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附录:古诗词鉴赏多功能答题模式含答案
附录:古诗词鉴赏多功能答题模式错误![诗歌形象类]类型一意象赏析类[常见设问方式]1.诗(词)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词)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词)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答题步骤]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模板] 本诗(词)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词)人……的感情。
[典题印证]鹧鸪天[宋]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参考答案:诗人用杜鹃的意象,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类型二意境品味类[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①解说相关诗句;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模板]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典题印证]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树上的乌鸦停止了聒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乡愁。
类型三人物形象类[常见设问方式]1.试赏析诗(词)中××形象。
2.试结合××句,赏析××形象。
3.诗(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试加以概括分析。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唐宋诗5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促进学生的反思和互助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电流的热效应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提高。
4.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注重评价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艺术性和趣味性:板书设计可以适当运用图形、符号等元素,增加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
1.课堂评价:
2.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仔细批改学生的练习作业,给出明确的评价和指导。对于学生的正确解答,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的错误解答,教师应指出错误所在,并提供正确的解题方法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热水壶、电暖器等,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热效应。
2.新课导入:介绍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和原理。
3.课堂讲解:讲解电流热效应的计算方法。
4.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电流热效应。
5.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流热效应的重要性和应用。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电流的热效应这一概念上,学生可能会遇到难以理解的热效应原理和计算方法。此外,他们可能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分析中感到困惑。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讲授法用于传授电流的热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实验法用于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电流的热效应,小组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电流热效应现象。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望月怀远》146教案教学设计讲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步熟悉张九龄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了解本诗是如何紧扣“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了解本诗是如何紧扣“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四、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讨论法五、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张曲江。
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策试高第,位至宰相。
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
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
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
开元末年,告假南归,63岁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
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
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
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张并称,“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
(二)想一想并写出通过明月寄相思的诗句。
(学生踊跃回答)(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学生上黑板注音)觉()滋()盈()堪()还()(四)有感情地诵读本诗1.个人体验朗读。
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诗歌情感基调。
2.同桌对读。
小组内交流朗读,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歌的内容。
(五)小组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生”字好在哪里?明确:画面静谧美好,意境深邃广远、雄浑阔大。
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具有希望和活力。
2.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中的“怨”什么,为何怨?明确:有情之人分隔两地,怨恨这长夜太过漫长,不能忍受相思之苦。
3.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写我因相思而彻夜难眠,就披上衣服起身四处寻觅。
“怜”有何意味?“露滋”又有何意味?明确:“怜”是“可爱”的意思,月光明朗,洒满庭室,甚是可爱。
“露滋”是指夜深露重,披衣踱步中庭,露水沾湿衣服。
4.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不堪盈手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明确:表达了诗人想把皎洁的月光盛满双手赠给远方相相思之人以寄相思怀恋之情。
【语文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教学案精品全集(含答案)
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对应学生用书P1][资料助读]◎释标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诗题点明的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广陵友人之作。
桐庐江为浙江流经桐庐县境一段的别称,又名桐江。
广陵,即扬州,又称维扬。
旧游,老朋友。
◎知作者孟浩然(689-740),以字行,名不详,唐朝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唐代著名诗人。
早年隐居鹿门山。
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
后为张九龄荆州长史府从事,患疽卒。
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
与李白、王昌龄等也都有交往唱酬。
其诗清淡幽远,长于描写山水行旅及田园隐逸生活。
有《孟浩然集》四卷。
《全唐诗》录存其诗267首。
◎明背景本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
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为了排遣苦闷,出游吴越,本诗即作者在游浙江桐庐时所写。
[精要赏析]◎赏形象1.前四句中“山暝”“猿愁”“沧江”“风鸣”“孤舟”这些意象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提示:把握意象共同点。
参考答案:这些带有凄迷孤寂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
◎析技巧2.试分析本诗在情景结合方面的特点。
提示:了解情景结合方式。
参考答案:本诗融情于景。
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即景生情,情随景至。
诗人将内心的孤寂清冷融入凄凉的自然景物中。
◎悟意旨3.本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从题目、意象特点及最后两联切入分析。
参考答案:这是旅中寄友诗。
全诗写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现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颇不得志之情。
汉[资料助读]◎释标题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襄阳至汉阳流入长江。
临眺,登高望远。
“临眺”一作“临泛”,则是“临流泛舟”之意。
◎知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三课 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
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对应学生用书P12][资料助读]◎释标题西塞山,位于今湖北大冶县东面的长江边,一名道士洑矶,形势险峻,是六朝时有名的军事要塞。
此诗歌咏晋、宋兴亡事迹,慨叹地形之险不足恃,而历史上割据一方的局面,终归统一。
◎知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晚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诗风爽朗,有“诗豪”之称。
有《刘宾客集》。
◎明背景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
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
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
刘禹锡所处的中唐是藩镇割据的时代,其间虽然在唐宪宗时期出现过短暂的统一,但至刘禹锡写作此诗时的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河北三镇又恢复到了割据状态。
金陵(今南京)虽是六朝古都,但都是割据一方的政权。
[精要赏析]◎品语言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试加以分析。
提示:赏析词语一般先从动词找起,从内容和情感方面赏析。
参考答案:“下”和“收”字用得好。
“下”,一语双关,既说明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的路线,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
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析技巧2.“山形依旧枕寒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依旧”用意何在?提示:“枕”字已含拟人手法,“依旧”含有“怀古诗”的思想。
参考答案: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西塞山超然世外的精神。
“依旧”是说三百年前如此,三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但人间的英雄霸主们并不识相,偏要凭借山川险峻,称王图霸,因此难免要一一受到西塞山的嘲讽。
“山形依旧”同英雄们的霸业荡然无存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更突出了他们的可悲。
◎悟意旨3.联系刘禹锡所处的时代背景,据此分析诗人写作此诗的用意。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鉴赏知识古典诗歌的起承...》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诗歌结构之起承转合【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
2.了解”起承转合”的几种常见方式,明确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3.借助“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读懂诗歌,体会诗歌的意蕴和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如何读懂诗歌(内容上)提问标题:通向诗歌主旨作者:知人论世意象: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注释:出现即是关键今天学习的是结构上分析---起承转合二.定义阐释“起”,即起句。
是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
“承”在“起”后,是承接上一层而展开,包括顺接、反接和以类连比。
“转”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
“合”就是诗文的结尾,往往是针对上面描述的内容作“集中”的表现,或议论,或抒情,或寓情于景等。
(二)具体分析1.“起”定基调“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
常见的作用有:交待人、时、地、事、环境;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奠定基调;统领全篇,设置线索,照应题目等起的方式:明起、暗起、兴起、反起例如: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茅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万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试题1.】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问: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渲染气氛,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试题2】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问: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知愁”,是否违反了题意?明确:没有违反题意,用了反起的手法。
2.“承”“起”续境“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
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
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3.“转”开生面元人杨载在谈到绝句的结构安排时说:“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诗词鉴赏讲义:唐宋诗 5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 Wor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灞上秋居马 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赏析】 这首诗写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
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
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
古人每见雁回,易惹思乡之情。
“落叶他乡树”,又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寄居在孤寺中的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
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和寒夜独处的悲凄。
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
末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
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思考】 这首诗首联中“频”字有何妙处?【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露滋.(zī) 瘴.(zh àn ɡ)江边 温庭筠.(yún) 征铎.(duó) 槲.(hú)叶 枳.(zhǐ)花 明驿.(yì)墙 凫.(fú)雁 2.多音字朝⎩⎪⎨⎪⎧朝.露(zh āo )朝.拜(ch áo ) 落⎩⎪⎨⎪⎧落.山路(luò)落.下(l à)悄⎩⎪⎨⎪⎧悄.悄(qi āo )悄.然(qi ǎo ) 还⎩⎪⎨⎪⎧还.寝(hu án )还.差(h ái ) 二、字形辨认⎩⎪⎨⎪⎧zī(滋)润cí(慈)爱 ⎩⎪⎨⎪⎧k ān (堪)称k ān (戡)乱 ⎩⎪⎨⎪⎧征duó(铎)yì(驿)站 ⎩⎪⎨⎪⎧fú(凫)雁ni ǎo (袅)娜 三、词语释义 ①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②露滋:露水打湿。
③盈手:满手,手里握满。
④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⑤竟夕:通宵,整个夜晚。
⑥左迁:贬官。
⑦驿墙:驿站的墙壁。
⑧回塘:环曲的水池。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目录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第1单元第2课《湘夫人》第1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第1单元第4课《蜀相》第1单元第5课《书愤》第2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第2单元第2课《夜归鹿门歌》第2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第2单元第4课《登岳阳楼》第2单元第5课《菩萨蛮》第3单元第1课《将进酒》第3单元第2课《阁夜》第3单元第3课《李凭箜篌引》第3单元第4课《虞美人》第3单元第5课《苏幕遮》第4单元第1课《过小孤山大孤山》第4单元第2课《庖丁解牛》第4单元第3课《项羽之死》第4单元第4课《阿房宫赋》第5单元第1课《六国论》第5单元第2课《伶官传序》第5单元第3课《祭十二郎文》第5单元第4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第6单元第1课《种树郭橐驼传》第6单元第2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6单元第3课《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第6单元第4课《项脊轩志》长恨歌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把握长恨歌人物形象及主题;3、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形象2、诵读全文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教学难点: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
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
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
”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
”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
”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
白居易见到顾况说:“顾大人,我是来向您请教的。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教案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宋诗词鉴赏》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教案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胜色唐宋诗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诵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人恰当地运用字词表达情感的方法。
2、体会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吟咏,品味写景诗的韵致,体味诗人寄寓在自然美景中的感情。
2、了解古代诗歌的平仄规律,感受格律诗的形式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通过具体的诗篇,解读古代诗歌的特点。
3、学习诗人运用不同的角度,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方法,体会写景诗的层次美、意境美以及诗人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虚实结合的写作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山水风光是诗歌永不衰竭的题材。
诗人自由地漫游山川,寄傲林泉,在秀丽的山水风光中,以敏锐的感觉,体察自然的光色韵味,表现高逸冲淡的情趣,向外发现了山水的天然美,向内发现了自己的真性情。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热爱自然的兴趣;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审美和鉴赏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让学生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并能学会怎么鉴赏写景诗。
2、了解诗歌中平仄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学设想:1、此课为第一讲,要先介绍唐宋两代诗词的特点,让学生对唐宋两代诗词有所了解。
2、在朗读中领悟诗作的思想情感,在点评中让学生挖掘诗歌特有的魅力。
3、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并能学会怎么鉴赏写景诗。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三千年中国古典诗歌桂冠上的两颗明珠。
唐诗展现了唐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人开阔爽朗的胸襟和热情豪迈的精神风貌。
她那对现实生活的热切关注,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生活美和精神美的礼赞和向往,对丑陋与邪恶的蔑视和抨击,以饱满的情感和悠远的神韵,千百年来不知扣响多少读者的心弦。
而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
唐诗宋词中包孕着丰富的人生意蕴和情感资源,对生命、生活、亲人以及祖国、故乡的深切热爱和赤诚关怀,是极好的情感教育读本,涵咏吟诵,能使我们认识历史,开阔眼界,感悟人生,丰富情感,抚慰心灵,帮助我们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在浮华喧嚣中返归宁静和淳朴;使我们心中有“爱”——热爱生命,关爱众生。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
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对应学生用书P17][资料助读]◎释标题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家乡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整首诗情意缠绵,却不流于伤感。
语淡情深,清丽婉转。
◎知作者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有《曲江集》。
◎明背景《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
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
本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的怀念。
[精要赏析]◎品语言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请赏析。
提示:可从意境、所写内容、运用手法等多角度赏析。
参考答案:这两句,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境。
在这种意境中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
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涵怀远之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2.“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请赏析。
提示:从这两个字写出的内容、达到的效果考虑。
参考答案:“怜”和“觉”两个动词,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的写法。
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
◎析技巧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由望月而产生怀远之情,这种抒情方式叫________________;同时,这两句也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写实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想象语句为“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虚景。
提示:了解抒情方式、描写方法的种类。
参考答案:触景生情虚实结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4.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请结合具体语句赏析。
唐宋诗词鉴赏第四课(第一课时)
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学案第一课时)制作人:高亚飞校审:高二语文组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当中的思乡人的特点以及常用意象的有关知识;2、了解由意象构建意境的方法;3、让学生加深对“乡愁”的体会与理解;4、提高阅读鉴赏此类诗词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导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的《静夜思》。
此诗生动形象,情真意挚,是中国思乡诗的代表,被誉为一首“无比精粹而不失伟大的东方乡情曲”,它也创造了在中国诗歌中独树一帜的新“月象”——“思乡的明月”。
二、析因(思乡之人)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
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三、鉴赏要点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四、意象分析(思乡之景)“景”,“情中景”,特殊意象。
月、雁、柳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梦境描写。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家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节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声音。
芦管声、乌鸦声、笛声、杜鹃声、角声。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五、具体研读诗歌《望月怀远》1、走近作者〔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策试高第,位至宰相。
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
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望月怀远》144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第1页共4页第四课羁旅乡思诗鉴赏【学习目标】1、掌握羁旅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由《望月怀远》迁移而探究“明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指向。
3、学习羁旅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羁旅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难点:提高羁旅诗的综合鉴赏能力。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熟读课内诗歌,结合注释疏通诗歌大意,借助“教材助读”能够对羁旅乡思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2、用10分钟左右认真完成“预习自测题”,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反复记忆。
【教材助读】一、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
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羁旅之愁。
今天我们走近他们的身边,去听听他们的心声。
二、旧知回顾: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三、知识点1羁旅诗概述羁旅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
所以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在此过程中,他们因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
它们或写羁旅之思(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望月怀远》导学案
《望月怀远》导学案【使用方法】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句子,再研读本学案。
必须牢记:不读完,不做学案。
2、认真限时,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1. 了解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
了解张九龄的生平。
2. 注意诗中的用词。
3. 感悟《望月怀远》诗阔大雄浑的艺术境界及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4. 背诵《望月怀远》【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2、炼字型赏析。
【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1、盛唐诗歌的风骨“________”努力摆脱南朝只重词藻不重内容的文风的影响,________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登幽州台歌》更是一扫那种绮靡的文风,使得初唐诗歌“风神初振”。
到了盛唐,也就是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唐诗得到了高度发展,李白、杜甫的出现,更是使唐诗发展到了巅峰。
这时候的唐诗,声律风骨兼备。
2、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字________,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宰相。
弱冠登进士。
其文才为宰相张说器重。
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
张说罢相,受累外迁。
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
二十一年,以中书侍郎为相。
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为相,以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李林甫更进谗言,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贬为荆州长史。
二十八年卒,谥号________。
初,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执送京师。
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
及安禄山反,玄宗奔蜀,思及此事,为之流涕,遣使至曲江祭九龄。
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
有________20卷传世。
张九龄七岁能文,终以诗名。
其诗由________,转趋________,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
其________________,抒怀感事,兴寄深婉,颇得风骚之旨,历来与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相提并论。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唐宋诗5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教案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唐宋诗5》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为选修《唐宋诗词鉴赏》中的重要章节。教材通过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感遇》及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作品,深度探讨了唐宋时期文人在羁旅他乡时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唐宋诗词的艺术特色,不仅传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同时也映射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及文化背景。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在掌握诗词韵律美感的基础上,理解并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反思总结法:通过反思,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效果和不足。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诗词鉴赏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拓展学习,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提升综合文化素养。
-通过反思总结,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词,表达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而加深对诗词创作技巧的理解。
-小组研讨: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针对特定的诗词作品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文化探究:鼓励学生对唐宋时期的文化背景进行探究,了解诗词创作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
-艺术体验:建议学生参与诗词朗诵、书画欣赏等活动,体验诗词与艺术相结合的美感。
核心素养目标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尤其在诗词学习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诗词格律、韵律美感以及简单的意象解读能力。然而,在《唐宋诗词鉴赏》的深入学习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仍存在差异。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较为浓厚,但部分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尚需加强,尤其在对羁旅乡思这类深层次情感的理解上。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 春江花月夜》教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江花月夜》教案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生自由回答。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说出了这么多写月亮的诗句,并且这些诗句中的月亮各有独特的含义,寄托着诗人不同的情感。
我们一起归纳总结以下这么多的月亮大体有哪几种含义。
1、征夫游子思乡之情。
例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女子相思怀远之情。
例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离愁别绪之情。
例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怀古伤今之情。
例如:X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5、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例如: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师: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是X若虚。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诗人笔下的月下美景。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一)、作者:X若虚,唐代某某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X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清商曲辞、吴声歌。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
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
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0002页 0087页 0152页 0169页 0189页 0275页 0343页 0502页 0542页 0544页 0609页 0677页 0679页 0744页 0809页 0989页 1091页
第一单元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鉴赏知识 诗律(一) 平仄 塞上听吹笛 古从军行 鉴赏知识 诗律(二) 对仗 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诗 金铜仙人辞汉歌 扩展阅读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扩展阅读 第三单元 房兵曹胡马 海棠 鉴赏知识 意象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汉江临眺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 山水胜色
Hale Waihona Puke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第四课 《望月怀远》 教学设计
唐宋诗词鉴赏(选读)唐宋诗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初步熟悉张九龄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2)背诵。
技能目标(1)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作者是如何紧扣“望”和“怀”来写景抒情。
(3)探究“月”这个意象的意蕴。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怀念(亲人、朋友、情人)之情,【学习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学习难点】本诗是如何紧扣“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讲授】作者介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请学生根据学案要求汇报。
教师明确:张九龄盛唐前期著名诗人。
七岁能文,二十四岁参加进士科考试,高中状元,可以说是才华横溢,后官至宰相。
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
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
他的诗歌成就颇高,《望月怀远》《感遇》千古传颂。
其诗前期雅淡清丽,后转为朴素遒劲,后人把他与初唐的陈子昂和盛唐的李白联系起来,是开一代诗风的人物。
本首诗是他贬远离都城长安时的作品。
过渡:《望月怀远》究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大声自由阅读诗歌。
【活动】研读诗歌1、诵读诗歌:指名读。
齐读,边读边思考: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出来的?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后,点拨:关注诗眼、关注题目。
概括情感:本首诗借助“月亮”这一意象,抒发了作者因羁旅在外而产生的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师过渡语:作者羁旅在外,看到朗朗的满月升起,自然而然地怀念起远方的亲人。
他或许想到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的母亲正一针一线为自己缝补着衣服;或许想到在中秋月圆之夜,与妻子儿女共享天伦之乐;或许想到在皎洁的月光下,与知心朋友举杯共饮;或许想到曾经在美好的月光下,与恋人的浪漫约会。
2、下面情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内容。
学生发言两联两联进行,点拨:你的描述要围绕“月亮”这一意象,发挥你的想象力,再现当时的意境,把作者的情感融入其中。
2018年高中语文 第一部分 唐宋诗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课件 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
出英雄失落之悲。
◎悟意旨 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 和“夕”、“九重天”和“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 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朝”与“夕”说明时间快,“九重天”“路 八千”说明地位变化大。
参考答案: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表现了诗 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
鉴赏文本研读
部 分课
领悟探规寻律 应用体验之旅
积累鉴赏知识
A级必读诗歌 B级扩展阅读
古典诗歌的 起承转合
课后视野拓展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望月怀远 [资料助读] ◎释标题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家乡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 “我”同望。整首诗情意缠绵,却不流于伤感。语淡情深, 清丽婉转。
◎析技巧
[精要赏析]
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人是
怎样融情于景的? 提示:体会景是何景,情为何情。
参考答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
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
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
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
◎品语言
[精要赏析]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请赏析。
提示:可从意境、所写内容、运用手法等多角度赏析。
参考答案:这两句,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
境。在这种意境中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
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涵怀远之情,
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
[对应学生用书P17]
[资料助读]
◎释标题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家乡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整首诗情意缠绵,却不流于伤感。
语淡情深,清丽婉转。
◎知作者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有《曲江集》。
◎明背景
《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
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
本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的怀念。
[精要赏析]
◎品语言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请赏析。
提示:可从意境、所写内容、运用手法等多角度赏析。
参考答案:这两句,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境。
在这种意境中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
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涵怀远之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2.“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请赏析。
提示:从这两个字写出的内容、达到的效果考虑。
参考答案:“怜”和“觉”两个动词,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
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的写法。
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
◎析技巧
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由望月而产生怀远之情,这种抒情方式叫________________;同时,这两句也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写实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想象语句为“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虚景。
提示:了解抒情方式、描写方法的种类。
参考答案:触景生情虚实结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请结合具体语句赏析。
提示:直抒胸臆就是直接抒情,结合语句赏析出直接抒发了什么情即可。
参考答案:颔联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
这里指诗人自己。
“遥夜”,长夜。
“竟夕”,通宵。
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
◎悟意旨
5.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提示:从内容方面推敲诗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写因思念远人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
这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
[资料助读]
◎释标题
这是一首七律,是韩愈七律诗中的佳作。
左迁,贬官。
蓝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
侄孙湘,是韩愈爱侄韩老成的儿子,两家向来如同一家。
韩湘听说叔祖父孤身上路,非常不放心,赶来和他同行,在离京师不远的蓝田赶上了韩愈。
◎知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自言郡望昌黎,故后人多称韩昌黎。
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他是唐代散文家、诗人。
他和柳宗元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明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
的佛法圣地。
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七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愈上书《论佛骨表》谏阻,言辞激切,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
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
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精要赏析]
◎析技巧
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的?
提示:体会景是何景,情为何情。
参考答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
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
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
“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悟意旨
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和“夕”、“九重天”和“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朝”与“夕”说明时间快,“九重天”“路八千”说明地位变化大。
参考答案: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
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
3.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提示:体会“肯”与“惜”中蕴涵的情感。
参考答案:“肯将衰朽惜残年”。
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资料助读]
◎释标题
商山,山名,在陕西商州市东南,地形险阻。
“早”字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诗中的一切动作、场景、情绪都围绕着它而出发,为镜头焦点之所在。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已成为众口传诵的名句。
◎知作者
温庭筠(812?-870?),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人。
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
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他还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词人,被奉为花间词派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