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园林与中国园林在空间营造上的异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ISTORY OF WESTERN GARDEN西方园林史
The Differences of Space Construction between Islamic garden and Chinese garden 伊斯兰园林与中国园林在空
间营造上的异同
作者:***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HISTORY OF WESTERN GARDEN西方园林史
The Differences of Space Construction between Islamic
garden and Chinese garden
伊斯兰园林与中国园林在空间营造上的异同
摘要:本文对中国园林和伊斯兰园林的发展轨迹和造园风格进行了论述,运用历史比较和平行比较的研究方法,从地理环境,审美思想,设计思想等方面分析了两种园林风格的不同,并对两种风格下的造园要素如植物、建筑、理水、空间处理等进行了较深入的对比分析,从而找寻出伊斯兰园林与中国园林在空间营造上的异同。

关键词:中国园林,伊斯兰园林,空间营造,比较
目录
1 伊斯兰园林概述 (3)
1.1 渊源 (3)
1.2风格与特点 (3)
2 中国园林概述 (4)
2.1 发展轨迹 (4)
2.2艺术特色 (4)
3 造园要素对比分析 (5)
3.1 植物 (5)
3.1.1 伊斯兰园林的植物运用 (5)
3.1.2 中国园林的植物运用 (6)
3.2 建筑 (6)
3.2.1 伊斯兰园林建筑 (6)
3.2.2 中国园林建筑 (7)
3.3 理水 (8)
3.3.1 伊斯兰园林中的理水 (8)
3.3.2 中国园林中的理水 (8)
3.4 空间处理 (9)
3.4.1伊斯兰园林的空间处理 (9)
3.4.2 中国园林的空间处理 (9)
4 小结 .................................................................................................................................................... 10 1 伊斯兰园林概述
1.1 渊源
伊斯兰园林是古代阿拉伯人在吸收两河流域和波斯园林艺术基础上创造的,以幼发拉底,底格利斯两河流域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中心,以阿拉伯世界为范围,以叙利亚、波斯、伊拉克为主要代表,影响到欧洲的西班牙和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是一种模拟伊斯兰教天国的高度人工化、几何化的园林艺术形式。

阿拉伯人原属于阿拉伯半岛,7世纪随着阿拉伯人的伊斯兰教的兴起,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形成了以巴格达、开罗、科尔多瓦为中心的伊斯兰文化,伊斯兰园林形式随之遍及整个伊斯兰世界。

它与古巴比伦园林、古波斯园林有十分紧密的渊源关系。

1.2 风格与特点
伊斯兰园林艺术是一种受宗教影响很大的艺术形式,超越民族、人种、地域、国界,具有广泛影响。

它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遍布亚非,波及欧洲,在全世界已经超过12亿伊斯兰教徒居住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

最初由阿拉伯人继承了巴比伦、埃及、古波斯的方直的规划、齐正的栽植和规则的水渠,较为严整的园林风貌,发展成为了伊斯
兰园林的主要传统。

同时吸收了水平较高的
波斯文化中的许多精华,其中水、绿树荫、
凉亭是庭院最主要的构成要素。

水象征着生
命的源泉,而树则因其顶部而更加接近天堂。

凉亭为穹顶建筑,装饰图案都用精确的几何
形,力求构图精美,比例和谐,并追求鲜艳
的色彩,整个建筑物都用琉璃砖贴面,具有
天然、朴素、沉静、内敛的风格特点。

伊斯兰园林通常面积较小,建筑封闭,十字形的林阴路构成中轴线,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富有精美细
密的建筑图案和装饰色彩全园分割成四区。

园林中心,十字形道路交汇点布设水池,象
征天堂。

园中沟渠明暗交替,盘式涌泉滴水,
又分出几何形小庭园,每个庭园的树木相同。

彩色陶瓷马赛克图案在庭园装饰中广泛应用。

伊斯兰园林比中国的道家园林和日本的禅宗
园林都更加系统化,其内的凉亭、树木、植
物和灌木都经过认真设置。

图1-1穹顶建筑 图1-2 四庭院大道
2 中国园林概述
2.1 发展轨迹
中国园林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
宋,发达于明清。

它经历了五个发展
阶段:
①商周时期,帝王粗辟原始的自
然山水丛林,以狩猎为主,兼供游赏,
称为苑、囿。

②春秋战国至秦汉,帝王和贵戚
富豪模拟自然美景和神话仙境,以自
然环境为基础,又大量增加人造景物,建筑数量很多,铺张华丽,讲求气派。

帝王园林与宫殿结合,称为宫苑。

③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文人参与造园,以诗画意境作为造园主题,同时渗入了主观的审美理想;构图曲折委婉,讲求趣味。

④两宋至明初,以山水写意园林为主,注重发掘自然山水中的精华,加以提炼,园景主题鲜明,富有性格;同时大量
经营邑郊园林和名胜风景区,将私家
园林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尺度比较大、
公共性比较强的风景区中。

⑤明中叶至清中叶,园林数量骤
增,造园成为独立的技艺,园林成为
独立的艺术门类;私家园林(主要在
江南)数量骤增,皇家园林仿效私家
园林,成为私家园林的集锦。

造园法则
成熟,出现了许多造园理论著作和造园
艺术家。

2.2 艺术特色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可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图2-1上林苑 图2-2苏州网师园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

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

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

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3造园要素对比分析
3.1植物
3.1.1伊斯兰园林的植物运用
在伊斯兰园林中,植物的栽植最初是源于对农业的模仿,通过若干次十字型划分把场地分为若干个规则的矩形地块(小花坛),然后以固定的株行距在其中栽植植物,不仅方便耕作、浇灌及养护,而且给人以整齐、统一的视觉感受。

其内由植物组成的图案简洁大方,既装点、美化环境,又营造出一种恬静宜人的庭院气候。

由于地处沙漠地带或边沿,在植物的选择和应用上,阿拉伯人特别钟情于冠大阴浓且可食用或药用的树木。

人们还认为将水池置于阴影之下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因此,有时水池边形成浓荫蔽日的景象。

波斯庭园中所种的植物,首推原产于西亚,芳香迷人的蔷薇,其次,是作为树林和林荫树的悬铃木,还有当地原产的常绿针叶树—松树。

此外,还有一些果树和香花。

园中常用的植物有柠檬、柑橘、松、柏、夹竹桃、桃金娘、月季、熏衣草、紫罗兰、薄荷、百里香、莺尾、黄杨、月桂等,还比较喜欢用芳香植物。

此外,也常用攀援植物如常春藤、葡萄及迎春等爬满凉棚。

伊斯兰庭院内成行成列的绿荫树,是阿拉伯人对沙漠地区恶劣气候环境的有效抵抗。

与水体一样,这些绿荫树也有着调节温度的作用,还起到防御外部入侵的功能。

绿荫树常沿高墙内侧成排栽植或沿主园路列植,形成整齐安静的林荫大道。

林荫大道常是全园的主轴,对庭院的整体结构起着主导作用。

沿林荫道布置的凉亭、喷泉则形成整个庭院或局部的焦点。

从底下水池上望从台上下望
图3-1帕托花园植物
3.1.2中国园林的植物运用
植物配置方面,首先,要讲究植物的物质特性,花草树木有斑斓之色彩,清香之气息,多姿之形态,风拂树叶雨打琵琶之声,阳光月光下树木的婆娑之影。

这一切诉诸感官,给人以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之美。

其次,要讲究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的文化意蕴。

清·张潮《幽梦影》曰:“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
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
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


扬州的“个园”——“个”是竹的象形,
园内亦遍栽青竹。

竹有高尚的品德。

园林主
人的用意既在于标榜其自身的“清风亮节”,
又可获得“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景,
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的自然美和
艺术效果。

中国园林中植物一般采取自然式种植,或三五成丛,自由散聚,或点缀于水畔山脚,树无行次,花无定位,但求野趣横生,景色苍润。

从植物的自然栽植方式来看,可分为孤植和丛植两种。

3.2建筑
3.2.1伊斯兰园林建筑
伊斯兰建筑传统是宗教文化,地理气候以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特殊的气候条件决定了阿拉伯国家独特的建筑形式,创造阴影和自然风是主要应对酷暑、强烈的阳光和沙尘的手段。

在园林的总体规划上,以建筑为中心,其它的
花草树木,水体雕塑等景色依附于建筑。

建筑围绕
内庭院而建,严格的平衡与对称象征着庄严、宏伟
和永恒。

伊斯兰教朴素、简约的思想,反映在建筑
形式上则为典雅、洁净、轻巧的风格。

建筑空间及
图案本身,
使人们感受到那种静默与和谐均衡之美,
图3-2 个园
体会到伊斯兰教精神深层的内涵,带给人们生于浮华又超脱尘世的强烈震撼。

总的来说,伊斯兰庭院为伊斯兰园林经典的形式,与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庭院包含于建筑之中,作为建筑内中庭而存在。

典型的西班牙宫殿,内庭院由厚实坚固的城堡式建筑围合而成。

为防止外部入侵,建筑外观朴实无华,内庭却精致华丽,庭院中的水体和大量的植物起到良好的调节温度的作用,利于营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

3.2.2 中国园林建筑
中国园林是自然风景与人文建筑的巧妙融合,为了使人工建筑与园林自然山水花草和合通融,中国园林讲究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建筑形态。

如,牌楼与牌坊是园林的入口建筑,气势恢宏,气象庄严,建筑材质有玉石、青石、木头等,样式有四柱三门不等;殿阁是古典园林中的制高点,涵容全园景色,近可以浏览园内风光,远可眺望园外景色;亭台有傲立山巅的山亭,有安居水际的水亭,有轻骑隔水的桥亭,由于选址精心,营造精巧,而与山水浑然一体;廊庑仪态万千,有游廊、回廊、直廊、曲廊、花廊、水廊、爬山廊等,环山绕水,灵活别致;桥则或如飞虹横跨水面,或曲径贴水而行;此外,园林内另有一些建筑小品,如画舫、漏窗、花墙
等,均独具匠心,别具情趣,
为园林增添了几分纤细的生
命力。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群体
组合,强调建筑与庭院的虚
实对比的艺术特点。

脱胎于
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中国园林
建筑,形式多样,位置灵活,
按使用上的需要,可把它们
独立设置,也可用廊、墙等组
合成为院落式的群体,使园
林建筑巧妙地组合到园林构景中去,不仅自身为一景,还根据周围的景致设计出恰到好处的视域范围,做到“得景随形”。

传统的将建筑化大为小、化集中的大体量为分散的小体量的处理手法,非常适合于中国园林布局与景观上“山水为主、建筑为辅”的设计理念的需要。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强调“线型美”,园林建筑所采取的木质梁、柱,恰恰能适应这种“线”的艺术要求,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体建筑,均讲究具有优美的轮廓线和天际线。

图3-3桃金娘庭园
图3-4 拙政园建筑
3.3理水
3.3.1伊斯兰园林中的理水
由于阿拉伯人长期生活在炎热干旱的沙漠地带,因此,水对于整个阿拉伯民族来说是最为宝贵的资源。

水是伊斯兰园林的生命,在园林中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存在,也是庭院中的焦点。

常见的理水形式有水池、
沟渠、喷泉等,沟渠明暗交替,盘式涌泉滴水。

这些水
景共同主导着庭院的布局。

同时,水景体系还发挥着实
用功能:它们既能降低庭院的温度,增加空气湿度,在
炎炎夏日营造一个凉爽宜人的环境,又能灌溉植物。

所有典型的伊斯兰园林,都由十字型的水渠划分成
四等分,中央是一个喷泉,泉水从地下引来,喷出来之
后由水渠向四方流去,侮方的渠代表一条河,就是水、
乳、酒、蜜四条河。

水渠两侧夹着小径,四块花圃低于
水渠和小径,花梢跟它们大致齐平,看上去象一块绚丽
的地毯。

采用下沉式还为了减少蒸发,节省十分珍贵的
泉水。

正是因为水的珍贵,伊斯兰理水的重要原则就是用少量的水产生尽可能大的水体的效果。

3.3.2中国园林中的理水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水作为主要的构景要素在园景中是不可或缺的,即所谓“无水不成园,无园不水”。

中国园林是写意山水园,“山”是园林的骨架,支起了园林的立体空间,以其厚重雄峻给人以古老沧劲之感;“水”则为园林的血脉,开拓了园林的平面疆域,以其虚涵舒缓给人以宁静幽深之美,通过对自然山川河流的模拟构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胜景。

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山水相依相得益彰。

水,既可以成景以供观赏,水面随园林的大小及布局情况,或开阔舒展,或萦回幽深,使空间延伸,使景观度幻,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温度和湿度。

在水上既可以种植藕、莲花,又
可以划水行舟,“风乍起,吹皱
一池春水”,乐趣融融。

中国园
林之水有湖泊、河流、泉水、
渊潭、水渠等多种形式。

平静
似带的河流、潺潺有声的溪涧、
深邃空灵的渊潭、气势雄壮的
瀑布、精巧细腻的泉水把浓浓
的生命力融入了古典园林。


绕山行,山静水流,动中有静,
静中伏动,山水相得益彰,赋与
了古典园林无穷活力。

图3-5 吉纳拉里弗园水渠中庭
图3-6留园水面
3.4空间处理
3.4.1伊斯兰园林的空间处理
伊斯兰园林通常被建筑或高墙包围,占地
面积小,属于封闭的内向园林类型。

在中世纪,
伊斯兰园林宁愿小巧精致而不愿庞大笨重。

14
世纪,格拉纳达农艺学家伊本·鲁伊恩说过:
“花园不能大得碍眼,而应适度到让我们的目
光产生最大愉悦。

”中世纪以后的伊斯兰花园
普遍建有高高的观景塔,以便人们更好地浏览
四周美景。

园林总体结构一目了然,其内的凉
亭、树木都经过悉心布置。

最为经典的布局方
式是通过十字型水渠把庭院划分为四个矩形
花坛,以代表源于神力的、由四部分组成的宇
宙;十字形道路交汇点布设的水池,象征着天
堂;交错的沟渠、涌泉又将庭院分为几何形小
庭院,每个庭院的树木相同;装饰性的彩色陶
瓷马赛克图案在其中广泛应用.伊斯兰园林这
种特有的格局,是在地域、气候条件以及文化
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3.4.2中国园林的空间处理
从空间营造上看,中国园林在布局上看似乎并不强调明显的、对称性的轴线关系,而实际上却表现出精巧的平衡意识和强烈的整体感。

在空间处理上,中国古典造园命意“在空不在实”,显现的是活泼、
动态、多点透视的空间。

中国园林力求从视角
上突破园林实体之有限空间的局限性,运用了
延伸空间和虚复空间的特殊手法,从而组织空
间,扩大空间,强化园林的景深,把园内空间
与自然空间进行融合和扩展,使之融于自然、
表现自然,丰富美的感受。

所谓延伸空间的手
法,即是通常所说的借景。

“俗则屏之,嘉则
收之”,延伸空间的范围极广,上可延天,下
可伸水,远可伸外,近可相互延伸,内可伸外,
外可借内,左右延伸,巧于因借。

由于它可以
有效地增加空间层次和空间深度,取得扩大空
间的视觉效果,形成空间的虚实,疏密和明暗
的变化对比,疏通内外空间,丰富空间内容和
意境,增强空间气氛和情趣,因而在中国园林
中广为应用。

虚复空间是多种物体构成的园林
图3-7泰姬陵平面
空间,它是由于光的照射,通过水面、镜面或白色墙面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假重复的空间,即所谓的“倒影、照影、阴影”。

它可以增加空间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园林空间的视觉效果,丰富园林的变化,创造园林静态空间的动势,增强园林空间的光影变化。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犹如画幅一样,集大自然之精美于一园,在时间和空间的游览路线组织中,任其高低远近,角度和视点的转变,都能观赏到如诗似画的园林景观。

4小结
植物
由于审美标准,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和伊斯兰传统园林中常用的植物种类大异其趣。

在伊斯兰园林中,花木的象征意义大多与一些神话和宗教有关。

伊斯兰传统园林的树木和花卉都是规则式或行列式的分成几何状的种植,把花园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地看待花园中的植物。

有的花卉与黄杨等一起作为植坛里编排图案的材料,展现一种图案美。

在并列的小庭园中,每个庭园的树木尽可能用相同的树种,以便获得稳定的构图。

阿拉伯人更欣赏人工图案的效果,因为它们更能表达出人的意愿。

中国古典园林的树木基本上为自然式种植,自然式的植物景观容易体现宁静、深远的气氛。

无需几何形修剪,园艺群落以多种植物混合配置为多,与地形、水体、道路、建筑相结合体现植物从季相变化到枝叶、花果、刺等细致的美,是自然的个体美及群体美的展现。

并且植物被赋予了性格、品德,人们对它们或敬或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建筑
伊斯兰园林建筑与中国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伊斯兰建筑以石结构为主流,而中国建筑是以木结构作为各类建筑的骨架或框架,再支撑一个外檐
伸出的坡形屋顶。

在建筑形象特征上,伊斯兰建筑的平立剖面构图中较多地使用了几何构图手法,这一点体现了伊斯兰建筑注重几何性的西方文化因素。

中国传统建筑则注重群体组合,强调建筑与庭院的虚实对比的艺术特点。

理水
在水的意象上,中国传统园林表现的是河、湖、海三种综合景观,因河有源,因湖有岛,因海有神;伊斯兰传统园林中,以水作为园林的血脉,象征着生命之河和天堂。

中国传统园林里,园林水法在水形和岸形的处理上主要是走一条模仿自然之路,讲究来龙去脉,忌直宜曲,露水藏源。

来时辗转反侧,去时九道十弯,树山屏障。

伊斯兰传统园林中,十字型的规则水渠贯穿全园,图案化的设计从平面布局贯穿到细部装修,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表现人工之美。

但它们都以水作为庭园之灵魂,划分了不同的空间形式。

伊斯兰传统园林中水的实用目的更明显,除了分割庭园,纳凉之外,还常常具有灌溉的功能。

中国传统园林里,理水以动态为主,以表现水的流动之美,灵动之感;伊斯兰传统园林中以少动多静的理水方式造成宁静安谧的气氛。

HISTORY OF WESTERN GARDEN西方园林史
空间处理
伊斯兰园林比中国园林更显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其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

而且伊斯兰园林比中国园林的系统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其内的凉亭、树木、植物和灌木都经过认真设置。

中国园林在布局上更注重平衡意识和整体感,而不是明显的、对称的轴线关系,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之有限空间的局限性,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进行融合和扩展,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丰富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1]朱建宁.西方园林史[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0.
[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12
[4](英)汤姆·特纳著,林箐,南楠,齐黛蔚,侯晓蕾,孙莉译.世界园林史[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5]陈志华. 外国造园艺术[M].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123-125.
[6]王蔚.外国古代园林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7]刘伟.图式的表达—关于东方和伊斯兰传统庭园【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8]张祖刚.世界园林发展概论—走向自然的世界园林史图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
[9]石高俊.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艺术〔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21)
[10]林菁,王向荣.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J].中国园林,2005, 06.
[11]刘海燕, 吕文明.论伊斯兰庭园艺术[J]. 中华建筑,2008 (8): 220-222.
[12]周丽,雷维群,董丽.伊斯兰园林的主要类型及其特色[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
[13]姚雪艳.心灵的圣地—伊斯兰传统园林赏析[J].园林2002(3).
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