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有关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羊有关资料
一、肉羊养殖业市场现状
1、全国市场现状
我国是牛羊生产消费大国,羊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近年来,我国牛羊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2015年,我国羊肉产量441万吨,同比增长2.9%。
人均羊肉占有量3.2公斤,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羊肉生产国,在品种上,国内肉羊品种较多,共有127个品种,但所养肉羊多为杂交改良肉羊;当前羊肉多为室温肉,冷鲜肉、冻肉和肉制品较少;从屠宰方面看,中国肉羊屠宰以个体屠宰为主,大型屠宰企业较少;而在消费上,主要以户外消费为主,其中又以城镇居民消费居多。
肉羊养殖主要集中在牧区,牧区肉羊养殖则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和甘肃等地,存栏占全国的46.4%,农区肉羊养殖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三个省份,存栏占全国的19.3%。
进入2015年以后,牛羊价格一改持续上涨趋势,价格逐步回落,牛羊产业发展也出现一些新情况:
一是牛羊价格高位回落。
2015年羊肉价格出现拐点,同比下跌 5.6%。
与羊肉价格下降相比,活羊价格降幅更大。
特别是主产区活羊、羊肉价格均大幅下降,2015年12月,西北、东
北以及中原等地,羊肉价格同比降幅均超过15%,活羊价格降幅超过20%。
其中,新疆羊肉价格同比降幅达23.8%,居全国之首。
2016年6月第5周集贸市场羊肉平均价格为55.56元/公斤。
二是生产加快恢复。
牛羊生产保持平稳增加态势,据农业部定点监测,2015年12月,肉羊存栏同比增长0.6%,全年出栏肉羊同比下降0.2%,出售羔羊和架子羊同比增长6.2%。
牛羊生产增加,牧区贡献大。
2015年抽样监测,牧区半牧区县肉羊存栏和出栏分别比上一年增长2.0%和1.7%,农区县分别下降5.6%和4.0%。
三是养殖效益大幅下降。
由于活畜价格下降,牛羊养殖效益明显下滑,养殖进入微利时期。
2015年,出栏一只45公斤绵羊可盈利约196元,同比减少67元。
据对100个养羊县监测,2015年12月,肉羊养殖场户亏损面达10%左右。
四是进口冲击影响加大。
随着牛羊肉价格走高,牛羊肉进口量也快速增长,对国内产品销售和消费信心冲击很大。
我国是羊肉净进口国,2002年以来进口量稳定在3万吨以上,2011年起进口连创新高,当年进口8.3万吨,同比增长45%。
2015年全年进口羊肉22.4万吨,是2011年的2.7倍。
从肉类消费现状来看,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快速增长。
虽然我国牛羊肉消费量还不到肉类消费总量的20%,但是牛羊肉的消费比重在逐年上升,说明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调整空间,2020年中国肉类表观消费量预测值为75.0公斤,其中,牛羊肉人均
表观消费量预测值为11.5公斤。
(来源于《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我国肉类产量及消费情况分析》)
2、青海市场现状
2015年,青海省年底羊存栏1426万只,出栏肉羊767万只,羊肉产量13.35万吨。
2015年,青海省羊肉产量居全国前十位左右,牛肉产量居全国前十五位左右,牛羊肉合计人均产量40公斤,是全国平均的4.5倍;人均消费量30.72公斤,是全国平均的3.5倍,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量均居全国前五位。
青海有着天然的绿色无污染草场,日照时间长,强度大,使青藏高原成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拥有天然草地面积5.47亿亩,并拥有世界数量最多、品质最好的牦牛资源和国内最优良的藏羊资源。
青海省正在全力打造“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全省共存栏牦牛590万头、约占世界牦牛存栏的34%,共存栏藏羊1400万只、约占中国藏羊存栏的46%。
目前,全省通过有机畜产品生产认证的草场达2192万亩,认证有机牛羊196万头(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707家,规模养殖比率达到41.5%,青海已经成为全国牛羊肉的主产区之一,在我国中高端牛羊肉餐饮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来源于《青海省农牧业统计手册(2015年度)》《青海省“十三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二、肉羊养殖业相关政策支持背景及市场前景
1、相关政策分析
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出台13个1号文件,从宏观层面构建了新时期农业政策框架体系。
这些集成发展的“三农新政”,成为农牧区改革发展的强劲动力。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踟”战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精准扶贫政策、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国家部委及发达省份对口帮扶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扶持西部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属性政策,农业部关于加快青海省藏区农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为加快发展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2015年,我省被确定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相关畜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有:畜禽良种工程种羊场的建设,每场补助40万元;肉牛肉羊倍增项目;中央良补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推广种公羊、种畜耳标购置及建档立卡等工作;中央畜牧良咱补贴项目,通过补贴方式,计划推广绵(山)羊种公羊;牧区母畜补贴,包括能繁母畜补贴项目。
2、羊肉市场前景
(1)生产结构调潜力分析:依据《青海省“十三五”畜牧
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预计全省羊存栏量达到1845万只,占草食畜的80%。
由于以天然草场放牧为主的牛羊数量已确定,增量主要来自推广应用高效养殖量。
到2020年,全省年出栏羊996.3万只,出样率54%,比2015年增加2个百分点;羊肉17.9万吨,比2015年增加4.0万吨。
每只出栏羊平均产肉量为18公斤,比2015年增加2.2公斤。
(2)市场需求扩张分析:到2020年,预计全省牛羊肉产量达到34万吨;其中牛羊肉消费量8.3万吨,比2015年增加1.1万吨;牛羊肉加工量12万吨,比2015年增加4万吨;牛羊肉外销量达到13.7万吨,预期我省人均牛肉、羊肉消费量分别为8.79公斤和7.82公斤。
三、肉羊产业及相关产业分析
1、肉羊业
虽然中国的羊肉产量、羊肉消费总量和养羊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国内现有的肉羊养殖集中化程度不高,饲养方式落后,肉羊产业发展较慢。
从养殖环节看,中国肉羊散养比例在逐渐下降,规模化趋势明显。
从肉羊屠宰加工企业来看,大中型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占到61%和60%,未来肉羊屠宰加工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整合潜力。
总的来说,中国肉羊产业处于发育期向成长期的过渡时期,肉羊养殖集中化、加工集群化、市场品牌化是肉羊产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时期中存在挑战,也存在机遇。
产业布局:以东部农区潜、脑山地区和环湖农牧交错区细毛羊、半细毛羊主产区为重点,兼顾环湖农牧交错区的半农半牧地区。
包括东部农区西宁市市郊及所属3县,海东市1区5县,环湖农牧交错区的同仁县、尖扎县、共和县、贵德县、贵南县、海晏县、门源县、乌兰县、都兰县、德令哈市、格尔木市。
发展重点:推行无角陶赛特羊、肉毛兼用羊、小毛寒羊等良种,开展肉羊配套杂交技术、肉羊养殖及育肥技术、牧草种植和加工调制技术等,推广建保温棚、种优质草、喂配合料、养良种畜的养殖模式,加快打造海东肉羊特色品牌,以标准化技术手段进行集约化生产,加快肉羊改良力度,推行畜产品安全生产加工。
发展目标:到2020年,使区域内肉羊存栏数量达到320万只、出栏180万只、年可生产羊肉3.6万吨。
2、粪污资源化利用
(1)肉羊粪污排放标准:
表1 肉羊粪尿排泄量(原始量)
(2)粪污处理工程规划的内容:
粪污处理工程设施是现代集约化肉羊场建设必不可少的项目,从建场伊始就要统筹考虑。
其规划设计依据是粪污处理与综合利用工艺设计,其前项工程的联系是肉羊场的排水工程,一般应综合考虑。
粪污处理工程设施因处理工艺、投资、环境要求的
不同而差异较大,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环境要求、投资额度、地理与气候条件等因素先进行工艺设计。
一般其主要的规划内容应包括:粪污收集(即清粪)、粪污运输(管道和车辆)、粪污处理场的选址及其占地规模的确定、处理场的平面布局、粪污处理设备选型与配套、粪污处理工程构筑物(池、坑、塘、井、泵站等)的形式与建设规模。
规划原则是:首先考虑其作为农田肥料的原料;充分考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情,不要一味追求全部机械化;选址时避免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还要充分考虑肉羊场所处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严寒地区的堆粪时间长,场地要较大,且收集设施与输送管道要防冻。
(3)青海“十三五”发展目标,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
四、肉羊的市场竞争力、发展目标及效益
1、保证肉羊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高品质、质量安全的市场目标需求与产业链相互脱节、质量难以保证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当今世界各肉羊生产大国都在大力发展肥羔生产,羊肉产量中羔羊肉所占比例美国为92%以上,英国为94%,法国为75%,新西兰为90%以上,澳大利亚为70%。
而中国平均为4%-6%,其中新疆为15%,内蒙为12%,黑龙江为10%。
造成我国肉羊生产中优质肉羊和羔羊肉比重过低,原因主要有以下儿点:第一,传
统思想认识没有转变,尤其是在牧区,重存栏,轻出栏,羔羊肉生产比例还较低;第二,优质高档羊肉没有价格优势,“优质不能优价”无法调动投资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第三,缺少优质高档羔羊肉的生产技术;第四,没有优质高档羔羊肉的分级标准;第五,羊肉及其产品的深加工不够。
优质肥羔供应的严重不足、专门化肉羊品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羊肉加工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使得当前我国羊肉品质不高,难以满足国内市场以及国际主流市场的高端需求,严重阻碍了优质肉羊生产的发展。
当前,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的现实是产业链不健全,产业化组织程度非常低。
并且产业链利益主体之问各自为政、互为独立,并没有建立“风险共担、利润共享”联接机制。
这直接导致肉羊产品的加工转化程度不高,多数企业还是以初级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保鲜期和货架期短,市场适应能力差产品质量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2、加强屠宰加工、质量安全管理、流通市场体系和品牌建设
屠宰加工是提高羊肉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
但由于政府监管不力,造成很多现代化屠宰竞争不过私屠滥宰,羊肉及其产品不能够做到“优质优价”。
因此,政府应依法取缔私屠滥宰,严格执行肉羊屠宰加工标准,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各级检疫检验制度,建立有序竞争的规范市场体系。
同时,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去肉羊优势产区投资设立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肉类加工屠宰企业,并采取切实
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品牌的建设力度,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全国知名度乃至世界影响力的羊肉品牌。
3、加强羊肉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和检测体系建设,提高羊肉产品国际竞争力
中国羊肉产品国际竞争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质量安全水平难以达到进口国的要求。
从技术角度看,这主要是我国畜产品质量标准偏重于国内市场,而与国际先进标准之问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容易遭遇进口国的技术壁垒,市场份额难以扩大。
因此,必须加强与肉羊相关的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检测体系的建设,使其与国际标准趋于一致,为我国羊肉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铺平道路。
4、效益分析
育肥羊:肉羊育肥80-90天,收益每只300元。
能繁母畜:年产3只羔羊,收益每只1500元。
五、存在的主要风险及结论性建议
1、存在的主要风险
饲养肉羊成本比重较大的是饲草饲料费用,用工费也在上涨,医疗防御的购买价格相对于上一年来说基本处于上涨水平。
肉羊养殖存在的主要风险是羊肉价格和成本控制。
2、建议
(1)大力促进饲草产业发展,降低饲养成本提高效益。
青
海肉羊生产中,饲草料及饲料饲盐费用在生产成本占比很大。
因此,要把饲草料业发展作为肉羊产业的发展重点,建设稳定高产的饲草料生产基地,提高饲草料有效供给和贮备能力,降低肉羊饲养成本。
(2)强化实用技术推广工作,努力降低肉羊生产成本。
围绕肉羊产业的发展,降低牲畜因病死亡率,提高生产存活率和成羊胴体产量,对提高肉羊生产效益十分重要。
因此,要加大对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掌握肉羊重大疫病防治、肉羊快速育肥、饲草料青贮技术等实用技术,并熟悉运用肉羊生产中,降低肉羊生产成本。
二0一七年九月。