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日月巴金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短文两篇(日月)》是巴金先生的散文作品,通过对比日月的不同特点,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本章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章内容;(2)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3)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文章主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1.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章内容;(2)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文章概述《短文两篇(日月)》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日》和《月》。
《日》部分描述了太阳的炽热、耀眼和光芒四射,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月》部分则描绘了月亮的温柔、寂静和浪漫,象征着生活中的诗意和感悟。
2.2 文章主题通过对日月的描绘,文章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也传达了生活中既有阳光明媚的日子,也有月光皎洁的时光,我们要学会欣赏和感悟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2.3 写作手法文章运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日月的特点,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日月的魅力。
第三章:课堂实践3.1 朗读练习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3 写作练习以“日月”为话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篇描写日月特色的短文。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抄写生字词让学生抄写文章中的生字词,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4.2 家庭作业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5.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书写、正确性和创新性等方面。
短文两篇巴金《日月》公开
我 有 无 限 的 爱 , 靠 用 作 品 来 表 达 我 无 穷 无 尽 的 感 情 。 而 是 我 有 感 情 , 对 我 的 国 家 和 人 民 ,
我 不 是 文 学 家 。 我 写 作 不 是 我 有 才 华 ,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 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 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 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 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 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 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 辉。 ——2003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短文两篇 日 月
巴金
作品写于抗日战争1940到1941年, 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 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 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 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 走上战场,不惜牺牲。此时的巴金正值 盛年,巴金与全国人民一样都在向往 光明,都想改变当时寒冷的、黑暗的 现实。
拓展阅读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巴金《随想录》
Hale Waihona Puke 巴金箴言 巴金箴言 巴金箴言
如 果 我不知道灯在哪里,但是它牵引着我的心, 我 仿佛有人在前面指路。 的 作 并中我 品 不的追 能 后英求 够 悔雄光 给 ,。明 读 我结, 者 还果追 带 要我求 来 以依人 温 更旧间 暖 大得的 , 的到爱 我 勇痛, 就 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 气苦追 十 走。求 分 我但我 “在梦里我也几次站在文学馆的门前,看见人们 满 的是理 有说有笑地进进出出。醒来时我还把梦境当作现实, 意 路我想 了 一个人在床上微笑。” 。 。
短文两篇[1].日.月(巴金)全面版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 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 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 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 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 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 《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 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 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 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作者简介
巴金(1904.11.25 - ?)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 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 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他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 《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 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 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 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 《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 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 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字词读写
旸( yáng ):日出。 姮娥( héng ):即嫦娥。 皓月( hào ):明亮的月亮。 浸( Jìn ):
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根据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 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
2.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的 说明。
3.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4.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力求
贴近作者当时的感情,把握好朗读的情 感基调。
研读赏析1
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 蛾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 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 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第一篇: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8、短文两篇北仑区紫石中学胡俊杰一、教学目标1、扩写、续写、创写一个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2、对比阅读、分析《月》。
3、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学课文三、教学课时:二课时四、指导思想:1、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看导语,介绍作者巴金。
巴金生平: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无党派。
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
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1925年毕业。
1927年旅居法国。
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
1934年到日本。
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
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
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
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
品读《月》,思考 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觉寒光冷气浸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
这些月下感受与本文有什么关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01
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姮娥奔月,这三者是否有相似之处?贯穿两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为了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只是飞蛾、夸父追求光和热,而姮娥却“妄想”改变冰冷的月球,改变冰冷的月光,但他们这种为理想而献身的1精神都是值得赞颂的,都是作者的理想的化身。
讨论探究
《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拒绝寒冷、追求光明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巴金
主讲人: 杨田春
日
202X
月
走近作者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现当代文坛巨擘,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赴法留学,写成处女作《灭亡》,始用“巴金”笔名。 主要作品:中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 1936 (《雾》、《雨》、《电》合集)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短篇小说集:《复仇》《将军》《神·鬼·人》 散文集:《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 文革后《随想录》(晚年作品,对“文革”的反省 及自我忏悔 )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印度诗人) 夏花是旺盛生命的象征,活着就要活得灿烂、奔放,活得有价值不要浑浑噩噩的过日子;面对死亡要像秋叶一样凄美安静,不必轰轰烈烈,更不必感到悲哀和畏惧。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 人总有一死,有些人的死重于泰山,死得极有价值;有些人的死却像鸟的羽毛一样,轻飘飘的毫无意义,人各有志,而司马迁却选择了前者,以《史记》扬名万世。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 这是诗人向革命迈进的誓言,诗人为了追求民主自由的理想而毅然献身革命,号召人民反对奥地利的压迫,这与本文的写作背景有相通之处。
《短文两篇·日·月》学习要点
《短文两篇·日·月》学习要点《短文两篇》这是文坛泰斗巴金的两篇短文。
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作者简介巴金(1904~)现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集《控诉》和《龙·虎·狗》等。
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
仔细朗读课文,深刻体会作者在这两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深邃思想。
对课文中的生疏词语、字逐一查,进行解释注音。
一、掌握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瞬间()旸谷()倘使()一撮()皓月()姮娥()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瞬间:一眨眼的工夫,转瞬之间。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倘使: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倘若"、"假使"。
3、词语积累。
轰轰烈烈浸淫4、知识积累。
飞蛾扑火、夸父逐日、《淮南子》所载"嫦娥与后羿"的故事二、学习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能够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ppt课件
早年就读于成都外国语 学校,后赴法国留学。
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 成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 的文学家之一。
晚年致力于文化交流和 文学研究,是中国现代 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巴金的主要作品
《家》、《春》、《秋》合称为 “激流三部曲”,是巴金的代表
作之一。
《随想录》是巴金晚年的重要作 品,反思文革时期的人性和社会
创作动机
巴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唤起人们的民族意识,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同时,他也希望通 过这篇文章,表达他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呼吁社会关注人民的疾苦,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奋斗。
03
短文两篇(日,月)的主题 思想
对光明的追求
追求光明是人类的本能
巴金在《短文两篇(日,月)》中通过描绘太阳和月亮,传达出人类对光明的渴望 和追求。这种追求源于人类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呼唤正义与光明
巴金通过这篇短文呼吁人们追求正义,抵制黑暗,为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光明的社会而努力奋斗。他 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04
短文两篇(日,月)的艺术 特色
独特的叙事方式
倒叙手法
文章采用倒叙手法,先交代事件 的结果,再回溯事件的起因和经 过,这种叙事方式使得故事更加 引人入胜,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启发思想
巴金的《短文两篇(日,月)》以其 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启发 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引导人们思
考人生和社会的诸多问题。
推动文学创新
巴金的这篇短文在文学形式和表达 方式上具有创新性,为后来的文学 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丰富文学主题
这篇短文所涉及的主题,如人生意 义、社会批判等,极大地丰富了文 学的表现主题,为后来的文学创作 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巴 金短文两篇教学反思
巴金短文两篇教学反思《巴金短文两篇教学反思》在教授巴金的两篇短文《日》和《月》之后,我有了许多的思考和感悟。
这两篇短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作者强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回想起课堂上的情景,当我提出“巴金在这两篇短文中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同学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有的同学紧皱眉头,努力思考;有的同学则迫不及待地举手,想要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中有个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同学,这次竟然主动站起来,磕磕绊绊地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他说:“老师,我觉得巴金先生是在通过日和月,表达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
”虽然他的回答不够完整和准确,但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眼中的光芒,那是对知识渴望的光芒。
在讲解这两篇短文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去感受巴金先生文字背后的情感。
比如在《日》中,通过“飞蛾扑火”这一形象,让学生体会到那种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只小小的飞蛾,生活在黑暗的角落里。
它每天都渴望着光明,终于有一天,它看到了一束从窗户透进来的光。
它毫不犹豫地朝着那束光飞去,哪怕知道自己可能会被火焰灼伤,但它依然义无反顾。
同学们听着这个故事,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理解文中较为抽象的语句还是存在困难。
像“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这句话,有的同学就不太能明白其中的深层含义。
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分层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同时,在课堂互动方面,虽然有部分同学积极参与,但还是有一些同学比较沉默。
我应该想办法调动起所有同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成为每一个同学展示自己的舞台。
另外,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也不够精准。
在讲解文章的写作手法时,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的拓展练习环节时间比较紧张,同学们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短文两篇(日月)
作者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 和热,象征志士仁人的为祖国 轰轰烈烈献身,赞美那些为了 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 的人。
写作背景:
《日》写于40年代初期,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一个 比较艰苦的阶段,无数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 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 期盼胜利的到来。 巴金通过创作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追求光明而 英勇搏斗,勇于牺牲的抗日将士。
--《淮南子》
内容研习
自由朗读,画出文中的关键性词语 并思考其含义
“日”“飞蛾”“夸父”“月” “姮嫦”
合作研讨-《日》
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 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单纯的 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 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 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 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 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 的行为。
课堂小结
激情洋溢
《日》:
飞蛾扑火 追求光和热
夸父逐日
《月》: 细腻幽静
改变冰冷
寄托人格理 想
嫦娥奔月
组歌之二:
雨之歌
雨的形象: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
朗读《雨之歌》 思考:“雨”在文中 是怎样的形象?
奉献者、生命的使者
主题:借雨之歌,表 达诗人愿为万物付出 爱心和愿为万物传递 爱的信息的意愿。
让我们拥有一双灵性的眼 让我们拥有一颗灵性的心
巴金的散文热情洋溢,坚韧向上,表现出对人生、 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日》充分体现了这种创作 风格。
合作研讨-《月》
1、月亮在文中带给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 体会出来的?
短文两篇-巴金
《日》
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 杖,化为邓林。”
《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 。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 ,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 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 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飞蛾、夸父热烈追求光和热的牺牲行 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 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是 为整个世界的光明和幸福, 所以这里我 们看到了作者对胜利的期盼、向往,对 黑暗社会的愤恨。
合作研讨-《日》
4、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 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 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体会到 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吗?
(2) “ 姮 娥 奔 月”:“羿请不 死之药于西王母, 姮娥窃之,奔月 宫。” ---《淮南子》
1、月亮在文中带给的突出感觉是 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 的?
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 感受是冷。
2、“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一再地写月的 “冷”“死”有什么含义?
延伸
收集有关“日”“月”的
诗文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07年全家福。左三为怀抱巴金的外 婆,右三是巴金的母亲。
巴金,1904年出生,原名李尧yáo棠, 字芾fú甘,四川成都人。中国现当代著名文 学家。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0年 秋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1927年赴 法国巴黎求学。1928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 《灭亡》,发表时开始使用“巴金”笔名。 《家》 《激流三部曲》 《春》 《秋》 长篇小说 《雾》 《爱情三部曲》 《雨》 《电》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章节一:作者简介【教学目标】1.了解巴金先生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掌握作者的主要作品和文学风格。
3.激发学生对巴金先生的敬仰之情,培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1.巴金先生的生平事迹。
2.巴金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巴金先生的文学价值。
2.如何激发学生对巴金先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巴金先生的生平。
2.新课内容:教师详细讲解巴金先生的文学成就,包括其主要作品和文学风格。
3.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巴金先生的作品和文学风格,分享自己的观点。
4.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巴金先生的文学价值。
章节二:课文朗读与解析【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课文的正确朗读。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如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短文两篇(日月)》的大意。
2.朗读练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解释课文中的难点。
4.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享自己的观点。
5.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课文的思想内涵。
章节三:文学鉴赏与分析【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巴金的文学风格。
2.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课文的文学价值。
3.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1.课文的文学鉴赏。
2.课文的文学评价。
3.课文的表达技巧。
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巴金的文学风格。
2.如何分析并评价课文的文学价值。
3.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巴金的文学风格。
2.课文鉴赏:学生分组鉴赏课文,分析并评价课文的文学价值。
短文两篇.日.月(巴金)2
问题研究
5.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 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 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 这个以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 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 是在姮的身上,作者也回到上海,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 年底回到上海 翻译。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 翻译。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爱情 (《家》《春》《秋》)、《爱情 三部曲》(《 》《雨》《电 》(《雾 三部曲》(《雾》《雨》《电》) 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 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 将军》《 》《神 《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 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 》《还魂草》《龙 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 等散文集, 文革” 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 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引起巨大反响 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对比阅读
《日》和《月》,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 》,虽然风格不同, 虽然风格不同 思想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 思想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 的飞蛾,还是渴死的夸父, 的飞蛾,还是渴死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 自己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 自己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 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 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 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从这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大略看出巴金的创 作风格:热情洋溢,坚韧向上,虽然“ 作风格:热情洋溢,坚韧向上,虽然“日” 是很常见的意象, 和“月”是很常见的意象,但作者却能旧中 出新,能写出新的感受, 出新,能写出新的感受,在看似不经意的描 述中给人以启迪和教诲,从中可见大家风范。 述中给人以启迪和教诲,从中可见大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