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朱河中学高二生物同步测试: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人教版必修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30分)
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⑤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
2.下图分别表示A、B两国人口的女性年龄组成图(设性别比例=1.0)。横轴示年龄,纵轴示各年龄段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下列叙述能反映人口数量变化规律的是()
A.图中涂成黑色的部分表示幼年个体,预计A国的人口增长率一定更快
B.设A国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a,人口基数为x,则y年后的人口总数为x+ay
C.若B国的平均寿命增加,出生率不变,则在和平年代,人口增长率将会增加
D.若A国实施晚婚政策,但每个育龄妇女出生人口数不变,则出生率也不变
3.下面是在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调查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密度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人口的密度
C.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D.显微计数板实际上就是微型的样方,常用于调查微生物的数量
4.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老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5.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6.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1~7
A.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B.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C.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
7.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
8.右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d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D.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在a 阶段大量合成,因此,生产上发酵必须在a 时停止
9.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10.下图表示某草地上草、虫、鸟三类生物数量的变
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依次是鸟、虫、草
B.a点时丙数量的上升主要是食物的增加
C.b点时丙的下降主要是天敌的减少
D.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鸟类的锐减
11.弗莱明发现,在细菌培养基中偶然出现的青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经持续的研究,他分离出了青霉素.右图中能正确表示青霉菌与其他细菌(以金色葡萄球菌为例)之间关系的是( )
A.①图,b表示青霉菌
B.②图,a表示青霉菌
C.③图,a表示青霉菌
D.④图,b表示青霉菌
12.下图(一)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图(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A.①—甲B.②—甲C.③—丙D.④—乙
13.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A.甲=乙B.甲<乙C.甲>乙D.无法确定
14.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B.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C.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D.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15.在废弃的池塘中长出树林,大约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①干涸池塘阶段;②灌木阶段;③乔木阶段;④草本植物阶段。演替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
二、双项选择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并形成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顶级群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演替之初相比,顶级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
B.形成哪种顶级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C.顶级群落一旦形成,将永远保持原状
D.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自动调节能力更高
17.原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传到中国,在中国长势疯狂,占地为王,成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绿色灾难,紫茎泽兰在我国泛滥成灾的原因是()
A.我国西南地区的气候适宜紫茎泽兰的生长
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了环境条件的控制
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竞争关系的物种的制约
D.一旦脱离原产地,就发生基因突变,变得生命力特别强
18.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增加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19.下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态时该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b点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最大值由K1变为K2。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不可能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