应如下:
2、酶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单纯酶 酶 结合酶 (全酶)= 酶蛋白 + 辅因子
辅酶 与酶蛋白结合得比较松的小分子有机物。 辅因子 辅基 与酶蛋白结合得紧密的小分子有机物。
金属激活剂 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
酶的催化专一性主要决定于膜蛋白部分。 辅因子通常是作为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基团的载体。
活性中心以外 的必需基团
Ser195
图2-6 胰凝乳蛋白酶的三维 结构
His57
Asp102 图2-7 胰凝乳蛋白酶活性部位中的催化三联体
Asp 102
(a)
Ser195
His57
Asp 102
(b)
Ser195
底物
His57 图2-8 胰凝乳蛋白酶的催化机制
(a)酶本身;(b)加上底物后,从Ser195转移一个质子给 His57,带正电荷的咪唑环通过带负电荷的Asp102静电相互 作用被稳定
底物
催化基团
结合基团
活性中心
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复合物
1.单体酶:仅有一条具有活性部位的多肽链,全部 参与水解反应。 2.寡聚酶 :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亚基牢固地 联在一起,单个亚基没有催化活性。亚基之间以非 共价键结合。 3.多酶复合物 :几个酶镶嵌而成的复合物。这些酶 催化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一系列顺序反应。
(三)国际系统分类法及酶的编号 国际酶学委员会,根据各种酶所催化反应的类 型,把酶分为6大类,即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 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和连接酶类。分 别用1、2、3、4、5、6来表示。再根据底物中被 作用的基团或键的特点将每一大类分为若干个亚 类,每一个亚类又按顺序编成1、2、3、4……等 数字。每一个亚类可再分为亚亚类,仍用1、2、3、 4……编号。每一个酶的分类编号由4个数字组成, 数字间由“·”隔开,编号之前冠以EC。
⑥ 合成酶 合成酶,又称为连接酶,能够催化C-C、C-O、C-N 以及C-S 键的形成反应。这类反应必须与ATP分解 反应相互偶联。
A + B + ATP + H-O-H ==AB + ADP +Pi
例如:丙酮酸羧化酶催化的反应。
丙酮酸
+ CO2+ATP 草酰乙酸+ADP+H3PO4
1、 酶催化机理: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在一个反应体系里,任何反应物分子都有 进行化学反应的可能,但并非全部反应物 分子都进行化学反应。只有那些具有较高 能量,处于活化态的分子(活化分子)才 能在分子碰撞中发生化学反应。 活化能:在一定温度下,1摩尔底物全部进 入活化态所需要的自由能(kJ/mol)
(4)共价催化
共价催化又称亲核催化或亲电子催化, 在催化时,亲核催化剂或亲电子催化剂能 分别放出电子或吸取电子并作用于底物的 缺电子中心或负电中心,迅速形成不稳定 的共价中间复合物,降低反应活化能,使 反应加速。
3.酶活性的可调控性
(1)酶含量的调节 诱导或抑制酶的合成:乳糖操纵子 调节酶的降解 (2)酶活性的调节 ①共价调节: 磷酸/脱磷酸化的修饰 限制性蛋白酶水解
②别构调节
别构调节:某些小分子物质与酶的非催化 部位或别构部位特异性地结合,引起酶蛋 白构象的变化,从而改变酶活性的方式。
别构酶:能发生别构效应的酶。
① 氧化还原酶
主要包括脱氢酶、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氧合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等。 其催化反应通式为: AH2 + B = A + BH2 被氧化的底物(AH2)为氢或电子供体,被还原的 底物(B)为氢或电子受体。 如乳酸脱氢酶催化乳酸的脱氢反应。
CH3CHCOOH NAD OH
+
CH3CCOOH NADH O
一、酶的分类、组成和结构特点
1、酶的命名与分类 原则: 1)根据酶所用的底物来命名 Ribonuclease;Protease 2)根据所催化的反应来命名 Dehydrogenase;Phosphotransferase 3)上述两个原则结合 4)上述原则再加上酶的来源 牛胰核糖核酸酶
(一)习惯命名法 1961年以前使用的酶的名称都是习惯沿用 的,称为习惯名。主要依据两个原则: 1. 根据酶作用的底物命名;
④ 裂合酶
裂合酶催化从底物分子中移去一个基团或原子形 成双键的反应及其逆反应。 主要包括醛缩酶、水化酶及脱氨酶等。 其反应通式为: AB =A + B
例如醛缩酶(EC4.1.2.7)催化1、6-二磷酸果糖 分子断裂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的反 应。
⑤ 异构酶 异构酶催化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相互转化, 即底物分子内基团或原子的重排过程。 例如: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催化的反应。
当酶遇到其专一性底物时,酶中某些基 团或离子可以使底物分子内敏感键中的某 些基团的电子云密度增高或降低,产生“电 子张力”,使敏感键的一端更加敏感,底物 分子发生形变,底物比较接近它的过渡 态,降低了反应活化能,使反应易于发生。
该学说认为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 形状,而只是由于底物的诱导才形成了互补形状。
广义酸基团 (质子供体)
-COOH,
+ -NH3,
广义碱基团 (质子受体)
-COO , -NH2, O-
-SH,
..
-S ,
OH
HN
+
NH
:N
NH
His 是酶的酸碱催化作用中最活泼的一个催化功能团。
酶催化反应机制的实例 胰凝乳蛋白酶选择裂解芳香族氨基酸如 象Phe、Tyr羧基侧链。其活性中心由 Ser195、His57和Asp102组成。 在胰凝乳蛋白酶的催化反应中,组氨酸 的咪唑基起着广义酸碱催化剂的作用,先 促使Ser195的羟基亲核地附着到底物敏感 肽键中的羧基原子上,形成共价的酰化中 间物,在促进酰化的ES中间物上的酰基转 移到水或其他的酰基受体(如醇、氨基酸 等)上。
蛋白类酶(P酶)的分类与命名
蛋白类酶(P酶)的分类原则为:
1.按照酶催化作用的类型,将蛋白酶分为6大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氧化还原酶类 转移酶类 水解酶类 裂合酶类 异构酶类 合成酶类
酶的命名有两种方法:系统名、惯用名。 系统名:包括所有底物的名称和反应类型。
乳酸 + NAD+ 丙酮酸 + NADH + H+
结合部位一般是由氨基酸侧链组成,有的 酶中还有辅基参与,与底物有形状的配合, 使底物的原子和侧链的原子有尽可能多的 接近到范德华半径源自文库内。
除范德华力,稳定底物结合的力还有离子 间吸引力,氢键和疏水作用,侧链、辅基 和底物之间存在相应的配合。
按锁钥模型假说,酶的活性中心空间结构 是刚性的。
后来研究发现自由酶的活性部位和底物之 间并不精确地像锁钥匙一样配合一样,从 而提出了诱导契合模型。 该假说认为底物和酶结合时,结合力促使 底物和酶分别发生一些构象变化,从而有 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酶的构象改变可使 结合更紧密。并使催化基团处于更有利于 催化的位臵上。底物形变造成的应力状态 可使发生反应的键变弱,降低发生反应的 活化自由能,使反应速度增加。形变所需 要的能量由结合能提供。
2. 根据酶催化反应的性质及类型命名;有的酶
结合上述两个原则来命名。
习惯命名比较简单,应用历史较长,尽管
缺乏系统性,但现在还被人们使用。
(二)国际系统命名法 国际系统命名法原则是以酶的整体反应 为基础的,规定每种酶的名称应当明确标 明酶的底物及催化反应的性质。如果一种 酶催化两个底物起反应,应在它们系统名 称中包括两个底物的名称,并以“:”号 将它们隔开。若底物之一是水时,可将水 略去不写。
丙酮酸脱氢酶系(E.coli):丙酮酸脱氢酶(EⅠ)、 硫辛酰转乙酰酶(EⅡ)和二氢硫辛酰脱氢酶(EⅢ)。 EⅠ EⅡ EⅢ
碱性
EⅠ + EⅡ EⅢ

EⅡ + EⅢ
活性部位和必需基团
必需基团:这些基团若经化学修饰使其改变,则 酶的活性丧失。 活性部位: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和酶 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分子由基态达到活化态的途径有二:
1、给反应体系加热或用光照射,从而使反应 分子获得所需的活化能量; 2、使用催化剂,使其瞬时地与反应物结合成 过渡态,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反应沿着一个 活化能垒较低的途径进行。
2、中间复合物学说
酶促反应分两步进行
酶和底物形成不稳定的过渡态中间复合物 ES,然后再分解产物并释放出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