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全球通史》全球史观与西方中心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史观与西方中心论

——对《全球通史》的思考

【内容提要】《全球通史》通过独特的“全球史观”论述了自人类起源至上世纪70年代的世界文明。斯塔夫里阿诺斯代表性地改变了世界史研究中"西方中心论"的传统取向,打破世界各地历史的割裂格局,确立了体现当代意识的全球性观念,成为史学著作以俯瞰的眼光完整而连贯地看待历史进程的典范。

【关键字】历史西方中心论全球史观

一、《全球通史》简介

英国当代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对《全球通史》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近年来,在用全球观点或包含全球内容重新进行世界史写作的尝试中,最有推动作用的那些著作恰恰是由历史学家个人单独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最为著名。”1《全球通史》分为上册——《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下册——《1500年以后的世界》。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采用跨时代意义的“全球史观”,从全球的角度俯瞰——而不是孤立的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进而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作者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意图指出历史的不可分割性。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极具代表性。

正如书中提到的“孤立的文明因为缺乏和其他部分的联系而必然发展滞后、而与其他文明各种形式的联系广泛的文明必然最终脱颖而出”2一样,本书从人类的起源开始,将涉及到的历史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重点探讨了一些对于关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关键问题。书中注重描绘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变迁更迭的具体细节,比如人类的生产方式变革、生活方式的改变,还有一些观念的更新,例如对妇女地位重视程度的改变。比较特别的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在每章的结束都撰写了“历史对今天的启示”,探讨回溯历史能够给予我们的启发——今天我们如何以史为鉴。

二、“西方中心论”与“全球史观”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全球通史》的两位作序者,刘德斌教授和高毅教授在中文序言的结尾部分,不约而同的都提到了书中似乎残存的一丝“西方中心论”。所谓“西方中心论”是“西方随中华文明近代落伍通过殖民化全球后逐步形成的优等心理,是对文明文化和历史的误解,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不自觉的前提。认为西方文化优于、高于非西方文化;或者认为人类的历史围绕西方文化展开;或者认为西方文化特征、价值或理想带有某种普遍性,从而代表非西方未来发展方向,所有这些,都带有西方中心论的色彩”。3然而纵观全书我认为并非如此。不得不承认,作为西方的史学家,潜意识中存在名族优越感与对西方文明的偏好是有很大可能的。在本书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始终把工业革命以及政治变革仅看作是西方文明的历史贡献,从而也就把现代文明等同于西方文明,进而将现代化视作单向的西方化的过程。然而这样做必定会忽略了广大东方国家对于欧洲工业革命、思想启蒙运动的诸多重大贡献——由于印刷术的传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宣传资料与文献才

1(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著,杨豫译, 《当代史学主要趋势》[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3百度百科西方中心论

/link?url=9y4C5LZoS01qxUqWg7BA8aaeGTPZ3a2W7mD0OiZ40JVaIrZqaRsWpAUFkTQ6qUmyiADbXWSIoZffQqZxjnAmOa

能够广为传播;有了唐末的火器的大规模使用与阿拉伯人将其传入西方,欧洲才能够拥有热战争、积累财富的手段。如果忽略了现代文明中实际存在着的大量东方文明要素,那就无法深刻认识到历史的完整。

“斯塔夫里阿诺斯虽然表面上是赞成文化多元论而唾弃文化一元论的,精心掩盖了西方文化比东方文化高明那种粗俗观念,但是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假定前提的欧洲中心论”基础上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和威廉.麦克尼尔的《世界史》都被现代史学界认为尚未脱离“欧洲中心论”的窠臼。同样主张全球史观的巴勒克拉夫就指出斯塔夫里阿诺斯依然是以西方为中心的。4”历史爱好者、博主何昊远如此批判西方中心论。但我们无法否认,世界历史以西方为中心发展是大势所趋,并且历史上也确实存在,一个以后也会被当作历史一部分的事实——正如之前中国曾有过的辉煌一样。自五个世纪以来,世界文明发展的其直接的动力来自于西方文明。而东方国家确实正在毫无意义的原地踏步,巩固着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研究史学时,我们应当正视这一点。比起批判“西方中心论”,大肆宣扬中国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为了“中国傲慢论”与西方史学家吵得不可开交,还不如将更多的精力花在研究《全球通史》的进步性上。

我们所学习过的历史,比起整体更加注重细节——历史书上信手拈来的王朝建立时间、地点、开国元勋等,知道了历史事件却不知其前因后果,没有什么连贯性。历史在我们眼中似乎就是一片片玻璃碎,是静态的、割断的、前后的联系并不明朗,需要自己去梳理、考据。然而《全球通史》中却展示了我们似乎学习过,却从未真正将碎片串联成电影的历史。姜桂石、卢少志教授在《全球史观与世界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中指出,“全球史观是研究历史的视角和方法,运用全球史观研究世界史应该在研究世界‘多样性’的基础上,重在‘多样性’之间联系的研究,摒弃‘一个中心观’,注重对‘中心’的研究。”5很好第证明了作为全球史观的代表作,《全球通史》全书不断的将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明的方方面面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毕竟研究、认识历史的最主要方法也许就是比较——使得关于特定时期特定文明的单一认识和整个人类的文明史贯通在一起,使得知识充满活力,各个部分的历史不再孤立的信息碎片,而是很好地链接在了一起,从而得出大量具有信服力、充满意义的结论。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一度质疑那种仅仅关注单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叙述,究竟能否有效地阐明为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现在的模样?在过去的数个世纪中,来自西方的科技引领着世界进步、发展的方向,源源不断地向世界各地输送着先进的技术、文化乃至价值观念。然而几乎是与西方文明同时出现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曾一度领先于世界的儒家文化圈内的技术发展和思想观念,现今却面临边缘化的窘境,被西方文明牵着鼻子走。这是单一的割裂的历史叙述所不能够解答的。然而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通过关注他民族的文化、历史以及社会构成,起到了审视历史及社会构成、本民族的文化的作用,进而更加深入完整地探讨在全球化进程中各民族的地位,是全球史观的最好实践。

4(中)何昊远(何锐军)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说白人至上主义和西方中心论2009 /article/18890 5(中)姜桂石,卢少志. 全球史观与世界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