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岩浆和岩浆作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岩浆的性质
• 岩浆的密度:与成分、压力、温度有关 • 岩浆的粘度:与成分、结构、压力、温度、所含的
挥发组分有关; 影响岩浆上升的速度、火成岩的结构 构造、产状等.
• 岩浆的温度:
喷出熔岩温度的估计值: 玄武岩类: 1100-1300oC左右 玄武安山岩类:1000 -1100oC左右 流纹岩: 780-790 oC左右
– 地核(Core): r快速增
大
•地温梯度
(The geothermal Gradient)
大洋和大陆稳定态时 的地温梯度估计范围
(用近地表测定热流值 的上下限估计的结果)
2.4 岩浆的形成
• 岩浆形成的基本 条件
A. 源区岩石
B. 热能的积累-温度 的升高
C. 压力的降低 D. 挥发组分的加入
岩石学
Petrology
绪 论
1. 课程的性质 2. 课程的内容和讲授方式 3. 目的和要求
4. 概念:岩石
5. 成因分类:按岩石的形成作用 过程: 火成岩 沉积岩 变质岩
三大岩类之间的转换
Magma
三大岩类之间的转换
6. 岩石学 概念:
岩相学:描述岩石学 岩理学:岩石成因 岩石学的发展:
7. 意义
gabbro)
The Earth’s Interior
超镁铁质岩石
(mantle)
ultramafic
大陆地壳(Continental Crust)
厚度(Thicker): 20-90 km 平均厚度(average )~35 km 成分变化大 平均成分(Average ) ~花岗闪长质( granodiorite)
1. 辐射(放射性)(Radiation) 2. 传导(Conduction)
3. 对流(Convection)
2.3 压力和温度随深度的变化
•压力梯度(The Pressure Gradient ):
• P = rgh; r-密度,g-重力加
速度,h-埋深. • 从地表到地幔几乎呈线性关系:
0.1GPa/3.3km 地壳底部 1 Gpa
地球内部结构的细分
地幔(Mantle): 橄榄岩
(Peridotite (ultramafic)) 上地幔(Upper )to 410 km (橄榄石 尖晶石) 低速带(Low Velocity Layer) 60-220 km 过渡带(Transition Zone ):410-660km 波速迅速增加 (spinel perovskite) 下地幔(Lower Mantle):660-2898km 地震波的波速逐渐增加
板内
• 我国的情况:
云南的腾冲(160年) 、吉林的长白山(1903 年) 、黑龙江的五大连池(1721年),等等.
• 现代火山的分布情况
• 现代火山产生的构造环境
岛弧
洋中脊-热点 (大西洋)
陆内-热点
洋中脊-热点 (太平洋) 活动陆缘
东非裂谷扩张中心
火山喷发的剖面 火山灰的平面分布 美国圣海伦斯火山1980 年火山喷发的景象
的浮力和热动力 C. 演化阶段:早期穹隆阶段 中期底辟上升阶段 晚期侧向挤段阶段 D. 特征:岩体的内部组构与产状 与围岩的片理产状一致,
岩体没根,整合岩体
2.6.2 顶蚀作用
过程:热的岩浆上升,
引起顶部围岩被 挖蚀、炸裂, 在顶部围岩炸裂块 体下沉的同时,岩 浆侵入到裂隙中, 如此反复,岩浆可 实现向上迁移、侵 位.
火山作用与环境
6. 地球中火成岩的分布
板块构造-火成岩成因 (Plate Tectonic - Igneous Genesis)
1. 洋中脊(Mid-ocean Ridges) 2. 陆内裂谷(Intracontinental Rifts) 3. 岛弧(Island Arcs) 4. 活动大陆边缘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s) 5. 弧后盆地(Back-arc basins) 6. 洋岛玄武岩(Ocean Island basalts) 7. 各种各样的陆内火成岩 (Miscellaneous Intra-Continental Activity) 金伯利岩(kimberlites) , 碳酸岩(carbonatites) , 斜长岩( anorthosites)...
• 变质岩岩石学 —1980 年全国统编教材, 地质出版社 • 王东坡、梁桂香,沉积岩岩石学 —1994 年,吉林科技出版社 • 曾允孚、夏文杰,沉积岩石学, 地质出 版社
第一篇
火成岩石学
Igneous Petrology
• 目的与要求
1.了解火成岩形成过程所涉及的基本作用与
原理 2. 初步掌如何运用物理-化学的一些基本原理 来解决岩浆形成与演化方面的问题 3.掌握火成岩的分类及不同类型火成岩的特 征与成因 4.了解火成岩共生组合及其岩石大地构造学 意义
岩颈
火成岩的产状
1.3 岩浆的类型
原生岩浆(primary magma): 岩浆形成后成分未发生变化-玄武岩浆、 花岗质岩浆、安山岩浆
•
• 派生岩浆(derivative magma): 由原生岩浆演化形成的岩浆
2. 岩浆的形成与运移*
2.1 地球的结构 2.2 地球的分异 2.3 压力和温度随深度的变化 2.4 岩浆的形成*( magama formation) 2.5 岩浆的分凝 (magma segregation) 2.6 岩浆的上升和侵位*(magma ascent and emplacement) 2.7 火口沉陷作用(cauldron subsidence)
• 岩浆活动与板块构造
• 现代火山产生的构造环境
岛弧
洋中脊-热点 (大西洋)
陆内-热点
洋中脊-热点 (太平洋) 活动陆缘
东非裂谷扩张中心
热液浸染 状矿床
伟晶岩矿床
火成岩的成矿作用
热液脉状矿 床
• 课程安排:讲授:16学时;实验:24学时
绪论(1学时) 第一章 岩浆与岩浆作用(1学时) 第二章 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2 +2 学时2 ) 第三章 火成岩的分类(1学时) 第四章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共生组合与成因( 3 +2学时) 第五章 中酸性侵入岩的岩石组合及成因(6 + 2 + 2学时) 第六章 火山熔岩的结构构造特征与矿物组合(1学时+3+2) 第七章 化学岩石学(2学时) 第八章 岩浆多样性的原因(1学时) 第九章 板块构造与火成岩组合(1学时+4) 综合测试(2学时)
• 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历史 • 寻找矿产资源:固体矿产、油气资源
8. 研究方法:
岩石: 岩相学:手标本和显微镜下 矿物学、矿物化学 岩石化学 地球化学 实验岩石学:P-T条件 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
8. 岩石在地球上的分布
8.参考书
• 林景仟主编. 1995. 岩浆岩岩类学与岩理 学. 地质出版社. • 邱家骧主编,1985. 岩浆岩岩石学. 地质 出版社. • 路凤香. 2002. 岩石学. 地质出版社 • Winter, J. D.,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petrology. Prentice Hall, 697pp.
4.3 同化混染作用:
岩浆和围岩或捕虏体之间的热和物质 成分交换,岩浆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4.4 岩浆混合作用:
由两种不同成分的岩浆以不同的比例 混合,产生一系列过渡类型岩浆的作用.
5. 现代火山活动
• 研究意义
1.现代火山活动与现今构造
2.岩浆物化性质的研究 3.火山活动与防灾减灾
• 分布:板块边界-岛弧和陆缘(2/3)、洋脊,少数为
3)岩浆在地下滞留时间短,结晶程度低 意义—反演岩浆源区的温压条件和组成
4.2 分异作用
A.概念:原成分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 加入的情况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 终产生不同组分的火成岩的作用. B.类型: 岩浆分异作用:未发生相的分离 扩散作用—温度差 熔离作用——物化条件的变化 岩浆分异作用:发生了结晶相和流体相的分离 分离结晶作用——重力作用 气体搬运作用——溶解、过饱和、减压、沉淀
A. 源区岩石如何确定?
• 深源包体
• 火成岩化学成分反演
• 高温高压实验
地幔岩石是如何熔融的 (How does the mantle melt?)
B. 温度升高(Increase the temperature)
C. 压力降低(Lower the pressure) 地幔底辟上升 减压熔融:可达 30%
特征:不整合岩体,斑杂
构造等
2.6.3 岩墙扩展作用
含义:指的是岩浆在 压力的驱驶下,注入 围岩裂隙,并通过挤 压围岩使其扩展成狭 窄的岩浆通道(岩 墙),并沿该通道上 升。 例子:洋壳中的辉绿 岩岩墙 环境:张性
2.6.4 火口沉陷作用(cauldron subsidence)
代表环 形杂岩 体特征 的一种 侵位机 制
2.1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Crust): 大洋地壳(Oceanic crust)
厚度: 10 km 组成:= 蛇绿岩套 (ophiolite suite):
• • • • • 沉积物(Sediments) 枕状玄武岩(pillow basalt) 席状岩墙(sheeted dikes) 块状辉长岩( massive
D. 挥发组分的加入
(Add volatiles ,especially H2O)
2.5 岩浆的分凝
• 概念:是指熔融的岩浆液滴从源区岩石的粒间分离集
中的作用.
• 控制因素:
熔体分数(即部分熔融程度) 源区的渗透性 熔体的密度与残留固体的密度差产生的浮力 残留固体与熔体的流变性质(粘度) 源区的范围
地球内部结构的细分
地核(Core):
组成:Fe-Ni 合金(metallic alloy) 外核( Outer Core ):液体
没有横波(No S-waves)
内核(Inner Core): 固体(solid)
纵波(P)和 横波(S)随 深度变化的情 况
(引自Kearey and Vine, 1990)
2.6 岩浆的上升和侵位
• 岩浆上升的动力—密度差和由于张开裂隙而
发生的减压作用
• 平衡浮力高度:当岩浆上升至与其密度相当
的围岩时,岩浆体停止移动形成侵入岩。这一 位置可称为平衡浮力高度
2.6 岩浆的上升和侵位
• 机制
2.6.1 底辟作用 A.底辟上升和侵位是连续的过程 B.底辟侵位的主要驱动力—岩浆
3.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1.2 岩浆作用(Magmatism):
当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和/或地壳上升到地表或近 地表的途中,发生各种变化的复杂过程.
侵入作用:侵入岩(intrusive rocks) 火山作用:喷出岩(extrusive rocks)
侵入岩和火山岩的区分——产状
火山口 火来自百度文库岩
岩墙
岩床
• 岩浆中的挥发组分:
H2O-99%;CO2、CH4、SO2(高温)、H2S(低温)等
4. 岩浆的分异、混合和同化作用
4.1 原生岩浆的判别及研究意义 1)含地幔岩包体 2)Mg#及微量元素(Cr、Ni)丰度
Mg#=Mg/(Mg+Fe2+): 0.65-0.75 Co: 27-80 ppm; Ni: 90-670 ppm
2.2 地球的分异
•地球的物质组 成:
七种常见元素的 相对原子丰度
它们构成了地球 质量的97%。
•地球的分异—热能变化
• 地球中的热源(Heat Sources in the Earth) 1.地球增生过程中外界行星的撞击 2.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 3.地球内部的重力压 •热传递方式(Heat Transfer)
第一章 岩浆和岩浆作用
1. 岩浆的概念* 2. 岩浆的形成与运移* 3. 岩浆的性质* 4. 岩浆的分异、混合和同化作用 5. 现代火山活动 6. 地球中火成岩的分布
1. 岩浆的概念
1.1 岩浆(Magma)*:
1.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2.绝大多数岩浆成分:硅酸盐为主,含有少量挥发分, 也可含有少量固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