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导学案.docx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导学案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1)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主要介绍了灾害区和灾害带的概念;

(2)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主要介绍了差界的表现以及两个影响因素。

2.解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地点和频率,在地理空间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教材釆取了由具体到一般,由微观到宏观的表述方式。首先,教材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世界不同地区灾害发生的种类、次数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然后分析灾害多发区的分布特点,总结归纳出全球口然灾害多发区呈现出带状分布的特点;紧接着口然而然地给出了世界两条巨型的灾害带: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最后设计了一个活动,借此深化对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性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目标及英解析

1.目标

(1)从实例入手,运用地图、数据和资料,通过类比分析,领会自然灾害的发生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总结归纳口然灾害的发生在地理分布上的地域差异规律。

(2)运用世界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3)借助对地理事实材料的分析,刈比同等强度的同种灾害所造成的损害在空间上的差异状况,体会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性,学会分析导致自然灾害损失出现地域差异的原因。

2.解析

作为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自然灾害也具有典型的区域性,这是本节乃至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口然灾害的区域性表现在口然灾害的地域分布规律、灾害的区域联系以及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特点等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其危害程度也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本节教材讲述的“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二是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通过对比和综合分析相关案例形成对自然灾害的正确态度,初步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由于本校的学生底子普遍薄弱,知识面比较窄,所以在教学时,设计的问题相对较简单, 且需要补充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并让学生多一些思考、讨论的空间。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多媒体,1990~2001年非洲粮食短缺图,世界地震震中分布图(2000年),中美洲地图。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二)教学情景

一、 导入新课:教材46页图3—1一1展示了 1990~2001年期间非洲大陆不同地区因干旱发 生粮食短缺紧急情况的年数,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非洲粮食短缺地区的分布特点以及缺粮的 原因,通过点评学生的发言,延伸到本节内容的学习。

师生活动:教师带着学生读图,根据这幅地图对1990^2001年期间非洲大陆上粮食短缺 状况的地域分布加以描述:

1. 埃塞俄比亚大部分地区粮食短缺」年。

2. 苏丹的尼罗河酋部地区粮食短缺9-10 年。

结论:由上述材料可知:非洲大陆粮食短缺严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非、中 非、撒哈拉沙漠南缘以及南部非洲的东北部 。

二、 自然灾害发生的地理分布特点

1、阅读教材P46教材内容及P47表格3-1-1,总结规律,填写下表。

2.读1975〜2001年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统计表:

1975~2001年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统计(%)

灾生域

然发

自害的

注:表中数据为各大洲各类灾害发牛次数占全球总次数的比重。

(1) 从灾害类型上看,气象类灾害发生次数最多的大洲是亚洲。达27. 1%;地质类灾害发 生次数最

多的大洲是亚洲,达7.8%;生物类灾害发生次数最多的大洲是非洲,达6.7%。

(2) 从各大洲总计状况来看,白然灾害发生次数最高的大洲是亚洲,达38. 0%,最低的大 洲是大洋

洲,只有5.4%。

(3) 由此看出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大洲是亚洲。

总结:大量事实表明,各种灾害的发生率在地里分布上有很大的差异。

过渡:自然灾害的发生地点往往具有带状或面状分布的特点,灾害集中分布的带状地 域被称为灾害带,灾害集屮分布的面状地域被称为灾害区。在全球范围可划分为四个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和大陆裂谷地震带。

3.读教材47页图3—1—2 “2000年世界地震震中分布图”和“六大板块构造示意图”, 对两图进行

观察,并结合分析回答问题。

⑴根据图3—1一2尝试说出灾害带和灾害区的概念。

(2)根据图3-1-2尝试说出灾害带和灾害区的概念。

灾害带(灾害区):自然灾害的发生地点往往具有带状或面状分布的特点,灾害集中分布 的带状地域被称为灾害带,灾害集屮分布的面状地域被称为灾害区。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3)对照“六大板块构造示意图”,用铅笔在“世界地震震中分布图”上描出:①环太平洋地震带②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③大洋中脊地震带④大陆裂谷地震带,并用①、②、③、④数码注明。

(4)探究:

这些地震震屮在空I'可表现分布上的特点是呈点状和面状分布;而它们的分布往往与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关系密切

总结:①由图可以看出,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点是: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北半球屮纬度灾害带。

②探究:对照《地图册》世界地图部分完成下表

活动:材料分析,1960年智利西海岸发生了世界上罕见的特大地震,震级里氏9. 5级,共造成6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6. 8亿美元。1999年我国台湾南投县发生里氏7. 6级地震,死亡人数2435人,直接经济损失118亿美元。分析两地震有什么区别?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征?

分析:自然灾害的类型不同,发生地区不同,其危害的程度也不同,这体现了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

自然灾害成灾的大小由三大因素决定:一是自然变异的强度,一般來讲,自然变异的强度和规模越大,持续吋间越长,影响范围越广,灾害越严重。二是承灾体的密度和脆弱性, 即受灾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以及防御和耐受灾害的能力。一般来讲,承灾体越脆弱,密度越大,灾害损失越大。三是防灾能力:一般来讲防灾有效度越低,灾害影响越重。

提问:为什么同种自然灾害在不同地区造成的危害程度会不同呢?哪些因素导致亚洲的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

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构造、地貌特点,气象和水文条件等)和人文地理条件(如人口密度、经济密集度、防灾减灾能力等)的地区差异造成了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界。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害易损性就越低,而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往往是自然灾害的首要受害者。

读课本图3-1-5 1985年一1999年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灾害损失比较,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