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脑前下动脉
脑桥支
内听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供应大脑半球后2/5部分
即枕叶及颞叶的基底面,
枕叶的内侧及丘脑、小
. 脑、脑干等
4
大脑中动脉
大脑中动脉
.
5
颈内动脉系统
.
6
椎-基底动脉系统
.
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
8
一、概 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25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伴高血压最常见); 脑动脉炎;先天性脑动脉狭窄; 血液粘稠度增加。 诱因 所有导致血流缓慢、血压降低的因素。
.
26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粥样斑块脱落→管壁溃疡→plt粘附→血栓

↑促进
管腔狭窄 + 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脱水
.
27
三、病理与病理生理
相关病史 TIA发作史。
发病特点:阳性症状与体征为暂时性的, 突然发作,持续短暂,可在24h内完 全恢复。
辅助检查 血脂、血糖、心电图、血流变。
.
14
五、治疗要点
病因治疗 控制血压; 降低血糖; 降低血液粘稠度; 控制心律失常、稳定心脏功能; 防止颈部过度活动。
.
15
五、治疗要点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 肠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噻氯吡啶。 抗凝:肝素、华法令。 钙通道阻滞剂: 尼莫地平、尼群地平、盐酸氟桂嗪、西 比灵。
四、临床表现
十一、护理措施
五、辅助检查
十二、护理评价
六、诊断要点
十三、其他护理诊断
七、治疗要点
十四、保健指导
.
24
一、概 念
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 即动脉血栓性脑梗死。 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壁病变的基础 上形成血栓,造成该动脉供血区血流中断, 局部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相 应的神经症状和体征。
临床特点
多见于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 糖尿病者;
安静或休息状态发病,部分有前驱症状 (肢体麻木、无力等); 起病缓慢,症状在数小时到3天达高峰;
多无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
30
四、临床表现
临床类型 完全型卒中(complete stroke); 进展型卒中(progressive stroke);
调整饮食;坚持用药并加强护理;避免
诱因。
.
18
七、其他护理诊断
焦虑
与发病突然影响正常工作有关。
有受伤的危险
与眩晕和共济失调有关。
.
19
八、保健指导
治疗原发病的重要性 精神紧张和体力劳累与疾病的关系 饮食习惯和生活行为对疾病的影响 遵医嘱用药和定期复查的意义
.
20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 CI)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
又称一过性脑缺血性发作,是指血管缺 血导致的相应区域一过性局灶性脑或视 网膜功能障碍,其症状在24小时内完全 恢复。又称小卒中。
.
9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
发病机制
微栓子、血流动力学障碍、
脑血管痉挛、颈动脉受压、
.
21
教学内容
概念 分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
22
概念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
系各种原因导致脑动
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
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或
脑软化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
23
脑血栓形成
一、概念
八、护理评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九、常用护理诊断
三、病理和病理生理 十、护理目标
缓慢进展型卒中;
大块梗死型卒中(大面积梗死);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
31
四、临床表现


因梗死部位不同表现亦异

最常见表现为:

失语、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2
脑梗塞的临床表现特点
通常意识清楚,全脑症状表现不突出或无
神经系统局灶症状与体征明显:可表现为病 变对侧肢体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病变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内囊受损出现三偏 综合征;丘脑损害出现对侧深、浅感觉及精细 感觉消失;患者可出现眩晕、恶心、眼球震颤; 同侧面部及对侧半身感觉障碍;软腭上抬不能、
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
栓塞性梗塞 血栓性梗塞
管急 病性

脑梗死 腔隙性梗塞 分水岭梗塞 出血性梗塞
血 管 病
出血性脑 脑出血 多发性梗塞 血管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
.
3
脑部的血液供应
颈内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
眼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供应眼部及大脑半球 前3/5部分即额叶、 颞叶、顶叶及基地节 的血液 见图Willis环 见图脑基底部动脉
特征性症状:眼动脉一过性缺血和Horner 征交叉瘫。
.
12
三、临床表现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常见症状:眩晕、恶心、呕吐、复视、 共济失调、平衡障碍
特征性症状:跌倒发作和短暂性全面遗 忘症。
可能出现症状:吞咽障碍、共济失调;
脑干受累可出现交叉性瘫痪。
.
13
四、诊断要点
高危因素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
16
五、治疗要点
手术治疗 适用于经血管造影证实颈部血管动 脉硬化斑块引起明显狭窄或闭塞者。 手术方法: 颈动脉内膜剥离修补术。 颅内-颅外血管吻合术。
.
17
六、常用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知识缺乏
知识宣教;告知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 理的重要性;加强饮食和生活行为指导、 用药指导。
潜在并发症:脑血栓形成(脑卒中)
病理分期(梗死后)
超早期(1-6h)
急性期(6-24h)
坏死期(24-48h)
软化期(3d-3W )
恢复期(3-4W后)
.
28
三、病理与病理生理
病理生理
缺血半影区(半暗带: IP):
梗死灶中心坏死区周围可恢复的部分血流
灌注区。
治疗时间窗:
卒中发生后最有效的治疗时间(6h之内)。
.
29
四、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 病人的护理
.
1
教学目标
掌握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分类及相 关概念。
掌握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与发病的危 险因素。
熟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诊断 要点与治疗要点。
掌握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护理措施。
.
2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分类
慢 性
脑动脉硬化症
脑 血
脑 血 管
血管性痴呆 TIA
心功能障碍、高凝状态等。
.
10
三、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危因素及颈椎骨质增 生者;
安静或活动时突然起病; 症状于2-5min达高峰,持续时间短暂, 24h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状;
常反复发作。
.
11
三、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TIA
常见症状: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对侧单 肢无力或轻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暂时 性失语、一过性黑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