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行政程序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正当防卫 n 紧急避险 n 利害关系人同意的行为 n 执行有益于社会的职业行为 n 在法定范围内行使权利(力)的行

第十章 国家赔偿与国家补偿
n 重点内容
n 国家赔偿的概念特点 n 国家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
第一节 概 述
n 一、国家赔偿的概念
n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造成损 害或者出现法定损害结果,由国家对受害人 予以赔偿的制度
行政法学---行政程序法
n 违法行政的法律后果
n 对行为本身效力的影响:一经确认, 自始无效
n 对行为人责任的影响:承担行政责任 n 对法律救济的影响:
n 确认违法 n 撤销其行为 n 相应处罚
第二节 行政不当
n 行政合理性原则及行政裁量行为 n 行政不当的概念
n 行政主体所作合法但不合理、不适当 的行为
n 表明身份制度/公开、告知和说明理由制度 n 陈述申辩程序、听证程序和调查程序 n 救济程序的告知制度
n 效率原则的保障制度
n 时限、时效制度 n 关于步骤、顺序的制度 n 简易程序制度
第三节 我国程序法的发展
n 发展实践:
n 1989年《行政诉讼法》 n 1996年《行政处罚法)对行政程序的规定 n 2000年《立法法》对行政程序的规定 n 2003年《行政许可法》对行政程序的规定
n 问:上述听证过程有哪些程序违法之处。
行政法学---行政程序法
简要提示
n 在听证的前一天通知申请人错,应当在7日以前; n 违反了听证公开的要求,应当允许群众旁听; n 听证主持人不应当是许可申请的审查人员,应当
是审查人员以外的人员; n 张科长口头总结错,应当制作笔录; n 行政机关根据张科长的口头汇报作出许可决定错,
n 行政不当特征:
n 与行政违法相区别
行政法学---行政程序法
n 行政不当的法律效果
n 不导致行为无效(部分影响效力) n 可以改变、撤销,但不具有溯及力 n 一般不引起处罚性行政责任
n 因为不违法
n 救济方式:
n 不存在司法救济,一般是权力机关和行政机 关救济
第三节 行政责任
n 概念:
n 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义务应承担的法律后 果
n 概念 n 渊源:
n 宪法/民法/诉讼法/行政法/判例 n 法律解释:
n 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n 国际条约
行政法学---行政程序法
n 性质(性质:在某种法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n 私法说:
n 保护私权利/赔偿时平等、自愿
n 公法说:
n 公益目的/国家责任/无过错原则
n 折中说: n 国家法说:
n 民法+诉讼法+自身特有规则
n 国家赔偿法的作用
n 落实宪法 n 保障私权 n 监督和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
职权
n 国家赔偿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n 基本原则:行政法治原则
n 行政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n 行政民主原则 n 行政效率原则
n 教材概括
n 程序公正原则 n 相对人参与原则 n 效率原则
行政法学---行政程序法
n 基本制度
n 程序公正原则的保障制度
n 回避制度/合议制度/辩论和听证制度 n 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n 相对人参与原则的保障制度
n 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
n 公务员行政责任的特点 n 责任方式:赔偿损失、行政处分
n 行政责任的追究
n 追究原则
n 责任法定原则 n 责任与违法程度相一致 n 补救、惩戒和教育相结合原则
n 追究方式
n 权力机关追究 n 行政机关追究:
n 自我担责/上级监督检查/行政复议
n 司法机关追究
n 行政责任的免除
应当是根据听证笔录作出听证许可决定。
行政法学---行政程序法
第九章 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第一节 行政违法
n 行政违法与违法行政 n 违法行政的概念
n 行政主体实施的、违反行政法、对社会造成 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n 特征
n 主体 n 客体(违反行政法,侵害行政关系) n 后果(尚未构成犯罪/承担行政责任)
n 特征
n 赔偿主体:国家 n 赔偿范围:2010年修改后扩大 n 赔偿方式和标准法定化:2010年完善 n 赔偿程序多元化
行政法学---行政程序法
n 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n 行政赔偿/司法赔偿 n 国家补偿 n 民事赔偿 n 公有公共设施损害赔偿
n 大桥坍塌、高速公路车祸如何补偿?
二、国家赔偿法
n 构成要件:
n 责任主体是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 n 存在违法行政或行政不当 n 行政责任是一种独立的法律责任 n 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
行政法学---行政程序法
n 行政主体的行政责任承担方式:
n 通报批评/赔礼道歉、承认错误; n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返还权益、恢复原状; n 停止违法行为/撤销违法行为; n 履行职务/纠正不当行为 n 行政赔偿;
行政法学---行政程序法
2020/12/6

行政法学---行政程序法
第一节 行政程序法概述
n 行政结果的事先救济、事中救济 和事后救济
n 行政程序的概念
n 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的过程中所遵循 的步骤、顺序、方法、方式以及时限的 总和
行政法学---行政程序法
n 行政程序的种类:
n 内部行政程序/外部行政程序 n 抽象行政程序/具体行政程序 n 自由行政程序/法定行政程序 n 行政立法程序/行政执法程序/行政裁判程序 n 其他分类
n 行政程序法
n 行政程序法与行政实体法
n 行政程序法的意义
n 确保行政权的有效实施
n 通过行政相对人的民主参与,扩大公民 参政途径,确保公民民主权利实现。
n 从程序上保证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n 提高行政效率
n 时效制度、代理制度、 n 不停止执行制度、紧急处置制度
第二节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n 发展特点
n 行政程序法与行政实体法共存一体 n 程序法在内容上已包括相关制度及规则
n 制定《行政程序法》的展望
行政法学---行政程序法
案例分析与讨论
n 在一次关于行政许可的听证会中,行政机关认为 该许可不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只在举 行听证的前一天通知申请人参加,并且在听证的 当天婉言拒绝了一名想旁听听证的群众参加听证。 为了使听证顺利进行下去,行政机关指定受理该 项许可的张科长主持听证。在听证后,张科长口 头对听证作出了总结,结束了听证。随后,该行 政机关根据张科长的口头汇报作出了行政许可的 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