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美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动荡战乱的时代(除了西晋的短暂安定,其它时间战争不断),但正是这样一个动乱年代,美术却异常繁盛,并在书法、绘画、建筑等诸多领域产生了许多新的特质,对以后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指向性的作用。

对此阶段美术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北方士族和民众大量迁移至长江流域,对南方经济文化起着促进作用,南方相对的稳定使其经济势力繁盛起来。北魏统一北方后,特别是孝文帝采取汉化的进步措施以来,经济,文化也有了发展。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内的经济、文化势力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为强盛的唐朝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魏晋发展了汉末的察举制度而形成了曹魏的九品官人制度,进一步确立了高门士族的特权(高品无寒门)。士族的思想、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学、

艺术,反映在美术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书法,当时最出色的书法家都是士族出身,是显示门第高贵、互相竞比的产物,也利于把书写从纯粹的实用功能中解放出来。

在思想意识上,此阶段冲破了汉末腐朽的经学束缚——产生了玄学,是对儒家束缚的反动,崇尚黄、老之学,以老庄思想为主旨的一种哲学思想,被称为继先秦诸子百家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玄学的发展促进了逻辑思辩与理论探索。在美术理论方面产生了重要的著作如谢赫、宗炳、王微等人,奠定了中国绘画的理论基础,而人物、山水画也正是在这样的理论基础得以发展。

另在宗教方面,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南北朝时期被统治者利用(虽然有三武灭佛的挫折,但在绝大部分时间里被当作国教,梁武帝三次舍身同泰寺)。佛教的传播、中西文化的交流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反映在美术上

就是大量寺院的兴建和佛教美术的盛行,推动了建筑、绘画、雕塑的发展。

第一讲: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

两汉大兴碑刻之风至汉末建安十年(206)被魏武帝曹操明令禁止,“以天下雕蔽,禁立碑。”咸宁四年(278),西晋武帝司马炎又下诏:“碑表私美,兴长虚伪,莫大于此,一禁断之。”所以从汉末到两晋到南朝,碑刻甚少,比较著名的如三国魏:《上尊号碑》(《百官劝进表》)、《受禅表》、《正始石经》(三体石经)、《范式碑》、《曹真碑》等;吴碑四种:《天发神谶》奇伟惊世、《禅国山碑》浑劲无伦、《谷朗碑》古厚、《葛府君》尤为正书鼻祖;西晋:《任城太守孙夫人碑》、《太公吕望表》、《左棻墓志》等;东晋《璺宝子》、《好大王》及谢鲲、王兴之夫妇墓志等;南朝:宋之《璺龙颜》(与《璺宝子》合称二璺,西南名碑)下画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梁之《瘗鹤铭》(或谓陶弘景,或谓顾况)、《萧憺碑》(贝义

渊书)在江苏南京,端严遒劲,如长枪大戟等。北方地区十六国时期前秦有《广武将军碑》、《邓太尉祠碑》,后秦有《吕宪墓表》,北凉有《沮渠安周功德记》、《佛说十二因缘经幢》等,造像、经幢之刻,此时开始盛行。

此阶段著名之书家有钟繇、皇象、索靖、卫瓘、陆机、二王、王僧虔、羊欣、薄绍之、萧子云等。

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明帝时官至太傅,初学胡昭,后师法曹喜、蔡邕、刘德升等人,尤精于隶、楷。学书勤勉,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每见万类,皆画象之。尝见蔡邕笔法于韦诞坐中,苦求不与,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诞死,盗发其冢,遂得之。其书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结体朴茂,出乎自然,对楷书的成熟起了重大作用,与王羲之合称“钟王”。

韦诞(179——253,字仲将),三国魏,京兆(西安)人,官光禄大夫,与

邯郸淳、卫覬以善书有名,为伯英诸弟子(梁宣、姜诩、田彦和)中最优者,明帝时题凌云台(去地二十五丈),危惧,头须俱白,著家令,戒子孙绝此楷法。

魏正始石经,据云出自邯郸淳,一名竺,字子叔,一作子淑,又作子礼,颖川(河南禹县)人,一作陈留人。师于曹喜,于八体悉工,尤精于古文大篆、八分隶书,尝以书教诸皇子,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校之说文,篆隶皆同而古字小别。

皇象(字休明),三国吴,江都(扬州)人,工章草,师杜度,羲之隶书百字皆别,休明章草百字皆同,各造其极。八分来于蔡邕,习篆入能,时人谓之书圣。急就篇传为皇象书。天发神谶(三段碑),传为皇象书,号金针篆。禅国山碑(在宜兴善卷洞中),传为苏建(吴时官至中郎,工书,其书与休明同)书(金陵琐事云为其书)。皆带有符箓书的性质。

索靖(239——303,字幼安)西晋

敦煌人,张芝姊孙,官尚书郎,与尚书令卫瓘俱以草书知名,世称瓘得伯英之筋,靖得其肉,号一台二妙,其字势号银钩虿尾。有《七月廿六日帖》、《月仪帖》等唐人临写本。

王羲之(321——379或303——369)字逸少,官至右军将军,早学卫夫人,后师学张、钟,并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质朴的书风,成为妍美流便的新体。其书备精诸体,尤擅正、行。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右军七子。官至中书令,故称大令。幼学于父,后取法张芝,在此基础上别创新法,进一步推进了新体书风的发展。用笔外拓,与父并称“二王”。

王珣字元琳,王导孙,王洽子,有《伯远帖》传世。

南朝

宋孔琳之(彦琳),师小王,放纵快利,时称羊真孔草。

羊欣(敬元),献之甥,得其亲传。世称“买王得羊,不失所望”。

薄绍之(敬叔),学小王,与羊欣并称“羊薄”。阁帖中有《迥换帖》。齐王僧虔,王导五世孙,右军四世族孙。书风丰厚淳朴而有骨气。传有《太子舍人帖》等。

梁萧子云,初学小王,暮年入于钟繇而变其体。另陶弘景。

另如陆机,传世有《平复帖》、王导、谢安、郗鉴(昙及愔)、庾亮、庾翼、崔悦(山东清河,传子潜,传孙宏)等人。

北朝不禁碑,另受佛教影响,建寺造像盛行,就诸家著录统计,凡碑碣、墓志、造像、以至刻经题名、题字等,无虑数千。其书迹主要可分五类:碑刻,有嵩高灵庙、郑文公上下碑、张猛龙、马鸣寺根法师等;摩崖,如石门铭、云峰山论经书诗、四山(尖、铁、葛、岗)等、泰山金刚经;造像记,记载造像的缘起、起资人等文字,如《龙门二十品》(龙门至少有二千二百多品)、《姚伯多》等;墓志,始于东汉而盛于南朝,尤以北魏皇族元氏之墓志,大多出自官方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