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2f886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6e.png)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能够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则可以有效地减轻术中和术后的疼痛感。
文章详细介绍了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必要性、优势以及具体操作步骤,并通过临床应用案例分析和术后效果评价来展示其良好效果。
展望了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前景,并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
这些内容对于医疗领域的从业人员和患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优势、操作步骤、临床应用、案例分析、术后效果、前景展望、总结1. 引言1.1 胸腔镜手术简介胸腔镜手术是一种通过体腔内镜检查及治疗的微创手术技术,广泛应用于胸外科、胸腔内科、胸心血管外科等领域。
相比传统开放手术,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
通过胸腔镜手术,医生可以在不开放胸腔的情况下,通过微小的切口观察、检查及治疗患者的病变。
1.2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介绍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是一种通过超声波影像来引导针头精确定位于目标神经附近的技术。
在传统的神经阻滞技术中,医生通常依靠解剖学知识和经验来确定针头的位置,存在精准性不足和风险较高的问题。
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可以实时显示神经、周围组织和针头的位置关系,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通过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神经和周围组织的结构,包括神经的分支、血管的位置等信息,从而更精确地确定针头的位置,减少误伤神经和血管的风险。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还可以提供实时的图像反馈,让医生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及时调整,确保技术的成功实施。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精准安全、实时反馈等优点,可以在胸腔镜手术中为医生提供更可靠的支持,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feb195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5.png)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胸腔镜手术是一种通过胸腔镜技术进行的微创手术,能够减少组织损伤、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术中对患者的镇痛管理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传统的经皮性静脉药物输注容易出现药物的浓度波动大,作用不稳定的情况,而且产生的镇痛效果也有限。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成为了一种较为理想的镇痛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新颖的镇痛方式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一、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技术原理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是利用超声波来引导锥体间隙内药物的精确定位,通过神经阻滞来达到术后镇痛的目的。
具体操作方法为,患者取下一侧衣服,坐位或仰卧位,暴露出锥体间隙的皮肤,采用无菌操作技术,用超声探头在胸骨柱的侧面扫查,识别出肋骨、椎弓和胸横韧带等解剖结构,确认锥体间隙的位置。
然后,将局部麻醉药浸润皮肤和软组织,用7.5-10MHz的线性探头放置在背侧上缘的第八个肋间隙处,逐层扫查,最终定位到锥体间隙,确认阻滞区域。
确定好位置后,使用22G的局部麻醉针,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到达锥体间隙,确保不穿过锥体间隙,然后注入药物,使神经传导受阻,达到镇痛的目的。
1.减少手术时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感:胸腔镜手术通常需要在患者的胸腔内进行操作,因此术中患者疼痛的程度会比较大,加之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会影响手术效果。
而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术中疼痛和焦虑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2.术后镇痛效果好,减轻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是胸腔镜手术患者非常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康复。
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具有准确、定位清晰的优势,能够提供较长时间的术后镇痛效果,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的早期恢复,并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减少对全身镇痛药物的使用: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减少对全身镇痛药物的使用,避免了因药物浓度波动大、作用不稳定等问题而导致的不良反应。
超声引导下胸段椎旁阻滞ppt课件
![超声引导下胸段椎旁阻滞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125785dd3383c4bb4cd299.png)
2019/9/4
4
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的优势
• 1.可直视神经结构、邻近解剖结构(尤其 各种变异)和局麻药的扩散情况,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
• 2.减少局麻药的用量,从而降低其导致的全 身毒性。
• 3. 提高神经阻滞效率,延长围术期镇痛时 间,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2019/9/4
5
超声引导TPVB优势
2019/9/4
21
2019/9/4
22
超声引导下胸段椎旁阻滞
2019/9/4
1
什么是椎旁阻滞?
• 椎旁神经阻滞:是将局麻药物注射在出椎 间孔的脊神经附近(椎旁间隙)从而阻滞该侧
的运动、感觉和交感神经,达到同侧躯体 麻醉效果的一种方法。
2019/9/4
2
胸椎椎旁阻滞的适应症
(1)用于肋间神经痛、肋骨骨折、带 状疱疹、胸部外伤疼痛等症的治疗。 (2)可通过阻滞交感神经治疗或缓解 心绞痛以及伴随有内脏神经痛症状的 交感神经痛、胸椎痛等痛症。 (3)开胸手术麻醉以及后镇痛。
2019/9/4
7
胸段椎旁阻滞的解剖基础
2019/9/4
8
椎旁矢状位的超声图像
2019/9/4
9
平面内法(IN—PLANE)
2019/9/4
10
平面内法(IN- PLANE)
2019/9/4
11
2019/9/4
12
2019/9/4
13
平面外法(Out of Plane)
2019/9/4
18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2019/9/4
19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https://img.taocdn.com/s3/m/d3039bc86294dd88d0d26bf6.png)
禁忌症:1.注射部位皮肤、软组织有感染性疾病者。2.有严
重出血倾向者。3.有严重心肺疾患应慎用或不用。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相关依据材料
• 《外周神经阻滞与超声介 入解剖》 第2版.简装版 • 原著主编 Admir Hadzic 主译 李泉
胸椎旁阻滞的纵向、平面外方法
与其他医疗技术治疗同种疾病的比较
• 超声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使胸椎旁神经阻滞更安全、简单、 方便、费用低、提供实时图像,避免一些并发症,避免或 减少射线辐射,减少重复穿刺次数,提高穿刺成功率,提
高穿刺时患者的舒适度。
•
进行皮肤消毒,采用胸椎旁阻滞的纵向、平面外方法。探头首先被放置在棘突外侧56cm以确认肋骨、壁层胸膜和肋间隙。然后探头向中间逐渐移动以确认横突。穿侧针平 面外进针以接触TP,然后离开TP,在TP之下或者之上进入椎旁间隙并注射局麻药。合 适的注射可移动胸膜。可选择0.5%-0.75%罗哌卡因20ml,分次注射1、器材 线阵探头(6-18MHz)超声仪,无菌袖套,耦合剂 腰椎硬膜外联合穿刺包 2、标志及患者体位 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并由护理人员扶持。侧卧位患者应该采取胸膝位;坐位患者的 双足置于脚凳上。 以下解剖标志用于辨认脊柱水平和估计相应横突位置:棘突、C7的棘突、肩胛骨下缘。 3、操作技术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
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 麻醉科
国内外应用情况
•
自2000以年来国内外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在麻醉中 应用的广泛开展,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廓切开 手术、胸腔镜手术、肋骨骨折手术、乳房手术中应用可提 高术中麻醉阻滞及术后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剂 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适应症及禁忌症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c82f63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8.png)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胸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腔镜手术已逐渐成为肺部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法。
然而,在胸腔镜手术中,由于创口较小、视野受限等因素,术中神经阻滞操作存在一定难度。
传统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能够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局麻的风险性,因此在胸腔镜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胸椎旁神经阻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阻滞方式,在胸腔镜手术和疼痛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
传统的胸椎旁神经阻滞是通过形态学标志物和神经电生理技术,根据患者的解剖结构和神经传导路径来确定针头的穿刺位置。
然而,在胸腔镜手术中由于采用了穿刺小、视野受限的手术方式,传统的神经阻滞方法难以保证成功,容易受到操作者的经验水平和手术条件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的胸椎旁神经阻滞技术可以解决传统方法存在的缺陷,能够帮助实现有效、精确的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是一种实时引导和监测针头位置、方向和深度的技术,能够直接观察到针头穿刺部位和目标神经,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定位不准确和误穿的风险。
此外,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还可以提高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传统的神经阻滞方法常常需要多次调整针头的角度和深度,而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针头位置,避免了多次针头进出对神经组织的创伤和影响,降低了操作时间和疼痛程度。
此外,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可以直接观察到周围组织和血管情况,有助于避免误穿、出血和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超声引导下的胸椎旁神经阻滞技术在胸腔镜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它不仅能够帮助实现精确的神经阻滞,同时也能够降低手术的风险性和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因此,在选择神经阻滞方式时,应该尽量选择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以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效果对比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效果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9c4c526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4.png)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效果对比胸腔镜手术已成为肺部手术的主要技术之一。
对于肺部切除术,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
对于患者来说,手术中的疼痛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术后疼痛管理尤为重要。
椎旁神经阻滞和竖脊肌平面阻滞是常用的术后疼痛管理方法,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与效果对比。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超声技术定位并准确定位椎旁神经进行麻醉的方法。
通过超声引导下定位,可以准确找到椎旁神经的位置,并将局部麻醉药准确注射到神经旁,从而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
而竖脊肌平面阻滞是一种通过定位并麻醉椎体旁的肌肉平面来达到局部麻醉效果的方法。
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但在具体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效果却有所不同。
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效果方面,有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显著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术后恢复的质量。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的准确性和精准度较高,可以快速找到椎旁神经的位置,并准确注射局部麻醉药,从而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
该方法还可以避免穿刺其他组织和结构,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
相比之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效果相对较差。
尽管也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但该方法的准确性较低,难以精确定位椎体旁的肌肉平面,注射的局部麻醉药很可能无法达到目标区域,影响了镇痛效果。
由于操作困难和容易出现错误导致的并发症较多,使得该方法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是一种更为有效并且安全的疼痛管理方法,其在下一步的临床应用中值得更多的关注和推广。
希望通过这些研究和实践,能够为更多需要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术后疼痛管理和术后恢复质量,为他们带来更好的治疗和生活质量。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c8425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2.png)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背景:腹腔镜胆囊切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最小侵入性手术,但患者术后疼痛仍然是术后管理的重点之一。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USAPNB)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神经阻滞技术,能够提供长时间的疼痛缓解。
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身麻醉联合USAPNB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用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
实验组在手术前进行USAPNB,对照组仅使用全身麻醉。
两组患者在麻醉、手术和术后镇痛方面具体操作如下:麻醉部分:两组患者均使用全身麻醉,采用异丙酚(2-3mg/kg)、芬太尼(1-2ug/kg)和罗库溴铵(0.6mg/kg)诱导麻醉。
并使用维持麻醉的芬太尼(0.5ug/kg/min)和异丙酚(4-8mg/kg/h)。
所有患者均使用硬膜外导管(SED)。
手术部分:全程采用腹腔镜下手术。
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按照常规程序操作,包括体位、符合肤下组织麻醉、置入气腹针和交感神经阻滞等。
术后镇痛部分: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USAPNB。
使用洛可新150mg注射1%的麻醉剂,位于L1椎体以下。
使用超声导航器指导针头位置。
对照组患者则不进行USAPNB。
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吗啡静脉泵进行镇痛。
需要使用术后24小时期间的吗啡总量、治疗时间、VAS疼痛评分、嗜睡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镇痛满意度和并发症等指标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24小时内吗啡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镇痛时间也相应的较短,VAS评分在24小时后呈现显著差异(P < 0.05)。
实验组患者的嗜睡程度较高,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为0。
在镇痛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全身麻醉联合USAPNB能够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疼痛,缩短镇痛时间。
术后镇痛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近远期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38306f4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62.png)
显瘢痕,患者较难接受,且手术伤口大影响恢复,加大了感染、肠梗阻风险。
相较于开腹手术,TVH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且利用阴道这一天然通道,最大程度减少对机体表面皮肤的创伤。
但是由于TVH具有手术视野狭窄,暴露部位不充分缺点,给手术操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LAVH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式子宫切除术,在腹腔镜的辅助下通过阴道切除病变子宫的手术[5]。
能够有效放大手术视野,能更清晰直观地观察腹腔内情况,及时解决术中出现的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LAVH组术中出血量较TVH组明显少(P<0.05)。
提示LAVH组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风险。
究其原因是,该种手术模式微创且术野清晰,既能大幅度减少手术创伤,又有利于医生在切除子宫及周围组织过程中准确避开出血点。
本研究还发现,LAVH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较TVH组短(P<0.05),推测其原因是LAVH在腹腔内操作,手术范围扩大从而降低手术难度以及手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利于术后恢复,从而减少住院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LAVH组患者术后盆腔血肿、盆腔积液等术后并发症少于TVH组(P<0.05),提示LAVH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不会增加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LAVH与TVH治疗非脱垂良性子宫病变均具良好效果,其中LAVH手术时间长于TVH,对手术器械设备及熟练度要求较高,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对患者预后康复有利。
参考文献[1]刘亚敏,吴和子,余海洋.改良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治疗非子宫脱垂良性子宫病变的效果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7,26(4):51-54. [2]胡茜茜,陶应珍.两种术式治疗非脱垂良性子宫病变的效果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2):4680-4682.[3]周玲.阴式与腹腔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非脱垂良性子宫病变的临床疗效对比[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4):37-39. [4]蔺明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刊,2018,53(6):626-628.[5]李子军,郑雅琴,徐仙凤,等.顺行式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8,29(9):1200-1204.(收稿日期:2020-12-25)【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路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近远期疗效。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PPT课件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56e6ae65ce05087632134d.png)
胸椎旁阻滞的进针入路
经肋间扫描平面外穿刺
胸膜
IIM:肋间内肌;Pleura:胸膜;TP横突
经肋间扫描平面内穿刺
经 肋 间 扫 描 平 面 内 穿 刺 及 注 药
椎旁阻滞注药前后
注药前椎旁间隙 注药后椎旁间隙
经旁正中矢状线扫描平面内穿刺
平面内穿刺易于显示进针路径,而平面外穿刺较易避开肋骨及横突的阻碍
胸椎旁神经阻滞并发症
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适 应 证
下腹壁的疼痛治疗 腹股沟区疼痛 综合征的治疗 腹股沟疝修补术 的麻醉
解
剖
髂腹下神经超声图像
髂腹股沟神经超声图像
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并发症
穿破腹膜, 内脏损伤
局麻药 不良反应
下肢肌无力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适应证
腹部手术 术后镇痛
胸椎旁间隙(PVS)
胸椎旁间隙是位于肋骨头和肋骨颈 之间的潜在楔形间隙;后壁为肋横突 韧带,外侧为肋间膜后壁,前侧为壁 层胸膜,内侧为椎体的后侧面、椎间 盘及椎间孔 椎旁间隙内有脊神经(肋间神经) 及其背侧值、交感神经干及交通支
单次注射(20ml)
两点注射(各10ml)
椎 旁 阻 滞 药 物 扩 散
椎旁间隙注入药物除部分留在该椎旁间 隙外,可向上下间隙、肋间方向及椎间 孔扩散。
胸椎旁神经距体表深度(解剖)
胸椎旁阻滞进针深度(神经刺激器引导,旁正中入路)
胸椎旁间隙及胸膜距皮肤的深度(超声)
IIM:肋间内膜;PVS:椎旁间隙; TP:横突;pleura:胸膜
胸椎旁阻滞的超声扫描切面
一般情况下可以用高频探头,对于肥胖或粗壮的病人需用低频探疼痛、 腹股沟区疼痛 综合征治疗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https://img.taocdn.com/s3/m/dd1827b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2.png)
01
02
03
04
神经损伤
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注射针误 入神经或刺伤神经,可能导致
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
药物过敏
部分患者可能对局部麻醉药或 其它药物出现过敏反应,严重
时可能导致休克或死亡。
注射部位疼痛
注射过程中或注射后,可能会 出现注射部位疼痛、酸胀等不
适感。
感染
如果操作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 格,或注射部位已有感染灶存 在,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
对于一些解剖结构异常或复杂病例,超声 引导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操作,提 高手术效果。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进一步优化技术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超声引导 椎旁神经阻滞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加强培训和教育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是一项新技术,需要加强医生和相 关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果和安全性
效果评估
1 2 3
镇痛效果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能够准确地将药物注射到 目标神经周围,迅速发挥镇痛作用,减轻患者疼 痛。
操作简便
通过超声实时监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神经和周 围结构,使得操作简便、快速,减少操作时间和 难度。
安全性高
由于超声引导下操作可视化,可以避免盲目穿刺 可能带来的损伤和并发症,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规范,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准确位置
医生应熟练掌握超声技术和解剖 知识,确保椎旁神经阻滞的准确 位置,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
监测生命体征
在椎旁神经阻滞过程中,应密切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呼 吸、血压和心率的变化,以便及
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04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的步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https://img.taocdn.com/s3/m/cfbe5fd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1.png)
未 来—科研进展
1905
首次提出
“替 代”椎 旁 神 经 阻 滞 Paravertebral by proxy blocks
1979
椎旁置管
2009
超声定位
2018
技术改良
未 来—科研进展
椎板后路阻滞 RLB
竖脊肌平面阻滞 ESPB
横突胸膜中点阻滞 MTPB
多点肋横突阻滞 MICB
横突下韧带间平面阻滞 STILB
知识小结
了解椎旁神经阻滞的发展历史; 掌握椎旁神经阻滞的解剖基础;
掌握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 的规范化操作流程。
扫一扫 了解更多
不负韶华 未来可期 THANK YOU!
向疼痛说告别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
目录
1. 前 世
2. 今 生
3. 未 来
前 世—发展历史
1905 1979 2009
首次提出 椎旁置管 超声定位
椎旁神经阻滞
Paravertebral Block, PVB
今 生—解剖基础
椎旁间隙
Paravertebral Space, PVS
前壁
壁层胸膜
内壁 后壁
椎体、椎间盘、 椎间孔及内容物
肋横突上韧带、 肋间内膜
内容物
脊神经、交感神经链、 肋间神经
今 生—临床优势
1
抑制术后应激反应
2
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量
3
改善肺功能
4
今 生—临床局限
体表定位法
超声引导法
今 生—临床思考
ESM
TP PVS
ITL SCTL Pleura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9d767e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6.png)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在胸腔镜手术(thoracoscopic surgery)中,常常需要行胸椎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PVB)来控制术中和术后疼痛,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传统的阻滞方式为经射线导引下进行,但存在诸多不便和风险,如辐射损伤、阻滞不准确等。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PVB的首选方法之一。
超声引导下的PVB具有定位准确、无辐射损伤、可视化清晰等优点,而且能减少术中出血和感染的风险,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在操作技巧上,超声引导下的PVB可以实现针头精确定位,避免穿透锁骨下动脉、胸导管等重要结构,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超声引导下PVB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在手术前进行超声检查,确定PVB的阻滞位置、针头入射角度和深度。
然后,依据超声图像引导,在离阻滞部位2-3cm处进针,穿过皮下组织和肌肉,使针头与肋骨平行进入胸椎旁隙。
在确认进针位置正确之后,注入适量的局麻药制剂(如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即可。
注射时应注意避免针头进入胸膜腔和血管等区域,同时应注意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以便及时处理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PVB的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胸椎旁神经区的手术,特别是胸腔镜手术、肺切除术、乳腺手术、胸壁疼痛等。
与传统经射线导引下PVB相比,超声引导下的PVB具有更高的成功率、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更好的疗效,提高了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764252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5.png)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技术,用于在胸腔内进行手术治疗。
在这种手术中,医生需要准确定位相关解剖结构,以避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是一种技术,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定位和保护周围神经结构。
超声引导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技术,通过声波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
在超声引导下,医生可以通过超声图像来确定胸椎旁神经的位置和分布,以便在手术中准确定位和避免对其的损伤。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实时的图像引导,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操作。
1. 定位胸椎旁神经:在手术前,医生可以使用超声引导技术来定位胸椎旁神经的位置和分布。
这样可以帮助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准确定位目标结构,避免对神经的损伤。
2. 阻滞胸椎旁神经:在手术中,医生可能需要阻滞胸椎旁神经,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或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超声引导下的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注射药物到目标神经区域,提高阻滞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监测神经功能:在手术过程中,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可以帮助医生监测胸椎旁神经的功能。
通过观察超声图像,医生可以判断阻滞是否成功,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超声引导下的胸椎旁神经阻滞需要医生具备相关的技术和经验。
对于熟练掌握超声引导技术的医生来说,这种技术可以提供更准确、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治疗。
对于没有足够经验的医生,可能会增加手术风险。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保护胸椎旁神经,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但需要医生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经验,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https://img.taocdn.com/s3/m/e8d581f1680203d8ce2f24af.png)
索诺声超声产品市场企划部•PVB的历史•PVB的优势•PVB的解剖•PVB的应用•PVB的超声扫查方法•胸椎椎旁阻滞是通过将局部麻醉药注射进椎旁间隙内而实现,阻滞包括胸椎脊神经及其分支以及交感干。
•1905年由Sellheim首先在Leipzig 报道,替代腰麻用于剖宫产术麻醉•也有报道认为是在1908年Tuebingen开始的•1920s应用极为流行:心绞痛、癌痛、股骨颈骨折、肢体缺血痛,室上性心动过速,哮喘,辅助排石,带状疱疹痛•1950s-1960s 文献报道几乎消失•1970s,阻力消失法引入后,再度流行•单次注射可扩散2-6个节段,镇痛效果更好•麻醉药物用量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减少•患者满意度增加•住院时间缩短•4-8h和48h VAS评分相当•吗啡用量相当•尿出溜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减少•低血压发生率减少•肺部并发症降低•失败率降低●并发症➢损伤胸椎旁神经➢误入硬膜外腔、硬膜下腔或蛛网膜下腔注射➢误入胸膜腔导致气胸➢阻滞后的瘀斑和血肿●注意事项➢正确的超声解剖图像定位,尤其是胸膜的定位,是成功实施超声引导下阻滞的关键➢进针或注射时,若出现任何明显的疼痛或突然增加的阻力,则提示穿刺针位置错误,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重新调整穿刺针的位置➢患者对疼痛的反应是判断穿刺针位置是否正确的关键信号,应避免使用过多的镇静剂直视下操作,明确定位和深度可观察药物扩散及引导导管放置增加了成功几率减少了气胸、血肿等发生率确保区域麻醉效果确保连续性神经阻滞导管位置正确增强了初学者信心增加了安全性确保麻醉和镇痛的效果增加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医院效益●胸椎共12块,其棘突呈叠瓦状,超声上横突与椎体在同一个平面,紧挨着椎体,棘突为下一个平面●胸椎的关节突前后重叠,超声上显示是一平线●脊髓胸段发出的胸神经共12对,在同序胸椎下缘穿出,都有前支和后支●胸椎旁间隙呈三角形前界:壁层胸膜内侧:椎体或椎间盘后界:横突,肋横突韧带肋间内膜适应证:胸壁、乳房区域手术操作及镇痛;肩胛骨、肋骨骨折手术操作及镇痛●患者体位:坐位、侧卧位或俯卧位●探头类型:高频线阵探头或低频凸阵探头●体表找到C7,T7,棘突,横突等骨性标志点●扫查模式:MSK或NRV●扫查频率:Res或Gen●目标深度:2-4厘米,设定深度3-6厘米●长轴平面内法●短轴平面外法1、用手摸确定骨性标志,明确目标节段,将探头垂直于背正中线目标节段的棘突上2、探头内侧端在背正中线上,显示目标阶段的棘突和下一阶段的横突3、向上移动探头,将探头放置在两根肋骨之间,有时可见横突4、关节突(棘突旁高亮的横线)深部和其外侧(1cm左右)与胸膜围成的空间即为胸椎旁间隙5、从探头外侧进针,避开胸膜,将针头放置在关节突和胸膜之间的间隙1、明确目标节段,背正中线旁开2-3cm,探头平行于背正中线放置在目标阶段的棘突水平,此时探头垂直于横突,且探头中间位于两个横突之间2、从外侧向内侧移动探头,超声下肋骨的表现:位置浅表,轮廓为圆形。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4b25b6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c.png)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腔镜手术在心胸外科、肺部手术、食管手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手术对患者体位和侵入性的要求较高,术后疼痛管理一直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难题。
胸椎旁神经阻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术后康复效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其优势和注意事项。
一、胸腔镜手术的特点及术后疼痛管理的难点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由于手术需要采取特殊的体位,术中操作空间狭小,侵入性较高,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剧烈的疼痛。
而且,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常规的镇痛药物往往难以满足疼痛管理的需求。
如何有效地管理胸腔镜手术后的疼痛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
二、胸椎旁神经阻滞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胸椎旁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来阻断神经传导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
传统的胸椎旁神经阻滞需要依靠解剖标志来确定穿刺点和注射深度,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局部组织损伤的风险。
而超声引导下的胸椎旁神经阻滞则能够准确地显示目标神经、周围组织结构和药物扩散情况,极大地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优势在胸腔镜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的胸椎旁神经阻滞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穿刺准确性:超声引导下能够清晰地显示目标神经和周围血管、组织,医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穿刺针头的位置和深度,避免了传统方法中的解剖误差和组织损伤。
2. 提高安全性:超声引导下可以避开大血管和重要器官,减少穿刺损伤的风险。
3. 减少并发症:由于穿刺更加精确,药物的扩散更加均匀,术后疼痛的管理效果更好,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4. 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术后疼痛能够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注意事项尽管超声引导下的胸椎旁神经阻滞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注意以下事项:1. 医生操作技能:超声引导下的胸椎旁神经阻滞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超声影像解剖学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腰丛阻滞PPT课件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腰丛阻滞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550cec4693daef5ff73d1a.png)
由于进针深度的关系,在实时超声下可观察到阻
滞针和组织的运动情况
目标为将针尖置入腰大肌后1/3处。通常需要神经
刺激仪引发股四头肌收缩来鉴别腰丛
平面内操作方法
进针方法
阻滞针(箭头)由外向内置入至腰大肌。可由神经刺激引发运动反应(股四头肌收缩)。
进针方法
在腰大肌间隔内观察局麻药的扩散(箭头)
进针方法
在椎旁间隙进行阻滞前纵向扫描,以便判断皮肤到横突(TP)的距离 (间距 A ~4.5 cm),及腰大肌的宽度(间距B ~ 3 cm) 。 PSM = 脊旁肌
进针方法
阻滞前,在2个横突之间进行横向扫描显示棘突(SP)的骨性阴影, 椎板 (L) ,腰大肌和腹膜。
进针方法
取12-15 cm 22 G绝缘阻滞针, = 竖脊肌
PsMM = 腰大肌
TP = 横突
超声扫描
将探头转至横轴位以获取腰大肌的横向影像 将2-5 MHz凸阵探头放置在右侧脊柱旁区域,以获取腰大肌间隔的横向影像
超声扫描
L2-3间隙椎旁横向扫描
ESM = 竖脊肌 PsMM = 腰大肌 QLM = 腰方肌 VB = 椎体
神经定位
• 成人的腰丛神经深在腰大肌内,虽然通常在超声下并不可见,
但是其位置多位处肌肉的后1/3处。 • 超声引导下的腰丛神经阻滞的目的在于,在影像下识别横 突和腰大肌以及两者至皮肤表面的距离,这样可以让操作者 在进针前判断腰丛神经的深度。
• 从中央(棘突)向侧方(横突)进行系统的解剖学观察。
• 在椎旁位置进行椎旁纵向扫描,以确定数个(2-3)腰椎横突。 注意横突的深度。
可见横突(TP)的骨性阴影和横突之间的 腰大肌(PsMM) ESM = 竖脊肌
超声引导下的胸椎旁阻滞PPT
![超声引导下的胸椎旁阻滞PPT](https://img.taocdn.com/s3/m/dbbc843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c.png)
优点
01
02
03
04
可视化操作
超声引导可以实时显示进针过 程,减少损伤周围血管和神经
的风险。
准确定位
通过超声图像,可以清晰地看 到胸椎旁的解剖结构,确保针
头准确放置在目标位置。
减少并发症
由于可视化操作和准确定位, 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
降低。
适用于各种患者
对于肥胖、脊柱畸形或其他影 响传统定位的患者,超声引导
心血管功能影响
胸椎旁阻滞可能会引起低血压和 心动过缓等心血管功能不良反应
,需要谨慎使用。
04
CATALOGUE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的实施
操作前的准备
患者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和体格检查,了解是否存 在禁忌症,如局部感染、凝血障碍等。
设备准备
确保超声设备和麻醉相关物品准备齐全,包括超 声探头、麻醉药物、注射器等。
适应症
适用于多种胸部手术的术后镇痛,如 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等。此外,还 可用于治疗慢性胸壁疼痛和胸膜疼痛 。
02
CATA
01
02
03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超声波具有良好的方向性 、穿透性和反射性,能够 清晰地显示人体内部结构 。
实时成像
通过高频探头,将超声波 转换为实时动态图像,能 够清晰地显示目标区域的 结构和毗邻关系。
慢性胸痛
对于慢性胸痛患者,胸椎旁阻滞可 以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缓解疼痛 ,改善生活质量。
胸椎旁阻滞的禁忌症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胸椎旁阻滞需要穿刺胸膜,如果患者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会 增加出血和血肿的风险。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胸椎旁阻滞可能会引起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对于严重心 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超声引导下的胸椎旁阻滞ppt课件
![超声引导下的胸椎旁阻滞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92e4581ed9ad51f01df2e6.png)
阻滞技术
超声引导法
• 确定目标区域 •了解目标区域旁组织结构 •实时引导,避开周围血管 •确认局麻药在目标区域的扩散
目录
1
概述
2
超声引导TPVB主要技术
3
TPVB临床应用
3
我们的探索
阻滞技术
超声引导法 主要标记:横突 肋骨 胸膜
T5 127±11.0 110±10.8 125±12.1 92.3±9.3 78.2±9.1 92.7±10.7 85.3±6.75 78.5±6.39 92.5±7.32
术中舒芬太尼用量
A组
舒芬太尼(μg)
53.2±10.7
B组 47.2±10.3
C组 75.2±10.7
P值 <0.001
A组:椎旁+全麻 B组:硬外+全麻 C组:全麻 T0:诱导前 T1:手术前15min T2:手术开始15min T3:手术开始30min T4:手术开始1h T5:术毕
术前宣教与培训 术前肺功能准备 术前营养支持 预防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抗生素
术前
手术方式 优化麻醉、镇痛方法 引流管放置 体温控制 体液控制
术中
疼痛管理 早期活动 肺功能康复 营养支持 防治恶心呕吐
术后
临床应用
优化麻醉方案、镇痛方案
分层优化的围术期镇痛方案
分组
措施
手术痛 低危组
诱导时,凯纷50mg,术中舒芬太尼50-70微克,右美托咪定1微克/kg,术毕1%罗哌卡因 局部封闭切口,行2-8肋间神经阻滞,加用静脉镇痛泵(舒芬太尼100微克+凯纷150mg, 2.5ml/h),选用二联用药预防恶心呕吐,拔管1小时后进行镇静镇痛评分,如镇痛评分24分,进行单次追加,若大于4分即时启动补救措施(凯纷25-50mg i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椎旁神经阻滞
• 俯卧/侧卧位 • 5-12高频或者2-5低频 • 与脊柱略垂直或成角 ,沿肋骨走行。 • 找到肋横突关节,肋 尾直到肋骨消失,只 见横突。 • 横突下方肋间内筋膜 和胸膜之间
胸椎旁神经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超声用于腰椎旁神经阻滞
椎旁扫描椎体,可精确 定位椎体水平,不是根 据髂嵴连线估测 超声扫描可看到的结构
• 平/侧卧位,头偏对侧
• 高频探头(6-13MHZ) • 胸锁乳突肌旁
• 前后结节(双峰状) 之间的低回声区
颈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颈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颈4神经根
颈5神经根
颈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颈6神经根
颈7神经根
颈椎旁神经阻滞
颈神经后内侧支阻滞
• 颈N出椎间孔分前支后 支,在横突出分后内 、外侧支。后内侧支 分布颈背部深部的肌 肉及皮肤。与上一椎 体后内侧支共同支配 关节囊。 • 纵向探头 波峰与波谷 为关节突
胸椎旁神经阻滞
适应症:胸科手术镇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 疹神经痛、胸神经炎。 禁忌症:禁忌症:不合作,局部或全身感染, 有凝血倾向,局麻药过敏
胸椎旁神经阻滞
• (Thoracic paravertebral space TPVS)胸椎旁间隙解 剖: • 前壁:壁层胸膜 • 后壁:横突、肋骨颈 、肋横突上韧带。 • 内侧壁:椎体、椎间 孔、椎间盘。
腰椎小关节阻滞
腰椎小关节阻滞
腰丛神经阻滞
• 解剖:T12前支部分, L1-3前支、L4前支部分 。 • 位于腰大肌间隙 • 分支肋下N、髂腹下N、 髂腹股沟N、股外侧皮N 、股N、生殖股N、闭孔 N。
腰丛阻滞
侧卧位 低频探头、肌骨模 式 确认L3棘突 外侧移动,确认L3 横突
颈神经后内侧支阻滞
• 侧卧位 高频 • 确定乳突下沿 • 向颈椎中心移动,确 认C1-C2 • 向底部移动,确认需 要阻滞的小关节 • 内侧支在小关节所在 “山谷” • 多普勒,避免椎动脉
颈椎小关节阻滞
颈椎小关节阻滞
• 俯卧位 • 高频线阵探头 • 先放正中C1-C2及椎 体棘突,确定节段后 外移探头 • 小关节特征“波浪状 ”或“锯齿状” • 上下关节突的两个高 回声和一个低回声区
腰丛阻滞
• 平面内:“三叶草阻滞”
旁矢状斜位扫描
穿刺前可确认以下距离 皮肤到腰丛的距离 腰大肌的厚度 皮肤到后腹膜的距 离即穿刺的最大深 度
腰丛阻滞
腰丛神经阻滞
thanks for
listenning
抛砖引玉
超声引导的椎旁神经阻滞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卿帅
椎旁神经阻滞
• 定义:在脊柱周围将局麻药注射到脊神经周围,
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称椎旁神经阻滞。 • 椎旁神经阻滞分类: 颈椎旁神经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腰椎旁神经阻滞
脊柱及脊神经分布
颈椎旁神经阻滞
• 适应症:头痛,颈部疼痛,颈椎病,颈肩 部带状疱疹。
• 禁忌症:不合作,局部或全身感染,有凝 血倾向,局麻药过敏
颈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 解剖: • 8根,C1-C7神经从椎 体上方穿出,C8神经 从C7椎体下方穿出 • 神经从椎间孔穿出分 前后支,前支向前下 走行,在横突前后结 节之间的脊神经沟走 行。C1-C4颈丛,C5T1臂丛。
颈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骨性结构 – 脊突、椎板、关节突 、横突、椎体后缘 韧带-黄韧带和后纵韧带 肌肉 – 椎旁肌 (竖脊肌、腰方肌) 和腰大肌 硬膜 硬膜外血管 (可见波动,尤其在年 轻人) 腹膜
L4
L5 S1
腰椎小关节及内侧支阻滞
• 解剖: • 由相邻两个椎体的上 下关节面构成。 • 超声引导下的腰脊神 经的后内侧支的目标 靶点L1-L4为上关节突 和横突根部交界处。 L5为上关节突和骶骨 翼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