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基础知识名词介绍
北斗导航名词解释
北斗导航名词解释北斗导航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中国国家航天局主导建设。
该系统由一组卫星、地面监测站和用户终端组成,可以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全天候的导航、定位和时间服务。
以下是北斗导航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1. 北斗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BDS):北斗导航系统是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组成导航星座的卫星、地面监测站和用户终端设备构成。
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首先是为了满足中国国内的导航定位需求,然后逐步扩展到国际市场。
2. 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导航卫星是组成北斗导航星座的关键部分,主要承担导航和定位功能。
目前,在轨运行的北斗卫星分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轨道卫星两类,它们共同构成了全球覆盖的导航星座,提供全球导航定位服务。
3. 北斗地面监测站:北斗地面监测站主要负责卫星信号测量、导航星座状态监测、运行控制等任务。
地面监测站通过对北斗卫星发射的信号进行跟踪和测量,确定卫星的位置和时钟误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卫星控制中心,实现对卫星的精确控制和管理。
4. 北斗用户终端:北斗用户终端是接收北斗导航信号,实现定位、导航和时间同步功能的设备。
北斗用户终端可分为车载终端、手持终端等不同形式,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测绘勘察、渔业航行、地质勘探、移动通信等领域。
5. 北斗精度:北斗导航系统提供的定位精度分为两种,即标准定位精度和增强定位精度。
标准定位精度在10米左右,而增强定位精度可实现在米级范围内的高精度定位,满足不同应用领域对精度要求的需求。
6. 北斗增强系统:北斗增强系统是指在标准导航系统基础上,通过增设地面增强站(SBAS)或星上增强器件(SBASR)等设施,提供更高精度、更可靠的导航定位服务。
北斗增强系统可以通过纠偏、时钟同步和增强差分等技术手段,提升导航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7. 定位服务:北斗导航系统提供的定位服务是指通过接收北斗导航信号,实现用户终端位置精确确定的功能。
北斗卫星高考知识点
北斗卫星高考知识点北斗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导航卫星系统,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在高考中,北斗卫星的相关知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介绍北斗卫星的发展历程、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北斗卫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发展历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始于上世纪60年代。
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卫星导航系统,并于2000年正式开始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于2018年完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基本服务能力的建设,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了全面运行阶段。
二、原理和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组成。
空间段由卫星组成,通过卫星对地面接收机进行信号传输;地面段负责卫星信号的接收、处理和分发;用户段用于接收卫星信号并进行导航定位。
北斗卫星通过卫星间的信息传输和地面站的数据处理,实现对用户的导航和定位。
北斗卫星系统采用的导航定位技术包括伪距测量、载波相位测量和时间差测量等。
这些技术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导航和定位服务,广泛应用于交通、农业、航空、航海等领域。
三、应用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交通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车辆导航、交通监控和智能交通管理等服务,有效提升了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在农业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用于农机精准作业和农业监测,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精度。
在航空航海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飞行导航、船舶定位和海洋资源勘探等服务,提升了航空航海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四、影响与展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对中国乃至全球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提升了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和航空航海的效率与安全性,还促进了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同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成功建设也展示了中国在卫星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树立了中国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声誉。
展望未来,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它将继续在更多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智能交通、无人驾驶、物联网等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发展机遇。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引言: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也称为北斗导航系统,以其全球覆盖、高精度和可靠性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详细介绍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
一、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原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基于卫星信号接收和处理的技术,通过多颗卫星的信号接收,利用三角测量原理确定接收器的位置坐标。
1.卫星发射和传输: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使用地球同步卫星和中地球轨道卫星作为信号传输介质。
这些卫星向地球发射无线电信号,信号包含有关卫星本身的信息以及卫星的位置和时间数据。
2.接收器接收和处理信号:卫星信号经由接收器接收,并利用内置的处理芯片对信号进行处理。
接收器可以是手持设备、导航仪或其他支持北斗系统的设备。
3.信号解算和定位计算:接收器通过分析收到的多个卫星信号,利用三角测量原理来解算出接收器的位置坐标。
二、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运输领域: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共交通和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北斗系统为车辆进行实时导航和定位,提高运输效率并减少路线延误。
此外,通过北斗系统也能够实现车辆监控和运输货物的追踪。
2.农业领域: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农民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精确定位和作物生长预测,以便更好地管理土地和农作物。
此外,北斗系统还可以提供灌溉设备的精确控制和农田巡检,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实现农田资源的合理利用。
3.应急救援和安全领域: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在应急救援和安全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当灾害发生时,通过北斗系统,救援人员可以准确定位被困者的位置,提高救援效率。
此外,北斗系统还可以用于导航和监测,以帮助人们安全驾驶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4.航空航天领域: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在航空航天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飞行员可以利用北斗系统进行导航和定位,确保飞机的准确飞行。
此外,北斗系统还可以用于飞机的自动驾驶和飞行控制,提高飞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原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原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信号的全球定位系统,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它的定位原理基于三角测量原理和时间测量原理。
在北斗系统中,至少四颗北斗卫星以不同的轨道分布在地球上空,每颗卫星都会发射信号,包括其自身的位置和时间信息。
接收器接收到来自至少四颗卫星的信号后,会计算每颗卫星信号的传播时间差,并通过三角测量原理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三角测量原理是利用三个已知位置的卫星信号和接收器的距离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类似于实际生活中使用三角形测量距离的原理。
此外,北斗系统还利用了时间测量原理来提高定位的精度。
北斗系统中的卫星都会同步发射时间信号,接收器通过接收到的卫星时间信号来计算卫星信号传播的时间差,进而确定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
利用多颗卫星的传播时间差,接收器可以计算出自身与各颗卫星的距离,从而实现更为精确的定位。
在实际使用中,北斗系统通过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差异,根据卫星的位置和时间信息,通过复杂的算法计算得出接收器的三维位置坐标,包括经度、纬度和高度。
需要注意的是,北斗系统在进行定位时,还会考虑到误差修正和多路径效应等因素,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因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原理是基于卫星信号的三角测量和时间测量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北斗定位系统和定位终端介绍
北斗定位系统和定位终端介绍————————————————————————————————作者:————————————————————————————————日期: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和定位终端介绍一、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概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缩写为BDS[1-2],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称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1年12月27日起提供连续导航定位与授时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
空间端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
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
用户端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欧盟“伽利略”(GALILEO)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中国此前已成功发射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其中,北斗-1A已经结束任务),将在系统组网和试验基础上,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覆盖全球的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该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
[3]中国以后生产定位服务设备的生产商,都将会提供对GPS和北斗系统的支持,会提高定位的精确度。
而北斗系统特有的短报文服务功能将收费,这个功能的实用性还有待观察。
2011年12月27日起,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
2012年12月27日起,北斗系统在继续保留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有源定位、双向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基础上,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民用服务与GPS一样免费。
北斗的名词解释
北斗的名词解释北斗定位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和建设的一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北斗系统主要由卫星部分和地面控制部分组成,通过一系列运行在轨道上的导航卫星和地面控制站,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导航与定位服务。
北斗系统的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国家重点战略项目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升级,北斗系统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地位日益提升。
目前,北斗系统已经实现了全球性导航覆盖,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北斗系统包括导航卫星和地面控制站两个主要部分。
导航卫星以地球同步轨道和倾斜轨道为基础,通过低轨道和中、高轨道的卫星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的导航星座。
地面控制站则负责卫星的轨道测量、指令传输和信号处理等任务,确保卫星轨道的稳定和可靠。
北斗系统的核心是导航信号,它是通过卫星发射并以无线电波的形式传输到地面的。
北斗系统提供了多种导航信号,包括C/A码、P码、信号导航数据等,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信号进行定位和导航。
不同信号的精度和可靠性也有所差异,C/A码适用于大众用户,而P码则更适合高精度定位需求。
北斗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交通运输、地质勘探、农业、海洋渔业、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
在道路交通领域,北斗系统可以提供车辆导航、智能交通管理等服务,有效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在农业领域,北斗系统能够为农民提供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识别等服务,帮助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同时,北斗系统还在紧急救援、灾害监测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灾害发生时,北斗系统可以通过导航信号传输求救信息和定位坐标,帮助救援人员快速到达灾区。
在环境保护方面,北斗系统可以监测大气污染和水质情况,提供及时的环境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
随着北斗系统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未来,北斗系统有望在智慧城市建设、物流管理、精准农业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介绍
伽利略系统与北斗系统均遵循国际标准,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实现互操作。
与格洛纳斯比较分析
卫星数量与分布
格洛纳斯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主要分布在三个轨道面上。北斗系统在亚太地区具有更多的可见卫星 ,有助于提高定位精度。
定位精度
格洛纳斯系统在开放服务中的定位精度相对较低,一般认为在10-15米之间。而北斗系统在亚太地区 的定位精度更高。
民用领域应用案例
智能交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应用于车辆导航、智能交通信号控 制、自动驾驶等领域,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灾害监测与救援
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地震、洪水等自然 灾害的发生和演变,为灾害预警、救援和恢复提供重要支 持。
精准农业
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和时间服务,可以实 现农机精准作业、农田信息实时监测等,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和质量。
北斗系统具有短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卫星信号发 送短信息,而GPS则不具备此功能。
与伽利略比较分析
系统构成
伽利略系统由3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组成,其中27颗为工作卫星,3颗为备份卫星。北斗系统则由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三种轨道卫星组成混合导航星座。
定位精度
伽利略系统设计目标为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但其实际性能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北斗系统在亚太地区具有较高的 定位精度。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介绍
目录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原理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性能评估 • 北斗卫星导航在各领域应用案例 • 北斗卫星导航与其他系统比较分析 •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0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 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旨 在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定位、导航和 授时服务。
(完整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状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又称24小时轨道,指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在惯性空间中的自转周期,且方向亦与之一致,即卫星与地面的位置相对保持不变,故这种轨道又称为静止卫星轨道。
一般用作通讯、气象等方面)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
中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截止2016年10月已成功发射16颗北斗导航卫星。
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140°,北纬5°-55°。
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对东南亚实现全覆盖。
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斗产业应用前景广阔,预计到2020年,仅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将达到年产值40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以上。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目前正在运行的GPS和GLONASS以及欧洲在建的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均为无源定位导航系统。
它们有两个突出优点:一是用户不发射信号,仅接收卫星信号,这样用户处于隐蔽状态,特别适合于军事用户;二是从理论上讲,可以为无穷多个用户提供导航服务,用户数不受限制。
缺点是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地面系统之间无法进行通信,地面系统不知道系统中的任何用户的位置和状态。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对目标实施快速定位,同时兼有报文通信和授时定时功能的一种新型、全天候、高精度、区域性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稳步推进。
第一步已实现,2000-2003年,成功发射了3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建立起完善的北斗导航试验系统,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第二步于2012年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首先提供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
目前,已成功发射了多颗北斗导航卫星,进入卫星密集发射组网阶段。
第三步于2020年左右,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本知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本知识中兴恒和卫星应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专门从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
作为“北斗卫星”全国分理服务商之一,并同时拥有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颁发的“北斗导航民用服务分理许可证”和“终端设备生产许可”两项资质,国家二级保密单位。
培训目的:了解北斗卫星监控的技术优势,掌握北斗卫星监控的应用领域,以便市场部寻找客户群,与客户群进行有效沟通。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空间端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端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有四大功能:(1)快速定位,为服务区域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实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与GPS相当;(2)短报文通信,一次可传送多达120个汉字的信息;(3)精密授时,精度达20纳秒。
(4)系统容纳的最大用户数:540000户/小时。
GPS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系统、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工作卫星组成,地面控制系统由监测站(MonitorStation)、主控制站(MasterMonitorStation)、地面天线(GroundAntenna)所组成,用户设备部分即GPS信号接收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身特点:(1)“北斗”具有定位和通信双重作用,具备的短信通讯功能就是GPS所不具备的。
(2)“北斗”"定位精度20米左右。
(3)“北斗”终端价格已经趋于GPS终端价格。
(4)采用接收终端不需铺设地面基站。
(5)灾难中心的船只一秒钟就可以发出信息。
二、北斗产品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优势介绍北斗导航优于GPS系统之处,在于“北斗”同时具有定位和通信功能,不需要依靠其他通讯网络的支持,就能够实现自有通信体系全天候、全时空、全覆盖的通信服务。
北斗名词解释
北斗名词解释
1.北斗导航系统: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由北斗卫星、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终端组成。
2.北斗卫星:北斗导航系统中的卫星,目前已经发射了30颗左右,主要负责向用户提供导航、通信、精准定位等服务。
3.地面控制系统:北斗导航系统中的地面设施,包括控制中心、测量站、数据处理中心等,主要负责卫星运行状态的监控和指挥调度。
4.北斗标准时:由北斗卫星系统提供的全球统一的时间标准,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国防、交通、通信等领域。
5.北斗工程:指中国建设北斗导航系统的整个过程,包括系统设计、卫星制造、发射、运维等各个环节。
6.北斗精度:指北斗导航系统提供的定位精度,目前可达到米级甚至厘米级。
7.北斗定位: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进行位置定位,可以实现车辆、船舶、飞机等各种运输工具的精确定位。
8.北斗通信:北斗导航系统不仅能提供定位服务,还能提供短信、语音等通信服务,广泛应用于海上救援、野外探险等场景。
9.北斗应用:指对北斗导航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将其应用于交通、气象、农业等各个领域,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目标。
- 1 -。
中国北斗知识点总结
中国北斗知识点总结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北斗系统由地面控制站、中继站和卫星组成,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时间服务。
北斗系统主要具有全球覆盖、高精度、多元化服务、可信度高、自主控制等特点。
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陆地、海洋、空中和时空信息领域。
北斗系统有五颗卫星,覆盖范围包括中国及其周边地区、东亚、大西洋、印度洋和西太平洋。
在使用过程中,只需一颗北斗卫星就可以定位,而且北斗在全球范围内都能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北斗系统的组成1. 卫星北斗系统由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组成。
北斗系统采用三层卫星结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中继星和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卫星。
北斗系统目前共有18颗卫星,卫星功能分为导航卫星和信号时钟卫星,其中导航卫星占15颗,信号时钟卫星占3颗。
2. 地面控制站地面控制站是北斗系统的大脑,负责北斗卫星的控制、监测和管理。
地面控制站主要包括测控站、技术支持站和管理中心。
北斗系统共建有5个测控站、15个技术支持站和1个管理中心。
3. 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是北斗系统的使用端,可以定位、导航和通信。
用户终端包括北斗导航设备、北斗智能手机、北斗车载终端、北斗船载终端、北斗机载终端、北斗远程感知终端等。
4. 中继站中继站是北斗系统的数据中转站,用于处理卫星信号和用户终端信号的中继传输。
北斗系统中继站由移动卫星地球站和移动地面站组成,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互联。
三、北斗系统的功能1. 定位服务北斗系统可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务,定位精度达到米级或亚米级,满足不同行业的定位需求。
北斗系统的定位能力是7颗卫星同时工作时的加权平均误差小于10米,有3颗卫星工作时的加权平均误差小于2.2米。
2. 导航服务北斗系统可为用户提供导航服务,包括路径规划、导航引导、动态显示、交通控制、车辆监控等功能。
北斗系统还可为用户提供多种导航信息,如车速、航向、行驶距离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可编辑修改word版)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状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 GPS、俄罗斯 GLONASS、欧盟 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 10 米,测速精度0.2 米/秒,授时精度 10 纳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 颗静止轨道卫星(又称24 小时轨道,指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在惯性空间中的自转周期,且方向亦与之一致,即卫星与地面的位置相对保持不变,故这种轨道又称为静止卫星轨道。
一般用作通讯、气象等方面)和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2012 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 年左右覆盖全球。
中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截止2016 年 10 月已成功发射 16 颗北斗导航卫星。
2000 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140°,北纬5°- 55°。
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对东南亚实现全覆盖。
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特别是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斗产业应用前景广阔,预计到 2020 年,仅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将达到年产值 4000 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40%以上。
北斗导航系统介绍
导航原理:双星定位
用户提出申请服务项目并 发送入站信号,经两颗卫 星转发到地面中心, 地面中心接到此信号后, 解调出用户发送的信息, 测量出用户至两颗卫星的 距离,对定位申请计算用 户的地理坐标,由于H颗 卫星的位置是已知的,分 别为两球的球心,另一球 面是基本参数已确定的地 球参考椭球面3球交会点 为测量的用户位置。
空间:北斗第二代导航卫星网
“北斗第二代导航卫星网” 将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 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 组成,提供两种服务方 式:开放服务和授权服 务。30颗非静止轨道卫 星由27颗中轨卫星和3颗 倾斜同步, 27颗中轨卫 星分布在倾角为55度的 三个轨道平面上,每个 面上有9颗卫星,轨道高 度为21500公里。
北斗导航系统
咱中国人自己的导航系统
BY 汪鹏
四大导航系统之一
当前全球有四大卫 星定位系统,分别 是美国的全球卫星 导航定位系统 GPS、俄罗斯的 格罗纳斯 GLONASS系统, 欧洲在建的 “伽利略”系统, 和中国的北斗卫星 导航系统。
GPS系统
格罗纳斯系统
“伽利略”系统
结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 端三部分组成,空间 端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 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 卫星,地面端包 括主控站、 注入站和监测站 等若干个地面站
与GPS比较
No5 :生存能力 和所有导航定位卫星系统一样,“北斗一号” 基于中心控制系统和卫星的工作,但是“北斗 一号”对中心控制系统的依赖性明显要大很多, 因为定位解算在那里而不是由用户设备完成的。 为了弥补这种系统易损性,GPS正在发展星际 横向数据链技术,使万一主控站被毁后GPS卫 星可以独立运行。而“北斗一号” 系统从原理 上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一旦中心控制系统受损, 系统就不能继续工作了
北斗导航小知识
北斗导航小知识
北斗导航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下面是一些北斗导航的小知识:
1.北斗导航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
空间段由北斗系统卫星组成,地面段由控制中心和测控站组成,用户段包括北斗导航接收机和用户终端设备。
2.北斗导航系统包括全球定位导航系统(BeiDou-2)和全球卫
星导航系统(BeiDou-3)两个阶段。
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定位和导航服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则将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性能和服务能力。
3.北斗导航系统采用双高轨道组网方式,目前已经发射了多颗
卫星,形成了全球导航覆盖。
4.北斗导航系统具有多种应用领域,包括车载导航、船舶导航、航空导航、农业机械导航、物流配送、电力巡检等等。
5.北斗导航系统具备全天候、全天时、高可靠性的特点,可以
在各种复杂环境下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6.北斗导航系统的导航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并且还可以提供
高精度的授时服务。
7.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在全球导航领域的重要贡献,也是中国
航天科技的重要成果之一,将为中国和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导航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说明介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说明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北斗导航卫星、地球上的控制中心及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
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系统的核心,它们在中低轨道上运行,通过信标和数据中继的方式为全球用户提供导航信息。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部署了30颗导航卫星,其中包括3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27颗倾斜轨道卫星。
1.全球覆盖:北斗系统可以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服务,不仅可以满足中国国内的需求,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导航和定位服务。
2.多系统兼容:北斗系统与GPS、伽利略和格洛纳斯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实现互操作,用户可以同时接收这些系统的信号,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3.高精度定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使用差分GPS技术和多普勒算法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亚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4.兼容多种用户终端:北斗系统可以与各种用户终端设备配合使用,包括车载导航仪、智能手机、无人机等,提供多样化的导航和定位服务。
1.交通运输:北斗系统可以用于车辆导航、交通管理和调度,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2.海洋渔业:北斗系统可以提供船舶定位和导航服务,帮助渔民规划航线、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率。
3.农业与林业:北斗系统可以用于农作物生长监测、粮食储存管理和林业资源调查等,提高农业和林业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
4.灾害应急:北斗系统可以用于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为灾区人员提供定位和求救服务,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精确度。
5.公共安全:北斗系统可以用于安防领域,如监控、巡逻和警用车辆定位等,保障社会治安和公众安全。
总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和运营的一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导航和定位服务。
它具有全球覆盖、高精度定位和多系统兼容等特点,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农林业、灾害应急和公共安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在未来,随着北斗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它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并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斗简介介绍
治安管理
通过实时追踪和定位,北斗系统有助于公共安全机构进行高效的 治安管理。
预防犯罪
北斗系统可为公共安全机构提供犯罪高发区域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
农业渔业
精准农业
北斗系统可提供农田的精确位置和面积数据,帮助农民实现精准施 肥和灌溉。
渔业管理
服务民生领域
在交通运输、公共安全、 减灾救灾等领域,北斗系 统可为民众提供高效、可 靠的定位导航服务。
北斗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研发历程
北斗系统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发, 经历了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 号的发展历程,逐步实现了全球覆盖 。
国际合作
北斗系统积极参与国际卫星导航领域 合作,推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与 互操作,促进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与 发展。
环境监测
北斗系统还可用于空气质量、水文等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提供数 据支持。
科学研究
地形测绘
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定位 数据可用于地形测绘和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地球科学
通过北斗系统获取的连 续观测数据,科学家可 研究地球的运动、板块 构造等领域。
科研实验
在某些科研实验中,北 斗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和 时间服务是重要的技术 支撑。
主控站是地面段的核心,负责 协调和管理整个地面段的工作 ,包括数据处理、卫星控制等
。
数据接收站负责接收卫星信号 ,并将信号处理后传输给主控 站。
监测站负责监测卫星的运行状 态和信号质量,及时发现和解 决故障。
用户段
用户段由北斗终端设备组成,负责接 收和处理卫星信号,提供定位和导航 服务。
北斗终端设备包括手持机、车载终端 等,具有小巧、轻便、功耗低等特点 ,可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等领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原理和技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原理和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利用人造卫星发射和接受信号,通过计算用户坐标、速度、时间等信息,为用户提供位置、导航、时间、速度等服务。
本文将从原理和技术两个方面来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一、原理1、引力定位原理在空间中飞行的卫星,会受到地球和其他天体的引力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四维空间的曲面。
当我们向卫星发送信号时,卫星所处的曲面就会影响信号的传播速度和时间延迟,通过测量这些影响,我们就可以推算出卫星所处位置,这就是引力定位原理。
2、激光测距原理北斗卫星系统中每颗卫星都配备有高精度激光测距系统,这个系统由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用于测量卫星与地球上接收站之间的距离。
当卫星向地面上的接收站发射激光束时,接收站立即返回信号,卫星会记录下发射信号的时间和接收信号的时间,从而确定卫星与接收站之间的距离,这就是激光测距原理。
3、时间同步原理北斗卫星系统中每颗卫星上都搭载有高精度原子钟,通过对所有卫星上的原子钟进行时间同步,就可以确保卫星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在用户接收卫星信号时,也需要通过接收到的时间信号对本地钟进行同步,从而实现精确测量。
二、技术1、CDMA技术北斗卫星系统中采用了CDMA技术,即码分多址技术,可以同时向多个用户发送信号,同时也可以同时接收多个用户的信号。
利用CDMA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2、精密轨道控制技术北斗卫星系统中的每颗卫星都搭载有精密的轨道控制系统,可以对卫星轨道进行高精度控制和调整。
通过精密轨道控制技术,可以确保卫星始终处于正确的轨道上,从而提供准确的服务。
3、差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卫星信号的精度有限。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和减小误差,北斗卫星系统中采用了差分技术,即通过对基准站和用户接收站之间的距离进行实时比对,从而纠正卫星信号中的误差和延迟。
结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基于引力定位原理、激光测距原理和时间同步原理,通过CDMA技术、精密轨道控制技术和差分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来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位置、导航、时间、速度等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频率稳定度 frequency stability
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由于自身的和(或者)环境的因素引起的频率变 化范围。通常用规定时间内的频率偏差相对于工作频率比值的阿伦方差 表示。 注:当时间间隔为 1 秒、 1 万秒和 1 天时,分别称为秒稳、万秒稳和日稳。
GPS 时 GPS time (GPST)
全球定位系统建立和保持的时间基准,采用国际单位制秒的无闰秒连续时间。 GPST 的 起始历元为UTC 1980 年 1 月 6 日的 00:00:00,溯源到 UTC(USNO)。 GPST 使用周计数 和周内秒表示。
GLONASS 时 GLONASS system time (GLONASST)
利用互不重叠的频段实现的多址通信。
时分多址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
广播星历 broadcast ephemeris
导航电文中用于确定导航卫星精确位置的预报参数。
精密星历 precise ephemeris
经事后处理得到的导航卫星高精度轨道数据 。
伪距 pseudo-range
接收机通过测量导航信号到达的本地时间与卫星发播信号的卫星时间之间的 时间间隔所获得的距离,包含两者之间的几何距离和钟差等 。
WGS-84 大地坐标系 World Geodetic System -84
美国 GPS 采用的大地坐标系统。 其坐标系的原点位于地球质心, Z 轴指向(国际时 间局) BIH1984.0定义的协议地球极(CTP)方向, X 轴指向 BIH1984.0 的零度子午面和 CTP 赤道的交点, Y 轴满足右手法则
利用地形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用运动载体观测到的地形信息 与已知的地形信息进行匹配的导航技术。
惯性导航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
利用载体上的惯性敏感元件或设备,通过测量载体的运动加速度、角 速度,推算载体的位置、速度和姿态角等参数进行导航的技术。
无线电导航 radio navigation
测距精度 ranging accuracy
也称伪距测距精度。伪距测量值和伪距期望值之间的偏差统计值,一般 用误差的均方根(RMS)度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定位精度 positioning accuracy
观测位置值与真实位置值之差的统计值。
测速精度 velocity accuracy
观测的速度与真实速度之差的统计值 。
伪随机噪声码 Pseudo Random Noise (PRN) code
用于表征与噪声类似的具有随机分布,且可准确复制的码序列。
伪随机测距码 pseudo-random ranging code
卫星导航系统中用于测距的伪随机噪声码
标准测距码 standard range code
导航卫星发播的、在公开服务中使用的伪随机测距码
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 ground-based radio navigation system
利用地面导航台发射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导航的综合系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能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导航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的通称。
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Region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2000 中国大地坐标系统 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CGCS2000)
由中国建立的大地坐标系统。其坐标系的原点位于地球质心, Z 轴指向(国际时间 局) BIH1984.0定义的协议地球极(CTP)方向, X 轴指向 BIH1984.0 的零度子午面和 CTP 赤道的交点, Y 轴满足右手法则。其实现以 ITRF97 参考框架为基准,参考历元 为 2000.0。
由美国研制建设和管理的一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实时的 三维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包括精密定位服务(PPS)和标准定位服务 (SPS)等服务。
差分 differential
一种改进无线电导航系统定位精度的技术。通过确定已知位置的定 位误差,随后将该误差或校正因子发送给在相同地理区域内使用同 一个无线电导航系统信号源的用户 。
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 Radio Determination Satellite Service (RDSS)
用户至卫星的距离测量和位置计算不是由用户自身独立完成, 而是由外部系统通过 用户应答方式完
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 Radio Navigation Satellite Service (RNSS)
世界时 universal time (UT)
是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础,通过观测太阳的周日视运动确定的一种时间尺度。
国际原子时 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 (TAI)
由国际计量局(BIPM)建立和保持的、以分布于全世界的大量运转中的原子钟 的数据为基础的一种时间尺度。它的初始历元设定在 1958 年 1 月 1 日,在这个 时刻 TAI 与 UT1 之差近似为零。国际单位制(SI)秒的定义是铯原子 133 基态的 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 9192631770 周所持续的时间长度,TAI 的速率与其直 接相关。
用户段 user segment
用于接收、处理导航卫星信号并实现定位、测速和授时等功能的 设备总称
大地坐标系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以参考椭球中心为原点、起始子午面和赤道面为基准面,法线为基准线的地坐标系。 常用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大地高等三个参量描述一个点的空间位置。
仅在区域范围内提供导航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
由中国研制建设和管理的卫星导航系统。 为用户提供实时的三维位置、 速 度和时间信息, 包括公开、授权和短报文通信等服务 。
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广域差分 Wide Area Differential GNSS
在较大区域内提高 GNSS 定位性能的一种技术。利用布设在较大区域内的多 个 GNSS 基准站,监测视野内的 GNSS 卫星,通过集中数据处理,分类获得 误差改正参数和完好性信息,并发送给用户,使用户获得较高定位性能。误 差改正参数通常包括星历误差改正、卫星钟误差改正和电离层延迟改正参 数等。
由用户接收卫星无线电导航信号,自主完成至少 4 颗卫星的距离测量,进 行用户位置,速度及时间参数的计算。
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 Radio Determination Satellite Service (RDSS)
用户至卫星的距离测量和位置计算不是由用户自身独立完成, 而是由外部 系统通过用户应答方式完成。
协调世界时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UTC)
由国际计量局(BIPM)和国际地球自转服务机构(IERS)保持的时间尺度。它的速率与 TAI 速率完全一致,但在时刻上与 TAI 相差若干整秒,与世界时之差保持在 0. 9 秒之内 。
北斗时 BDS Time (BDT)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立和保持的时间基准,采用国际单位制秒的无闰秒连续时间。 BDT 的起始历元是 UTC 2006 年 1 月 1 日的 00:00:00,通过 UTC(NTSC)与 UTC 建立联系。 BDT 使用周计数和周内秒表示。
兼容性 compatibility
确保各个卫星导航系统、增强系统之间不造成不可接受的干扰,不对单 个独立系统或服务产生有害 影响的能力
空间段 space segment
卫星导航系统中,空间所有卫星及其星座的总称。
地面段 ground segment
维持卫星导航系统正常运行的地面系统的总称。一般包括主控站、 监测站和时间同步/注入站等,及相互之间的数据通信网络。
导航 navigation
引导(规划、记录和控制)各种运载体(飞机、船舶、车辆等)和人员从一个位置 点到另一个位置点的过程,或指与该过程有关的科学与技术。
定位 positioning
授时 timing
。 利用测量信息确定用户位置的过程或技术。
用广播的方式传递标准时间的过程或技术。
天文导航 celestial navigation
局域差分 Local Area Differential GNSS
在较小区域内提高 GNSS 定位性能的一种技术。通过一个或多个基准站确定 位置误差改正数或伪距误差改正数以及完好性信息,供在其周边一定范围内 的 GNSS 用户提高定位性能。
历书 almanac
导航电文中用于确定导航卫星概略位置的参数。
授时精度 timing accuracy
接收机输出时间与协调世界时(UTC)之间的偏差统计值。有时也指与 卫星导航系统时间之间的偏差统计值 。
码分多址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利用码序列正交性实现的多址通信。
频分多址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
利用无线电信号作为观测源的导航技术。
卫星导航 satellite navigation
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发播无线电信号进行导航的技术。
卫星导航系统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导航的综合系统,通常包括导航卫星星 座(空间段)、系统运行管理设施(地面段)和用户接收设备(用户段)。
双向授时 two-way ti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