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合集下载

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问题文论文

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问题文论文

浅谈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摘要:随着科学发展观的逐步深入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阐述了我国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和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工作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随着科学发展观的逐步深入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保障公众权益,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义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是有利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公众参与环境评价工作越早,力度越大,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支持就越大。

二是有利于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有公众参与的环境评价更加真实、有效,能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有利于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日常监督,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二、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从世界范围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步于二十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70年美国出台《国家环境政策法》,首次提出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路,1978年联合国在相关文件中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继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这项工作得以全面铺开和发展。

我国此项工作起步较晚,一直到1991年才在亚洲开发银行的要求下开展注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总体来讲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起步阶段,大致从1979年到1993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各类专家学者和公众代表会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中。

二是开拓阶段,大致从1993年到2002年,以《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为代表,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要求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保障公众的权益。

三是立法阶段,大致从2002年至今,随着这项工作的全面铺开和逐步深入,我国出台了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法》在内的一系列环保文件,其中都对公众参与的相关问题作了细致全面的规定,使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走向了正规化和法制化。

论文-页岩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初探

论文-页岩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初探

论文-页岩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初探页岩油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藏资源,其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备受关注。

因此,对页岩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是必要的。

本文将对页岩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初步探讨。

首先,页岩油项目的开发会对土地资源造成影响。

开采页岩油需要大面积的土地用于钻井、采油和储油等设施的建设。

这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消耗和破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在评价页岩油项目的环境影响时,需要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进行综合考虑。

其次,页岩油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

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有机挥发物等,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页岩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需要考虑废水处理和废气排放控制等环保措施的实施情况。

另外,页岩油开采还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钻井和采油等活动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潜在威胁,影响周边农田和饮用水的供应。

此外,页岩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会引起人口迁移、增加交通流量和能源消耗等,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评价页岩油项目的环境影响时,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页岩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需从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终止等各个阶段进行全面评估。

评价的内容包括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废水处理与排放、废气控制与治理以及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

评价的方法应科学可行,并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和风险。

最后,评价结果应引导页岩油项目的规范开展,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同时,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页岩油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符合环保法规和标准。

综上所述,对页岩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是必要的。

评价内容包括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废水处理与排放、废气控制与治理以及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

评价方法应科学可行,并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和风险。

评价结果应引导页岩油项目的规范开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问题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问题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问题研究【摘要】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基于一定的环境监测数据,因此环境监测是科学环境评价的前提。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出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从而影响了环境评价的科学性。

本文介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探讨了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监测采样;科学检测环境监测与环将影响评价是环境工作的不可分割的相互衔接的两个重要环节,其中,作为环保工作的基础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这是一个环境评价的基础,是环保数据的起源。

在设定一个环境项目评价时,首先必须对该项目所涉及的环境数据进行科学检测,无论在立项过程、建设过程或者最后验收过程,环境监测数据都是一切评价的依据。

科学检测的目的,是确保环境影响评价所设置的环保设施能够落实。

从而实现科学环保的目的。

1、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支持作用任何一个项目的启动,要求环保先行。

建设之前,环保监测必须首先介入,对建设地点环境状况进行数据检测和环境评价,只有以此为依据,才能确定项目建设的环境科学性,这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环节。

环境监测是一个依据检测设备获取数据的过程,通过一定的工作流程,对项目建设的已存污染进行分析,其内容包含有污染源、污染性质、污染范围、分布以及污染因素、变化走势等,并以上信息数据为基础作出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

同时,参照评价,并结合当地空气、水文等因素,提出合理的基于环保要求的检测调整方案,科学设定监测点布局为制定监测计划提供依据。

环保监测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获取一手数据资料,从而为科学环境评价提供依据,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为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提供支持,因此,必须加强源头建设,在数据源的获取上科学设置、科学分布。

2、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内容环境保护工作的两个基本内容就是环保调查和环保措施的落实。

其中,环境检测就是环境调查的基础性工作,从工作环节来区分,环境监测可以分为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和验收阶段的环境监测: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工作。

基于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论文

基于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论文

基于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探究[摘要] 目前,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快速地腾飞与发展,从而促进了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因此而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高。

然而,在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环境问题。

其中,农业水利工程项目这一基础性的项目对于环境的影响程度也在与日俱增。

加强将环境影响评价融入至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程度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是针对了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与研究,旨在为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参考。

[关键词] 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一、引言目前,为了发展农业,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用于农业水利的工程项目之中。

大规模的农业水利工程建成之后,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然而,在农业以及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环境问题也相继而产生了。

当前,既要加强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不断促进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对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给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因此在实际的过程之中应该努力地权衡这两个方面的利害关系,在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环境问题。

本文就是针对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旨在为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参考。

二、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基于如上关于农业水利工程项目与环境影响评价的阐述可以得知,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性地评价,并对二者加以权衡。

若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应该了解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究竟对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

1.农业水利工程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加强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的兴建,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的迅速发展。

目前,农业水利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兴修水库、灌溉沟渠等工程项目。

输变电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输变电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输变电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发展,各个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各大重工业企业,而由此带来的电力需求也随之持续高速增长。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保障,电力系统对于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作用。

[关键词]:输变电环境评价分析中图分类号:v245.5 文献标识码:v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1- 0031-01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与日俱增,所以针对输变电工程扰民的上访、投诉和纠纷的案件数也随之增加,纠纷的重点多在于电磁环境扰民影响,已得到环保部门和新闻媒体特别关注;而高压变电站的建设和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跨越或临近居民房屋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并且已逐渐阻碍了输变电工程建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更好的促进电力工业的发展,在输变电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遵守各方面规定,将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

针对输电线路工频电场会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由于工频电场的特性:①电场强度与导线上的电压成正比,和距离成反比;②电场容易畸变,容易屏蔽;③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晴天仅为0.13kv/m 左右,雷暴、雨等恶劣天气时会达到10 kv/m。

因为线路高度越高,导线下工频电场强度越低,且同塔双回线路导线采用逆相序排列,比同相序排列或单回线路下的工频电场要低。

所以为了确保输电线路投运后工频电场满足环保标准要求,在线路设计方面要尽量提高线路的对地高度,且同塔双回线路导线采用逆相序排列。

再看输电线路工频磁场影响,因为磁场有如下的主要特性:①磁场强度的大小只与电流有关,而与电压无关;②工频磁场很容易穿透大多数物体(如建筑物和人),不受物体存在的干扰。

所以从以往经验看,输电线路工频磁场均能满足0.1mt的标准。

从国外权威机构和国内相关专家了解到,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主要是磁场,但一般高压输电线路下的工频磁场远比0.1mt的标准小千倍以上,而彩色电视机或电炊具附近的磁场强度约为0.5~1.0mt,所以高压输电线路下的工频磁场对环境的影响并不显著。

环境影响评价毕业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毕业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毕业论文环境影响评价(EIA)是在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工程项目前,对该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制度化的识别、评估、预测、防范和治理的过程。

EIA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工具,可以对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从而在项目实施前进行调整和控制。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保管理、环境法律等方面紧密联系,对于从事环保工作的人员,掌握EIA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将是非常有益的。

本篇毕业论文旨在基于EIA理论和实践,以我国城市建设为例,探究EIA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城市发展与EIA城市是现代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空间,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建设与发展必然涉及大量的工程项目和人类活动,其中包含了对自然环境的严重干扰和破坏。

一些城市由于长期忽视环境保护,已经出现了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等问题。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应该高度关注环保问题,避免过度破坏生态和环境资源。

EIA作为一项环保管理工具,对于城市建设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城市中的许多重要项目,如投资巨大的基础设施、大型工业和商业项目、住宅小区等,都需要进行EIA评估。

只有通过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控制,才能确保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保护环境和保障人民生存和发展权益发挥重要作用。

二、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城市建设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对环境也有着严重的影响。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例如:1、大气污染城市中的交通、工业和生活等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气、烟雾等污染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2、水资源问题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用水,但水资源有限,而且城市中排放的污水也会对水质造成影响。

3、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数量巨大,垃圾处理问题不妥,会对城市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解决,会对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必须重视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三、EIA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EIA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环境污染通过EIA,可以在项目实施前对可能会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预测和评估。

论文资料 浅谈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论文资料 浅谈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与实

环境影响评价(EIA)是指在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前,对
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
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对建设项目实施
前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能够预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情况,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这有助于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不仅关注项目的经济效益,
还重视其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评价,可以权衡利弊,选择最优方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提高公众参与度: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需要开展公众参与,
这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公众可以
了解项目的实施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意见和建
议,促使项目实施方采取更环保的措施。

4.完善环境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管理制度的重要
组成部分。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项目的环境影响程度,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不断完善环境管理制度。

5.促进产业升级和环保产业发展: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企业采
取更环保的工艺和技术,这有助于促进产业升级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为环保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机遇。

总之,环境影响评价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实践中,应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力度和完善程度,确保其在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公众参与度、完善环境管理制度以及促进产业升级和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基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基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刍议基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摘要: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本文主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展环评法宣传教育、大众参与以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等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现状分析对策措施中图分类号:x8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ferred to the eia, it is to point to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plans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may cause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alysis, forecast and assessment, and put forward to prevent or alleviate advers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track the monitoring method and system. popular said analysis is project put into production on the environment may influence,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pollu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his paper analyzed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the masses participate in publicity educationand further standardize an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report of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key word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measures一、引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协调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长输油气管道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要术论文

长输油气管道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要术论文

长输油气管道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要术探讨摘要:长输油气管道项目环评中,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现状调查和评价等工作,我们能够找到地下水评价要术,并结合项目特点进行环境风险分析预测。

在实际生产当中,采取适当的地下水保护措施和完备的应急响应预案,长输油气管道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是可以得到预防和治理的。

关键词:长输油气管道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防范措施一、前言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

2011年2月11日,国家环境保护部批准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以下简称《导则》)为地下水环境保护标准,并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一直以来,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整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其主要原因有:(1)地下水环境影响的隐蔽性:由于地下水环境受到污染之后会隐藏到地下,不易被直接观察到,即使污染已经相当严重,也是很难被发现;(2)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滞后性:从地下水环境污染发生到显现危害需要经历漫长的历程,有可能建设项目已经结束,地下水的危害才突显出来;(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任务的艰巨性:查清地下水环境耗资大、专业性强、技术复杂,在项目论证阶段实施难度大。

此新导则的实施,充分表明国家对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非常重视,这对我国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也会促使今后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加规范。

二、长输油气管道项目的性质在认识油气长输管道之前,我们先要知道两个概念。

压力管道和长输管道。

压力管道(pressure pipe):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论文总结(2000字)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论文总结(2000字)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论文总结(2000字)班级:环境科学101 姓名:令沛鑫学号:20xx013234 本学期我们接触到与我们专业息息相关的重点课程: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懂得了环评在当前的重要性,学习了解如何成为一名环评师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学到了环评的概念,程序,方法技术,分别进一步学习了地表水,大气,土壤,噪声,生态的环境影响评价,使得我们深刻体会到学习本门课程对将来工作以及对现金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步骤,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

在实际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可以不同,而且各步骤的顺序也可变化。

一种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该能够满足以下条件:1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做出识别和评估;2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不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3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4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5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在老师的悉心讲解下,我们大致学会了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懂得了环评的法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管理程序,工作程序,环评的影响识别,预测方法,综合评价方法。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体的污染与自净,河流与河口水质模型,湖泊(水质)数学模型以及地表水环境预测与影响,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1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1

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关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实问题的几点思考学员:田怀珍摘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20多年,对减缓和防治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实践,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新环保法的实施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新环保法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是环保部门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保障环境安全的根本措施。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经实行20多年,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经修订实施后,进一步加强了此项工作,并进一步制定了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信息公开等规定加大了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惩处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保障环境质量和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新环保法对于未批先建的项目,明确提出了“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对于以往建设单位作为捷径而采取的“限期补办环评手续”将成为历史。

同时,对“被责令停止建设而拒不执行的”,还要拘留责任人;明确了“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将环评列为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与立项建设的必备条件。

还单独增加一条,要求“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也就是政策环评雏形初现。

有专家点评,新环保法中关于环评的规定,是环保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一、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实施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战略、规划和开发项目,在其实施、兴建之前,对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它是预防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重要支撑之一,是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保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精髓和根本功能就是“预防为主,源头控制”,这是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环保体制改革和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中,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走在前面。

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论文

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论文

浅谈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监理【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两项制度,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有环保审批和竣工验收两个重点。

这种管理模式对工业污染型的建设项目是可行的、有效的。

但对于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项目效果不大。

由于这类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开始于勘探、选线阶段,重点发生于施工建设期,到工程竣工验收时,许多环境问题早已发生,尤其是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湿地、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自然景观的破坏已不可逆转。

本文分析了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开展环境监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环境监理与工程“三控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管道;环境监理;重要性1.环境监理的重要性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研究的意义在于: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强化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落实项目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监理的实施,使环境管理工作融入整个工程实施过程,变事后管理为过程管理,变政府强制性管理为政府监督与建设单位自律相结合,是我国环境管理的一次飞跃。

开展建设项目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对于进一步完善目前的工程监理制度,确保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的有效落实,加强国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控制施工阶段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反映了项目运作和项目管理的客观规律。

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工程项目施工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使工程项目在约定的时间和批准的预算内,按照要求的质量,使项目取得成功。

该目标界定了环境监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主要任务,即进行工程环境保护的三控制,那就是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

2.环境监理与工程质量控制2.1质量控制的原则对工程实施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检查、监督和管理。

重视事前控制,及时预防和制止可能发生环境影响的各种不利因素,防患于未然;严格事中控制,随时消除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各种隐患;完善事后控制,使承包商提交的工程项目满足设计、技术规范、合同以及环评报告等方面的环保要求。

环评类毕业论文答辩——沼气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环评类毕业论文答辩——沼气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致谢
在此衷心的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 在 我 们做毕业设计 期间,在百忙之中给予我们耐心的指导与帮助,使我 们克服了诸多困难,让我们能够顺利地完成毕业设计。
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谢谢大家
结束
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Lp(r)=Lp(r₀)—(Aaiy+Aatm+Aar+A+Amis)
三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项目排放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污水厌氧、好氧处 理产生的污泥。由于生产沼气的副产品-发酵后的残余物
(沼渣)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因此,来自厌氧及好氧生化 处理工程的剩余污泥一并排至集泥池,由污泥变量泵送至 卧螺离心机进行污泥脱水后,泥饼由皮带输送机送至污泥 干化车间,经逆流滚筒式污泥干燥机干化制成有机肥料待 售。评价认为,项目固体废物处置实现了资源化、无害化 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固废 ·混合废水经厌氧、好氧产生的污泥。
废气
·沼气燃烧产生的废气,主要是沼气中的杂质 (固体粉尘、硫化物、氮氧化物等)。
噪声
·项目运营时各种泵类、离心机、鼓风机等产 生的噪声。
污染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污染影响分析
·施工建筑人员的生活污水,最大产生量约为Z立方米,
废水
可以由附近村民用作农肥资源化利用,对周围环境影 响较小。
固废
活垃圾。评价建议施工过程中及时清理建筑垃圾; 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
生态
·施工期间平整和开挖土方将会破坏厂内现有地表植 被。评价建议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植被保护措施、 施工后进行植被恢复,其影响可以接受。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废水排放影响分析
废水来源为沼气生产排水和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m³/d, 经过两级厌氧、好氧及深度处理。

水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水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根据一个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而进行的识别、预测和评价的过程。

虽然我国目前建立了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够,还存在诸多不足,其中重要的是大量专家和政治动机的缺乏。

我们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策略来减少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提高它的有效性。

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理念和战略环境评价相结合,并且在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中进行清洁生产,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从而真正做到资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 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划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根据拟建项目排放的废水量、废水组分复杂程度、废水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和衰减变化特点及受纳水体规模和类别,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级。

不同级别的评价工作要求不同,一级评价项目要求最高,二级次之,三级最低。

<二> 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标准河流、湖泊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制定的。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水库等。

它将水域功能按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五类。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于GHZBI-1999中未规定的污染物,应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地面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要求执行。

如果该标准也没有,则经过论证后可采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标准或国外标准。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它是控制水污染,保护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和海洋等地表水以及地下水水质的良好状态,保证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发展而制定。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矿区规划环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范文

《矿区规划环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范文

《矿区规划环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进程不断推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矿区开发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我们必须关注和深入研究其影响机理。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矿区规划的环评工作,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矿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量不断增加,矿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确保矿区开发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进行科学、严谨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

通过环评工作,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矿区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和治理方案。

因此,本篇论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矿区规划的环评工作进行深入研究。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内外相关文献、矿区开发企业的报告、政府部门的政策文件等。

同时,我们还对矿区进行了实地调查,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

四、矿区规划环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 水环境影响:矿区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通过环评工作,我们可以了解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情况、处理效果以及排放标准等,从而评估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

2. 大气环境影响:矿区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废气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环评工作可以评估矿区开发过程中废气排放的种类、浓度及排放量,从而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3. 土壤环境影响:矿区开发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土壤结构、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等,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

环评工作可以评估土壤污染的程度、范围及影响机理,为土壤修复和保护提供依据。

4. 生物多样性影响:矿区开发过程中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环评工作可以评估矿区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摘要:随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逐渐普及,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逐渐成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本论文将系统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并分别从指标构建、指标应用和评价结果与管理决策相关性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用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显著,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应运而生。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项目或政策在环境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而评价的结果和决策常常与评价指标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构建和应用科学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论文旨在探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系统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和步骤;(2)阐述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领域和方法;(3)分析评价结果与管理决策的相关性,探讨环境影响评价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1指标体系的概念和作用指标体系是指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特定问题进行研究和评估时所确定的评价指标的集合。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指标体系被广泛用于对环境问题进行量化和评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判断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程度。

2.2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和步骤(1)明确评价目标:首先需要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目标,例如评价一个工业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确定评价范围:根据评价目标和环境特征,确定评价的范围和边界。

(3)选择评价指标:根据评价目标和相关要求,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

(4)建立指标体系:将所选择的评价指标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环境影响论文:论环境影响评价中AERMOD的具体运用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环境影响论文:论环境影响评价中AERMOD的具体运用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环境影响论文:论环境影响评价中AERMOD的具体运用摘要:随世界工业、经济等的高速发展,环境破坏程度在加剧,温室效应也越来越为显著。

人类要生存发展,环境保护势在必行,而对环境影响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是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当前在国内外众多的预测模型中,AERMOD模式在环境影响的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对AERMOD模式的基本理论知识、应用范围、应用特点及应用过程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环境影响;AERMOD模型;运用AERMOD是由美国环保局和美国气象学会的改善委员会联合开发。

该模式系统是以扩散统计的理论为出发点,并假设污染物浓度的分布在某种程度上按高斯规律分布。

AERMOD 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第一,按空气的湍流结构与尺度概念,其湍流扩散是通过参数化方程得到,其稳定度以连续参数表示;第二,中等浮力通量的对流条件运用非正态PDF模式;第三,考虑到对流条件下的混合层顶与浮力烟羽间的相互作用;该模式系统可以对地面源与高架源、平坦或复杂的地形及城市边界层进行处理;最后,该模式系统还提出有效高度对流场所产生的影响。

该模式系统可适用于多种排放源的排放,同时也适用于对城市环境与乡村环境、复杂地形与平坦地形、高架源与地面源等的排放扩散情况的预测与模拟。

一.AERMOD模式系统的组成及其原理AERMOD 模式系统是由大气扩散模型(AERMOD)、气象数据的预处理器(AERMET) 及地形数据的预处理器(AERMAP)所构成。

其中AERMET其尺度参数及边界层廓线的数据可直接从输入的现场所观测数据得到,但也可从国家气象局的常规气象资料获得。

尺度参数与边界层廓线的数据在经过模式系统界面并进入到模型后,便可给出相似参数,也可对边界层廓的线数据实行内插。

最后我们将湍流量、平均风速、边界层廓线及温度梯度等数据输入到扩散模式,且计算出其浓度。

二.AERMOD模式系统的应用过程(一)气象资料AERMOD模式系统包含气象数据的预处理器,它可将常规气象数据处理为我们所需的AERMOD大气扩散的模型数据格式。

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思考论文

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思考论文

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思考摘要:环境影响评价的本意是为环境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避免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一些不应有的损失。

本文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探讨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重要性;措施中图分类号:x820.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改革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环境法中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是实现科学综合决策的根据和前提,对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建设的环境影响发挥着重要的控制监管作用。

由于环境问题的涉众性和决策民主化的必然要求,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成为社会和政府职能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中,往往考虑直接的、眼前的经济效益,没有或很少考虑环境效益,有时甚至为获取局部的暂时的效益,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尖锐对立。

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是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的过程,认识的提高和深化,有助于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环境影响评价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传统的发展中,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由于缺乏社会的、经济的、特别是环境的综合分析评价,盲目性很大,往往造成畸形发展,出现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掌握区域的环境特征和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才能符合客观规律并切实可行。

3.环境影响评价是为建设项目制定可行的环境保护对策、实行科学管理的依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获得应将建设项目的污染和破坏限制在什么范围和程度才能符合环境标准要求的信息和资料。

据此,提出既符合环境效益又符合经济效益的环境保护对策,并在项目设计中体现。

使建设项目的环保措施和设施建立在较科学可靠的基础上,同时也为环境管理提供了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环境影响评价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气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摘要:大气污染的治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

本文在介绍了大气污染的危害的基础之上,对城区大气污染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从4个方面提出综合整治规划措施。

关键词:城市化、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前言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工业化,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节约了空间和时间。

然而,城市化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效益的同时很多弊端也逐步凸显,如住房困难、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其中,城区大气污染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身体健康、削弱了城市生活品质,并对城市发展产生了一定危害,值得我们予以更多关注。

二、大气污染的主要危害1.对于大气的危害(1)降低大气能见度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由于空气污染严重,细颗粒物太多,故而目不及远,晴天一般很难望见30公里远的景物,近处的物体也变的朦胧,污染严重时甚至影响交通安全。

以北京为例,出现沙尘暴现象,严重影响居民的出行和正常工作!(2)加大酸雨频率大气污染通过影响凝聚作用与降水形成,可能导致降水的增加或减少。

而大气污染对降水化学影响表现在酸性化合物的输入,如出现酸雨。

比如说南昌这个城市,下的雨基本上都是酸雨浙江、江西、湖南、福建、上海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中部、广西北部、贵州东北部,四川东部、重庆南部、湖北西部、安徽南部等地区酸雨分布集中(3)影响全球气候据统计,温室效应使得地表温度提高38℃,除了二氧化碳外,对温室效应有重要贡献的气体还有甲烷、臭氧、氯氟烃以及水汽等。

据分析,在过去的200年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25%,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增加了0.5℃,估计到21世纪中叶,地表均温上升 1.5℃-4.5℃,中高纬度温度将上升更多。

全球气候变暖将产生一系列后果,荒漠化扩大,土壤侵蚀加重,森林退向极地,旱涝灾害严重,雨量将增加7%-11%。

有科学家认为,由于气温升高,两极冰川融化,引起海水体积膨胀,海平面将上升0.2-1.4米,严重威胁沿海地区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

2.对于人体的危害20世纪末,世界银行对中国环境污染的一项研究表明:1997年,中国大气污染引起17.8万人过早死亡。

大气污染致病造成的工作日损失达740万人年。

WHO对全球3211个城市的研究表明,2000年全球室外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引起的过早死亡人数约为79.9万人,其中亚太地区48.7万人。

亚洲的空气污染疾病负担约占全球的2/3[3]。

(1)诱发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中可吸入颗粒物粒径逐渐变小,人们吸入的颗粒物也在增加,粒径在0.01-1.0微米的细小粒子在肺泡上的沉积率最高。

人体长期暴露在飘尘浓度高的环境中,呼吸系统发病率增高,特别是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如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发病率显著增高。

根据我国五大城市20个全球大气监测点连续12年的二氧化硫和TSP (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结果分析后认为,五大城市有80%的人生活在TSP年平均浓度超过200毫摩每立方米的环境中,在重污染的工业区,呼吸道疾病明显增加[4]。

(2)影响人群免疫功能某污染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未超标准(二级),仅TSP最高日平均值1.87摩尔每立方米,某对照区共1300名儿童。

调查后认为污染区儿童较对照区儿童淋巴细胞应激能力差(P<0.01),即污染区儿童的淋巴细胞由幼弱型转化成淋巴母细胞的能力差,空气污染对儿童的细胞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5]。

(3)短期污染事故导致死亡率上升“伦敦烟雾”事件中,约有4000余人在短时期内死于呼吸器官疾病和心脏病,死亡者多为婴儿和45岁以上的成年人。

在此之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3.对于植物的危害大气污染往往是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进而对植物产生复合作用,如氮氧化物与硫化物等结合,通过协同途径对植物产生危害。

以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为例:环境中的二氧化硫直接损害植物的叶子,长期阻碍植物生长.由表中可知,幼小的植物对于二氧化硫的反应更加明显,二氧化硫浓度越大,对于植株的危害性越强。

当二氧化硫浓度很高时,可在短时间内使得植株失绿、萎蔫甚至死亡。

4.对于建筑的危害大气污染物可使建筑物、桥梁、文物古迹和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制品、皮革、纺织物等物品性质发生改变,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特别是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可以腐蚀金属、建筑石料、以及玻璃表面。

三、城区大气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1.工业化发展进入重化工阶段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就成为城市化的主要推力,而重化工业的发展对于城市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我国工业化已经进入中期阶段,部分较为发达地区已经进入中后期阶段。

首先,重工化的阶段性特征使得这一阶段对煤炭、石油等能源产生了大量的需求。

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73%,其次是石油,水电的利用率只有6%。

在燃煤市场上,含硫量高的煤仍占主导地位。

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势必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其次,作为国家重点发展部门的重化工业也是污染最严重的企业。

山西是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究其原因,工业企业是最主要的污染源,分别占到全省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总量的80.83%和70.76%。

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是电力、冶金和焦化行业,而工业粉尘排放集中在建材、化工、采选和焦炭行业,占全省工业排放总量的72.13%[6]。

这些重化工业虽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但是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这些企业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主力军。

2.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1)城市功能区布局城市内部功能区布局不尽合理,直接影响城区大气质量,如工业区布局在城区上风向,污染物就会顺风直接飘向城区。

(2)基础设施建设马路普遍存在道路斜坡问题,即马路两侧的人行板道明显高于路面而且与路面垂直,呈“凹”字型。

致使马路上的灰尘不能吹走,而且越积越多,这也是导致扬尘天气的直接原因。

据资料统计,城区扬尘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占总量的40%左右,人们却对裸露地面,建筑工地,拆迁工地以及砂石料场造成的扬尘姑息迁就,始终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根本加以治理。

此外,工业废水中的化学成分也极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3.私人交通方式日渐普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出行距离增大,市民追求更加舒适、灵活、方便的私人出行方式,拥有私人机动车的愿望愈发强烈,所以国内机动车保有量(和与之相配套的道路总长度)进入了超常规发展阶段,如深圳市私家车年均增长幅度高达43%[7]。

城市机动车持有量快速增加,使得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大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城市空气污染由煤烟型污染逐渐向机动车尾气污染方向转移。

据河南日报报道,郑州市大气污染的主凶是机动车,尾气中碳氧化物的排放量日均近500吨,年排放量约为22万吨,占市区碳氧化物总量的70%;氮氧化物年排放量约7000吨,占总量的40%。

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50万人遭受化学物质危害,有近5000人死亡;而全世界每年约有75万人死于空气污染。

除此之外,北方城市的生活炉灶和采暖设施的使用会直接影响城区大气质量。

北方地区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

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四、大气污染的综合整治规划对城市大气污染的综合整治,首先,必须先从源头入手,广泛开展节能、减排以及改善能源结构,持续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其次,合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与人为措施相结合,一方面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同时也要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从根本上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从而缓解城市大气污染状况。

1. 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及二次能源,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还应重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

当然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对此,当前应首先推广型煤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以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其次,应当调整能源战略,大力开发水利资源,我国水能资源仅开发6%,还有94%待开发。

我国能源的平均利用率仅30%,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潜力很大。

所以要对这个方面加大研究的力度。

2.推动城区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即以改变“高投入、高增长”的传统经济模式,而转入“低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型新经济模式,因而产业升级会直接从源头上减少能源消耗,通过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

3.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区首先,加快城区传统工业的退城进程,通过重污染企业的搬迁,着力改善城区的大气质量。

主城适度保留洁净工业用地,加快污染工业转化力度;副城以省级以上开发区为载体,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减少三类工业用地[其次,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合理确定城市各区域的功能定位。

此外,在城市内部,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商业区与文教区。

中小学邻近主干道的布局不仅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安全,同时还会影响城市的交通。

4.合理规划城市交通,鼓励发展公共交通体系在不能够缩减私家车拥有量的前提下,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来缓解因为交通拥堵问题而带来的城市大气污染的问题。

首先,通过经济杠杆,限制私人交通工具在中心区通行,可以通过提高中心区的停车费用、增收“交通拥堵费”等措施来减少私人交通工具在中心区的通行。

其次,政府应该鼓励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发展。

如发展地铁、轻轨等。

此外,由于城市化加速发展,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居住在城市近郊,这样势必导致出行时人们更多的选择私人交通工具。

对于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城乡之间公共交通的建设,在中心城边缘地铁口建立大型的免费停车场(Park-and-Ride),鼓励在中心城区的上班族乘坐公交五、结语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大气污染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城市生活品质。

本文在系统阐述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城区大气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首先,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其次,推动城区产业结构升级;第三,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区;最后,合理规划城市交通,鼓励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城市大气污染的保护和治理任重而道远,为了给城市居民乃至我国所有的公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不仅要完善相应的环境保护法规和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搞好城市规划,还要不断利用新科技为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保障,同时还要加强我国公民的环境危机意识教育,做到环境污染同防同治,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