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课件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

合集下载

运动生理学 第八章 运动与免疫

运动生理学 第八章 运动与免疫

变化:抑制免疫功能的应激激素和亲炎性、抗炎性细胞因子
在适中运动中并未见升高。 总体来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每日进行适中运动,可 增强免疫功能,降低患病风险。
(二)大强度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许多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结果已经证实,长期大强度运动 后免疫机能有强烈的负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1、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增殖能力明显降低,表明细胞免疫功能 受到损伤。 2、主要免疫球蛋白IgA、IgG以及重要补体C3和C4含量降低。 3、运动后血浆儿茶酚胺和可的松浓度明显升高,导致细胞数量 减少以及活性降低等免疫机能的负面影响。 4、鼻腔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降低,以及血液粒细胞氧化活性降 低。 5、NK细胞的细胞毒性降低,丝裂原诱发的淋巴细胞增殖作用降 低。
(三)“J”型曲线模式 不运动者呈现一种自然免疫状态;从事大强度、较长时间 且频度高的运动训练者,免疫机能会被强烈抑制;适中运动
既能提高身体机能,又能有效提高免疫机能,提高身体抵抗 力。
上 吸 感 率 运 呼 道 染 与 动
高 平 值 于 均 不 者 动 平 值 均
大 度 强
低 平 值 于 均
适 运 度 动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三大免疫功能: • (1)免疫防御,消灭各类感染及异物。 • (2)免疫稳定,清除损伤或死忙细胞。 • (3)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癌变细胞。
• (三)、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 (1)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抵抗力,有些是天生具有的,即 在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经遗传获得的,称为先天 性免疫。因其并非针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故又称非特异性 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由机体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所体 现。如机体的各种屏障结构(皮肤与粘膜屏障,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以及体 液中的抗菌物质(有抑菌、溶菌与杀菌作用)。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完整版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完整版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产 生的电信号经传导系统传遍整 个心脏,引起心肌细胞收缩。
心脏工作原理剖析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功能。收缩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收缩,将血液泵出; 舒张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舒张,血液回流填充。
心脏收缩与舒张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
心脏工作过程中伴随着心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两者紧密相连。
形态 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直径约7.5μm,厚度约 2.5μm。
3
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白细胞种类、数量及作用
01
种类
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五种。
02 03
数量
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1%~ 5%,嗜碱性粒细胞占1%左右。
将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同时吸入 氧气,使血液在肺部得到氧合,为体循 环提供富含氧的血液。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和滤过压共同作用,使血浆中的液体成分通过毛细 血管壁滤出,形成组织液。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中的水分和溶质通过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回流至静脉系统,维持组织液 的动态平衡。同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回流至血液循 环。
静脉血管类型及功能
容量血管
静脉系统作为容量血管, 可容纳全身约60%-75%的 循环血量,具有较大的可 扩张性。
静脉瓣
静脉内存在静脉瓣,可防 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单 向流动。
静脉回流
静脉回流受重力影响较小, 主要依赖骨骼肌的挤压作 用和呼吸运动等因素进行 调节。

运动生理学概论

运动生理学概论

林正常編「運動生理學」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運動生理學的意義和發展 運動與能源 身體活動的神經控制 運動與肌肉 運動與呼吸 運動與循環 攝氧量的生理學基礎
林正常編「運動生理學」


第八章 運動與營養 第九章 身體組成與體重控制 第十章 運動與環境溫度 第十一章 高地運動生理學 第十二章 運動與婦女生理 第十三章 運動與心血管疾病的防範 第十四章 從生理學談運動疲勞
中國大陸的運動生理學教科書

體育大學、體育學院 六所
中國大陸的運動生理學教科書
160 所教育部直屬 體育學系使用教材
“运动生理学”编写提纲

绪论

什么是运动生理学? 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如何学习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篇 运动与能量

第一章 生物能 第二章 运动与代谢 第三章 肌肉收缩 第四章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 第五章 肌肉运动的调控(神经原与突触简介) 第六章 肌肉运动的激素调控
台灣最多人使用的「運動生理學」



書名:運動生理學(增訂二版) 作者:林正常 出版:師大書苑 2005年9月 定價:新台幣550元 頁數:481頁(精裝) 19章 運動與賀爾蒙(4)、潛水生理學(13) 訓練的生理學基礎(15)、運動處方的生理學基礎(16) 運動能力的評量(17)
林正常總校閱「運動生理學」


時間:2002 書名:運動生理學 原著:Exercise Physiology (Powers & Howley) 譯者:林貴福博士 吳慧君博士 徐台閣博士 出版:藝軒圖書 頁數:540頁(與原文書一頁對一頁) 定價:1000元(估計)

运动生理学完整版课件

运动生理学完整版课件

运动注意 事项:避 免剧烈运 动注意运 动安全定 期进行健 康检查
06 运动与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脏、胰腺等器官 消化系统的功能:分解食物吸收营养排出废物 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运动可以促进消化提高消化系统的工作效率 消化系统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提高消化系统的健康水平
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运动可以促进 胃肠蠕动增加
消化液分泌
运动可以改善 肠道菌群提高
消化功能
运动可以增强 食欲增加食物
摄入量
运动可以减轻 胃肠道负担预 防消化系统疾

合理营养与运动能力
营养素: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矿物质等
运动对消化系统的 影响:促进消化、 吸运 动表现、减少疲劳 、促进恢复等
04 运动与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的组 成:包括呼吸
道和肺
呼吸道的功能: 气体交换、清 洁、湿润、温

肺的功能:气 体交换、调节 呼吸频率和深

呼吸系统的调 节: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细
胞调节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运动时呼吸频率增加以满足身体对 氧气的需求
运动时呼吸肌力量增强以提高呼吸 效率
运动对免疫系统的调节:运动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提高免疫力
运动与免疫力的相互作用: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免疫力的提高也可以促进运动能力的提 高
09 运动与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组 成:中枢神经 系统、周围神 经系统和自主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大脑、小脑、 交感神经和副
脑干、脊髓
定义:研究人体 在运动过程中生 理反应和适应规 律的科学

运动生理学ppt课件全完整版

运动生理学ppt课件全完整版

2024/1/27
位移速度训练
通过提高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通过 的距离,提高跑动速度和冲刺能力 。
23
耐力素质训练的生理特点与原则
生理特点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
耐力素质的发展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组织和能量代谢等因素密切相关。
2024/1/27
24
耐力素质训练的生理特点与原则
力量训练后需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以促进肌 肉合成和修复。同时,还需注意补充钙、铁等矿物质和维 生素D等营养素。
2024/1/27
02 03
耐力训练的营养补充
耐力训练后需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和水分,以恢复体内能 量和水分平衡。此外,还需注意补充抗氧化物质和维生素 B族等营养素。
团队运动的营养补充
20
力量素质训练的生理特点与原则
超负荷原则
通过增加负荷或改变肌肉 工作方式,使肌肉力量得 到提高。
2024/1/27
专门性原则
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对力量 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 力量训练。
系统性原则
力量训练应循序渐进,有 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21
速度素质训练的生理特点与原则
生理特点
2024/1/27
2024/1/27
糖的分解与利用
详细阐述糖在体内的分解 代谢过程,包括糖酵解、 糖异生等途径,以及糖在 运动中的利用情况。
乳酸的生成与消除
探讨运动过程中乳酸的生 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乳 酸的消除途径。
13
有氧氧化系统供能
2024/1/27
有氧氧化系统概述
介绍有氧氧化系统的基本概念、代谢途径及其在运动中的 供能作用。
2024/1/27

生理学课件: 血液循环

生理学课件:  血液循环

二、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
1.输出血量
(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 (stroke volume,SV): 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 所搏出的血量 安静时N:60~80ml 平均70ml
(2)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 心室舒张搏末出期量容积×100%
N:55%~65% 意义:是评价心功能较为客观的标准
③20mmHg以上, 平或轻度下倾
机制:
A.一定范围内随着充盈压↑即 V回心血量↑ 初长 度↑前负荷↑ →心肌肌小节适当拉长→肌纤蛋 白位点暴露↑ →横桥与位点有效重叠并结合的 数目↑ →心肌收缩的张力、速度、缩短长度↑ →心肌收缩力↑ →搏出量 ↑
B.心肌伸展性小,具有强的抗过度延伸能力,超过 最适前负荷后,初长度不再随着室内压(前负荷) 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心肌收缩力不再改变。
意义: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平衡心室射血量
和回心血量-------出入平衡
心室肌抗过度延伸的机制:
富含连接蛋白,具有强 黏弹性 富含胶原纤维 肌纤维交叉排列 最适初长度时静息张力 大
异长自身调节(Staring机制) 通过心肌本身初长度的改变引起心肌收 缩强度变化,继而影响搏出量的调节。
意义:维持心输出量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平衡,防止 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和容积发生过久和过度的改变
★前负荷 ★后负荷 ★心肌收缩能力
1.前负荷 (1)定义: (2)前负荷=
心肌初长度 V回心血量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压力)
心房舒张末期压力
(3)作用:一定范围内,搏出量随前负荷
增大而增大
异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引起心肌 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骨骼肌
心肌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生理学课件第八章

生理学课件第八章
分支形成。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的血 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三)肾血流量的调节
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当动脉血压在80~180mmHg(10.7~24.0kPa)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 量能维持相对稳定。
这种肾血流量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而在一定的动脉血压变动 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尿的浓缩和稀释是将尿和血浆的渗透压相 比较而言的。
正常血浆的渗透压约为300mOsm/L。 当机体缺水时,水的重吸收多,尿量少, 尿的渗透压明显高于血浆的渗透压,称为 高渗尿(hypertonic urine),表示尿 被浓缩。若饮水过多时,水的重吸收少, 尿量增多,渗透压将低于血浆的渗透压, 称为低渗尿(hypotonic urine),表 示尿液被稀释。
H+,以前者为主。
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H+起到了排酸保碱的作用,对维持体 内的酸碱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NH3的分泌
正常情况下,NH3主要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酸中毒 时,近端小管也可分泌NH3。
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在分泌H+和NH3的同时,促进了 NaHCO3的重吸收,从而实现了肾脏排酸保碱的功能。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secretion)是指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 胞将自身代谢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排到小管液中的过程。肾 小管和集合管主要分泌H+、NH3和K+,这对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和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一)H+的分泌
主要部位在近端小管。 H+的分泌有两种机制,Na+-H+交换和H+泵主动分泌

《运动生理学》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

《运动生理学》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

《运动生理学》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房室延搁:心房肌的传播速度较快、左右心房几乎同时收缩,而兴奋在房室交界处的传导速度极慢的现象。

期前收缩(早搏):在窦房结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脏受到一次足够强的额外刺激,随之产生的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

代偿间隙:在期前收缩后,窦房结的正常兴奋恰好落在了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之内,不能引起心脏的兴奋与收缩,心脏会有一段较长时间的舒张期的现象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心率: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搏动一次所射出的血量。

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所输出的血量。

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心肌收缩能力: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性能的一种内在特性。

异常调节:指与神经、体液因素无关,由于心肌初长度改变而导致搏出量改变的一种调节方式。

阶梯现象:由于心率增加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增强的现象。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重力性休克:指当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并骤停时,肌肉泵消失和重力作用使大量静脉血沉积于下肢的骨骼肌中,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晕厥的现象。

肌肉泵:骨骼肌的运动和静脉瓣膜配合,对静脉回流起了一种“泵”的作用呼吸泵:呼吸运动对静脉回流也起着“泵”的作用减压反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至延髓心血管,导致心迷走中枢活动增强,心交感中枢活动减弱,动脉血压下降的现象。

血液的重新分配:运动时,运动的肌肉和心脏的血流量显著增加,不运动的肌肉和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减少,皮肤的血流量先减少后增加的现象。

运动性心脏肥大:由于长期的锻炼或训练而引起的心腔扩大和心壁增厚为主要标志的心脏肥大。

心脏重塑:在运动性心脏肥大的同时,心肌细胞内的线粒体、氧化酶、毛细血管、肌浆网、心肌细胞的特殊分泌颗粒及神经支配等微细结构均会发生相适应的变化。

运动康复专业《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专业《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一)选用教材《运动生理学》,邓树勋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三版(二)参考书目1.《运动生理学》,王瑞元等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2.《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孙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3.《运动生理学题解》,乔德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二版(H)在线资源慕课,运动生理学,苏州大学慕课,运动生理学,北京体育大学慕课,运动生理学,华南师范大学慕课,运动生理学,湖南师范大学慕课,运动生理学,江西师范大学(四)学术期刊1.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3.体育科学三、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够用运动生理学的理论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体育锻炼,初步掌握评定人体主要身体功能的基本方法。

从人体运动的角度,了解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

在实验基础上,理解人体对急性运动的反应和长期运动训练所引起的机体结构和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

通过学习运动对各系统机能的影响,探讨优异运动成绩的取得与身体脏器变化间关系。

让学生将刻苦奋斗、勇于探索、不畏艰难和勇攀高峰等体育精神转化为自身提升的驱动力,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民族的目标、祖国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和奋斗。

课程目标1: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影响下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掌握了不同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基于这些生理学基础,完成学生体质测试和身体机能评定,并能够将这些规律和生理基础应用在以后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指导中。

【毕业要求2专业学科知识2.1】课程目标2:掌握运动过程中机体各阶段生理变化的特点及其机制,能对运动过程中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可以对运动参与者不同阶段进行生理指标检测,不断修订康复方案,为科学指导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

《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

《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第一章:运动生理学概述1.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1.2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1.3 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4 运动生理学的发展简史第二章:运动与神经系统2.1 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2.2 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2.3 运动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2.4 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第三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3.1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3.2 心血管系统的功能3.3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3.4 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的关联第四章:运动与呼吸系统4.1 呼吸系统的组成4.2 呼吸系统的功能4.3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4.4 运动与呼吸健康的关联第五章:运动与肌肉系统5.1 肌肉系统的组成5.2 肌肉系统的功能5.3 运动与肌肉力量的关系5.4 运动与肌肉耐力的关系第六章:运动与内分泌系统6.1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6.2 内分泌系统的功能6.3 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6.4 运动与内分泌健康的关联第七章:运动与骨骼系统7.1 骨骼系统的组成7.2 骨骼系统的功能7.3 运动与骨骼健康的关系7.4 运动对骨折恢复的影响第八章:运动与免疫系统8.1 免疫系统的组成8.2 免疫系统的功能8.3 运动与免疫力的关系8.4 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第九章:运动与能量代谢9.1 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9.2 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9.3 运动与体重管理的关系9.4 运动与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第十章:运动与心理健康10.1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重要性10.2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0.3 运动心理学的应用10.4 运动与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第十一章:运动与身体组成11.1 身体组成的概述11.2 体脂肪与运动的关系11.3 肌肉质量与运动的关系11.4 水分平衡与运动的关系第十二章:运动与体温调节12.1 体温调节的原理12.2 运动与体温的变化12.3 运动性中暑及其预防12.4 运动与寒冷环境下的体温保护第十三章:运动与生殖系统13.1 生殖系统的概述13.2 运动对生殖健康的影响13.3 运动与生育能力的关系13.4 运动与孕期健康的管理第十四章:运动与年龄变化14.1 随着年龄变化的生理机能14.2 运动对不同年龄段的影响14.3 青少年运动生理特点14.4 老年运动生理特点及运动建议第十五章:运动与特殊人群15.1 特殊人群运动生理概述15.2 肥胖人群的运动生理建议15.3 慢性疾病患者的运动生理考虑15.4 运动员的专项运动生理训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运动生理学》教学课件 高教版 第8章 血液循环与运动-郝选明

《运动生理学》教学课件 高教版 第8章 血液循环与运动-郝选明

• 高血压:收缩压≥140 和或 舒张压≥ 90 mmHg • 高血压前期:收缩压 120~139 或 舒张压 80~89 mmHg • 低血压:<90/50 mmHg
• 问题:血压一天中什么时间最高?
• 白天清醒血压高于晚上睡眠时。
• 白天有2次血压顶峰:
• 起床20后21/81/4小时、下午6-8点运间动生理学
21
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 P波:左右心房去极化过程 • QRS波:左右心室去极化过程 • T波:心室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
• P-R间期:P波起点——QRS波起点,之间的时程,0.12~ 0.20s。代表房-室传导时间〔房室传导阻滞〕
• Q-T间期:QRS波起点——T波结束,代表心室从去极化开始 到完全复极化至静息状态所需时间。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反射的调节过程及其意义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第四节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一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响二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心血管系统对运动训练的适应一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一心率搏出量和心输出量的变化增加的原因运动时肌肉节律性舒缩和呼吸运动加强回心血量增加
五、心电图
•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 体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
•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生物电变 化,与心脏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 动态心电图:24小时 •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运动负荷试验
2021/8/4
运动生理学
• 动作电位: 分5期〔0-4〕:-90~+30mv • 去极化0期:Na+内流
去极化过程 (0期)
• 复极划1期:K+外流

运动生理学课件(全)ppt

运动生理学课件(全)ppt
一、肌纤维类型的区分 现在分得很细,我们只需了解红肌(慢肌)、
白肌(快肌)既可。 二、分布特征: 混合分布。 “优势类型”
三、机能特征
快肌收缩力强,爆发力好,但工作持久力差。 慢肌收缩力差,爆发力差,但工作持续能力强 遗传因素:男性95.5%,女性92.2%。 年龄因素:从青少年到老年,慢肌的比例逐渐
反极化形成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再次发生变化。 出现K+外流, Na+内流的趋势,复极化形成 ( 恢复到静息膜电位状态)。
动 Na+

-

位 的 形 成
Na+
Na+
+ Na+
K+
Na+
A-
Cl-
动作电位是Na+内流所造成
3、钠钾泵的作用。 (二)、兴奋地传导:在神经纤维上 传导的动作电 位称为---神经冲动。其 特征为: 1、生理的完整性; 2、双向传导; 3、绝缘性; 4、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
动作电位通过肌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深部, 直达终末池;
三联管结构传递信息;
纵管系统对钙离子的释放与再聚集。
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
实现收缩的基本条件是肌动蛋白与横 桥位点的结合。
安静状态下,肌动蛋白、肌球蛋白、 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以及钙离子之 间的关系。
横桥移动的前提是肌动蛋白和肌球蛋 白的结合。
一、新陈代谢
概念:机体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 量转换的过程。
同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 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 身物质的过程。
异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 质进行分解,并把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的产物排出体外, 同时释放出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 过程。

运动生理学课件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

运动生理学课件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5
心脏泵血功能评价——心输出量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6
心脏泵血功能评价——心指数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7
心脏泵血功能评价——心力储备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8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9
心电图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心内特殊传导系统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6
心肌生理特性——自动节律性性
正常起搏点-窦房结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7
心肌生理特性——传导性
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 的能力,称为传导性 (conductivity)。
兴奋在心脏能够广泛传 播,但不同部位的传导速 度并不相同。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3
心肌生理特性——兴奋性
心肌工作细胞具有对刺激产 生兴奋的能力,即兴奋性 (excitability)。 当心肌受到刺激后,首先表 现为在细胞膜上产生一次动 作电位,继而出现一次机械 收缩。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4
心肌生理特性——兴奋性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5
心肌生理特性——自动节律性性
运动生理学
30
心血管系统的神经支配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31
心血管中枢
心血管中枢(cardiovascular center) 是指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 集中的部位。 心血管中枢广泛地分布于脊髓至 大脑皮层的各级水平,但最基本 的心血管中枢在延髓。

2024版年度《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

2024版年度《运动生理学教案》课件

26
06 运动生理学在实 践中的应用
2024/2/2
27
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
2024/2/2
运动处方的概念及作用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针对性运动方案,提高运动效果,减少 运动损伤。
运动处方的制定步骤 包括评估个体状况、确定运动目标、选择运动项目、设定 运动强度和时间等。
运动处方的实施与调整 根据个体反应和进展情况,适时调整运动方案,确保运动 安全有效。
运动康复领域的应用
运动营养领域的应用
运用运动生理学原理和方法,促进康复对象 的功能恢复和重建。
根据运动需求和身体反应,提供合理的营养 补充建议。
运动心理领域的应用
运动生物力学领域的应用
结合运动生理学和心理学原理,提高运动员 的心理素质和竞技水平。
运用生物力学手段分析运动技术动作,为改 进技术提供生理学依据。
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提 高肌肉适应能力。
21
05 运动与疲劳恢复
2024/2/2
22
疲劳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能源物质耗竭
肌肉活动过程中,ATP、 CP等能源物质被大量消 耗,导致肌肉收缩能力
下降。
2024/2/2
代谢产物堆积
乳酸等代谢产物在肌肉 中堆积,影响肌肉收缩
和神经传导。
离子代谢紊乱
揭示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 阐明运动训练对人体机能 的影响及其机制,为运动 实践服务。
实践意义
指导大众健身,促进健康; 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延 长运动寿命。
5
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发展历史
运动生理学经历了从描述性到实 验性,再到应用性的发展历程。
2024/2/2
研究现状

《生物 七下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课件

《生物 七下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课件
(1)图中的⑥血管 肺静脉 , ⑧ 血管是 上、下腔静脉 。
(2)血液由②射出,流经⑤、⑥到 ③的循环途径,叫 肺循环 。
(3)从M到N处,血液成分发生变 化,由 动脉 血变成 静脉 血。
(4)心脏的腔中流动脉血的是[③ ] 和[④ ]。
Special lecture notes
课程结束
THANK YOU
左 主 各级 全身细 各级 上下 右
心 动动
毛身细血
腔心
室室
脉脉 动动脉脉 血毛管管 静脉 静脉 房

心 房房
肺肺
静静 脉脉
肺 部 毛肺 细部 血毛 管细 血 管
肺 动
O2
CO2

右 心 室
2、肺循环
肺泡
试一试
Special lecture notes
阅读P54的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用箭
头表示血流方向,以图示的形式表现出体
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液流动过程、血液流经
的管道名称。
注:用
代表血液流经的管道。
右心房 右心室
Special lecture notes
左心房 左心室
Special lecture notes
试一试
阅读P54的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用箭头表
示血流方向,以图示的形式表现出体循环和肺循
环的血液流动过程、血液流经的管道名称。
SWOT分析模板
什么是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市场营销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功能强大的分析工具,最早是由 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在80年代初提出来的:S代表strength(优势), 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 (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

(优质课件)运动生理学-血液循环与运动

(优质课件)运动生理学-血液循环与运动
95
小结
• 7、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其成因前提 是血管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和 血管弹性共同作用。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概念。
• 8、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 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循环备量和血管容积匹 配。
• 9、静脉血压及影响因素。
• 10、毛细血管的功能及组织液的生成。
82
血流量的重新分配
器官 安静时%
内脏(含肝) 1350 27

1100 22

700 14

200 4
骨骼肌 1000 20
皮肤
300 6
其他
350 7
总计
5000 100
轻度运动时%
1210 12 900 9 750 8 350 4 4500 47 1500 16 400 4 9500 100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和物质交换的场所。
3
第一节 心脏生理
4
5
4
6
5
7
6
8
7
9
8
兴奋传导的特点和意义
①房、室内传导速度快。使所有心房或 心室肌几乎同时兴奋和同时收缩,称为 同步收缩,有利于泵出更多的血。 ②房室结传导速度慢。使心房兴奋和收 缩先于心室,有利于心室的充分充盈。
10
11
9
12
53
一、神经调节
(一)心血管中枢
• 延髓是心血管的基本中枢。
1、延髓
心迷走中枢 两者交互抑制 心交感中枢 功能相反
缩血管中枢
延髓以外还有许多部位都有调节心血管功 能的神经元聚集,如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等。
54
(二)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血液循环与运动 PPT课件

血液循环与运动 PPT课件

(3)不发生强直收缩 心肌一次兴奋性周期变化特点是
绝对不应期特别长,在此期间,任 何外来刺激都不能使心肌兴奋发生 收缩,要等这一时期过去后才能发 生兴奋收缩。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 缩,终生保持收缩与舒张交替的节 律性活动。这有利于心脏的充盈和 射血进行。
二、心动周期
(一)心动周期和心率
1.心动周期 (1) 概念:心房与心室收缩和舒张一 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计算:心动周期=60秒/一分钟心 率
①在实验条件下或在病理情况下,给 心脏一个额外刺激,由房室束或其分 支发生兴奋,都可引起心室收缩活动, 而这次心室收缩活动发生于下次窦房 结兴奋所产生的正常收缩之前,故称 期前收缩,也称额外收缩。
②由于期前收缩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 期,所以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 有一段较长的心舒张期,称代偿间歇
➢原因:窦房结传来的冲动刚好落在 期前收缩的绝对不应期内,缺少一次 正常收缩,使间歇时间延长。
4.收缩性
(1)对细胞外液钙离子的浓度有明显 的依赖性
心肌细胞的肌质网终池不发达,容 积较小,贮Ca++量比骨骼肌少,因此
心 肌兴奋收缩耦联所需的Ca++,除从终
池 释放处,还需由细胞外液的Ca++通过

(2)“全或无”同步收缩 特殊传导系统传导速度快,加之闰
盘处电阻又低,所以兴奋一会传到心房 或心室,几乎同时到达整个心房或心室 肌细胞,引起心房或心室肌同时收缩。 心脏这种要么不收缩,一旦收缩就达到 一定强度,称为“全或无”式收缩。
2.心室收缩期:0.3秒 ➢心室收缩期又分为等容收缩期和射血期,射血
期又可分为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 (1)等容收缩期:当心房开始舒张时,房室瓣 随即关闭,但此时心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内压, 所以半月瓣尚处于关闭状态,这时心室虽开始收 缩但容积并无变化,故称为等容收缩期。等容收 缩期历时0.05秒。

运动生理学课件血液循环与运动

运动生理学课件血液循环与运动

心输出量增加
随着心跳加速,每次心跳 泵出的血液量也会增加, 从而提高总的心输出量。
心肌肥厚
长期运动训练会使心脏肌 肉增厚,从而提高心脏的 泵血能力。
运动时的血液流动与分配
皮肤血管扩张
运动时,为了散热,皮肤 血管会扩张,导致一部分 血液流向皮肤。
肌肉血管扩张
运动时,肌肉中的血管会 扩张,以增加对肌肉的血 液供应。
了解血液循环与运动的关系对于科学地进行运动训练、预防运动损伤和促进健康具 有重要意义。
02 血液循环系统基础知识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作为血液循环系统的核心,心脏负责将血液泵至全身各个部位。
详细描述
心脏是一个强健的肌肉泵,通过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将血液从心房泵入 心室,再从心室泵入动脉,为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运动训练中的血液循环管理
1 2 3
训练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控制
适当的训练强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刺激血液循环系 统的适应性改变,提高血液的运输能力和氧合能 力。
恢复性训练的安排
恢复性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训练后快速恢复, 减少肌肉疲劳和损伤的风险,促进血液循环系统 的恢复。
营养和补水的补充
合理的营养和补水计划可以支持血液循环系统的 正常运作,预防脱水、低血糖等不良状态。
降低血脂水平
运动能够降低血脂水平,包括降 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
水平。
增加血容量
运动能够增加血容量,使血液中的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动能够调节血糖水平,提高胰岛 素的敏感性,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糖 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05 运动生理学在实践中的应 用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运动中的问题 ,提高运动表现和健 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3/15
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关系 引自朱大年等主编的《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11
心脏泵血功能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2
心脏泵血功能评价——心率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3
心脏泵血功能评价——每搏输出量
2020/3/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运动生理学
14
心脏泵血功能评价——射血分数
8
心肌生理特性——收缩性
心肌和骨骼肌同属横纹 肌,因此在刺激作用下, 也具有收缩的特征,即 收缩性(contractility)。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9
心肌生理特性——收缩性
同步收缩的基础——闰盘
无强直收缩
期前收缩
代偿间歇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0
心动周期
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 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 期(cardiac cycle)。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44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45
心内特殊传导系统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6
心肌生理特性——自动节律性性
正常起搏点-窦房结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7
心肌生理特性——传导性
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 的能力,称为传导性 (conductivity)。
兴奋在心脏能够广泛传 播,但不同部位的传导速 度并不相同。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0
第二节 血管生理
1
血管的功能特点及其内分泌功能
2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3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4
微循环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1
各类血管功能特点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2
动脉血压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3
动脉血压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4
动脉血压的形成条件
心室射血 (基本条件)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33
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34
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35
自身调节—代谢性自身调节
代谢性自身调节:当组织代谢活动增强时,局部组织的代谢产物如 CO2、H+、腺苷等增多,氧分压降低,这些均可引起局部组织的微 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使局部组织血流量增多,代谢产物 的浓度随之降低并改善缺氧状况。
• 2-Respiratory Pump • 3-Blood volume • 4-Venomotor tone • 5- Change in position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8
微循环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9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
神经调节
2
体液调节
3
自我调节
2020/3/15
血管中血液 充盈(前提)
外周阻力 (基本条件)
动脉血 压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5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6
静脉血压
通常将右心房和胸 腔内大静脉血压称 为中心静脉压,而 将各器官静脉的血 压称为外周静脉压。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7
静脉回心血量影响因素
• 1-Skeletal muscle pump and valves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36
自身调节—肌源性自身调节
肌源性自身调节:正常情况下,血管平滑肌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 性收缩。当供应某一器官的灌注压突然升高时,血管平滑肌受到 牵拉刺激发生紧张性收缩加强,使局部器官的血流阻力增大,避 免器官的血流量因灌注压升高而增加的效应。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42
运动性心动过缓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43
运动训练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①但普通人的心率快,搏出量较小,而运动员则表现为心动徐缓, 搏出量大; ②在定量负荷运动时,有训练者心率的增幅小,而心搏量的增幅大, 心输出量的增幅亦较普通人小,表现出心泵功能的节省化现象。 ③在完成极限负荷运动时,运动员的心泵功能表现出较高的机能储 备量。虽然,有训练者所能达到的最大心率与无训练者差别不大, 但心搏量和心输出量却明显大于无训练者。
37
第四节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
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
2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38
运动时心率、搏出量和心输出量的变化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39
运动器官血流量的变化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40
运动时血压的变化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41
运动性心脏肥大与微细结构重塑
运动生理学
30
心血管系统的神经支配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31
心血管中枢
心血管中枢(cardiovascular center) 是指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 集中的部位。 心血管中枢广泛地分布于脊髓至 大脑皮层的各级水平,但最基本 的心血管中枢在延髓。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32
心血管反射
运动生理学
3
心肌生理特性——兴奋性
心肌工作细胞具有对刺激产 生兴奋的能力,即兴奋性 (excitability)。 当心肌受到刺激后,首先表 现为在细胞膜上产生一次动 作电位,继而出现一次机械 收缩。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4
心肌生理特性——兴奋性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5
心肌生理特性——自动节律性性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5
心脏泵血功能评价——心输出量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6
心脏泵血功能评价——心指数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7
心脏泵血功能评价——心力储备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8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9
心电图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第八章 血液循环与运动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二节
血管生理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四节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020/3/15
运动生理学
2
第一节 心脏生理
1
心肌生理特性
2
心脏泵血功能
3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4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5
心电图
2020/3/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