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论文

合集下载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不溶性微粒可引起肉芽肿和肺气肿.造成供氧 不足,引起静脉炎、局部组织血栓和坏死,导致过 敏反应、热原反应及肿瘤样反应,具有较大的危害 性。 2.4忽视药物配伍禁总
中、西药注射液混合后发生配伍禁忌常呈现浑 浊、沉淀、变色或产生气泡等现象,主要原凶为混 合后溶液pH值发生改变;如在含双黄连注射液的 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硫酸阿米卡星注射 液、硫酸庆大霉素即出现棕黑色沉淀.加入氨苄西 林钠溶液颜色变深…]:在清开灵输液中加入硫酸庆
另外加药方法不同也会使混合液出现不同的变 化。例如将维生素C注射液与川I芎嗪注射液分别加 入和混合后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其微粒变化 不同.混合后加入法其微粒多于分别加入法L16]:青 霉素注射液与双黄连注射液混合后加入0.9%氯化 钠注射液中,其微粒数多于分别加入法数十倍n1;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川I芎嗪注射液直接配伍后产生棕 色沉淀.而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再混合则混
[4]马一平,陈庆明,张兰香.清开灵注射液在8种输液中的稳 定性考察.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2):119—120
[5]齐菲,侯连兵.清开灵注射液与常用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医 药导报,2006,25(6):583—584
[6]郭喜红,张丹,于鲁海,等.葛根素注射液与5种输液配伍 的稳定性考察.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12):755
文章编号:1672—3384(2006)一06—0036—04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作
者】
【中图分类号】
杨毅恒翟所迪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100083) R28;R969.3
【文献标识码】 B
1前言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
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提取出有效

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论文

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论文
94
内蒙古中医药
用和无指征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 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有效的措施之一[1],这样还可以进一步减少 患者的经济负担,加强医院各项管理和药剂科的发展。 4.2 通过一年来对处方的抽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为:抗菌药物 的使用率占 40.48%。虽然符合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 的低于 50%的要求,但仍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低于 30%的 标准[2]。进一步发现不合理用药和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较多。如软组织损伤,上呼吸道感染,处方中出现抗菌药物的联 用情况。究其原因:一是临床医师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观念 不强,无指征用药较多;二是门急诊使用抗菌药物无细菌培养和 药敏试验,凭经验用药;三是预防感染用抗菌药物较多;据文献 报道抗菌药物用药时间过长及频繁更换,除会导致耐药率的增 加[3],还会使不良反应加重。四是相当一部分医生习惯性的将病 毒感染误认为合并细菌感染;五是目前医生用药存在着较严重 的不合理的回扣现象。
中图分类号:R286012)17-0094-02
中药注射剂是在中药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 发生不良反应[1]。医生要根据每种中药注射剂的处方组成、功能
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依据,利用现代科学方法,根据药物性质 主治以及病人的具体病情、证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注意辨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广泛,安全性问题已引起关注,中药 置时间过长[2]。
注射剂合理使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3 中药注射剂时应尽量单独使用:中药注射剂临床单独使用较
3.1 临床辨证论治使用中药注射剂: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大部 少,多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由于中药注射液的成分复杂,与输
分大型综合性医院中 95%的中药注射剂由西医生所开,大多数 液及其他药物配伍不当,会产生溶液的 pH 改变、澄明度变化、

治疗脑血管病9种中药注射液的合理应用

治疗脑血管病9种中药注射液的合理应用

治疗脑血管病9种中药注射液的合理应用(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关键词】脑血管病;中药注射液;合理应用作为危害人类健康主要疾病之一的脑血管病,其治疗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药注射液以其疗效确切、起效迅速的特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仅本院目前治疗脑血管病常用的中药注射液就有9种。

由于中药注射液种类较多、组成复杂,在实际应用中有些混乱。

笔者拟从传统中医角度、现代医学角度以及药剂学等角度对本院中药注射液的适应证型和药理作用进行比较,并结合脑血管病临床应用特点、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提出几种药物的选择建议,以期达到安全有效的使用中药注射液的目的。

1辨证应用中药注射液脑血管病属中医“中风”范畴。

主要是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痰浊瘀血隐伏脑脉,加之情志或劳倦等诱因,使气滞血瘀,或阴血亏耗,血脉凝涩,痹阻脑脉,窍闭神匿,元神被蒙,神不导气所致。

病性多为本虚标实,故治疗上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醒脑静注射液[1]和清开灵注射液[2]属于凉开药,均可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脑开窍,适合实热证患者。

临床主要适用于身热烦躁、面赤气粗、口渴口臭、痰多色黄、舌质红绛、舌苔黄或黄腻、脉数或弦滑数的患者。

如果患者伴有感染高热,则选用清开灵注射液更佳;如果患者伴有意识障碍,则最好选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

另外,在清开灵注射液应用时应注意对于表证恶寒发热患者、年老体弱及虚寒体质的患者慎用;醒脑静注射液在应用时则应注意外感发热、寒闭神昏的患者忌用。

生脉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均可用于脑血管病的治疗,但它们主要适合于虚证引起的中风患者。

生脉注射液以益气养阴、生津固脱为主,临床应用于气阴两虚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气短、乏力、面色无华或面色潮红、自汗或盗汗、烦躁、口渴、小便短少、舌红、苔少、脉细数等。

刺五加注射液以平补肝肾、益精壮骨为主,临床应用于肝肾不足,如具有眩晕、健忘、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脉虚等症状的患者。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2)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2)
普遍认为:中药的安全性比较高,毒副作用小。 事实上: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中中药
注射剂占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3/4。
我院应用中药注射剂品种如下
药品名称
主要成分
溶媒
疏血通注射液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
水蛭、地龙 三七总皂苷
5%葡萄糖注射液或0.9% 氯化钠注射液
注射用水或10%葡萄糖注 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 艾迪注射液
三七总皂苷
5%~10%葡萄糖注射液
5%~10%葡萄糖注射液
斑蝥、人参、黄芪、刺五 加
0.9%氯化钠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红參、麦冬 丹参
5%~10%葡萄糖注射液 5%或50%葡萄糖注射液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冻 丹参多酚酸盐(丹参乙酸
5%葡萄糖注射液
我院应用中药注射剂品种如下
药物热
发热、胃寒、全身发抖
血液系统
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
神经系统
耳鸣、头痛、头晕、抽搐、全身发麻
呼吸系统
干咳、哮喘、呼吸急促
肝损害
食欲不振、转氨酶增高,药物性肝炎
肾损害
腰、肾剧痛
中药注射剂致死反应实例
清葛鱼测主难开根腥部要、灵素草门表甚注 注 注 共 现 至射 射 射 收 为 死液 液 液 到 过 亡致致致使敏等死死死用性。33:该休例例自药克。1物、9的全88严身年重过至不敏今良 反,反应药应、品2呼安2吸2全例困检, 在注 多中5对对澄有中5以注有配加食斑中中在配多中胸腹斑食在有 不5胆中加配配 胸丹中引%%%中射发药疑疑明效药供射些伍入欲蝥药药中伍发药闷痛蝥欲给些可酸药入伍伍闷参药起~~葡药 用性 注 难 难 度 成 组 临 用 可 发 的 不 、 注 注 药 发 性 注 、 、 、 不 病 可预 、 材 的 禁 发、 多 注 毒11萄00注水 和射重重欠分方床丹能生助振人射射注生和射心腹人振人能 知珍的助忌生 心酚射性%%糖射或 普剂症症佳如复前参含的溶、参剂剂射的普剂悸泻参、静含 性珠来溶性的 慌酸剂反葡 葡注剂1遍的需需的生杂配多蛋物剂转、不的剂物遍的、、、转脉蛋 :母源剂:物 、盐的应萄萄射0中性应用用制物,制酚白理、氨黄良应中理性应心恶黄氨(白 成、、与理 呼(使;(糖糖%粉液加用中中剂碱灭溶酸质化稳酶芪反用加化用律心芪酶肌质 分炮稳一化 吸丹用::葡注注多多)或、入原药药也、菌液盐,学定增、应原入学原失、、增注, 复制定些学 困参对萄射射数数0猪其则注注易苷后的(易变剂高刺涉则其变则常呕刺高)易 杂等剂药变 难乙象.糖液液中中去它和射射导类配无冻引化等,五及和它化和、吐五,中引;方等物化、酸以注00药药..氧中注剂剂致、伍菌干起附药加的注中注血、加药药起 面附配意镁中射注注胆药意选选黄发粉)抗加物诱意药意压胃物注抗 的加伍识)老A液射射酸D制事择择酮生末原剂性发事制事下胀性射原 差剂或模年或剂剂R、剂项肌肌类变或抗也肝药项剂项降肝液抗 异也联糊人氯的均均栀配肉肉等化浓体是炎物配炎时体 以是合、(化发有有子伍注注分,溶过发伍,过 及发应大患钠生不不、应射射子易液敏生应若敏 成生用汗心注。同同水用,,量产。反用病反 分可淋血AA射程程牛DD急急较生应人应 的引漓管液度度RR角救救大导。精。 复起疾原原的的(粉病病,致神杂明病因因不不)例例对状性显)A之之良良、D才才机态,的、一一反反板R选选体欠导不儿的;;应应蓝择择组佳致良童新发发根中中织,质反(化生生、药药有空量应病合,,黄注注一腹不。毒物临临芩射射定状稳感。床床苷剂剂的态定染症症、静静刺,。)状状金脉脉激容和表表银滴滴性易癌现现花注注;诱症不不。。。发病一一低人,,血居不不糖多同同反,生生应这产产、类批 批过 人次次敏群间间反对存存应药在在和物差差胃的异异肠代性性道谢;;反、应排等泄。能力低,易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当前,社会上普遍认为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注射剂本身的质量原因引起的,因而有不少医疗单位拒绝使用中药注射剂,甚至有些人全盘否定中药注射剂。

其实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度以及中药注射剂研发、生产等环节有关,更多的还与其在临床是否合理使用有关。

有数据统计显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70%是临床不合理使用造成的。

为了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笔者对我院2015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150份出院病历进行处方点评。

现将点评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本次处方点评的病历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各科使用中药注射剂的150份出院病历。

点评品种: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舒血宁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肾康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

(二)方法对150份出院病历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嘱进行点评。

1.点评要点1.1 适应证不适宜;1.2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1.3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1.4 用法、用量不适宜;1.5 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不良相互作用;1.6 重复给药;1.7 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2.点评依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2年版》、《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及药品说明书。

二、结果三、分析(一)适应症不适宜根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如患者**临床诊断为脑动脉供血不足,医生给患者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而红花黄色素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为心血瘀阻引起的Ⅰ、Ⅱ、Ⅲ级的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

(二)用法、用量不适宜1.选择溶媒不适宜按照《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及药品说明书的规定,舒血宁注射液的溶媒宜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因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可使舒血宁注射液中的银杏内酯开环,药物稳定性降低,效价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增加。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整理课件ppt
19
忽视药物配伍禁忌
中、西药注射液混合后发生配伍禁忌常呈现浑 浊、沉淀、变色或产生气泡等现象,主要原因 为混合后pH值发生改变;
含双黄连注射剂的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中, 加入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即出 现棕黑色沉淀,加入氨苄西林钠溶液变深;
在清开灵输液中加入硫酸庆大霉素或维生素B6 后即出现浑浊
整理课件ppt
22
忽视药物配伍禁忌
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中 静脉滴注,常引起过敏反应,甚至休克。
低分子右旋糖酐本身是一种强抗原,易和一些 药物结合成络合物或复合物所致,因此临床在 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时,应尽可能不与低分子 右旋糖酐注射液混合滴注,以免引起过敏性休 克或严重的过敏症。
用药剂量过大或浓度偏高
河南省2004~2005年发生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3414例,涉及66个品种。
其中超出药品说明书用量占总数的 21.38%,儿童超剂量用药占总数的 39.76%。
整理课件ppt
17
用药剂量过大或浓度偏高
从我院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报表中也可 得到印证:
从2001年至2005年由中药注射剂引起的 不良反应共22起,其中超量使用的有10 起,占45%。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整理课件ppt
1
定义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药理论 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 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提取出 有效成分或物质制成的无菌制剂。
整理课件ppt
2
中药注射剂目前状况
柴胡注射液 列入国家标准的中药注射剂有109种 复方中药注射制剂约有50种。
整理课件ppt
3
中药注射剂目前状况
中药注射剂的优点在于药效迅速,作用 可靠,更适于抢救危重病症之用,是中 医治疗急症必不可少的剂型。

中药注射剂液论文

中药注射剂液论文

中药注射剂液论文【摘要】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对中药应用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这种中药制剂形式,打破了人们对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起效慢的看法。

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中药在医学领域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中药在临床应用方面药效的发挥更为注意。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输液;配伍;稳定性一、引言中药是我国本土医学中采用的药物,西医和西药进入到我国医学领域中,对中医学和中药的应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但是近些年来中医药学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对其传统的用药方式也做出了创新和改革。

中药注射剂是现阶段中药应用中常见的药剂形式,在与传统中药制剂相比较来看,这种制剂形式是中药应用领域中的重大改革,也是中医药学前进和发展的主要表现。

采用静脉注射形式进行中药注射剂的应用,这种制剂形式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出中药的医用价值,人体能够更加容易地吸收药剂中的有用成分,并且相对传统制剂起效快,在应急治疗中起到了非常显著地作用,但是其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是需要人们进行重点关注的。

输液主要是通过静脉滴注形式将氯化钠溶液或者葡萄糖溶液等配以药物制剂向患者静脉血管内进行注射,而药物与注射液之间的反应可能会造成药性的变异,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本文主要对几种常见的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二、穿琥宁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中药临床应用中较为常见的应用药物,其主要主要成分是有穿心莲中提取并进行反应所形成的。

在临床研究中,穿琥宁注射液具有搞笑的消炎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对肺炎等感染疾病有很多好的疗效。

通过实验表明,该注射液通过与5%GS、0.9%NS、10%GS、GNS、复方醋酸钠注射液配伍之后,经过8h,其整体情况较为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外观变化,同时其溶液PH值也未出现明显变化,紫外扫描吸收曲线形状、吸收峰也无改变。

三、刺五加注射液刺五加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起作用主要是补肝肾,刺五加注射液在使用中,主要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合理使用中成药注射剂论文

合理使用中成药注射剂论文

合理使用中成药注射剂【摘要】目的:通过对研究各种中药注射剂近年来引起的严重不良后果甚至死亡,使中药注射剂得到更好、合理的使用让患者免受更多的痛苦。

方法:医护工作者从对注射剂的消毒、灭菌、使用说明等方面以严格的治疗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

结果:经过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因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导致的死亡和不良反应更少。

结论:对于一些药物特别是中药的合理使用只有在不断地临床应用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逐渐规范使用方式,才能找到合理的方案。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合理;双黄连;清开灵中药注射剂,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颌混悬液,以及供临床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

注射剂由药物、附加剂、溶剂及特制的容器组成。

以中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颌方法,从中药或复方中药中提取有效物质的注射剂称为中药注射剂。

因为注射剂具有要小迅速、作用可靠,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药物和病人,可使某些药物发挥定位定向的局部作用,所以现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很广泛。

但是注射剂也存在不足之处。

如质量要求高,制备过程需要特定的条件与设备,生产费用较大,价格较高;适用不便,注射时疼痛;一旦注入机体,其生理作用难以逆转,若使用不当易发生危险。

1中药注射剂1.1注射剂的给药途径有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脊椎注射、动脉注射、脑池内注射、心内注射、关节腔注射、滑膜腔注射、鞘内注射及穴位注射,因给药方式不同致药物在各组织器官的浓度有很大的区别。

1.2主要的药物抗休克的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丹参注射液、冠宁注射液、万年青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镇惊、开窍的牛黄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具止痛作用的颅痛宁注射液;有抗菌消炎作用的茵栀黄注射液等这些药物的应用虽然拯救了很多病人,但是同时也因为这些药物的不当使用造成了一些病人失去生命或出现其他更加严重的问题。

1.3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的不同由于原料本身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其中含有的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如鞣质、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树脂、色素等杂质,在前处理过程中未能除尽,当温度、ph值等因素变化时,这些成分就会进一步聚合变性,使溶液呈现浑浊或出现沉淀;同时,有些注射剂中含有的成分本身不够稳定,在制备或贮藏过程中发生水解、氧化等反应,不清楚会产生什么物质,而这些新产生的物质对人体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却不得而知;再加上在注射剂中还会加入一些附加剂如增溶剂、助溶剂等,也可能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对特异体质的患者而言就更危险了。

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论文

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论文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8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23-01目前药物治疗上广泛采用注射剂给药且常常多种注射液配伍在一起注射,这样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中药注射剂与其它注射剂之间的配伍使用,从而使其在化学,药理方面出现一定的不合理配伍。

1 中药注射剂的化学配伍注射剂的药理化学配伍变化主要出现混浊、沉淀、结晶、变色、水解、效价下降等现象。

输液的组成常用的输液有5%葡萄糖、10%葡萄糖、注射用等渗氯化钠、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

这些单糖、盐、的溶液一般比较稳定,常常与注射剂配伍。

1.1 输液与添加中药注射剂间的相互作用1.1.1 溶媒组成的改变注射剂有时为了有利于药物溶解稳定而采用非水性溶媒,如乙醇、丙二醇甘油等。

当这些非水性溶媒的注射液加入输液中时,由于溶媒组成的改变从而使中药注射剂发生化学变化。

复方中药注射剂中的有效成分尚不清楚、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用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做溶媒使用时,溶媒的ph值可影响未知成分的稳定性,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注射液中的某些成分可发生肉眼不可见的分解、聚合反应。

1.1.2 ph的改变注射液ph值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不适当的ph 下有些药物会产生沉淀或加速分解。

输液本身的ph是直接影响混合后ph的因素之一,而各种输液有不同的ph值范围,而且所规定的ph值范围较大。

1.2 注射液之间的相互使用配伍输液不良反应的增加一般通过以下途径:①内毒素加和;②微粒加和;③微粒倍增;④ph变化;⑤渗透压变化;⑥主要药结构变化等方面,而中药注射液与其它药物配伍常常与ph值相关甚密。

1.2.1 注射液间ph的影响中药注射液间的配伍变化,大部分是由于ph的改变所产生的影响。

例如: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环丙沙星配伍。

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丹参、降香,提取而成的灭菌水溶液,其ph值为6.8。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探讨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探讨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探讨概要:为了确保中药制剂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应严格控制中药制剂生产质量,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确保原材料质量以及加工技术达标,并尽可能提高药物纯度。

临床中应用制剂疗时应尽可能选择最佳给药剂量和用药方式,能单用者绝不联用,然后根据治疗情况给予稀释后在给药。

此外,中药房工作人员要对患者的过敏史、药物禁忌等咨询询问在给药,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刻停药,并及时治疗。

本文选取合作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00例中药注射剂输注导致静脉炎不良反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归纳与总结了其相关不良反应报道,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合作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2例中药注射剂输注导致静脉炎不良反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55例,女47例,年龄18至70岁,平均年龄44岁,归纳并总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排除有药物过敏史、静脉相关病史及输注化疗药物治疗的患者。

1.2方法本次研究所用的中药注射剂均符合说明书规定的溶媒种类、用药剂量与标准。

本次研究均运用孔径标准为5mm的输注器与7号针头进行穿刺,同一血管输注次数均没有超过3次;使用符合研究要求的统一输注架,输注高度标准为1m;输注速度标准为40至50滴/min,本次研究的标准输注时间为30至60min,所选药物均按照说明书要求的储存条件进行保存,除某些药物是生产厂家于出厂前进行配制外,本次研究所有药物均为现配现用。

分析并整理患者输注时间、性别、输注静脉炎程度分级、年龄、药物类别、输注部位、原患疾病、中药注射剂品种数及预后等相关因素。

1.3评价标准使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患者出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与性别无关(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和患者用药时间、年龄、以及用药方式间有密切关联(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一所示:3讨论近年来,随着临床医护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医疗行政部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临床输注的操作规范及标准也逐渐明确,因此因输注操作失误引起输注静脉炎概率逐渐下降,由此可见,引发输注静脉炎的关键因素为患者的自身因素及临床药物因素。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摘要】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347-01我国中药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各种中药及其制剂在临床广泛应用。

中药注射剂作为中药开发的新剂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能较好的发挥中药治疗疾病重症的作用。

近年来,广泛用于抗感染、抗肿瘤和心血管系统。

其实,中药材的成分复杂,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也决定了中药注射剂是很不稳定的一种药物剂型。

其在于生理盐水或氯化钾等强电解质配伍后,加速了中药中不稳定成分的变化。

另外,由于改变了传统中药的给药途径,未经肠胃吸收和肝脏代谢灭活,可能使人体失去抵御外界异物的一道屏障。

因此,无论医护人员或患者都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严重性。

改变“中药能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观念,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1. 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1.1 使用不恰当的溶媒如清开灵注射液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微粒明显少于10%葡萄糖注射液。

还有研究表明[1]茵栀黄注射液与0.9%氯化钠配伍后,黄芩苷含量下降,微粒数不符合药典规定。

1.2 联合用药不当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药制剂进入临床,中药与西药以及中药之间连用的可能性增大,中西药的配伍禁忌也是造成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

如生脉注射液与能量合剂配合使用,配伍后生脉注射液中热源与不溶性微粒递增,混合液的稳定性,血药浓度和药效学均发生改变。

1.3 随意增加剂量如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推荐剂量为一次10—20ml,用10%葡萄糖250ml—500ml稀释后滴注,而临床常用量为40ml,甚至更多。

据报道:[2]给药剂量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是显著的,剂量大者不良反应发生比例为对照组的近20倍。

1.4 疗程过长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一般用药时间都比较长,而大部分中药注射剂的作用机制和毒理作用并不明确,这就有可能使药物在体内积蓄,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

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

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摘要】中药注射剂型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的特点,较好地发挥了中药注射剂治疗极危重症的作用。

特别是在非典,甲流,手足口病,中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等这些传染病和慢性病的治疗和防控上,中药注射剂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近年来,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频发,引起了医护人员的共同关注,如何更好地发挥中药注射剂对人民身体健康有利的一面,值得探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安全性中药注射剂的出现,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是中医临床治疗危急重症的一种较好的速效剂型,有着快速、高效的特点,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但由于中药注射剂原料成分的复杂性,中药材品种、产地、采收季节不同而造成所含成分的不确定性,处方组分和剂量的特殊性,以及制备工艺和分析技术的不规范性等原因,导致目前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药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提高。

因此.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应引起医护人员的共同关注。

为此,对我院2012年1-4月份住院患者输液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做以中西药不良反应的对照。

1 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内容、方法:2012年1-4月份全院住院输液患者1540名,其中1048名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 492名静脉滴注西药成分注射剂,其中男性632例,女性908例,男女比例为69.6:100,年龄最小25岁,最大88岁。

2 结果调查所涉及住院输液患者1540名,其中1048名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有32名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占用药人数的3.05%。

492名静脉滴注西药成分注射剂,有5名出现不良反应,占用药人数的1.02%,可以看出中药注射剂所引发的不良反应是西药注射剂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的2.99倍。

3 讨论3.1重视和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传统中药大多口服给药,由于肝脏首过效应一般副作用较少,配成注射剂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其中有效成分未经过肝脏首过效应,相对于口服给药其浓度较大,所以不良反应也较大。

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

浅谈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摘要】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多,很多是由于其不合理使用造成的。

本文分析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并详细阐述了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需注意的问题,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合理应用【中图分类号】r2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245-011 引言中药注射剂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天然药和中药的复方和单方中提取有效物质,可供注入人体内包括穴位、肌肉、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制剂,或供临用前配置成溶液的浓溶液或无菌粉末。

随着新工艺及新技术的大量应用到中草药注射剂的生产中,如薄膜挥发、减压浓缩、溶酶提取及离子交换等技术的应用使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有了空前的提高。

其质量更加稳定,疗效更为显著。

然而,由于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的发生,为临床正确使用中药注射剂敲响了警钟。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2.1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2.1.1 中药材中的毒性成分有些中药注射剂中的某些成分含有较大毒性,其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接近,如洋地黄类强心苷,当使用不当时,极易产生不良反应[1]。

马兜铃作为某些中药的活性成分,是引起肾脏等泌尿系统损害的主要物质。

2.1.2 原材料药材的质量因素中药材的质量与很多因素相关,如中药成长的地理环境、采收的季节、气候、生长期的长短、药材生长环境的差异等均可影响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不正确的使用农药,科学技术的缺乏,残留的农药,个体种植中草药,致使药材中有农药残留;原药材在储存或晾晒过程中出现霉变,加工后可除掉表面霉菌,但霉菌所产生的霉素不可能彻底清除;药材命名的不统一,异物同名现象较多;炮制工艺不统一;这些都会导致药材的质量难以统一。

2.1.3 中药材中的大分子物质中药注射剂大多是提纯物,其成分较为复杂,一些大分子化合物,以胶体的形式存在于药液中,当输液与药液或其他药物配伍时,由于ph值变化及其他因素,极易产生聚合反应。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摘要】目的为保证临床合理、规范地使用中药注射剂,以求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优势,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

方法从溶媒的选择、药物间的配伍禁忌、滴速的控制、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结果及结论认真抓好以上各个环节的工作,规范临床操作规程,可以保证中药注射剂临床治疗的安全有效。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溶媒滴速不良反应配伍注意事项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1]。

它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但由于中草药成分和组分比较复杂。

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已不断有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报道,且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引起了人们的相应重视。

根据我院中药注射液出现的不良反应,笔者认为通常所出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实则很多是可防范的药物不良事件。

笔者现仅就临床如何合理、规范使用等方面作一阐述。

以求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优势,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

1 正确选择溶媒中药注射剂包含的成分很复杂,应根据其理化性质选择不同的溶媒。

粉针剂应当用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再扩溶。

如果溶媒选择不当,会致使溶液形成沉淀、不溶性微粒、甚至变质等从而引起不良反应。

有文献报道,参麦、复方丹参、银杏叶等注射液的pH为4~6.5,偏酸性,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故一般应用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2],(即使考虑患者有糖尿病史,也可以通过皮下注射适量胰岛素抵抗)。

而复方苦参、灯盏花素等注射液偏碱性,则应用0.9%氯化钠注射稀释后缓慢滴注,避免与pH值过低的液体配伍使用,以免有效成分析出,形成沉淀 [2]。

又如灯盏细辛注射液在酸性条件下,其酚酸类成分可能游离析出,所以必须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稀释,而不能用偏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分析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分析
参麦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血塞通注射 液、华蟾素注射液等宜选5%葡萄糖注射液(5)
复方苦参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双 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宜选用0.9%氯化钠()。
规范操作-配液、滴速
配液时应注意药液配制顺序、加药方法,尤其是粉针 剂,应注意先将药物充分溶解后,再加入常规注射溶 媒中;如果直接用溶媒溶解,可能导致溶解不充分、 微粒数增加。
临临床分类类
④抗肿瘤类
对肿瘤的治疗侧重于抑制肿瘤生长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两方面,作为抗癌的辅助治疗药。
如艾迪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消 癌平注射液、得力生注射液、猪苓多糖注射液等。
中中药药注射剂使用沿革与现现状状
临床分类
⑤祛风类
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如穿山龙注射液、当归寄生注射液、丁公藤注射液、
参附注射液
【功能与主治】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要用于阳气暴 脱的厥脱证(感染性、失血性休克等);也可用于阳虚 (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疼、泄泻、痹症 等。
阳虚:畏寒肢冷,面色苔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 沉微无力等。
气阴两虚: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烦渴 欲饮,午后潮红,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体瘦薄, 苔少而干,脉虚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6-10种——32% 11-20种——9% 20以上——1%
合并用药
情况普遍
* *
穿心莲
莲必治
穿琥宁
炎琥宁
审慎配伍
中药注射剂宜单独使用,说明书上也要求避免与其 它药物混合静滴,但两组或两组以上液体序贯静滴 的情况还较普遍。
确实需要两组或两组以上液体治疗的情况下,需适 当间隔一定时间,防止两种药物在血液中混合而引 起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抗感染、抗肿瘤、心血管等领域的运用日益广泛,由于临床缺少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的知识和经验,配伍应用不合理时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因此,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显得尤为重要。

1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后易发生的问题1.1pH值改变引起的变化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pH值过高或过低均能使某些成分的溶解度降低或溶胶状态被破坏而析出沉淀;生物碱、皂甙、氨基酸等成分也可能因pH值的改变发生氧化、水解、缩合等反应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或产生气泡等[1]现象,则药物不能使用。

1.3热原量的叠加各种注射液中均存在一定量的热原,中药注射剂用量一般较大,在与其他西药注射剂或输液配伍后,易造成热原量的叠加超过药典规定的限量。

上述是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不合理时发生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

2我院为加强中药注射剂合理配伍应用所采取的措施2.2加强对过敏体质患者的用药观察科室医护人员加大巡查力度。

对过敏体质的患者,做到详细询问过敏史,输液时尽量单品种使用中药注射剂;对高敏体质者,用药前做过敏试验[3],并严格控制滴速,严密进行用药期间的观察。

2.3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药剂科多途径收集中、西药注射剂配伍经验和配伍禁忌知识,每季度出版一期《药学服务》,及时向全院人员提供最新的合理用药信息。

3结论在输液条件日益完备的今天,药物的合理应用成为发挥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

我院通过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审核输液医嘱、积极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等措施,加强了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的合理性,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极大提高了我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2刘小文,张建芬,王玮琴.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5(29-3):81-82.3孙燕燕.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综合报道.河北医药,2005,3(27-3):231-233.。

浅谈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浅谈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浅谈 中药注射剂 的合理应用
薛彩 红 杨永 欢
摘要: 中药 注射 剂 发 生不 良反 应 的原 因 ; 使 用 中药 注射 剂存 在 的 问题 ; 中药 注射 刺 药物 不 良 合 理应 用
中 图分类 号 : R 4 7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成 的无 菌溶 液 、 混悬液、 或 临用 前 配成 溶 液 的灭 菌 粉 末供 注人 体 了新 途径 。但不 少 老年 患 者 同 时存 在多 种 心 脑血 管 疾 病 及 代谢 内 的制 剂 。 由于 中药 注 射 剂有 着高 效 、 速效等优点 , 临 床上 在 抗 疾病 , 如 冠 心病 、 脑 血管 硬 化 、 糖 尿病 、 血管 神 经 病 变等 。而 活 血
1 0 1
[ 1 2 】 劳景 茂 . 穴位 注射新 斯 的 明 治疗 粘连 性 肠梗 阻 的临床 研 究[ J ]
2 0 1 2 , ( 1 1 ) 4 : 2 6 6 — 2 6 7 p a i r s t h e h e a l i n g o f b o w e l a n a s t o m o s e s [ J 】 . E u r J S u r g , 2 0 0 2 , 1 6 ( 8 ): 临床和 实验 医学 杂 志 ,
量 的 热原 , 中药注 射 剂用 量 一 般较 大 , 在 与其 他西 药 注射 剂 或 输 当也 会引 起 不 良反 应 的发 生 。如 黄芪 注 射 液 用葡 萄 糖 作 溶媒 配 液 配 伍后 , 易造 成 热原 量 的 叠加 超 过药 典 规 定 的 限量 。
感染 、 抗肿瘤、 心 血 管等 领 域应 用 E t 益厂泛。 但 由于 药物 、 患者 等 化瘀 类 中药 注射 剂 是 目前 品 种最 多 、 疗 效 相对 较 好 、 使 用 量 最 大 多 种 因素 的影 响 , 出现 药 物 不 良反 应 ( A D R) 的案 例逐 渐 增 多 。 因 的一 类 中药 注射 剂 。临 床 医师 常对 同一 患 者 用舒 血 宁 注 射 液治 此, 合 理 使用 中药 注射 剂 显 得尤 其 重要 。 现 笔 者将 在 临 床上 发 现 疗 冠 心 痛 , 用 血 栓通 、 川 芎 嗪 注射 液治 疗 缺 血 性 中风 , 用 红 花 注 的 中药注 射 剂 应用 时存 在 的问 题进 行 分 析 ,以期 引 起 大家 的 重 射 液 治疗 糖 尿病 血 管神 经 病变 。未考 虑 同类 药物 的共 同 功效 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代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摘要】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多,很多是由于其不合理使用造成的。

本文分析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并详细阐述了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需注意的问题,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77-02
1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药材资源丰富,中药的应用已有悠久历史。

中药传统剂型(膏丹丸散)伴随我们走过了千百年的历史,上世纪中叶,
中药制剂迅速发展,出现了片剂、冲剂、胶囊剂等固体剂型,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研发成功,使中药制剂走上了一个新平台。

现代中药注射剂采用科学技术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天然药和中药的复方和单方中提取有效物质,可供注入人体内包括穴位、肌肉、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制剂,或供临用前配置成溶液的浓溶液或无菌粉末。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中药新剂型,它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医特色疗效好,又具有见效快的优点,如刺五加注射液,路路通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又如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近几年广泛用于急性感染性疾病。

我国目前列入国家标准的中药注射剂有 119 种,覆盖全国 19 个省市的 1049 家医院的一
项调查发现,2010年 1-10月,中成药采购金额最高的 22 个品种中,
注射剂占了 19 种。

随着新工艺及新技术的大量应用到中草药注射剂的生产中,如薄膜挥发、减压浓缩、溶酶提取及离子交换等技术的应用使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有了空前的提高,其质量更加稳定,疗效更为显著。

不可否认,在临床应用中中药与众多合成药相比具有较安全、毒副作用小的特点。

但随着中药制剂应用的日益增多,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发生也逐年增加,此现象为临床正确使用中药注射剂敲响了警钟。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
2.1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
2.1.1中药材中的毒性成分
中草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入药后不仅原有毒性成分起作用,而且部分成分在炮制过程中还相互作用,在体内又可能形成新的成分。

因此某一特定中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可能并非单一的毒性成分所致,还可能与其他的非毒性成分相关。

如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中的毒性成分与马兜铃酸i有关,马兜铃作为某些中药的活性成分,是引起肾脏等泌尿系统损害的主要物质。

有些中药注射剂中的某些成分含有较大毒性,其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接近,如洋地黄类强心苷,当使用不当时,极易产生不良反应[1]。

2.1.2原材料药材的质量因素
中药材因产地不同,其当地土壤、气候、生长环境亦不同,以及采摘时间不同,其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就不尽相同,不同基源的同一药材之间差别很大,如金银花的来源可达4种,各品种的性状
和成分相差很大。

此外,不正确的使用农药,科学技术的缺乏,残留的农药,个体种植中草药,致使药材中有农药残留;原药材在储存或晾晒过程中出现霉变,加工后可除掉表面霉菌,但霉菌所产生的霉素不可能彻底清除;药材命名的不统一,异物同名现象较多;中药的加工炮制国家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直接影响到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凡此种种都会导致药材的质量难以统一。

2.1.3中药材中的大分子物质
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其有效成分常为复合物,且分子量较大;而未知的非定量成分也占相当比例。

一些大分子化合物,以胶体的形式存在于药液中,当输液与药液或其他药物配伍时,由于ph 值变化及其他因素,极易产生聚合反应。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与绿源酸相关,绿源酸通常是抗病毒、抗菌的有效成分,但它是一种半抗原物质,经一定反应,与蛋白结合后具有高度致敏性,由于绿原酸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因而在植物中广泛分布,在许多清热解毒的处方中均含有绿原酸[2]。

另外,由于受提取方法的限制,杂质提纯未达要求,部分有效成分及杂质成分都有可能作为抗原或半抗原进入人体而引起过敏反应。

2.2 中药注射剂使用存在的问题
2.2.1 与西药配伍
由于临床缺少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的知识和经验,配伍应用不合理时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

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后易发生的问题有:
①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直接或在输液中配伍时可能会发生沉淀,多数有微粒的变化[3]。

微粒进入血管后会引起机体微血管局部栓塞出血、血肿损伤坏死。

②某些中药注射剂含有抗原性物质。

中药注射剂中有些成分如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等具有抗原性或半抗原性,在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后或在它们代谢过程中,也可产生抗原性物质。

这些物质与机体作用后就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③热原量的叠加。

各种中药注射液中均存在一定量的热原,中药注射剂用量一般较大,在与其他西药注射剂或输液配伍后,易造成
热原量的叠加超过药典规定的限量。

2.2.2 与输液配伍
大部分中药注射剂可以与多数输液配伍,有少数发生配伍变化。

如果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时发生颜色变深,含量下降等现象时,临床使用应特别注意。

3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3.1 询问过敏史、增强观察
对首次静脉滴注中中药注射液的患者,医生护士要密切观察,详细询问。

尤其是在输液开始后的30分钟内,防止严重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部分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时,在用药前应详细了解其家族及本人的不良反应史,除避免使用曾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外,还应在用药过程中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

3.2 严格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受中医辨证论治的制约,有的药品说明书没有写明这点,或者写明了被忽略,使用时只针对病不兼颐证,寒证误用寒药、热证误用热药时有发生,导致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病情更加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临床医师必须严格掌握所选药物的适应证。

中药注射剂有粉针剂和水针剂。

临床治疗疾病较多使用静脉点滴,因此要依据中药注射剂的酸碱性选择适宜的溶媒稀释很重要[4]。

要根据每种中药注射剂说明书的规定选用葡萄糖注射液和氯化钠注射液及专用溶剂。

3.3 避免合并用药
避免中西药合用,慎重或避免2种中西药注射液的混合使用,尤其有文献报道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配伍应禁用。

避免不同中药注射剂合用不同种类中药注射剂混合使用,这种情况更令人担忧。

由于中草药成分复杂,各厂家生产工艺又不同,使有效成分和杂质含量也有较大差异,这是由于其中某些成分易受ph 变化的影响,出现溶解度下降或产生聚合物出现沉淀,大量的不溶性微粒必然要蓄积于人体各种器官的毛细血管中,引起局部毛细血管堵塞或供血不足、组织缺氧,产生静脉炎和水肿、肉芽肿等,并可诱发热原样反应和变态反应。

3.4 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

免疫学方面机体对药物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有其分子生物学基础,而且最基本的差异是个体免疫系统的差别。

世界上没有两个免
疫系统完全相同的人,这就是机体的个体差异,它是药物不良反应表现出个体差异的分子基础,出现过敏体质患者的原因,过敏体质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常人,且往往表现较严重。

这是药物本身的特性与人体免疫系统的个体特性共同决定的。

年龄、性别因素老年人由于器官、系统功能逐渐衰弱、老化,机体耐受性下降,且老年人一般病种较多,联合用药较多,因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儿童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期,其器官组织、肝肾功能、酶系统、血脑屏障和脑组织发育等的不完善,不良反应比成人更多。

成年人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女性由于生理素质不及男性,对药物较敏感耐受性也较差,因此比男性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 中药与抗生素的配伍应用[j]. 安徽医药,2006,10(5):380.
[2] 邵晓慧,赵晓义,李静. 五种中药注射液199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5):367-368.
[3]周明明,蒋玉风.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简析[j]. 新疆中医药,2005,23(3):68.
[4] 吴洪文,吴敏.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5):450-451.
作者简介:
吴秀玲,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级高校教师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