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改一些论文

合集下载

对高中数学新课改认识论文

对高中数学新课改认识论文

浅谈对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几点认识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四川于2009年秋季实施,作为一个高中数学老师对于新内容、新教法、新理念、新结构实在有些应接不暇,通过不断深入研究教材、课程标准,结合近两年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积极贯彻课改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10个基本理念:提供发展平台,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差异;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可以认为,《数学课程标准》充分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将“双基”认定为一个动态发展概念,在继承“双基”这一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摒弃了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机械记忆的负担,增加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算法内容,把统计与概率、微量、导数、数学处理、数学建模、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数学作为新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改进与丰富学生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中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表明高中数学课程具有更全面的育人功能,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二、依据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用教具。

1、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高中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教材则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是依据课标而编写的。

在教学中,应以课标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

数学教材中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教材中不符合课标要求的题目要大胆地删减;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改编。

2、应全面了解必修与选修内容的联系,要把握教材的“度”,不应采取一步到位法,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接触,螺旋上升,实行分层教学。

高中数学新课改中遇到问题及对策论文

高中数学新课改中遇到问题及对策论文

高中数学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随意开发教学资源、弱化教材的基础地位等问题要求高中数学教学新课改要以数学基本教材为本,适度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关系;合理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改教学资源一、存在的问题第一,教学观念转变中存在认识偏差,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高中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转变思想观念,角色定位从单一的数学知识的讲授人向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多重角色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变成能动的学习者。

然而,教师在教学观念转变的过程中,没有深刻领悟新课程教学的实质理念,而只是做表面文章,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刻意注重学生主观性的发挥,忽略了教学的实效。

有的教师认为,数学课教师就是要提倡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不管这种解题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只要能得出答案就行,而且是越多越好,甚至有的方法是生搬硬套,扰乱学生思维方式;有的教师过分强调数学答案的不唯一性,认为充分热烈的讨论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动学生脑筋,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这样一来,往往讨论毫无结果,搞混了学生对数学本身科学实质和价值的理解。

其次,过于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忽视教师的正面引导。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做主,基于这种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让学生自己漫无目的的学习,忽略了教师必要的正面引导作用,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模棱两可,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再次,过分强调表扬的激励作用,忽视错误的纠正,滋长了学生的自傲心理。

受新的思潮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强调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励表扬学生,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应有的批评指正,如此一来,造成了学生自我意识的膨胀和自傲心理的产生,不能正视自身的弱点并及时改进,对学生以后的心理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怎样进行有效性教学论文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怎样进行有效性教学论文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如何进行有效性教学初探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成为我们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为此,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也逐渐被引入到高中数学课堂中。

本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究,提出以下几点与同行商榷: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知识的学习,实质上是针对学生思维层次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说,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

如果没有学生积极的思维参与,那么数学的教学活动就无法称之为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教学时,应当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对思维的激发,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行主动地探究。

教学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基础,同时要注重对提问的创设和情境的创设,以此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比如在讲解立体几何中直线与平面的垂直这一知识点时,如何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呢?我们将生活中常见的绿化情境引入到课堂中,当绿化工人进行树木的种植时,如何判断树木与地面是否垂直呢?这就是一个明显的直线与平面的垂直问题,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的思考,同时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产生对知识的破解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

再如制作课件,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演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二次曲线因为参数不同而形成的图形变化等问题,这样一来,就能将课本中抽象、严谨、费解的数学概念和公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吸引他们的眼球,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重视教师主导地位新课改中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时,教师要承担的引导和主导的作用是课堂的关键,学生的自学能力毕竟有限,尤其是一些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如果没有教师的积极的引导和必要的讲解,不但无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重要性论文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重要性论文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重要性【摘要】近年来,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已经普遍展开,创新教育也被大力的提倡起来,因而研究性学习就成了研究较为广泛的问题.这些对高中数学教学都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从高中数学教现状来看,课改可展现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提高了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

使教与学二者良好的结合起来,真正的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新课标》直击了我国数学在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理解和把握这个标准。

本文旨在笔者通过对高中数学的教学,以期待更好的发挥数学这门古老又崭新的学科在新的形势下的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是教育教学更好的发展下去。

【关键词】数学课程改革影响【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49-01《新课标》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加快推进我国的素质化教育而编写的。

学校教育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中心。

首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多数人对学习都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态,只要能通过考试就可以了,根本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更别谈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其培养兴趣,才能对以后的教学铺平道路。

其次才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这又包括几何直观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概括、逻辑归纳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目的就是要学生形成学会主动学习,并能用自己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最后才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的考查。

1 数学史教学现状1.1 高中数学教材史曾经我们用过的这套教材对数学史知识的涉及较少,技术统计显示:对于数学史的发展仅有两处。

其实在中国的古代也有很多著名的数学家,例如,华罗庚,陈景润,王元。

这些人都应该编入到我们的高中课本中,一则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另一方面也是培养数学的学习兴趣。

刍议高中数学新课改[论文]

刍议高中数学新课改[论文]

刍议高中数学新课改在高中数学开展新课改以前,教师在授课中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常规计算技能的讲解,基本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感悟和思考过程,也完全忽视了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的揭示,甚至也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最后导致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应试而学习。

由此看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教育对数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开展和实施势在必行。

一、高中数学课改意义1.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数学课程结构的变化促使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必须适应新的课程结构。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开设将使教师在对待两种课程的教学上有所区别。

特别是在选修课程上,教师将改变原有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

这也要求教师运用更新更丰富的教育手段与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

课程结构的变化不仅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同时也将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和数学课程同步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反过来会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2.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高中数学新课程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性和主体性的要求,满足学生多样性、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选修课程的设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势必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这就要求学生改变原有的只是等待教师把课程送上门来的习惯。

学生自己必须学会自主、正确、合理地选择,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要有总体设计与规划,也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检测、自我反思、自我调整。

学生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

这种变化是最根本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要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形成个性化学习方式等等。

所以,课程结构的变化必将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的成长。

3.促进课程管理的变革课程结构的一系列变化都要求在课程管理上做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新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设置将要求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实现规划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要求学校建立相应的选课制度、管理办法等。

高中数学论文范文

高中数学论文范文

高中数学论文范文一: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摘要:高中数学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部分,其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升学率。

虽然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教师应对新课标视域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进行设计研究,以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有效教学;设计研究数学是一门广博、抽象、复杂并且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科。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之下,数学教学存在着学生学习效率低、参与度低、对数学存在畏难情绪、教师教学方法老旧以及教学意识不强等问题。

总的来说,这些问题可归结为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低。

一、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一从教师角度而言存在的问题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就具体教学而言,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仍然不尽如人意,还有着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过分注重于基础知识的讲解,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同样,也忽略了学生主观的学习感受,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效率低等问题;教师在对教案进行设计时缺乏多方面的考虑,教案质量偏低,不具备创新性;部分教师过分注重新颖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或出于卖弄故作高深,引起学生的反感,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部分教师一味进行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味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了学生感受。

这些问题都导致了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效率较低的情况的发生。

二从学生角度而言存在的问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学”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和受益者,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接受程度将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但是目前高中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普遍不高,表现得缺乏兴趣,部分文科生由于数学底子较差甚至出现了对数学学习放弃的现象;大部分学生都忙于听教师讲课、做笔记,却未曾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导致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不深;部分学生贪图安逸,对学习、作业偷工减料,得过且过,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导致学习效率偏低、学习质量偏差。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重点论文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重点论文

试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等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突出“以学定教,学案导学”,关键是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需要了解新教材的变化高课程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首先是在编写的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一是在知识性、趣味性进行了新的尝试,如增加了名人科学家的知识背景简介、阅读材料、插图等新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学生的学习开阔了视野,贴近了生活;其次是在原有的数学知识体系上进行了调整,如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散处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为主导;三是重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就知识讲解就具体细化分为了“问题提出、抽象概括、分析理解、思考交流”等各方面的内容。

正是如此,高中数学教师理解与把握高中新教材的主要变化,并结合这些变化而更新教学设计观念,突出一个教学设计的“变”字,在教学活动中允许学生质疑,不唯书本,不唯教材,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参与高中的课改。

二、高中数学新课改需要基于新技术的认识新技术是高中课改取得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各校大量运用电子白板的技术,很大程度上为高中课改创造了优异的条件。

高中数学新课改需要高度重视新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不仅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优化了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数学背景,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效率。

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等运用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就能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提高讲解效率。

再如对于板演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内容时,教师如能借助多媒体课件来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思考,使学生能在动态演示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则学生的个体学习方式会很好地得到表现,思维品质得到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会数学学习能力就会提高。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论文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试行和推广,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探索性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自己捕捉“灵感”的方法,再一次把问题摆放在我们教师面前,我们应正视新课程,抓住此有利契机,及时转变观念,大胆放开脚步进行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课程改革一、引言新课程改革经数载酝酿,已经全面实施,其高中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是整个数学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对此,教师应转变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改变理念,注重学法。

结合新教材,注入新活力,全面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具有革命性的变化。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高中数学教育发展需要,高中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改革的主旨,高中数学教师应注意四个问题: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定位、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把改革的任务落实和分解到日常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举,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当前我国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课程设置单一,缺乏选择性除了文理内容区分外,学生都学习一样的内容,一部分学生对所学内容难以接受,另一部分对数学感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又感到内容偏少、知识面窄,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需要的客观规律。

(二)课程目标单一,过分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的感悟和思考过程,忽视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揭示,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信心的激发和培养,从而造成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产生数学无用论的认识。

课程内容缺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没有体现数学的背景和应用以及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与数学的自然联系,也会使学生感到数学无用。

(三)评价主体、评价目标以及评价方式的单一性长时间以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一直停留在对结果的评价,以笔试较多,几乎成为唯一考查学生学习能力的依据,严重忽视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考查,极不利于学生潜力的发挥,同时也无助于人才的考查和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目标控制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目标控制教学论文

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目标控制教学从一般的意义上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目标驱使下进行的,而目标的实现程度,又取决于实现目标的方法。

课程改革要想成功,必须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

因此我们的课改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数学作为基础文化课,培养目标不是数学家,其作用是为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打下基础,为将来的学习、今后的深造打下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淡化认知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教学目标控制理论认为: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启动、导向、激励、调节等心理功能,目标控制是现代管理中的基本控制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目标性行为的效率明显地高于无目标性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明确而具体地向学生提出教学目标,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动机,形成一种期待心理和学习定势,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利用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课堂控制是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是符合当今课改精神的。

一、实施目标控制是有效的课堂控制在学生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时,以预习指导的方式,把大纲规定的目标分解为数个小问题即小目标,并把它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看书预习。

这种教学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好处在于:1、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心理学认为:人的注意力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可维持20-30分钟。

采用教学目标控制可以创设一种情景,从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上,从而使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看书预习:由于教师讲授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学生对所讲内容已较为了解,因此就能跟上教师的步伐,同时学生也会在教师讲授时暗暗地比较,检查自己看书的效果,从而起到激励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不仅知识基础差,而且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特别是学习数学,许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学习数学;学习方法也主要停留在模仿的层次,课后除了完成作业,一般不预习,也不知怎样预习。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课改不断深入,它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新课程标准不仅给教学留下了自主创新的空间,而且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精神,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环境与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学习基础进行科学的培养与引导,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普通高中生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建议。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1.合理定位教师角色,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当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学习成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

因此,教师不仅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而且要合理定位自身角色,在新形势下,“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责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2.教师自身的反思与总结。

面对新课改,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上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才能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尽快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在理论上更加与国际中学数学教育接轨,而且教学理念更先进、课程设计更科学,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大面积推进,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对数学教育改革中的头等大事,必须下大力气去认真学习,努力探索,要多关注学生的“学”,打破以往的“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理念。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同时,要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发展与成长,因此作为面临新课改的高中教师,我们一定要走出以往的经验主义误区,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尽快使自己的教学思想“脱胎换骨”,真正融入数学教改中去,以新的教学理念去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高中数学在新课改标准下式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在新课改标准下式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在新课改标准下的探究式教学探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就是所谓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目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主要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形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一、高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意义教师讲、学生听是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数学课的教学尤为突出,绝大部分是教师讲学生听,再就是做大量的练习题,没有学生参与,更没有学生思维的过程。

探究式模式下的数学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积极的自主思维活动来学习数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精心安排的数学问题,设计教学方案,在课堂上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独立地去探索数学问题。

但教师安排的数学问题不能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必须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同时又是与新知识点相关的,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让学生表现出创造性活动的特征,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他们自己新的知识和经验。

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是探究式教学的另一重要意义,在探究式教与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语言、思维和个性全面发展。

在探究式教与学过程中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是灵活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解题模式、数学方法的典范。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是探究式教与学的另一特点,学生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在积极地思维与探索,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探究式学习使得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环境下,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更强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探究式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向积极的方向转变。

二、高中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点1.探究式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并控制学习过程,使每个学生能够以主人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去,这就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思想观点的尊重和鼓励。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论文

关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关心的热门话题。

本文笔者主要从备课和教学课堂两方对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指导。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备课教学课堂高效数学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需要强调课堂效率的全面性、合理性与发展性,下面笔者结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探讨一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有效的备课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我们要花气力研究有效的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我认为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

有效教学理论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备课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行为,更应注重效益。

有效备课应注重一下方面:1.优化课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是备课的基础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是指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生实际,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不会的,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抓住难点展开教学。

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把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三维目标的互动整合。

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

只要自觉地、全身心地钻研教材、教法,深入细致地研究学生,不断创造创新的教法,就必然能够探索出新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径,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打下基础。

2.备课时要注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设疑,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讲课时,恰当地设疑可以给抽象的语言增添催化剂,唤起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刺激大脑兴奋中枢,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我认为,课堂提问的目的,一是启发学生围绕目标积极思考,有疑即问;二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认真听讲.所以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设疑——把问题设在关键处、疑难处、转折处及规律的探寻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己对教材的感知、理解、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主动掌握知识.好的备课设计问题要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兴趣,学起来就会精神愉快、注意力集中、越学越爱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时不能一味讲、满堂灌,而是通过各实际中的例子,把学生吸引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中去,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转为乐学.二、有效的教学课堂1、建立和谐课堂氛围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和谐、亲切的环境下自主参与学习讨论,没有一个学生喜欢沉闷的课堂气氛。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试论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是新课改的实施主体,对一线教师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课堂教学。

我结合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与认识。

一、低起点,融知识于符号中尝试:在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中,正整数集记作n+或n+,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细心的学生就有疑问:原本表示自然数集,在右上角或右下角分别添加+怎么就能表示正整数集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面对这样的小问题尤其是数学符号的选用,考虑到教学时间,用“约定俗成”加以回答也未尝不可。

但也很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结果:时间是节省了,学生心中却对数学产生一种“冷冰冰”的感觉,打消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花了不多的时间作了简单解释(虽然此时还没有学习补集运算,但丝毫不影响学生理解),学生茅塞顿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有不少学生在学习函数定义域时用类似方法又“发明”了许多数集的符号,看到这些符号真有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

而更重要的是,我用实际行动验证了数学的严谨性和精确性,这比口头动员的效果要好得多。

受此启发,在后面的教学中,每当引进一个新的符号时,我总是尽量将相关符号的发展历史展现给学生。

如幂的符号“a”,三角函数符号“sin、cos、tan”,对数函数的底“e”,虚数单位“i”,积分号“∫”,等等,它们就像星星之火,照亮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道路。

反思: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记录、表达科学语言的文字。

数学语言系统是一个符号化的系统,现代数学如果没有精确的符号是难以想象的。

我对高中数学在新课改下教学认识论文

我对高中数学在新课改下教学认识论文

浅谈我对高中数学在新课改下的教学认识摘要:我们学校从去年开始使用新课改下的教材,我从事一线教学已有十几年的光景,早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于这次新课改,我感到茫然与彷徨,感到无所适从,通过自己的慢慢摸索,使我在教学观念上、课堂教学上、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一、教学观念上的认识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采取“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结果我讲的很多,学生记住的很少,事倍而功半。

而在新课改下,我的教学体会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要让学生亲自猜想、大胆尝试、慢慢摸索、经历失败,最后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达到了真正的掌握。

二、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初教高一时,我感到他们很多知识都没在初中学会,比如说,一元二次方程的因式分解法,一元二次函数的配方法等,而高中这块知识又不在新课范围之内,怎么办呢?我就专门抽出几节课的时间,把一些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的内容又补习了一遍,效果不错。

通过这件事,使我在教学上有了一些体会:对于刚从初中升到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一下子无法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的数学知识,殊不知,高中的教材跨度大,在知识的难度、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如果不重视初高中的衔接问题,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学生在成绩上的急剧下降以及他们学习情绪的低落等。

此时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当时的教材要求达到什么程度?我们还要做好初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衔接问题,而且还要特别注重培养他们正确对待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同时还要加强学法指导,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这样就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很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三、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在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中,我的体会之一是:我讲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都会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都在他们自己的头脑中产生,而我的作用在于“如何给他们创造发现新知识的机会”。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初探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思维程度高,有严密系统性的科学,客观上要求按教学的规律办事,即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目的、重点、难点,遵循循序渐进和可接受性、分析思考性原则。

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研究、进行探索,使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并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既符合学生的主动参与又能开发学生探究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下面就教改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谈一点粗浅的意见:一、全面了解教学,精心设计是关键教师应全面了解教材的方方面面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紧扣教学目的,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分层设计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利用身边的具体事实或与同学讨论或与同学共同操作,来挖掘问题的结果并思考、寻找科学规律,总结规律。

注意问题的设计与提问的时机,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提问的时机要成熟,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探索其中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获取成功感和自信心。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首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其次是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

一般要让学生先做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做适当的启发引导。

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甚至让学生大胆地猜想、猜测自己认为的好的方式方法,用学生的思路去引导学生,顺其道而行之。

此时教师只是困难的排除者释疑者,是帮助学生思考。

三、所提的问题要有普遍性问题太难,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会造成冷场,达不到目的;过浅对答如流,无助于思维的锻炼。

国外研究表明:探测问题的难度可用公式:1减去(通过的人数除以全班人数)来算,如果得数在0.3——0.8就可视为适中,如果得数在0.3以下或超过0.8则是要求太低或过高。

四、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要依据内容设计,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使学生达到逐步理解。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新课改的实行,高中教学工作也随之进行了大力整改。

在贯彻和执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教学问题。

与此同时,解决现有的教学问题也成为了新课改执行期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问题一、前言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关系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研究基础。

因此,不仅是在我国的高考甚至是全世界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中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来看,尽管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很高,但却也存在大部分数学学科偏科的情况出现,特别是在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过程中,很多学生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深刻挖掘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数学学科教学成效偏低的根源是数学教学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1.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将初、高中数学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话,可以清晰的看出知识内容上的分层状态,初中阶段的数学教材对很多数学概念缺乏严格的定义或缺少严密的论证过程,只通过简单的公理来硬性的规定而缺乏实质性的证明过程,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流于表面。

但在高中阶段的教材中,特别是高一的教材内容,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知识点的跨越,和抽象概念的大量增加,这就给初中基础条件下的学生接受能力提出了挑战。

学生们由原来的例题、习题讲解式学习方式,一下跨越到抽象函数的证明和推理过程,其中间的思维转变难度可想而知。

由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学习也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在此之前的数学学习中,或其他学科知识的涉及中都不曾涉及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与开发,这中教材安排之间的梯度跨越,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新教改提出之前,很多教学工作主体定位缺失或存在定位偏离的情况,并没有真正地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提到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来开展的高度。

原有的教学方式与学习习惯的影响再加上迫于中考升学压力,教师始终掌握着教学的中心地位,甚至是教师来主宰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而仅仅将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群体,强调接受能力而不是学习能力。

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探析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与实施,初中数学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打破传统教育体制的限制,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就成为每个中学数学教师必须面临的问题。

为此,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模式进行了探析,希望对改善数学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数学教学模式新课程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适合新课程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每一个教学者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新课标培训和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注意。

一、教学思路的转变教师授课不能用老的模式“一言堂”,只给学生灌输知识,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收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力求生动有趣。

教师授课应采用启发式,教师作导演,让学生扮演主角,应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现在我们倡导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但并不是说教师只是一名“场记”了,不再起重要作用。

反之,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他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

所以,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学素材间的多维互动,对话交流,质疑问难,在师生同步思维的互动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

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

新课改下对高中数学教学与实践论文

新课改下对高中数学教学与实践论文

新课改下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摘要】为了追求更高的教育品质,体现创新、自主精神的新课程改革已奏响序曲。

新课程改革已走进学校、走向课堂,用它独有的教学理念指导每一位教师,影响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改革,使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站在教改的最前沿,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并思考课堂教学的新方向, 【关键词】数学课改探索实践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课时的减少,学习方式的改变,无不对我们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本人对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创新,彰显教改本色新课程改革之后课程的基本理念更加贴近素质教育,更加人性化、信息化、多元化。

新课程改革以其独特的风采展现在我们每一位师生面前:提倡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提供多元化课程,适应个性选择;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重视基础,着眼创新,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1、着力点: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学的着力点应体现在学生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将以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为目标需做到四个强化:2、启动点:教学的启动点在于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满足于讲清书本上的知识,力求运用体现启发原则的多种教学形式,提示知识发生过程,讲清其来龙去脉,提高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把握知识结构。

3、落脚点:新课标下的数学课,要求学生主动活泼,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要求教师教师应成为课堂上的主持人,独具慧眼的长者,是学生热情的观众。

教师只是在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学习完一节内容时,应该恰当的引导、点评和适时的确定正确结果。

也就是说课堂总结的“点睛之笔”。

二、传统的教学,理性的思考,强化教学基础新课标教学下提倡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合理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改革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应合理的采纳吸收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成分,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理念与论文

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理念与论文

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的理念与探讨摘要:从我国课程的现状来看,我们的数学课程内容比较系统,重视数学理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常规计算等基本技能比较熟练,这是联系实际、培养能力的重要基础。

但是数学课程中的不足也亟待改革,过分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的感悟和思考过程,忽视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揭示,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信心的激发和培养,我们的课程内容缺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没有体现数学的背景和应用以及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与数学的自然联系,会使学生感到数学无用。

我们更应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信息时代后,原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陈旧,刻意的形式化的表达,以及对数学作为工具课所应起的作用的忽视,都制约了数学课的功能的发挥。

所以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

这样可加速知识的接收、贮存、加工、组合及提取的进程,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

要使学生感到数学认识活动是种轻松的乐事,而不是一种负担,必须做到如下几点: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学实践也证明,爱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把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矫正学生对数学恐惧心理的突破口。

课内多启迪多提问;课外辅之适当的数学讲座,开辟“数学角”,成立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在数学海洋中遨游,让他们看到数学天地的无限宽广。

解释学生所疑,解学生所难,乐学生所乐。

二、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数学课程应该反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的概念、法则、结论发生、发展过程和数学的本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数学知识结构,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样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中数学新课改的一些体会【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挑战,更是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挑战,我们应该迎头赶上,在新课改的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关键词】青海乐都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新思路新方法【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121-02
2010年9月,青海省高中各学科全部进入新课程改革,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

新的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是广大教师、家长议论的一个热点。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评价标准、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挑战之一:教师怎样较快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怎样解决教师固有的却早已习惯了的“传授知识”型的教学方式与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方式之间的冲突?
挑战之二:教师面对形式、内容、结构、体系都与以往有较大变化的新教材,教师能否克服定势,尽快地熟悉与适应新教材?怎样处理好在新技术平台下有效地使用教材?
挑战之三:怎样解决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评价制度?
挑战之四:怎样调整更切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具有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交流合作的优秀人才?
到2011年10月,青海省乐都县实施新课改一年多来,我作为
一名身在改革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感觉真的是体会颇多。

1 新课改实践的体会
1.1 加强研讨交流,转变观念是核心。

数学教师在长期的数学教育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这些观念在我们实际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很多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程的认识局限在数学教科书上,课堂教学就是对数学知识的解读,教学模式仍以练习模仿为主。

这些认识与时代发展的趋势不相吻合,有些认识甚至是错误的,这就阻碍了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例如,教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i》的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时,总觉得课本内容较简单,与老教材要求相差较远。

而教辅书上的很多习题类似于高考复习题,学生无从下手。

面对这种矛盾,我们教师若不转变观念,势必对教学内容提高要求,补充不少教科书外的东西,甚至想一步达到高考要求。

导致学生对老师如此“高要求”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产生了一定的“畏惧感”,学生认为高中数学既抽象又深不可测,很难学,老师认为新教材太难教。

因此,认识教材中每部分内容的作用与意义,领会数学新课程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我们教师能有效转变观念,我们必须多参加研讨交流活动,加强研讨交流。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力量,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到自己是数学课程的建设者,是课程的主体;认识到教学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结构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拓展丰富学生、教师数学知识与感悟体验数学内涵与价值的过程,
教师才会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1.2 强化备课组功能,搭建新课改网状平台。

新课改对教师个人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形势下,教师完全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高质量的教学工作是非常艰难的,因此加强集体的力量是每位教师所必须认识和执行的。

为了细化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必须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

目前青年教师是一支生力军,他们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但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他们有新时代的工作能力,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良好的外语基础、更容易与学生交流沟通等。

因此,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一方面要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要发挥备课组集体的智慧,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教学策略,培养备课组的团结合作精神。

1.3 通过课例的研究,为新课改提供示范性。

因为没有提供符合新课标理念的示范性课例,只好摸着石头过河。

在课改教学实践中,我们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进行案例研究,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示范性课例。

通过课例的研究,可以使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活动机会。

教学实践让我们教师认识到:只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可以按需调整新教材的结构;适当延伸新教材中的有关知识。

处理教材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合理把握新教材的度,深入挖掘新教
材的潜在价值。

用活教材还必须从学生的三个基本点出发,即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心理发展与需求。

2 新课改实践的思考
高中新课程改革既继承了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也针对我国数学教育的问题行了改革,我国传统数学教育课程体系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叙述条理清晰,文字简洁、流畅,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等;教学强调概念理解和基本技能训练,强调为学生铺设合理的认知台阶,强调变式训练等;学生学习刻苦,基础扎实,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强等;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传统数学教育教学强加于人,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不利影响;在学习过程中缺乏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少,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力 ,进而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利;传统的数学教育重结果轻过程,结论记忆多关注知识背景和应用少,导致学习过程不完整;重解题技能技巧轻普适性思考方法的概括,方法论层次的内容渗透不够,机械模仿多独立思考少,数学思维层次不高“讲逻辑而不讲思想”,强调细枝末节多,关注数学思想、理性精神不够,对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不利。

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很多缺点:教师的启发式讲解非常重要,否则,学习质量和效益都无法保证。

教师应对如何讲解精心设计,做到讲授与活动相结合,接受与探究相结合,形成互补,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要求教师设计与提供丰富的数
学学习环境,通过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维、独立思考,使学生经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已有数学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而将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应以“双基”为载体,在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向书本挑战、向权威挑战,提倡在学习过程中的争论、质疑、讨论,养成凡事问个为什么的习惯,敢于提出问题并勇于表示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逐渐培养。

例如必修一中对函数的概念这一节的处理给我们展现了新课程数学课改革
的很多思路和方法:(1)从典型实例炮弹的发射,近几年臭氧空洞的面积,国际上常用的恩格系数出发引出函数概念, 讲背景,讲思想,讲应用:知识的引入强调背景,使教材生动、自然而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于人,打破了传统的“掐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 逐步渗透体现“函数模型”思想;加强概念形成过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丰富的函数例证。

抽象概念的学习从具体例证开始,理解抽象概念得到了具体例证的支持。

(2)实例的选择中函数的表示方法分别是:解析式、图象、表格,目的是在学生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函数概念;理解函数是刻画变量间依赖关系的法则,进一步理解函数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也可以是图,还可以是表格;强调函数的三要素——集合对应语言。

(3)函数性质的讨论——加强研究方法的引导,变化之中保持的“不变性”就是性质;变化过程中出现的规律性就是性质。

现实世界中的某些
变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增有减、有快有慢,有时达到最大值有时处于最小值……这些现象反映到数学中,就是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还是减年少、什么时候函数值最大、什么时候函数值最小……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函数性质——“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

总之,高中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挑战,更是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挑战,我们应该迎头赶上,在新课改的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