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说课稿
戴晓燕《少年王冕》教案
![戴晓燕《少年王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285f7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e.png)
戴晓燕《少年王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少年王冕的勤奋好学、孝顺父母的品质。
(2)学习王冕在面对困境时,勇敢坚强、乐观向上的精神。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王冕的勤奋好学、孝顺父母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王冕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5.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小学课文少年王冕说课稿
![小学课文少年王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3627c6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6.png)
小学课文少年王冕说课稿教师们需要准备的说课稿要怎么样的去制定呢?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少年王冕》说课稿,欢迎阅读!《少年王冕》说课稿一、学情分析《少年王冕》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新课程标准把小学六个年级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为1—2年级,第二学段为3—4年级,第三学段为5—6年级。
对五年级的学生,新课程标准就其实际学情,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做了具体的要求。
五年级的学生处在第三学段,他们的认知能力远远高于第一二两学段的学生,所以在识字与写字方面,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写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有2500个左右的汉字会写。
而对1—4年级的学生,新课程标准则要求他们培养自主认字的能力,识字数量也在2500以内。
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
新课程标准对五年级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的要求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阅读方面,从三年级开始,新课程标准就要求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也是五年级阅读要求的一部分。
从五年级开始,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学生学会默读,且默写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关于具体的文本赏析阅读,相对于前四个年级,新课程标准对五年级学生所做的要求都有所提高。
新课程标准在前四个年级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并适时增加新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能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在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感情。
《少年王冕》说课稿
![《少年王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ab5f46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c.png)
《少年王冕》说课稿《少年王冕》说课稿新课程犹如春风,给基础训练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勃勃生气。
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指出:“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效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相互沟通互动都是同学学习语文的重要的方式。
”因此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的互动,可以充分实现语文教学的审美性、人文性、育人性,以达到陶冶同学性灵,提高同学思想熟悉的目的。
因此讨论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形式是很有实践意义的。
现就苏教版学校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少年王冕》,来谈谈我个人在课堂互动方面的感想。
设计教案时我力争体现如下理念:一、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在问题中实现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对话互动;二、重视朗读情境的创设,在多样性的朗读感悟中实现同学和文本之间的有效互动;三、重视思想情感的感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实现同学情感的互动。
因此,我主要遵循以上理念来设计这堂课。
一、在逐层的问题中,实现互动“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知,更多的是同学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课堂上,不应当让老师的“告知”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应当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究,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现自己。
此时,问题是显得如此重要。
课文描写少年王冕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刻画人物的人格魅力:一是他的孝顺母亲,二是他的勤奋好学。
对此,我做如下设计:在教授这一课的一开头,我是从文本动身,在母亲对王冕说的一段话中,让同学思索母亲当时的心情如何;再让同学感悟面对母亲的打算,王冕是如何回答的;在他的回答中让同学思索王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而在这一层层的问题中揭示少年王冕对母亲的孝顺,从这一点动身,再回到文本,让同学找表示王冕孝顺这一方面的语句,从而来更加深入到地感悟他的孝顺。
另一方面,我以一个贴近同学想象思索的问题:一般的孩子等牛吃饱了你觉得他会做什么?来引出王冕是如何做的,从中你感受到王冕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同学逐步地感悟王冕的勤奋好学,清楚地呈现少年王冕的形象。
少年王冕评课稿
![少年王冕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7334e21f111f18583d05aa5.png)
篇一:少年王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少年王冕》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4课。
这是一篇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用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重点讲了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虽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
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
全文脉络分明,语言朴实无华,细读之下,感染力强,有内在的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知识目标: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那种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重点是: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欣赏美景”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好学不倦的美好人格。
难点:课文比较长,如何删繁就简?怎么把握好“孝敬”与“好学”之间的平衡?怎么激发学生透过文字品出情意?这是我在课前所遇到的难题,权且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1、情境式教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在一堂课的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上课伊始,预设了“看见图上很多好吃的,你会怎么做呢?”这一问题,让学生自由说说,紧接着引出王冕,从而简单介绍王冕,然后问少年时的王冕是怎样一个人呢?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样的设计符合当代学生心理,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为学习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2、自主式教学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
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设计了学生自由品读“母子对话”,体会人物心情的自主式的教学方法,还进行分角色赛读。
3、情感式教学法在教学第4自然段时设计了情感式教学。
少年王冕说课
![少年王冕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c13738d928ea81c758f578ba.png)
少年王冕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课《少年王冕》这篇课文写了少年王冕家境贫寒,从小替人放牛,但仍不忘读书。
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高手的故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五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识字能力,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根据课标要求和我本人对教材的理解,依据“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学会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朗读课文、品读语言,正确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王冕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依据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应突出的重点是:体会王冕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难点是:从王冕身上理解良好的品德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诵读体验的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还将指导学生采用圈圈点点画画、作批注、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等来感受理解课文内容。
为了直观清晰的展示教学内容,我还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本课我准备用2个课时,下面我来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整节课我共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开课伊始,我会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周末回到家看到好多好吃的,你会怎么办?”让学生自由说说,引出王冕,从而引入新课。
这样导课符合当代学生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第二还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我会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同时把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做出标记。
而后大屏幕出示生字新词,请同学起来读,起来解释,扫清阅读障碍。
在学会生字词的基础上,请同学起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我还会鼓励学生质疑,以便在教学中,融入学生的见解,顺学而导。
《少年王冕》说课稿设计.doc
![《少年王冕》说课稿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bfdc2bb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e.png)
《少年王冕》说课稿设计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谭文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少年王冕》(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少年王冕》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2篇课文。
它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重点讲了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虽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赞扬了少年王冕孝敬母亲的美德,表现了他勤奋好学、善于观察等优良品质。
全文脉络清楚,语言朴实无华,具有深刻教育意义。
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好教材。
新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作者思想情感;敢于提出自己看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根底。
但受年龄限制,对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等优秀品质缺乏联系实际,仍停留在字面意义上。
结合本文特点和5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根底,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五自然段,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揣摩语言,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能力。
体会并学习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品质。
其中,教学重点是:揣摩语言,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能力。
教学难点是:体会并学习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品质。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到达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话题设置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启发想象法。
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少年王冕》教案
![《少年王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e0d72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9.png)
《少年王冕》教案《少年王冕》教案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课前查阅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1、师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
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课):少年王冕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画家、诗人。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
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
性格孤傲,鄙视权贵。
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
著有《竹斋集》。
吴敬梓:清小说家。
字敏轩,号粒民。
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
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师:__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吗?2、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5、自由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6、交流,疏通。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2、交流:三个时间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
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
二(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
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少年王冕说课
![少年王冕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7c62200779563c1ec5da71e2.png)
少年王冕说课少年王冕这篇文章是写人的,写人的文章一定要让学生抓住典型事例感悟人物特点,所以刚开始我设计这样问题,这是一个()的王冕?。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人物形象。
然后再抓住重点,细细品味。
让学生领会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具体从这三方面做的。
一、品悟人物语言理解王冕“懂事”过渡:从哪儿看出王冕懂事呢?相机出示“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心里倒快活些……”师:是不是他不想读书了?他为什么这么说?王冕这样说是在宽慰母亲,他知道家庭生活很艰难,他理解母亲的难处。
他为了不让母亲内疚,难过,才这样说的。
他知道母亲非常希望他能够到学堂里去读书,所以,他说:“我还可以带几本书去读呢。
”二、抓住关键词语感悟王冕“孝顺”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
两个舍不得让你体会到什么?三、紧扣重点事例体会王冕“立志学画”1、边放牛边勤奋苦读的王冕怎么会想到学画画的呢?因为王冕看到了雨后的美丽景色,想到要是能把它画下来该多好。
2、那王冕看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美景呢?请同学们用“--”找出相关的句子。
然后认真读读,边读边想像黑云镶着白边,湖水是通红的,山上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树木是青翠欲滴的,树枝绿得可爱……3、看到这样的美景,王冕立志要把它画下来,你能用一些成语来赞美一番吗?(山清水秀、美不胜收、风景如画)4、王冕为什么能够发现如此美好的景色,并立志学画荷花呢?引导体会:王冕是因为读了不少书,明白了不少道理,才会发现这么美的景象,才会励志学画。
追问:从这节中,你发现王冕懂得了什么道理?王冕懂得了大自然的美丽,学会了观察和欣赏自然的美。
他懂得了人要有自信心(天下哪有学不会的是?)从全文看,王冕还懂得了哪些道理呢?要孝敬母亲只有刻苦勤奋,才能成功。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赋。
泰州市姚静《少年王冕》说课稿
![泰州市姚静《少年王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df9574c89eb172dec63b75a.png)
泰州市姚静《少年王冕》说课稿泰州市姚静《少年王冕》说课稿泰州市扬桥小学姚静一、教材分析《少年王冕》是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人物故事。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名著”,让我们享受了一次“文化大餐”。
本文改编自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第一回,改编为课文后尽管着眼点与原文有所改变,但对于少年王冕勤奋好学、孝顺懂事的形象刻画是一致的。
本篇课文文字较多,内容丰富,却层次清晰。
作者精心设计了一条线索:七岁(父亲去世,靠母读书)——十岁(遵从母命,秦家放牛)——十三四岁(一边放牛,一边学画)——十七八岁(离开秦家,绘画读书)。
课文虽写了王冕前后相距10年的生活经历,但作者能巧作安排,详略得当,集中笔墨突出了“辍学放牛”与“立志学画”这两部分,使人物更加丰满,个性更加鲜明。
本文节选自小说,学生对于此类文章大都比较重情节,关注故事内容,人物经历,而对于如何刻画人物形象,文章语言比较容易忽视。
文章有三个“特写镜头”:1、在自家,母亲跟王冕谈心;2、在秦家,秦家人与王冕说话;3、在绿草地,王冕看着、想着。
第一个“特写镜头”话似平淡,但母慈子孝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在人物的细微的语言中充分彰显出来。
第三个“特写镜头”描写得最细腻,留心会发现在秦家人的话中也有一句对七泖湖环境的描写,作者为什么煞有介事地安排两次描写呢?那就是突出:景还是那样的景,只是看景的人出发点不同,心境不同,看到的景色自然会有差异。
再来看看王冕和美景的“邂逅”,小王冕是在一阵大雨后,浑身被雨水淋湿的情况下看到的景象。
这个命运坎坷的少年王冕为什么能品味出大自然的天工巧夺呢?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小王冕是一个对生活热爱的人,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乐观的人才能真正欣赏到大自然的美,而这样的人无疑就是生活的强者。
而且这湖光山色与王冕的磊落也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二、说教学目标纵观本单元,编者的意图显而易见,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的阅读既要“博览”,又要学会筛选,要“去粗留精”。
五年级《少年王冕》第一课时说课稿
![五年级《少年王冕》第一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790f647a417866fb84a8ef5.png)
五年级《少年王冕》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少年王冕》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层次清楚,向我们叙述了王冕少年时代放牛、学画的生活经历;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赞扬了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德。
二、设计理念叶圣陶说,教材就是一个例子,所以针对本课教学,将以教材为例,引领学生。
一方面,通过语言形式的描摩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另一方面让学生从语言表达中掌握作者的构思,习得写作技巧,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分析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通过多种方式品读,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3. 能够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知道作者在文章中的表达方式。
体会作者对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德的赞美之情。
这也是本文的难点所在。
四、说教法、学法五年级的学生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初步的理清文本脉络的能力,但在体会文字背后的意思和作者表达方法上,仍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
(一)教法:情境教学法、以读见悟法。
(二)学法: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方式,通过读、说、写、议等形式使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到教学中。
极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五、说教学程序(一)说一说:点评人物,感知形象1. 导入板书。
课的开始,我会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课《少年王冕》,请跟着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有重点地指导“冕”字的书写。
板书完,我会让学生齐读课题。
2. 初读课文。
接着对课题进行质疑。
这一课,围绕《少年王冕》讲述了什么呢?请大家认真地读读课文,在你喜欢的地方做个标注,并选择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
3. 概括大意。
师生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重点地将“放牛”“看书”“画荷花”等词语,出示在大屏幕上。
并让学生依据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 朗读词语。
最后教师引导:学语文最大的好处就能让我们有文化,一有文化就能根据几个词描述出一篇文章的内容。
少年王冕说课稿
![少年王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0e9947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3.png)
少年王冕说课稿前言大家好,我是少年王冕。
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我的课程。
我的课程是关于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适合初入计算机领域的同学们。
本次课程将涵盖计算机系统、数据结构、算法、网络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也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
硬件是计算机的主要物理组成部分,包括输入输出设备、主板、内存、处理器等。
软件是计算机的程序和数据,可以分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编程语言等。
在使用计算机时,我们需要将输入通过输入设备输入到计算机内部,由处理器和内存完成处理任务,再通过输出设备输出我们需要的结果。
这就是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是指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和组织数据的方式。
常见的数据结构有数组、链表、栈、队列、二叉树等。
数据结构是解决计算机中存储和操作大量数据的基础。
不同的数据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例如,数组适合保存一组连续的数据;链表适合保存随机的、不连续的数据;栈适合保存具有后进先出特性的数据。
学习数据结构,需要掌握它们的基本概念、常见的操作以及使用场景等方面的知识。
算法算法是解决计算机科学中问题的方法,也是计算机科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算法可以解决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例如排序、查找、图像处理等。
一个好的算法应该是高效的,能够快速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在学习算法时,需要掌握各种常见的算法和数据结构,例如冒泡排序、快速排序、二分查找等。
网络通信网络通信是指计算机之间互相交流的过程,也是计算机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了解网络通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互联网、通信协议等方面的知识。
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目标计算机并得到响应。
网络通信的种类很多,包括局域网通信、广域网通信、应用层协议等。
在学习网络通信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底层结构、通信协议的原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王冕》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王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191dbf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1a.png)
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将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创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王冕优秀品质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思考如何向王冕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新课导入:
1.创设情境:展示一幅描绘古代私塾的图片,让学生想象自己穿越到了古代,成为了一名学子。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古代的学子是如何学习的吗?他们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人公——少年王冕。
2.引入话题:通过讲述王冕的一个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王冕产生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1.了解王冕的生平事迹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2.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3.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4.领悟王冕勤奋好学、孝敬母亲、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会写、会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具备的前置知识有: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对一些文学修辞手法的认识。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有:1.对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困难;2.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不够深入;3.对王冕优秀品质的理解和感悟不够深刻。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2.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反思和改进措施:
1.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策略。
少年王冕说课稿
![少年王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67d53224693daef5ff73dad.png)
少年王冕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少年王冕说课稿(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少年王冕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少年王冕》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4课。
这是一篇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用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重点讲了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虽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
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
全文脉络分明,语言朴实无华,细读之下,感染力强,有内在的深刻的教育意义。
根据国家教委颁布实施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各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的基本特征”为理论指导,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本着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的原则;在教学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将第二课时作为教学重点来说,并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知识目标: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那种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教学重点是: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欣赏美景”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好学不倦的美好人格。
难点:课文比较长,如何删繁就简?怎么把握好“孝敬”与“好学”之间的平衡?怎么激发学生透过文字品出情意?这是我在课前所遇到的难题,权且作为教学难点。
注意点:这节语文课,事先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体现重中之重,体现学生自我的感悟和表达,通过个性化朗读来突出人物品德。
《少年王冕》教案范本
![《少年王冕》教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99c9b66883d049649a6658c0.png)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师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
着应变的好汉林冲。
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课):少年王冕
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画家、诗人。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
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
性格孤傲,鄙视权贵。
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
著有《竹斋集》。
吴敬梓:清小说家。
字敏轩,号粒民。
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
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师:本文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吗?
2、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小学语文《少年王冕》教案
![小学语文《少年王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4ebee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7.png)
少年王冕(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画,大家可能不太熟悉。
但是,这首诗或许略有所知。
谁来把这首诗给我们大家读一下?2、指名读一人,即兴进行点评(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读得很投入、节奏明快……)3、这幅画和这首诗,都是同一人所作,知道是谁吗?对,就是元末明初的书画家王冕所作。
今天我们这篇课文,介绍的就是王冕年少时的故事。
二、解题1、我们现在一起来齐读课题,《少年王冕》。
2、在课题当中,我们要提醒大家,王冕的“冕”,知道有什么地方要注意吗?(上下结构——上面的日,应该是一个“扁日”)3、老师范写,同学们在研学单的课题下面,自己写一个。
4、好,看完了这个字;我们看题目,你有没有什么疑惑?(讲的小时候什么故事,王冕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写王冕小时候的故事……)5、同学们提了一些,归纳一些呢,主要就是,王冕是什么样的人,发生了什么样的事;相信,课文学完之后,这些问题都可以解惑了。
三、初学课文1、下面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在自读的过程中,有这样两个要求。
谁来读一下?2、好,我们现在把书打开到P133页;同学们自己先自己读读看。
3、刚才,同学们都读得特别认真,还有同学在书上做了一些标记。
下面,我们看大屏幕,看看这些生字词,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请两个同学)4、第一行谁来试试?第二行?5、好,同学们掌握的情况都还不错;除了读音,还要看一下词义,有没有同学知道,什么叫耽误?(耽搁)6、我们来看这句话,看看在课文中“耽误”是什么意思?(因为家境贫寒,不能让孩子继续在学堂读书)7、其实联系上下文来看,是不难找到的?谁说说看?8、在这位同学读的过程中,有个字“供”读得特别准(没有读准),字音往往和它的意思是紧密相连的,这个字应该读“第一声”;有同学知道,这个“供”什么意思吗?(供给)它还有一个读音是“第四声”,可以组哪些词呢?(口供、供品、供认不讳)9、我们的课文中,一共有三个多音字,我们来看看,谁来读读看?同学们,在这两句话中,有没有发现,什么时候读第一声,什么时候读第四声?提示大家一下,在第一句中,“闷得慌”,——心在门里,没有打开,和心情有关,就读第四声;那什么时候读第一声,句子中有个词,也可以提醒我们,发现了吗?(天气)10、最后还有一个,谁来读读看?(真了不起,这是很容易出错的,你都读对了)知道哪些词可以读第三声吗?(记载、三年五载)11、刚才,我们看的是词和句子;这里有一段话,能试试看吗?12、这一段话当中,有什么特点知道吗?(四字词语比较多)读四字词语时,应该有所强调,把握好节奏,读出铿锵有力我们来听一段,一起来试试看。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https://img.taocdn.com/s3/m/9718bf004a7302768e9939f9.png)
《少年王冕》说课稿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少年王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六个部分来进行本次说课。
一、教材分析《少年王冕》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第24课。
这是一篇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用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重点讲了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虽家境贫寒,从小替人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
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
全文脉络清晰,语言准确洗练、生动形象,对人物的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极为细腻传神,细读之下,感染力强,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设为如下四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感受和学习王冕勤奋好学、孝敬母亲、自强不息的良好品质。
4、理解并学习详略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母亲、自强不息的良好品质。
难点:理解并学习详略结合的写作方法。
四、教法学法根据本课的教学任务,结合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读中悟情法自主学习法情境说话练习法五、教学过程我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重点在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我主要解决字、词、理清文章脉络和整体感知人物形象的任务。
下面我将从复习导入,走入文本、读中悟情、写法点播和作业设计四个部分阐述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通过两个问题:1、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写了王冕小时候的哪两件事?2、通过这两件事,可以反映出王冕是个怎么样的人?唤起学生的记忆,并顺势引入本堂课的学习。
(二)走入文本、读中悟情通过学生对刚才“王冕是个怎样的人”的问题的回答,顺势提出要求:你能否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小学语文第九册开篇就要求学生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圈划、写感受,正是在帮助他们形成这样的好习惯,同时给予他们自主性,个性地理解课文。
五年级《少年王冕》说课稿
![五年级《少年王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7e9401fe2bd960590c67732.png)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少年王冕》。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和理解。
《少年王冕》是一篇精彩的记叙文,文章描述了画家王冕小时候因家境贫寒无力上学,为了母亲去给人家放牛同时刻苦自学,努力学画,最后终于成了‘画荷花的高手’的事情。
本文语言精炼、层次清晰,充满感情,给人以很深的启迪。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规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来判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耽”“孝顺”等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悟出课文中蕴含的刻苦学习,孝顺父母的道理。
2、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生活中所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感悟少年王冕的好学不倦,孝顺父母的美好人格。
教学难点确定为:本文篇幅比较长,怎么删繁去简,怎么激发同学透过文字感悟情感。
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因材施教法等教学方法来体现这一精神。
古人说,‘授人鱼与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还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比较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自学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迁移法等。
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荷花节的视频,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随后揭开课题:《少年王冕》。
顺势进入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学段的学生已经达到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我将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大声自由朗读,力求达到读通、读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王冕》的说课稿
东沟小学程晶晶
一、教材分析
《少年王冕》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人物故事。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名著”,让我们享受了一次“文化大餐”。
本文改编自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第一回,改编为课文后尽管着眼点与原文有所改变,但对于少年王冕勤奋好学、孝顺懂事的形象刻画是一致的。
本篇课文文字较多,内容丰富,却层次清晰。
作者精心设计了一条线索:七岁(父亲去世,靠母读书)——十岁(遵从母命,秦家放牛)——十三四岁(一边放牛,一边学画)——十七八岁(离开秦家,绘画读书)。
课文虽写了王冕前后相距10年的生活经历,但作者能巧作安排,详略得当,使人物更加丰满,个性更加鲜明。
二、说教学目标
纵观本单元,编者的意图显而易见,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根据本单元的特点、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特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的孝敬母亲、勤奋刻苦、的美好人格。
3、在无形中激发起学生走进名人,阅读名人的好奇心,开阔阅读的视野,积淀厚重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欣赏美景”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刻苦、美好人格。
教学难点:
课文比较长,如何删繁就简?怎么把握好“孝敬”与“好学”之间的平衡?怎么激发学生透过文字品出情意?这是我在课前所遇到的难题,权且作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
那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任务,结合高年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自主式教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
”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设计了学生自由品读“母子对话”,体会人物心情的自主式的教学方法,还进行分角色赛读。
课堂通过这一形式一下就活跃起来了,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2、情感式教学法
在教学第4自然段时设计了情感式教学。
首先让学生找到了体现王冕“孝敬母亲”和“勤奋好学”的品德,然后紧扣第4自然的重点
字词,体会两个“舍不得”说明了什么?可能有的学生说:“‘舍不得吃’说明了孝敬母亲。
”有的说:“‘舍不得花’说明了勤奋好学。
”体验到了王冕的可贵品质后,教师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深挖教材的教育意义,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吃”和“花”两方面的情况,对照王冕,进而受到思想教育。
3、读中悟情法
由语言文字材料构建成的文章都是富有感情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
从古到今,“读”一直是最基础的学习方法,因为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领悟,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表达。
在本课教学中,突出“读”的训练,把“读”贯穿全文。
采取了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赛读等多种形式,坚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自读自悟”,做到与作者心心相撞,情情相融。
首先由学生自由读,在读中找出体现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品质。
其次,在教学第二段、第四段时,采用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赛读,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王冕孝敬母亲和勤奋好学的品德。
这样一读,不仅大大节省了教的时间,而且增加了学生自己读课文、体会文中思想感情的机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直奔主题
课的开始,让学生简单谈谈王冕给你的印象,提纲挈领的总结出王冕的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拿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感悟。
因此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边读边画,也可在傍边写写批注。
(三)走入文本,读中悟情
王尚文先生指出:“语文课应该着力于养成和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
”简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如何运用语文的一种自觉,课堂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关注”文本的言语表达。
这也是语文课堂的“教眼”。
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地方着手抓“教眼”,走入文本,读中悟情。
第一个“特写镜头”:
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到快活些。
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本书去读呢。
”在王冕回答母亲的话中,前后是有矛盾的。
前面讲“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后面却还提到“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可见,王冕的闷得慌实在只是一个安慰母亲的理由,他并不是真的在学堂里闷得慌。
正好相反,从“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就足以看出王冕其实是个好学的孩子。
再联系下文,从后面的一些描写,如:“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zǎn)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fàn)子那里买几本旧书。
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不知不觉三四个年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他每天画些画,读读古人的诗文。
”这些语句,无一不是在向读者说明:王冕是个多
么勤奋好学的孩子,这样一个抓住任何机会,一有空闲就读书的好孩子,怎么会在学堂里闷得慌呢?唯一的解释就是:王冕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他理解母亲的苦衷,所以在痛苦地答应母亲辍学去放牛的时候,还想着用这样一个理由去安慰自己的母亲,减轻母亲的心理压力,这是一个多么懂事、乖巧的好孩子!
第二个“特写镜头”:
转眼间,阴云密布。
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
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
山上青一块,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
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
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这是使王冕陶醉其中美妙绝伦的雨后景色,是激发王冕学画欲望的精彩景物描写。
前文中对七泖湖的景点也作了描写,是出自秦家人说的话,意思就是那里十分阴凉,水量充沛,非常适合放牛。
而这段景物描写,有序,有“色”,有情,把雨后天空、湖水、青山、绿树、荷花等景物写得如诗似画,清新美丽,读来令人如在画中,陶醉不已。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难怪王冕当时也被这景色所迷醉,并激发了他开始创作的欲望,由此一发而不可收,终成画荷高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与于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试着一点一滴地试着对学生渗透语文素养感念。
预设1:播放雨后景色。
看到如此美妙的景色,你有一种什么感觉?想到哪些好词好句来形容?(江山似锦,风景如画、美不胜收、身临其境、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见……)文章中并不缺少
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谁能从文字中发现美,并用朗读来表现美。
指导发现写景顺序,并指导背诵。
预设2: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有了自信,王冕又是靠什么成功的?(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交流: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神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①出示插图)填空:王冕是个画荷花的高手,他画的荷花()
②看着这位惟妙惟肖的荷花,我仿佛看见三个月来王冕()。
(创设情境:清晨、深夜、烈日炎炎时、狂风暴雨中……)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语言的积累与发展,对王冕刻苦学画、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在这一课堂实践中都得以落实。
(四)、课外拓展,丰满人物
学完文章后,让学生如了解一下中年、老年时的王冕,是人物更丰满、充实。
五、作业:
1、推荐阅读《儒林外史》。
2、小练笔:运用本课的方法描写一个人。
六、板书设计
24、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