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品教案
第8课 百家争鸣(精品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课件与学案(部编版)
![第8课 百家争鸣(精品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课件与学案(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30dc5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2.png)
考点突破
3.(2023春•庐江县月考)老子认为“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A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下列观点与老子这一思想相似的
是( )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4.(2023•太康县二模)孔子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
——《论语·雍也》
个人层面: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什么是 “仁”?
国家和社会层面:统治者应体恤民意,爱惜民力。
素养探究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3.政治主张
政治思想: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 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百家争鸣
百家指什么? 鸣(鸣叫,声音,引申为 发言)什么?
①“百家”主要指哪几家? ③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素养探究三
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为了争霸和生存,各国纷纷变革,招 贤纳士,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
孔子像
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素养探究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2.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仁 (有爱心、有同情心)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41471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3.png)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材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教材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展示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认识尚不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知识视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背景,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认识各家学派在我国古代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各家学派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古代哲学发展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掌握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各家学派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古代哲学发展中的地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各家学派的思想。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案例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引导学生了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9ed80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d.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各家思想的内涵,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探讨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掌握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对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百家争鸣的基本情况。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研究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4.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2.辅助材料:百家争鸣相关资料、案例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百家争鸣的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研究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优质课获奖教案_0](https://img.taocdn.com/s3/m/459bbcea28ea81c758f5785b.png)
第八课“百家争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②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③知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①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课前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推理分析。
②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③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介绍,能够对这一中国文化史上的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具五、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你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吗?生:儒家思想。
师: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儒家思想形成在什么时候?生:春秋战国时期。
师: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界出现了一个什么局面?生:“百家争鸣”的局面。
师:对!而儒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家。
1、“百家争鸣”的含义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第一课的内容,“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百家争鸣”的含义。
你们觉得什么叫“百家争鸣”?生:······师: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36f23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3.png)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和学术成就。
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繁荣时期,各种学说纷呈,形成了多元化的学术氛围。
教材通过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和学术成就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观点和学术成就,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观点和学术成就,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诸子百家思想的深层含义和影响,以及如何评价这一时期的学术成就。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观点和学术成就。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和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3.讲授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4.案例分析:教师通过举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参考资料:教师整理的关于诸子百家的相关资料。
4.视频资料:关于诸子百家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41bc00d15abe23492f4d9c.png)
生平
墨子(公元前 468—公元前 376 年)名翟, 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 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著作
《墨子》
思想主张:
墨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曾提出“兼爱”
“非攻”,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侵略战
争,支持正义战争等观点,反对奢侈,提倡
培养小组合作
节俭。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
能力
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 思考百家争
学”。
儒家代表人物
鸣的影响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 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 表之一。 著作:《孟子》 孟子 亚圣 与孔子合称“孔孟”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提出“春秋无义战”,提出“民为贵,君 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战 争; 2.提倡“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3.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 树。 荀子 荀况 字卿 约前 313—238 战国后期赵国人 著名儒家学派学者和教育家 著作:《荀子》 荀况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 系社会秩序。认为贵族以礼乐来节制,庶众 百姓以法律控制。并指出自然变化是有规律 的,人力可以征服自然。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唯物主义思想家。韩非、李斯为其学生。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 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 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态度要老
实)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
“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
学术著作:《论语》(由其弟子整理)
三、百家争鸣
出示《百家争鸣》的视频
思考百家争鸣出现原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42115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8.png)
第8课百家争鸣【导入新课】家乡美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和鲁国,那么我们济宁地区属于哪一个诸侯国呢?(鲁国)济宁有哪些称号呢?(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我们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
今天,让我们回到春秋战国那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去追寻圣人的足迹,去品尝思想文化的争鸣盛宴!解读“学习目标”。
(一)智者老子:自主学习师:孔子如此伟大还经常向一个人请教问题,孔子说他是能上天入地的人,他是谁呢?老子是神话传说中太上老君的人物原型,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思想家。
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简单了解一下。
请大家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人物名片”——老子(二)圣人孔子【合作探究】1、大思想家孔子师:孔子为什么称为大思想家?生答:因为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提问:儒家思想是一个很大的思想体系,包括很多方面,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生答:是仁和礼。
教师一边利用课件,一边解释“仁”:“仁”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大家猜猜看,“仁”字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总结)“仁”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做人的道理。
用孔子的话解释,仁最根本的含义是“仁者爱人”。
当然,这里的“爱人”不是我们现在平常说的男女之间的爱,而是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提问:孔子所说的礼是指什么呢?生答: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师: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不仅对普通人要求,对统治者也提出了要求,在政治方面孔子有什么主张呢?生答: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师: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什么还不被统治者采纳呢?(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①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对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10a73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b.png)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
【教学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班级学生书法作品《百家争鸣》,百家是指哪些学派,争鸣又是什么意思,百家争鸣是一场什么运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
讲授新课一、老子同学们谁知道《塞翁失马》的故事,请他讲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讲述故事《塞翁失马》,这个故事里包含了一个俗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翁丢失了马,哪里知道就不是福气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好事可能变坏事,坏事可能变好事。
你能举出学习或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吗?考试考好了骄傲,不认真努力,结果下次考试就考差了;后来认识到自己的自满,虚心学习,又考好了。
(生) 看来古人的思想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老子还有哪些观点,在治理国家上他有什么主张?万物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其自然。
(生)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生)西方学者说世界有三个圣人,一个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另一个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还有一个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
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尊称孔子为〝圣人〞,称他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有哪些主要的历史贡献呢?让我们首先来认识孔子。
(过渡)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走近孔子,了解生平投影孔子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讲述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精品教案(word版)
![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精品教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aee3bcb307e87100f6968d.png)
第8课百家争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孔子“仁”的学说及对教育文化的贡献【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自学、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性。
2.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和表述历史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的主张,认识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及意义,再现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文化成就【教学难点】掌握各位思想家的主张教学过程学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二、子和儒家学说1.孔子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2.孔子的思想主张道德: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政治: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经历: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
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教育: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3.孔子的教育成就学生讲故事《塞翁失马》故事道理:祸兮,福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你知道孔子多少?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83ab7187c24028915fc357.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老子及其思想;孔子“仁”的学说以及对教育文化的贡献百家争鸣含义;战国时期墨家、儒家、道教、法家的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百家争鸣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利用竞赛抢答和假设场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想象探究和表述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的主张,认识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再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文化成就。
难点:战国时期掌握各位思想家的主张;百家争鸣的含义和影响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百家讲坛:于丹读《论语》心得体会。
教师设疑:视频中主讲的内容是哪部书?学生回答:《论语》。
教师: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享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经典之作,那么这个充满智慧的治国之书诞生在一个怎样的时代呢?学生回答:春秋战国时期。
教师:这是一个战争伴随着变革、动荡伴随着创新的时代,这个充满变革气息的时代,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的想光芒至今还照耀着人类前进的道路,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历感受春秋战国时期哲人先贤的思想和智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从而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老子1.出示图片《道德经》教师:大家知道这部书的作者是谁吗?学生:老子。
教师:如果我们要为老子制作一张名片的话,该如何介绍呢?(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中国第一位哲学家,主张“无为”,尊重自然规律办事。
)2.学生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从前,在边塞有父子俩靠放牧马匹为生。
这天有匹骏马忽然逃跑了,儿子怎么追也没追上。
父亲安慰儿子说:“我们养马人,失掉马匹是常有的事。
也许它还会回来呢!”过了一段日子那匹失去的骏马竟带回来一大群马。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秀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f4f153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69.png)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秀教案范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哲学思想;主张如何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展示各家学派代表人物的图片进入新课的学习。
【自主预习】展示曲阜三孔的图片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内容(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活动):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学生讨论):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和学说是什么?(主张恢复西周的奴隶制度,提出仁的学说。
)(讲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最高的道德准则什么是仁?包含一切美德仁者爱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苦役和任意刑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思想家老子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并指导学生归纳出以下内容:老子是春秋时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著有《道德经》一书。
由教师或学生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通过对失马、得马、伤人到避战祸的关键内容的分析,体会到老子思想中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即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
(三)百家争鸣学生结合课文及课见图片,总结了解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合作探究】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是哪家的学说?为什么?2、哪家的学法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3、如果你是一校之长,一班之长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学校、班级?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ce872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c.png)
答案:①核心思想:仁,有爱心、有同情心。②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3.观看图片和阅读表格内容(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孔子的教育成就。
答案: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3.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答案:①为何“争鸣”: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地主阶级的兴起,周朝旧制度的崩溃等),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②如何“争鸣”: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③局面: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
3.阅读教材内容,列表归纳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答案: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墨子》
儒家
孟子
战国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孟子》
荀子
战国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道家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教法
学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品教案 第8课 百家争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品教案 第8课 百家争鸣](https://img.taocdn.com/s3/m/25befe7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0.png)
第8课百家争鸣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哲学思想、主张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易中天说:“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在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之际,习近平给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286名孔子学院校长、院长回信。
他指出,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实现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界。
百家争鸣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影响,由此链接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总结时代背景:目标导学一:老子1.图片展示介绍老子的生平与相关活动提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
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2.展示老子的思想主张和政治主张,教师总结:提示:(1)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认为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3)学说代表:《道德经》(道家的经典)。
3.提问:你知道老子还有哪些朴素辩证法思想?提示:目标导学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孔子的生平简介,通过图片展示了解孔子个人生活历程:提示: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eeea3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0.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百家争鸣》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难点:对于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及其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于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有深入的了解。
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吗?那么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学派,他们对于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我们称之为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家争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诸子百家的基本内容。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优质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优质课教案_0](https://img.taocdn.com/s3/m/03446561804d2b160b4ec0ae.png)
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
(2)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3)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2)通过阅读教材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3)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激发情感,深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思想、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有三个板块,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三个板块之间是存在着历史发展内在的递进逻辑关系。
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反映了不同学派思想在春秋时期的发端;而百家争鸣则是到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更加丰富多彩,不同学派争鸣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变化逐步加剧,王室衰微,社会动荡,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士人开始对社会发展方向关注和担忧,并且思考解决的方法,提出一系列主张。
到战国时期,社会冲突和矛盾更加激烈,社会更加动荡,原有的旧制度分崩离析;加上这一时期私学兴起,士人队伍进一步扩大,代表各阶层的学派越来越多,提出的主张也越来越多,各学派之间相互抨击竞相发表见解,又相互借鉴和吸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发端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儒墨之争,形成蔚为大观的诸子纷争局面则是在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对春秋时期诸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b7a0a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a.png)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论关系的能力.2.材料研读,理解各学派学说的主要观点,列表归纳使学生具有运用知识论证的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
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难点: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帮助他们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历史地图册教学方法:图表法,讲解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资源:1、搜集有关孔子的名言警句,并进行分类。
2、将学生分成儒、道、法三个辩论小组,熟悉各学派的思想观点,做好辩论准备。
3、制作相关课件、剪辑有关录像资料。
教学或活动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列表复习,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多媒体展示各个时期的人赞美孔子和老子的话。
(一)老子⑴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在学生说出老子、孔子之后,让学生找到老子的思想。
⑵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出福祸相互依存,并相互转化的道理。
⑶独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请同学们试着列举一下。
如学习成绩的好坏的转化,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利用哲人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
老子像多媒体出示老子图片(二)孔子及其思想孔子是本课知识重点,要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让学生从孔子政治理想以及他为实现理想所做的努力中感受至圣先师的魅力所在。
⑴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孔子"仁""礼"的思想内涵。
《论语》中"仁"字出现了105次,孔子对"仁"特别崇敬,那么,"仁"到底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学呢?学生归纳出"仁"就要求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历史教案: 第8课 百家争鸣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历史教案: 第8课 百家争鸣](https://img.taocdn.com/s3/m/d614701710661ed9ad51f359.png)
第8课百家争鸣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老子与《道德经》;孔子的主要思想;《论语》;百家争鸣的含义;墨子及其思想;庄子及其思想;韩非和法家思想;百家争鸣的意义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用填写表格的方法学习各家学说: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掌握利用图表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百家争鸣是在奴隶社会即将崩溃,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我们要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空前繁荣,空前自由和活跃。
各种学说蓬勃兴起。
这一时期的学说思想有哪些各家学派为了让统治阶级接受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观点。
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领域有哪些主要的代表人物吗?出现了怎样的繁荣景象?本课我们来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二)、讲授新课一、老子1、老子生平:姓李名耳,楚国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做过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藏书,知识非常渊博。
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
2、老子思想:(1) 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2)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等;(3)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3、著作:《道德经》核心是道和无为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孔子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
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
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几年小吏,后又做过三个月的鲁国司寇,相当于司法部门的最高领导。
因在政治上不得意,故带领学生周游列国。
晚年回到鲁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的工作,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2.孔子政治思想: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关于孔子政治思想的内容,说说孔子的政治思想。
第8课百家争鸣七年级历史精品课件部编版
![第8课百家争鸣七年级历史精品课件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162149d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2.png)
第8课百家争鸣七年级历史精品课件部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材第四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第八课“百家争鸣”。
详细内容包括:诸子百家的起源和发展背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百家争鸣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起源和发展背景,掌握各主要学派的基本思想。
2. 分析比较各学派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 认识到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各学派的主要思想,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重点: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纷争的地图,引出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2. 讲解: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扮演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进行观点辩论。
4.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百家争鸣的选择题、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相关问题,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第八课百家争鸣2. 主要内容: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3. 重点: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4. 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主要思想。
(2)分析百家争鸣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2. 答案:(1)儒家:仁、礼、孝、忠;道家: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墨家:兼爱、非攻、尚贤;法家:法治、权谋、尚同。
(2)百家争鸣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对中国的政治、哲学、伦理、科技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百家争鸣的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364f7d0b1c59eef8c7b43f.png)
《百家争鸣》教材分析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学术自由,思想空前繁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这些学说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尤以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为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各家学说,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掌握利用图表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启发学生、教育学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教学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同学们,下面是一个字的古汉语解释,你能猜出来是什么字吗?①婴儿;②孩子;③儿子或女儿;④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
)⑤泛指人;⑥特称孔子;这个字呢?就是子,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常用到第四种“对人的尊称”,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了很多思想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为“子”,今天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
二、讲授新课(一)百家争鸣(1)教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发明和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
这引起了经济、政治方面的巨大变革,也带来了社会秩序失衡、战争频繁等许多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以前知识的回顾,有助于学生牢记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2)教师引入“百家争鸣”概念以及产生的原因。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7fa868b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f.png)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8课百家争鸣》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本课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主要思想以及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百家争鸣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2.课件:PPT或者黑板3.教学资源:相关故事、图片、视频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漫画或者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人物是谁吗?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百家争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或者黑板,呈现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以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争鸣》教材分析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学术自由,思想空前繁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这些学说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尤以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为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各家学说,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掌握利用图表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启发学生、教育学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教学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同学们,下面是一个字的古汉语解释,你能猜出来是什么字吗?①婴儿;②孩子;③儿子或女儿;④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
)⑤泛指人;⑥特称孔子;这个字呢?就是子,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常用到第四种“对人的尊称”,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了很多思想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为“子”,今天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
二、讲授新课(一)百家争鸣(1)教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发明和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
这引起了经济、政治方面的巨大变革,也带来了社会秩序失衡、战争频繁等许多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以前知识的回顾,有助于学生牢记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2)教师引入“百家争鸣”概念以及产生的原因。
【设计意图】探讨百家争鸣的含义以及出现的原因,帮助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二)春秋时期的思想家(1)老子老师这儿展示了一位小米手机的创始人雷军的名片,但是老子是思想家啊,没有创立公司,那我们在写他的名片时,应该写出那些东西呢?而且一个人的历史名片最好是介绍的清楚一个人基本情况。
【设计意图】以设计名片的形式介绍老子,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问题一:老子何许人也?问题二:老子的主要思想?问题三:老子的代表作?老师讲解:老子的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哲学的基础。
我们现在还流传着很多典故比如“塞翁失马”“滴水穿石”,这些都体现了老子朴素辨证的思想。
但他也有消极的一面。
如清静无为,万事不要去争。
所以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人和事。
【设计意图】通过“塞翁失马”“滴水穿石”等典故来介绍老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孔子过渡:春秋时期还有一位思想家,他被人们称为“孔圣人”,他是谁?第一步:学习思想政治主张设问1:在你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播放孔子视频。
老师指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设问2:为什么孔子是大思想家?他有哪些重要思想主张?出示材料“马棚失火”“苛政猛于虎”典故,设问3:这些典故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仁”;仁政,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老师补充:孔子的仁包含“忠孝宽惠”等一切美德。
是我们做人的最高标准,也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后来他的思想成为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设计意图】以设计名片的形式介绍孔子,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第二步:学习教育成就设问1: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设问2:你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言论?多媒体出示孔子言论,设问3:这些言论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设问4:我们今天如果研究孔子的话,可以主要查阅哪些古籍?老师: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展示与孔子有关的各种图片。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文字史料,学生能够增强史料实证意识,锻炼历史思维能力;由学生总结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锻炼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师总结:尽管受时代限制,孔子的思想有一些封建社会的糟粕,但是他在仁政、仁爱、人生态度、教育、做人处事等各方面的言论,至今闪耀着不息的光辉,孔子的学说已成为全世界共有的精神遗产。
他被公认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过渡:继春秋时期的老子、孔子之后,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的思想家,他们纷纷创立学派,各陈其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三)战国时期的思想家(1)孟子教师引出两则材料:提问:孟子的话该如何理解?体现了什么精神?在面对生死义利的时候,要学会取舍,善于抉择,但一定要权衡价值,守住道德底线。
(2)庄子教师引出两则材料:提问:这句话反映了庄子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反映了在战国的乱世中,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同时,他强调精神的自由,也反映出这是一个伟大的思想活跃的时代。
(3)墨子(4)韩非子【设计意图】运用图片、文字史料,学生能够增强史料实证意识,锻炼历史思维能力;由学生总结孟子、庄子、墨子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锻炼总结概括的能力。
最后分析“百家争鸣”的影响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讨论百家争鸣的深远影响,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知识。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通过历史图片、表格、视频、文字史料等多种方法落实历史核心素养中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的方面。
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对在“史料实证”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进行事实判断,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原因、意义与影响等进行初步探讨,实现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
本课的思想家比较多,如果只是让老师一一讲解,学生会感觉到鼓噪乏味。
但我选择了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给每个思想家设计一张名片,这可以使学生深刻的记住每位思想家的信息,而且这个活动中充满着乐趣,使整个课堂轻松活跃。
第8课百家争鸣(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重点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随堂讨论、分组活动等形式,发挥主动性,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联系起来,启发大家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情境导入生成问题老师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反对苛政的,在他的思想中,就有仁政的内容。
那么,孔子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些成就呢?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老子自主阅读课本P38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老子的主要思想并说出其代表作。
主要思想: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代表作:《道德经》。
知识模块二孔子和儒家学说自主阅读课本P38~39内容,完成第2题。
2.请你写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政治主张: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教育成就:A.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
B.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C.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E.《论语》。
知识模块三百家争鸣自主阅读课本P40—42内容,完成第3—4题。
3.阅读《百家争鸣》子目,完下成列表格。
4.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原因:(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并且势力不断壮大,他们要求获得政治上的权利,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为他们解决社会大变革中的一系列问题。
(2)一批士人四处游学、讲学,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促使他们不断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探索,由于士人成分复杂、立场不同,因此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
(3)各国国君为了实现称霸的目的,需要不断招揽人才。
(4)孔子创办私学,使私人办学盛行,为各学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交流预展】1.组内交流:(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1.(1)想一想: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公元前381年某天,楚国一人少年因家中生活困难,偷盗了邻人钱财,邻人把他告到国王那里去了。
如果你是国王的谋士,你建议国王怎样处理?(分别从儒、墨、道、法四家的角度处理)归纳总结整体感知当堂演练达成目标1.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请问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核心是( A )A.“仁”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 D.“法治”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C ) A.提出“仁”的学说B.提出“为政以德”C.创办私学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3.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B )①因材施教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③温故而知新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A.①② B.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4.“知足常乐”源于古代“无为而治”思想,提出这一思想的学派是( C )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哪一主张是出自孟子的著作( B )A.因材施教 B.轻徭薄赋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6.初三某班班委会因为班上纪律混乱,准备制定严格的班规来约束同学们的行为,他们的主张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主张相似( B )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7.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C )A.新兴地主的产生B.频繁的争霸战争C.社会大变革D.井田制瓦解8.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的是( D )A.庄子 B.孙武C.墨子 D.韩非9.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