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摘要:动物与人类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人类常常借用某些动物来表达某种情
感,于是许多与动物有关的词汇在各民族的语言中除了字面意义外,还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本文结合实例来分析动物词汇在英汉文化内涵中的异同,有利于人们恰当进行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内涵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Sapir)在他的《语言》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1]221在全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语言中都有许多与动物有关的习语和谚语,这些语言不仅与动物有关,而且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表现了人们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本文通过分析几种英汉常用动物词汇的异同,不仅分析他们的字面意义,更注重他们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找出英汉语言中赋予动物涵义的共同点和差异,尤其了解不同表达,有利于我们顺利的进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
一动物词汇的起源
可以说自人类出现就与动物产生了各个方面的联系,人类的生活便离不开动物的存在。然而动物不仅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人类也不断的赋予与动物有关的各种丰富词汇,这些词汇常常表达了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廖光蓉认为,人类赋予动物的词汇且由此产生的文化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起初人类仅仅依靠动物的习性、外貌、习惯、性格、行为、作用等特征来称呼;逐渐的人类有了独立的民族文化、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动物与包括神话、宗教、传说、历史、文学、艺术、语言、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有了联系;后来便产生了联想,把动物和另一事物联系起来,特别是文化心理对于联想的产生起着潜在然而也是重要的激发和引导作用。邓炎昌,刘润清指出,“词的涵义并不能同于它的字面意义,即基本的或明显的意义。词的涵义是隐含的或附加的意义。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掌握词的字面意义是必要的,知道词的涵义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了解词汇涵义,就会在言语上犯错误;有时侯会把好言当恶语,引起谈话双方的不快;有时会把嘲讽当作称赞,交流不畅。”
二同一动物词在汉英文化中具有相同的喻意
尽管英汉两种语言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但由于人类生活的环境相似,同种动物的很多特征极其相似,如形体、生活习性等。人类赋予同类动物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他们相同词汇文化内涵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比如:英汉语言中都有“蛇行(snake its way through)”。由于蛇(snake)是一种爬行动物,体形弯曲且柔软,蜿蜒曲折前行,且蛇能分泌毒液,隐匿于草丛中,因而有“狠毒、阴险”的联想意义,英语中有“a snake in the grass”;汉语中有“蛇蝎心肠”、“佛口蛇心”,比喻伪装成朋友的阴险之人;又如:汉语中有“鸡鸣起舞、犬吠鸡鸣”等词语;英语中有“cock-crow(黎明)”等词语,因为清早鸣叫是鸡(cock)的生活习性之一。老鼠指胆小、怯懦的人。胆小如鼠在英语中就是“as timid as a mouse”。
三同一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喻意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长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审美价值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对同一动物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同一动物词汇在习俗语、成语、谚语中表达完全不同的意义。例如:中国人把“山羊”看做一种老实巴交的动物,比喻仁善心仁慈,“替罪羊”常会博得人们的同情。而在英语中,sheep(绵羊),goat(山羊),ram(公羊)多用于贬义。如“a black sheep “害群之马”。
“龙”在英汉民族概念中不同。汉语中的“龙”兼有蛇、兽、鱼多种动物的形象,代表吉祥尊贵、气势磅礴的民族精神,主要代表中华民族逐渐融合的过程。“龙”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常常称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汉语中与“龙”有关的具有褒义的词语有很多。如“龙颜”敬称皇帝的脸称,“龙体”称皇帝的身体,“龙飞凤舞”意为书法活泼刚劲,“龙跃凤鸣”表示才华出众,“龙凤呈祥”意为对美好生活的祈盼,“望子成龙”则表示家长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有所成就等等。而在西方,“龙”是凶恶的象征,在《圣经》中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便是the great dragon,一些圣徒如圣麦克尔,圣乔治等都以杀死“dragon”而视为英雄。在现代英语中,“dragon”用以指“凶暴之徒”或“严厉透顶的人”。英语中还称凶暴的女人为“dragon”。如,He is a real dragon, you'd better keep away from him.(他是凶神恶煞,最好远离他)。为了更好的区分“龙”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不同涵义,英语中中国的“龙”特译为Chinese dragon。
狗与人类之间存在很强烈的感情纽带,已经成为人类的宠物和无功利性质的伙伴。因此无论汉语还是英语中都有很多的关于狗的词汇。中国人养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看门或者行役,地位比较低贱。汉语中以“狗”为喻体的语句几乎都会引起如“下贱”、“卑鄙”、“胆小”、“哀求”、“让人生厌”、“没有骨气”、“肮脏猥琐”、“上不得场合”等贬义联想。汉语中有“狼心狗肺”、“狗眼看人低”、“痛打落水狗”、“哈巴狗”、“挂羊头卖狗肉”等,古汉语“犬”字也是如此,多含有贬义,如“丧家之犬”,常常表示“狡猾”、“猖獗”等等。而在英语中这些以狗喻人的说法很多都不是贬义,反而使语言显得格外生动,尤其是美国人喜爱狗,把狗当作第一宠物。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罗兰夫人有句名言:“我越观察人,我就越爱狗”(The more I see of men,the more I likedogs)。且狗在英美文化中,素来享有man's bestfriend (人之良友)。英语有关“dog”的词语多含褒义,如:快活的人(a jolly dog);保镖(a big dog);累极了(dog-tired);幸运儿(a lucky dog);凡人皆有得意日(Every dog has its day);头面人物(a top dog);爱屋及乌(Love me , love my dog);助人于危难(to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等。汉语中有句俗语:“养马比君子”,而在英语中却是“养狗比君子”,显示出了两种动物的不同涵义。
四结语
语言和文化是一个整体,是共生、共存、共依的关系。语言蕴含于文化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并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包含着一定的文化因素。动物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因此,各民族语言中都有大量与动物有关的词汇,英汉语言中与动物有关的词汇极多。然而,由于英汉不同的语言文化、地理环境、情感认知和思维方式导致大多数英汉动物词语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不同。通过对比汉语和英语动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