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1章概述 (1)
1.1建设单位简介 (1)
1.2项目简介 (2)
1.3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2)
第2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分析 (3)
2.1项目背景 (3)
2.1.1**市政府决定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3)
2.1.2***城市建设背景 (3)
2.1.3***全力加快*****开发和建设 (4)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5)
2.2.1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的需要. 5
2.2.2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5)
2.2.3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的需要 (6)
第3章项目区域分析 (8)
第4章项目规划建筑设计 (11)
4.1规划设计理念 (11)
4.2总平面规划设计 (12)
4.2.1总平面布局 (12)
4.2.2道路交通组织与停车系统 (12)
4.2.3景观设计 (13)
4.2.4技术经济指标 (14)
第5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16)
第6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7)
6.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7)
6.2投资估算 (17)
6.3资金筹措 (18)
第7章社会效益分析 (19)
7.1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就业 (19)
7.2保持社会稳定 (19)
7.3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20)
第8章结论 (21)
附件1:****安置小区**工程估算表 (22)
附件2:****安置小区**总平面图 (23)
第1章概述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单位地址:
项目联系人:
电话:
传真:
电子信箱:
邮政编码:
1.1建设单位简介
本项目以*********为建设主体,负责建设农民安置房用以安置当地被拆迁居民。

(1)基本情况
*********为新成立的有限公司,***年***月***日成立,目前公司注册资金***亿元,实收资本***万元。

(2)公司职能及经营范围
公司按照***委、市政府关于城乡一体化工作的要求,为农村改革创新、富民惠民工程、农民集中居住等共工作服务。

具体经营范围:资产经营管理、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投资、实业投资、城乡一体化中的安置房建设等。

1.2项目简介
****安置小区**位于*********地块内。

东至***、南至***、西至***、北至规划河道,总用地面积约3223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183平方米(含一层车库)。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小高层住宅、多层住宅、地下停车库等,共有18栋住宅楼。

地面停车位(含一层车库)243辆,地下车库停车位117辆,总户数514户。

1.3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1)**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决定》(***发[***]***号);
(2)***《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化,推进农民进城(镇、区)集中居住的实施意见》(***委发[****]***号文件);
(3)****安置小区**规划设计方案;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国家计委办公厅计办投资[2002]15号文);
(5)国家及地方有关设计规范、标准。

第2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分析
2.1项目背景
2.1.1**市政府决定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市关于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决定》(***发[****]**号)要求加快推进“居住向社区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优化城镇、工业、农业、居住、生态规划布局,进一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到2012年,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度达到50%左右。

《**关于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农民进城(镇、区)集中居住的实施意见》(***委发[****]***号)要求,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为农民进城(镇、区)集中居住营造最优的环境。

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向城镇转移、居住向城(镇、区)集聚。

合理确定农民安置公寓房和集中居住区的布局和规模,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切实改进农村建房模式,对农民进城进镇居住的全面推行公寓房。

2.1.2***城市建设背景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方向为生活用地向东南推进,生产性用地向北发展。

城市规划布局以****、****、****为界形成
**、**、***、**(即*****)四片。

近几年是**历史发展最快的几年。

特别是城市建设方面,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都得到了很好的推进。

城区道路有序进行提档改造,老小区整治逐年加大力度,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主要道路两侧建筑立面滚动翻新,城区绿化面积年年有所增加,绿化养护水平不断提高等等。

**城市形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外的知名度也在逐年上升,同时群众的满意度也不断提高,**城市精致和谐适宜人居的特性越来越得到体现,获得群众的认可。

2009年,**获得省节水型城市称号,以“改善住房条件”为主题再获省级人居环境范例奖;2010年,**成为****************。

*******位于***南郊,地处**、**、**三城交汇的中心地带,是***于今年1月份正式成立的新城区。

*****是立足更高层面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区域。

根据相关规划,*****为科技、教育、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由它服务于**老城,补缺**老城自身不能提供的多样城市功能。

新城定位以居住为主,同时兼有商业购物、休闲、度假、文化、体育、教育等功能,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服务。

2.1.3***全力加快*****开发和建设
目前,*****的城市形态框架已经初步显现。

2010年1月,***市委书记***、市长***在视察*****建设情况时指出,*****是**城市建设和城市经营的重要板块,要作为整个市区的一部分来大力度推进,高水平建设。

*******的开发建设事关全市发展大局,充分调
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市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发展。

市长陆留生对加快*****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目前*****的框架已经拉开,下一步重点要加快***国道以东动迁安置区建设,并在更大范围内加强预拆迁和村庄整理工作,尽快完善功能,早出形态。

要加强招商,根据*****的发展定位明确招商的重点,要大力引进科技、教育和文化等产业,同时还要加快相关载体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创意经济、金融服务等智力服务型经济。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的需要
创新型城市是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对其它区域具有高端辐射和引领的作用。

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

*****概念的提出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符合发展文化产业的精神,符合建设生态环保型城市、节能型产业的精神。

*****的建设为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2.2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围绕新市民安居社区主题,高标准规划建设集中居住小区,不仅可以为*****引入规模化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更是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本项目范围内的居民原为分散居住,市政及公益基础设施不甚完全,污水排放、垃圾处理、卫生环境、医疗保障、文化娱乐、商
业服务等条件较薄弱。

随着此次*****的建设,对拆迁农民进行了集中安置,高起点的规划、建设集中居住小区,使农民成为社区居民,群众生活水平将有明显提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搬迁居民将迁入的小区各项基础设施十分完备,水电供应、燃气供应、污水收集、垃圾处理、公共卫生等一系列市政设施均一步到位,群众可以真正过上方便的现代城市生活;二是按照以人为本、注重功能的原则,建成后的小区内设有社区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大型绿地等服务功能区,公共设施配套能力较之以前明显增强,能为居民创造一个优越的生活、娱乐、休闲环境;三是安置房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要求建设,注重居民生活的需求与细节,从使用(功能配置)与空间(视觉体验)两个层面全面提升社区的整体品质,区别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品房,群众安置均采用产权调换的形式,不会因住房条件改善而提高价格,使群众真正享受到城市建设的“实惠”。

与此同时,群众还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经济补偿,为他们以后的安居乐业增添一份保障,这也是***政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富民强市政策的具体体现。

2.2.3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的需要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空间和城市功能的载体,土地供应与保障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城市发展的空间、潜力和方向。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是近年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土地管理的最全面、最明确、规格最高的一份文件。

《决定》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的基本国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针对当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一系列重大措施。

***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及**省的有关文件,实行统一的土地价格管理和用地指标管理,根据上级下达的用地计划,确定年度各类用地数量,实行定性定量供地。

********区域内目前分布着大量的农民宅基地和镇村办企业,缺少科学规划,房屋多以二、三层为主,土地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容积率低、利用粗放、布局零乱、效率不高等现象。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充分挖掘*****区域内原有建设用地的潜力,大大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盘活现有存量土地,实现有限土地资源的“再生”利用,达到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的,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可观的用地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