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优质教学设计10:2.1.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分析这一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点拨: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草场变旱地,压缩草场面积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等,最终使生态环境脆弱和荒漠化现象加剧。
(2)分类(地貌)
沙漠(沙质荒漠)、戈壁(砾质荒漠)、岩漠、泥漠、盐漠
2、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1)表现:耕地、草地、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过程:土地缺少水分和养分,植物无法生长,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荒漠般的景观。
(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活动:
1.萨赫勒地区位于撤哈拉沙漠的南缘。请根据教材P20的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点拨:资料表明萨赫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第1课时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教学内容: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主要学习荒漠化的概念和发生过程、西北地区的范围、干旱气候与植被景观的关系、发生荒漠化的自然因素等知识。
学生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西北地区,对西北环境有所了解。学习兴趣较大,但学生容易混淆荒漠与荒漠化的概念,学习难度适中。
(1)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2)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西北地区发生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教学难点: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气候与植被景观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荒漠与荒漠化
1、荒漠: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所造成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1)主要特征:基本无地表水体,准备稀疏,动物难以生存,荒无人烟。
(3)原因:
气候变异(自然)
人类活动(人为)
(4)实质:土地退化
(5)主要分布地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二、中国西北地区
1、范围
(1)从地形区看: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包括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
(2)从行政区划上看: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
(2)气候是影响荒漠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的变率大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渡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教材P18图2.54)
③了解西北地区发生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④学会应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有关地图分析西北地区的范围。
●过程与方法
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明荒漠化的发生过程和形成原因。
②应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气候和植被景观的关系,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上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请你解释教材P21图2.10,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点拨: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答: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2、新疆的绿洲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教材P17图2.3)
答:分布在内陆盆地的边缘,或者是高大山脉的山麓地带。因为那里有高山冰雪融水汇集而成的河流,或是渗入地下形成的泉水,这对于干旱地区的农牧业生产极为重要。
2.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根据教材P20图2.8,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点拨: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从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3)从气候上看: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2、西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区的自然特征
(1)地形:
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西部地形差异大。东西部的划分大致以贺兰山为界
(2)气候: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
思考:
1、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反映了什么问题?(教材P17图2.2)
设计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用形象化的手段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设置地理情境,让学生观察、体验、探究、理解地理事象,紧扣新课标要求并重视实施过程,采用案例教学法、讲解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式学习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和发生过程。
②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气候与植被景观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