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PPT课件

合集下载

牛顿第三定律(公开课)PPT课件

牛顿第三定律(公开课)PPT课件

结论一: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实验探究一
同学们将桌上的两根弹簧互拉,改变不同的条件,观察两弹簧 的读数大小关系:
条件
甲、乙读数是否相同?
1、甲弹簧不动,用乙弹簧拉甲
相同
2、乙弹簧不动,用甲弹簧拉乙
相同
3、甲、乙对拉,同时两弹簧匀速运动
相同
4、甲、乙对拉,同时两弹簧加速运动
A、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受的重力
B、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 压力
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
D、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给地面的 压力
4. 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嫦娥一号顺利发射升空,下面关
于飞船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AD)
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 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 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 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 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 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 D、飞船进入运动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仍存在一对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表达式:F=-F’
FN
FN’
2.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关系的进一步理解:
①相互性: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②同时性: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③同一性:性质相同 ④异体性: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牛顿第三定律》ppt课件

《牛顿第三定律》ppt课件

2、B弹簧不动,用A弹簧拉B
3、A、B对拉,同时两弹簧匀速运动
1、使用弹簧秤前先进行调零。 2、拉伸弹簧秤时不能超过量程。 3、将弹簧秤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拉。
相同
相同
相同
二实验探究: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注意事项:
展示:各小组随机抽取
实验探究器材1:两只弹簧
作用力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
BD
感谢观赏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20XX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例分析1
桌子对书的支持力
FN1
FN2
书对桌子的压力
结论1.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实例分析2
结论2.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请利用给出的实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展示方式:各小组抢答,其余小组或同小组补充
Ff1
Ff2
FN1
FN2
实例分析3
F′
F
结论3.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展示方式:各小组抢答,其余小组或同小组补充
讨论与思考
1、马拉车之所以能将车拉动,有人说是因为马拉车的力比车拉马的力要大,有人说是因为马拉车的力比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要大。他们的理由成立吗?为什么?
2、有一重物放在水平地面上,用测力计拉着细绳水平牵引木箱,测力计有一示数,但木箱没有拉动,如图所示。 (1)说出涉及木箱A的一共有几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说出木箱A一共受几对平衡力的作用?
答案:
这两个力分别是重力、弹力还是摩擦力?
答案: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同时产生,同时改变,同时消失 都是弹力(同种性质的力)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大小相等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ppt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ppt

[自我检测] 正误辨析 1.先有作用力,然后有反作用力。( ) 解析 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依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答案 × 2.物体间可能只有作用力,而没有反作用力。( ) 解析 物体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同时存在。 答案 × 3.只有两物体接触时,才会产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答案 ×
规律方法 区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技巧 (1)看研究对象: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而一对平衡力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看依存关系: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生同灭,相互依存,而一对平衡力 则彼此没有依存关系。 (3)看涉及的物体的个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只涉及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 是甲物体对乙物体,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关系;平衡的一对力涉及三个物体, 即两个施力物体同时作用在一个受力物体上。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有人用一簇气球通过绳使一座小屋成功升空,成为“会 飞的小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屋受到绳的拉力和小屋对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小屋受到绳的拉力和小屋所受重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小屋对绳的拉力和小屋所受重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小屋对绳的拉力和小屋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知识点拨] 1.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隔离物体进行分析。 (2)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顺序进行分析。 (3)画出力的示意图。
2.判断力是否存在的方法 (1)依据力的产生条件:根据各种性质的力产生的条件进行判断,如弹力产 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且接 触面粗糙、有弹力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依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利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来检验力 是否存在,因为研究对象所受的每个力都有施力物体或反作用力,找不到施 力物体或没有反作用力的力是不存在的。 (3)依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有着相 互制约的关系。当有些力是否存在或力的方向难以确定时,可依据物体所 处的运动状态来判断。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3牛顿第三定律 课件(共22张PPT).ppt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3牛顿第三定律 课件(共22张PPT).ppt

②次画已知力(题目中给予的力F )。
课堂练习
1.对下列A物体受力分析
(1)
A
(2) v
A
(3)
接触面粗糙, 接触面粗糙
A静止
A沿斜面向下运动
接触面光滑 A静止
(4)
接触面光滑 A静止
牛顿第三定律
课堂练习
2.如图所示,用一水平力F压着物块,使其静止在竖直墙壁上,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B )
F
A.物块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物块对墙壁共有两个力的作用 C.物块对墙壁的压力和墙壁对物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块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
受力分析初步
例1:一个木块静止在粗糙斜面上, 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以及涉及木块 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支持力FN 静摩擦力Ff
重力G 弹力FN 静摩擦力Ff
木块对地球的引力 木块对斜面的压力 木块对斜面的静摩擦力
重力G 牛顿第三定律
受力分析初步
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先确定研究对象,对谁进行受力分析 研究对象是A,只分析其他物体对A的作用力。不需要分析 A给别的物体施加的力
牛顿第三定律
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
相同点
作用对象

力的性质


依存关系
作用效果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
作用在两个物体(异物)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
一定相同(同性)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 同时消失
不一定相同
一个力的产生、变化、消失 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
不能抵消
互相抵消
牛顿第三定律
课堂练习

牛顿第三定律-ppt课件

牛顿第三定律-ppt课件

定性描述
共线反向,不同体 属于同一种力
定量研究
大小相等
概括提升
牛顿第三定律
解决问题
受力分析 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
做一做
例1:一个木块静止在粗糙的斜面上,请你试着对木块进行 受力分析并画出它的受力分析图
24
想一想
在这个情境中,涉及木块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共有几对?
重力G 弹力Fn 静摩擦力f
木块对地球的引力 木块对斜面的压力 木块对斜面的静摩擦力
25
受力分析步骤
明确研究对象
顺序分析受力 画力的示意图
必须明确分析哪个 物体受力
重力--弹力--摩擦力 根据力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规范作图
26
做一做
27
做一做
28
做一做
29
相同点
相互作用力
平衡力
等大 反向 共线
作用点

同 力的种类

作用时间
在两个物体上 相同
在同一物体上 可能不同
20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相同点
相互作用力
平衡力
等大 反向 共线
作用点

同 力的种类

作用时间
在两个物体上 相同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在同一物体上 可能不同 不同时
21
应用
水上飞行器
火箭发射
小结
13
平衡力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想一想
平衡力指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各自对所作用的物体产
生作用效果,所以不能抵消。
15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
建筑结构分析
人体健康
在建筑设计时,工程师需要考虑力的 平衡,以防止结构破坏。
在人体健康方面,牛顿第三定律用于 解释身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如 走路、跑步等运动。
机械系统
在机械系统中,如汽车发动机和飞机 涡轮,牛顿第三定律用于确保系统的 稳定运行。
05
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入研究和展望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目 录
• 牛顿第三定律的概述 • 牛顿第三定律的背景知识 • 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验证 •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领域 • 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入研究和展望
01
牛顿第三定律的概述
定义与内容
定义
牛顿第三定律指的是对于每一个 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内容
当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在另一个 物体上时,另一个物体会施加一 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在第 一个物体上。
牛顿第三定律在科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牛顿第三定律是经典力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规律之一,它不仅在理论上对经典力学体系做出 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实践上也有广泛的应用。
牛顿第三定律是物理学中第一个被全面理解和应用的对称性原理,为后来的物理学对称性原 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牛顿第三定律不仅对经典力学有重要影响,而且对电磁学、相对论等其他物理学领域也有深 远的影响。它告诉我们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是整个物理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之 一。
牛顿第三定律与生活实例
火箭发射
火箭能够升空,正是利用了牛顿 第三定律的原理,通过燃料燃烧 产生的高压气体从尾部喷出,对 火箭产生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
向上的推力。
划船
划船时,桨对水施加一个向后的 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水对桨 施加一个向前的力,推动船前进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PPT课件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PPT课件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A
B
将A和B两个弹簧秤钩在一起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A
B
将A和B两个弹簧秤钩在一起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A
B
将A和B两个弹簧秤钩在一起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A
B
将A和B两个弹簧秤钩在一起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A
B
将A和B两个弹簧秤钩在一起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A
B
将A和B两个弹簧秤钩在一起
磁铁与铁块之间的作用力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磁铁与铁块之间的作用力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磁铁与铁块之间的作用力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一、相互作用力: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 体也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
这一对力称为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总之,他们不是老老实实地坐在座位上听讲,而是急不可耐地 挨过上课时间,显然,你已经知道,从上课铃到下课铃的整个 课堂时段中,只有那些高效教师才能保持课堂不被琐事中断, 并且保证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在高效教师的课堂上,没有 一分钟被浪费,没有学生无事可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高 效的教师很少遇到有关课堂纪律的问题。 那么,高效教师是如何让整个课堂从头到尾一直保持饱满的 状态呢?他们仔细规划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以保证没有时间 被浪费;他们仔细规划讲课过程,力求简明扼要(因为他们知 道长时间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他们为领 先的学生着想,他们也为后进的学生着想。
拉力, 因为大人的力气比小孩大
D、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大人的拉力总等于小孩的拉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四章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四章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课件(共28张PPT)

Fn
f’ BF Na
G
“合作共提高”
• 5、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步骤
• 首先,明确研究对象。分析那个物体或物体组合的
• 受第二力,。按顺序分析物体所受到口的诀力。2通:常是按重力、 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重顺序力来一逐定个分有析,。
• 第画三出,各画 个出 力力 的的方示向意。图。弹一般力都看画四在重周心,上,准确
• 弹力:作用在接触面或接触点上,方向与形变方 向相反,产生条件:接触、弹性形变(或相互挤 压)
• 摩擦力:作用在接触面或接触点上,方向与相对 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产生条件:接触、 弹性形变(或相互挤压)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 对运动趋势
• 2、“受力分析”的概念
• 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 受到的所有力找找出来,画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这就是受力分析。
• 阅读课本83页和《三维设计》82页,思考以 下问题:
• 1、常见的三大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它 们的作用点和方向及产生条件分别是什么?
• 2、“受力分析”的概念是什么?
• 3、结合课本83页的例子,试归纳对物体进 行受力分析的顺序。
• 学生回答问题,说自己的认识
• 1、常见的三大力
• 重力:作用在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下;地球是施 力物体,主动施加给物体。
训练3.试分析以下两种情况时物块的受力
匀速下滑:
f
Gv
F
N
G
匀速下滑
F
F
静止
静止:
f0
N
G
• 任务驱动:
•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解决,各小组试着讨论、 归纳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 小组成员间合作讨论、交流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解析 要分析各力的关系,首先要对物体受力及物体对 桌面的作用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如图所示,因物体处于平衡 状态,故FN与G是一对平衡力,故选项A正确;因为作用力 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必为性质相同的力, 这里的压力从性质上讲是弹力,与重力是性质不同的力,故 选项B、C错误;由于支持力和压力是物体与桌面相互作用 (挤压)而产生的,因此FN和FN′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 选项D错误.
图24-4乙 图24-4丙
互动平台
育才老师与细心同学关于“顶牛比赛”的对话
育才:现在总该明白“顶牛比赛”中小张获胜的根本原 因了吧?
细心:明白了.因为是轻杆(质量可以不计),所以小张 和小李对杆的推力大小相等,即F1=F2.但小张比小李聪明, 因为他身体向前倾的角度比小李的大,此刻手和杆的端点位 置就比小李的要低,轻杆呈现左端低、右端高的状态.这样 轻杆对小张的力F1′(F1的反作用力)应斜向下,所以小张对水 平地面的压力就大于其本身的重力;相反,轻杆对小李的力 F2′(F2的反作用力)应斜向上,所以小李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就 小于其本身的重力.因此小张所受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 小李的,这就是小张获胜的根本原因.老师,您说我讲的对 吗?
图24-4甲 解析 人和木板相对静止,可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求 人对板的摩擦力,可先求板对人的摩擦力再由牛顿第三定律 求之.
先以M、m为一整体,受力分析如 图24-4乙,取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由 牛顿第二定律有:
(M+m)gsin θ=(M+m)a 解得:a=gsin θ 以人为研究对象,设木板对人的 摩擦力为F人,方向沿斜面向下,受 力分析如图24-4丙所示.由牛顿第二 定律得: mgsin θ+F人=ma 且a=gsin θ. 可得F人=0,由牛顿第三定律得: 人对板的摩擦力也为零. 答案 gsin θ 0

高一物理《第3节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高一物理《第3节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马拉车由静止开始,先做加速运动,后改为匀速运动,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D
例:甲、乙两队用一条轻绳进行拔河比赛,结果甲队获胜,则在比赛过程中( ) A、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 B、甲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于乙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C、甲、乙两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甲、乙两队拉绳子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FBA
内容:
问题 1。甲乙两人拔河比赛,谁施加给谁的拉力大些?是不是谁胜了,谁的拉力就大些呢? 2。人从地板上跳起时,地板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地板的作用力吗? 甲 乙
A.加速运动中,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B.匀速运动中,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C.只有匀速运动时,马向前拉车的力的大小才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的大小 D.无论是做加速运动还是做匀速运动,马向前拉车的力的大小总是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的大小
如图所示,A和B 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面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 )
(1) A所受的重力和B对A 的支持力 (2)B所受的重力和B对A 的支持力 (3)A对B的压力和B对A的支持力 (4)A所受重力与A对B的压力 (5)B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B的支持力
[结论]:你认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把两个弹簧秤钩在一起
退 出
目 录
下 页
上 页
A
B
退 出
目 录
下 页
上 页
A
B
A受到B向右的拉力F1
B受到A向左的拉力F2
F1的大小
A的读数
F2的大小
B的读数
又因为
得出F1=F2,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力传感器:1 2 3
分析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高一物理《牛顿第三定律》ppt课件

高一物理《牛顿第三定律》ppt课件
5.非国际单位制中,力学基本单位是:

用力学单位推导g=9.8牛/千克=9.8米/秒2
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所受到的平衡力是________________,系统中存在的相互作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 重力和支持力 压力和支持力

3
人在走路时,人和地面间存在着_____对相互作用力。它们是
Annual Work Summary Report
2021
2023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01
02
03
0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相互作用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产生的作用不能相互抵消
人与地球相互的吸引力, 人与地球相互的挤压力, 人与地球相互的摩擦力
大人拉小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当小孩被大人拉走时,大人的拉力大于小孩的拉力 .当小孩赖着不走时,大人的拉力小,小孩的拉力大 .因为大人力气大,所以大人的拉力大,小孩的拉力小 .什么情况下,大人和小孩的拉力都相等
Thanks For Your Watching.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因为作用点不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不能求合力
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牛顿第三定律:
区别
平衡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作用物体
同一物体上
不同两个物体上
性质
性质不一定相同
性质相同
效果
可以抵消
不可抵消
瞬时性 状态
不一定同时产生 平衡态
同时产生消失 不一定
三力学单位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牛顿第一定律演绎了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a=,有速度 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惯性的概念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 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
(对应学生用书第 31 页)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为止.
(2)意义 ①指出了物体的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②指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既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也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而是改 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用一辆电动玩具汽车拖运另一辆 无动力的玩具汽车,在两车挂接处装上传感器探头,并把它们的挂钩连在一起.当电动玩 具汽车通电后拉着另一辆车向前运动时,可以在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 的图象如图所示.观察分析两个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得到以下实验结论, 其中不正确的是( D )
(2)惯性的固有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是否运动,如何运动无关,与物体所处 位置,是否受力无关,由质量惟一决定,外力改变的是运动状态,而不是惯性.
(3)惯性不是一种力,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 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它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 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
(2)惯性定律与惯性的不同
①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的大小无关;与 物体的运动快慢也无关.惯性的大小反映了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本领的大小,其大小只 与质量有关.
②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则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
【例1】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同时出现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 施力,另一个物体也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施力.
(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 线上.
(3)意义:建立了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关系.
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解析:依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人竖直跳起离开车厢的瞬间,人与车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 相同,如果车子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依据牛顿第一定律,人都将落回原地;如果车加 速前进,则在相同时间内人的水平位移比车子的水平位移小,故落在起跳点后方,选项C 正确;反之,如果车子减速前进,则在相同时间内人的水平位移将比车子的水平位移大, 故将落在起跳点前方.
解析:为反驳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运动和力关系的错误观点,伽利略依据可靠的事 实为基础,以抽象为主导,经过科学推理,做了这个想象中的实验,实验的真正目 的是找出运动和力的关系,并非选项A或B叙述的情况,故A、B均错,C正确;在 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故D错误.
2.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时刻相等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同
解析:由Ft图象可知相互作用力在任意对应时刻都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辆 玩具车上,选D.
(对应学生用书第 31~33 页)
பைடு நூலகம்
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③指出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的性质: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 受力情况无关.
(3)惯性的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3.牛顿第三定律
2012高三物理复习课件(导与练福建)第3章
第一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对应学生用书第 31 页)
1.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理解惯性的概念,并会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第三定律的内容,应用这两个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3.通过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复习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时物体惯性大的缘故
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的缘故
D.物体受到的外力大,则惯性小;受到的外力小,则惯性就大
解析:由于惯性是指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质量 有关,速度大的物体停下来,速度的变化大,必定需要较长时间,但不能说明惯性的大小, A错;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B错;乒乓球可快速抽杀是因为它的状态容易改变, 即惯性小,C正确;惯性仅由物体质量的大小决定,故D错.
A.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在车厢的原来位置
B.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C.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D.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思路点拨:根据对惯性的理解,分析人跳起后人和车在水平方向的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 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 律在F=0时的特例.
2.对惯性的理解
(1)惯性的表现形式: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或“反抗改变”两种形式体现,即不 受外力时,物体将保持原有状态,受到外力时,体现了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对应学生用书第31页) 1.如图所示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示意图,两个斜面对接,让小球从其中一个固定的 斜面滚下,又滚上另一个倾角可以改变的斜面,斜面的倾角逐渐减小直至为零.这个实验 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C )
A.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运动到与释放时相同的高度 B.如果没有摩擦,小球运动时机械能守恒 C.维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不需要力 D.如果物体不受到力,就不会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